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允文此言一出,士卒顿时奇怪。

“怎么进关?走进去呗!”

“就是,难道还要爬进去不成!”

“谁说的,头儿问这样的问题肯定是大有深意。嗯,不愧是我们的头儿啊!”

“他***,你小子只会拍马,说点别的就不成吗?比如头儿是如此的爱护属下,说不定要叫来马车拉我们进去!”

……

听到下面这些言辞,张允文顿时有些哭笑不得。轻咳了两声,下面顿时安静下来。

立营之初,张允文就和士卒说过,营内士卒皆兄弟,包括自己在内,在训练之余,无论怎开玩笑都可以,而到了训练和上战场时,要绝对服从自己的指挥,绝不能出现第二个声音。这一点,在训练的时候,做得还算不错。

“现在宣布你们的考核成绩!”张允文早在刚出军营时就开始一边训练一边考核,让他满意的是,这些士卒不愧为悍卒、健卒,一个个的身体素质极其强健,临敌经验更是丰富,体能训练和无声杀人很快就掌握了。至于无声潜行等科目,成绩却是参差不齐,那些当过游侠的士卒身手敏捷,潜伏、攀爬训练一直位列前茅,而那些马上搏杀,拥有一把子力气的士卒则在这些方面要弱得多,强的却是单对单的正面肉搏训练。

“李扬,甲优;赵毅,甲良;邹秋,甲良;元肃恭,甲良……”

从各个小队的队正开始,张允文一个个的诵读成绩。十名队正还算不错,除了陈全康拿了个乙优之外,其余皆在甲级。而剩余的九十人,也是多以乙级居多,丙级不过数人。

这种评分方式是张允文综合考虑唐军现有的的评价制度和后世的分数制度制定而成的。整个评价体系分为甲乙丙丁四级,每级又设有优良两阶,也就是整个体系共分八个层次。差不多能囊括所有的士卒了。

成绩念诵完毕,张允文咽了两口口水,润了润有些干燥的喉咙:“好了!现在宣布最后一项考核:全营以队为单位,由队正带领,于天亮之前,秘密潜入虎牢关!不管你们用什么方式,只要潜入虎牢关就行。但是,谁要是被人发觉了,成绩扣掉一阶,伙食待遇降低一级!而且我不会立即去领人的,就让他在虎牢的牢中待到战役结束。”

说完,又补充一句:“不能伤害友军!嘿嘿,最多允许你们将其打晕!”

众位士卒顿时一阵哄笑。(看章节请到)

张允文提起漏壶,看了看里面滴水的刻度,又道:“此地离虎牢还有四十里!这四十里中,你们可以不用扛着这东西跑了!不过在这四十里内,你们可要想清楚如何潜进虎牢关!嗯,我可不希望看见太多重复的方法!哦,对了,最先入关的那队可额外获得伙食补助,就用最后进关的那一队的伙食费!”

一群士卒顿时面面相觑。不要看到太多重复的方法……言下之意就是让这十队采取不同的方法潜进虎牢!可是,哪里来的这么多的方法!

也不管身后的士卒如何苦思,张允文一句:“我在虎牢关上等你们!”之后,便迅速消失在黑夜中。

十名队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的大吼一声:“出发!”

于是,刚刚休息不久的百名士卒撒腿齐奔,沿着这官道向虎牢关跑去。

“咚——咚咚咚咚!”打更的声音回荡在虎牢关的墙头。

现在已是五更了。按照后世的说法是凌晨三点。然而虎牢关的城墙上灯火通明,一对对士卒似乎不知疲惫的来往巡视,还不时往城墙外往上一眼,生怕有人乘夜袭城。

张允文此时正坐在虎牢关军营大帐内,面对着一脸疲倦的李世民。

李世民身上还有斑斑血迹,旁边的金甲上,几道深痕宛然。正是下午时他亲帅五百骑兵,带着数员大将出击,遭遇夏军游骑时留下的。不过下午的一战,战果辉煌,斩首三百余,活捉夏军大将殷秋、石瓒。

“你确定你的士卒能无声无息的潜进来?”李世民听了张允文的话语,不由有些怀疑的反问道。

张允文沉默片刻,有些不确定的点点头:“虽说不能尽数进关,但是能进来一半人也算不错的!”

李世民闻言一喜,若此兵真能如张允文所说这般无声无息的潜入城池,那以后攻城掠地之时,只要让这些士卒潜入城池之中,打开城门,大军杀入,则城池易手。

“好!我们来等你的士卒的消息!”李世民兴奋的说道。

“不是我的士卒,殿下!是你的士卒!”张允文纠正道,说完,和李世民相视哈哈大笑。

一段黑暗的城墙,这附近篝火不多,只有两架,却要照亮近百米的城墙。中间的一端,便是一片漆黑。

陡然间,数十具飞爪被扔在城头,接着铁爪外滑,钩住垛口方砖。铁爪上的绳索顿时齐齐绷直。往外看,一条条人影正顺着绳索向上攀爬。

十条身影矫捷的跃上城墙,收了飞爪,他们看到四下无人,便又将飞爪钩在城墙的另一头,顺着绳索,又滑下城墙。

与此同时,守卫虎牢大门的士卒听得一阵马蹄声传来。接着马蹄声止住,一个尖利的声音响起:“虎牢关的守卫听着咋家乃是圣上身边的内监总管,奉命前来慰劳士卒!你等还不开门!”

“请公公呈上令牌验证!”守卫说着,将一个竹篮掉了下来。再拉上来时,一个金色的令牌放在竹篮中。

守卫勘验了一下:“开门!”

虎牢关旁边的山峰上,十人清楚的看见虎牢关内的灯火辉煌。

“嗯,队正,这风筝真能飞到城内?”

“俺也没试过!是听头儿说的!”

“那万一掉下去咋办?”

“没关系,不是有头儿说的降落伞吗!”这人一扬手中的雨伞。

“哦,那就放心了!”

于是,数十支大风筝飞向灯火通明的虎牢关。

“嗯,队正?”

“啥事?”

“咱们没有挖斜吧!”

“放心,当初老子闯荡江湖时,当过一阵子摸金校尉,挖条地道这种小事是难不倒我的!”

“队正果然厉害!”

“那当然!”

……

一幕幕类似的场景在虎牢关外不断上演

正文 第十三章 送信

当清晨的阳光照射进虎牢关时,虎牢关内,已经隐隐传出操练时的喊杀声了。

张允文站在城墙上,看着下面分合有度,训练有素的唐军,心头却想起了晚上各个队正前来报到时的模样,不由一阵好气又是一阵好笑。

那用飞爪潜入进来的两组倒是不用说了,本就是游侠出生的,干这些事顺手得很,完成得不错。

而那冒充太监慰军的那一组是由薛万彻送来的萧江带领的。也不知他从哪儿得来的金牌,竟然唬过了守卫,顺利进入虎牢关内。还被好生招待起来。不过当有人报知李世民这事时,李世民歪起脑袋,也不知咋回事。而张允文则是一口茶喷了出来。这萧江冒充别的不好,为甚非要冒充太监。

最令张允文一脸黑线的还是那飞天遁地两队人马。用风筝飞天的是元肃恭这个家伙,也不知他抽了哪门子疯,在听了张允文讲只要风筝够大,就可带人飞行的鬼话之后,竟然深信不疑,临时做了十个大风筝,借着风势往虎牢飞去,结果仅有三人成功飞起,其余则顺着山坡碌碌滚下,现在还躺在虎牢关的军营内,有大夫看着。也许是元肃恭的诚心,他竟然飞起来,和另外两人顺利的降落在虎牢关内。不过一落下来,便被无数的弓箭长槊给指着了。

想出挖地道的则是丘行恭送来的赵毅。)这家伙所言非虚,他确实干过摸金校尉。少年贫穷时,在长安附近挖掘汉墓。到后来才改邪归正,成了一名府兵。然而可能是许久没有动手了,水平下降不少,连个目测距离都没估量准确。从城墙外两丈处开始挖掘,按理说来只要挖个三到四丈就可以了,因为那城墙厚度也就不到一丈。可是他竟然一直挖了六七丈。最后,当他们钻出地面时,可悲的发现自己竟然在一处帐篷之中。结果不言而喻。最可恨的是这家伙竟然鼓动了另一队人一起参与他的挖地道行动,于是两队人双双覆灭。

另外,还有一队人也是由飞爪开路,不过这队人行动太过嚣张,每遇士卒,便冲上前去,毫不客气的打晕他们。然而好景不长,他们遇到了深夜巡逻的玄甲卫。这些玄甲卫也是高手,竟然将他们打得大败,生擒了四人。剩余的六人不敢再如以前那般嚣张,灰溜溜的找到了张允文,算是完成任务。

剩余的三队人则是稳重得多,在陈全康、邹秋、薛助的带领下,挑起一担担果蔬,赶着一只只鸭子,挟持附近百姓,以劳军的名义在清晨时敲开了虎牢关的大门。当然,事后李世民知晓了这情况,把张允文训斥了一顿。张允文将三人臭骂了一顿,又让他们给当地百姓补上银钱。

至此,百人之中,共有六十六人顺利潜入虎牢关,比张允文预想的情况要好得多。(看章节请到)

“允文啊,来,坐坐坐!”李世民热情的招呼张允文。张允文坐下,却见旁边一位年轻不过十七八岁的少年正在好奇的打量着自己。

“哦,这位乃是我家族弟道宗!道宗啊,这位便是我说起的张允文!”见两人的样子,李世民向两人介绍道。

李道宗,哦,那位李唐宗室里能征善战的名将。当即,张允文向李道宗抱拳一揖:“见过李将军!”

李道宗回礼一揖。

“嗯,允文啦,昨夜你搞出来的动静可真不小啊!”李世民见两人寒暄完毕,便意味深长的直插主题。

“嘿嘿!”张允文干笑笑声道:“嗯,秦王殿下,其实这不能怪在下,实在是属下的那帮子士卒太不像话了!本来说让他们悄无生息的进来,免得打扰殿下和众将士休息。可他们偏偏不听,还搞出那样的动静,叨扰殿下和众将士,实在是万分该死,该死!”

此言一出,顿时把李世民逗乐了。他指了指张允文,满是笑容的道:“也罢也罢,我也不再追究你什么了!昨夜士卒的表现还算不错,就饶了你这一回。不过嘛,你得把一封信送到夏军大营里!”

不待张允文推辞,便将一张写满小楷的纸交到他手中:“唔,你也看看吧!”

“赵魏之地,久为我有,为足下所侵夺。但以淮安见礼,公主得归,故相与坦怀释怨。世充顷与足下修好,已尝反覆,今亡在朝夕,更饰辞相诱,足下乃以三军之众,仰哺他人,千金之资,坐供外费,良非上策。今前茅相遇,彼遽崩摧,郊劳未通,能无怀愧!故抑止锋锐,冀闻择善;若不获命,恐虽悔难追。”一口气读完这封信,张允文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佩服之情。

这封信的目的,看似激将,实则疑将。李世民素知窦建德为人宽厚,冷静有余而果断不足。这种一看就是想激怒对方的语气,反而会让窦建德狐疑不定,迟迟不敢进兵,从而为唐军赢得了宝贵的休息时间。

两下子将信收进信封:“下官立即便去!”

然而李世民却笑眯眯的道:“步行哪及马快!来人,牵好马一匹,交由允文,也好让他快些送信!”

在李世民和李道宗戏谑的目光中,张允文牵着这匹枣红色大马出营而去。

张允文看着这匹背上只有一沓厚厚麻布的马,脑中却想起了高桥马鞍,双足马镫之类的东西。虽说自己会骑马,但是骑的都是配有马鞍马镫的马,这种马要如何骑?这也是当初看到程咬金双腿紧夹马腹时脸色苍白的原因。

一个翻身上马,极其不习惯的紧夹马腹,慢慢打马缓行。

在他身后,李世民和李道宗互相对视一眼,眼中尽是诧异。难道这小子是神仙不成,这么快就学会骑马!

夏军大营离虎牢关有近三里远,若是骑马,不多时便可到达。

由开始时的缓行到最后的打马飞驰,张允文渐渐习惯了这无鞍马的骑法,但屁股仍被马的脊骨咯的极不舒服。想起马鞍和马镫,张允文琢磨着要不要制作一幅出来。

还未到达夏军大营,便被游弋的骑兵拦住。待他说明身份之后,一干骑兵左右夹着张允文向大营走去。

夏军大帐,窦建德端坐大帐将台,帐下文武分列。

“你便是李世民派来送信之人?见到本王,为何不跪?”窦建德生得一幅国字脸,浓密的胡须显出无比威严。身着一身金甲,左手按剑,右手放于几案之上。

张允文昂首道:“为何要跪?我乃秦王之臣,而非夏王之臣,为何要跪!”

“大胆!”张允文话音刚落,就有两人上前叱道,“夏王乃真龙天子,今混一宇内,统归四海,尔将为臣子,如何不能跪!”

两人一番言语之后,张允文却见帐内众人无不面有鄙夷之色,当下问道:“敢问两位大名?”

“孟海公!”“徐元朗!”

听得这两人的名字,张允文心头一动,当即抱拳道:“两位说的也对!多谢二位提醒!”说完,双手一揖,向窦建德行了一个大礼,仍是没跪,但却卖了个情面给孟海公、徐元朗二人。

见窦建德面容隐有怒色,张允文拿出书信,双手呈上。

“可是秦王的乞降之书?”窦建德从侍从手里接过信,一面拆开,一面不经意的问道。

张允文闻言,顿时一怒,但强压住怒气道:“夏王何必多言,自看便知!”

窦建德摊开信纸,慢慢看下去。先是面带怒色,接着换上衣服惊疑的表情,最后则完完全全的一幅疑虑的神色。

张允文淡然不动,看着窦建德沉思。

片刻之后,窦建德挥挥手,示意侍卫带张允文下去。张允文乖乖行动,不过在路过孟海公和徐元朗二人身边时,冲他们一笑。

然后,张允文便无惊无险的离开夏营,连个预想中的刁难都没有。

正文 第十四章 新兵到来

从夏军大营回到虎牢唐军大帐中,将在夏军大营遇到的情形跟李世民一说,尤其是窦建德的数次变脸,李世民顿时“哈哈”一笑,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看章节请到)

说道孟海公和徐元朗二人时,李世民不屑的道:“这二人志大才疏,不过是乘乱世而起的两个投机之辈,何德何能与天下群雄逐鹿!”

张允文劝道:“我观二人,新降不久,难为窦建德旧部所容,虽不是势如水火,也可说是针锋相对。若殿下许此二人以厚利,则二人极有可能反出夏营。即使不反,只要能使其对战我军时,不竭心尽力也好!”

李世民微微颔首:“允文此言在理!不过这说服二人的时机可要选好啦!夏军初至,气势如虹,此时若派说客前往定不能凑效,还是待我军挫其锐气之后再说吧!”

说着,李世民的声音忽然一高:“张允文上前听令。令:张允文送信前往夏营,未失我军威风,更探得夏营情况。故擢升为昭武校尉。”

张允文一喜,由副尉升为校尉,虽说只是半阶,可确实是升了。)昭武副尉为正六品下阶,而昭武校尉为正六品上阶。

然而,接下来李世民的话又让张允文感到担子沉重。

“据斥候报告,夏军自开春以来,于河北河南之地,四下筹粮。其运粮辎重,往来关东,不绝如缕。特命昭武校尉率200骑袭扰夏军粮道。本王将自率亲兵,骚扰夏军游骑!”

张允文起身一揖:“喏!”

回到侦察营所在的营地,张允文找来十名队正。当然,被关在地牢内的士卒也尽数领出。

“殿下令我等轻骑出击,袭扰夏军粮道。尔等回去做好准备,待殿下送来的一百骑兵一至,则立即出发!”

“喏!”十人先是抱拳答道,随即李扬赵毅小心的问道:“嗯,头儿,那百名骑兵是不是会和我们接受一样的训练啊?”

张允文当场便把这些人的小心思看透。5?毕竟他们所学的侦察兵技能只有张允文会,若张允文教授给其他人,那么他们则不能保持技能上的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