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步步生莲-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浩翻了半晌,不见有什么出公差的机会,不禁大失所望。

这时堂下一个功曹冷冷瞟他一眼,与人低语几句,便走上堂来。这人是原鸿胪寺少卿高翔的心腹,高翔本来做着少卿,章台柳年事已高,他再熬几年,论资历顺顺当当就能当上大鸿胪,谁晓得横空杀出一个杨浩来,少卿分了左右,他反要屈居人下,所以闹了情绪,今儿是故意不来见他。

这位功曹早听说过“杨大棒槌”不学无术之名,有心让他出丑,以后诸事不敢作主,所以到他面前,毕恭毕敬行一个礼,说道:“卑职柳林西见过左卿使,今日高右使不曾署衙办公,现有一封北国契丹的国书,您看……”

杨浩一听与出差无关,便捏着鼻子,忸忸怩怩地道:“本官初来乍到,诸事还不熟悉,既是国书,事体不小,还是等高右使来了再说吧。”

柳林西故作为难地道:“可……兹事体大,十分紧要,万一要是耽搁了……”

“唔……那你取来,本官先瞅瞅。”

柳林西称一声喏,立即赶去,片刻功夫取来一封国书递与杨浩,杨浩打开一看,不禁拍案惊笑:“这谁呀这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真是岂有此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呀,待本官修书一封,噎他个两眼翻白。”

柳林西虽是小吏,可鸿胪寺的人哪个不是饱读诗书的,听见杨浩说话如此粗俗,柳林西大为不屑,面上却愈发恭敬:“卑职为左使研墨。”

杨浩抓起毛笔,瞟了他一眼,忽道:“算了,你别光研墨了,唔,我说,你写,草拟一封回信。”

柳林西呆了呆,忙应道:“卑职遵命。”

他研了研墨,取过纸笔,在侧案旁坐了,提笔等着,看看杨浩这封国书会写出些什么可笑的话儿来,杨浩却重又翻开契丹来信,仔细琢磨起来。

这封国书,与前不久的山东官员叛逃案有关,因为此案,还曾被折子渝利用,让官家疑心东南东道转运副使罗克诚与北国亦有交往,停职查办。此案详细情由朝廷早已发了邸报,杨浩因为关心罗家一案,对此也是知之甚详。

事件的起因是北国奸细扮作商人,诱变了山东棣州兵马都监傅廷翰和提辖官莫言,但是事机不密,被棣州知州、右赞善大夫周渭及时发觉,派兵捉住了傅廷翰,而棣州提辖莫言却成功地逃到了北国,泄露了棣州附近的防务,迫使朝廷不得不对棣州附近的军事部署做了大幅度的调整。

当时,北国派了一支百人小队潜到两国边境约定俗成的中间隔离区,试图接应叛官一行人马逃走,事先已经得了消息的棣州知州周渭派了大队人马追击,把这个百人小队打得落花流水。

这封盖着北国皇后萧绰玺印的国书气势汹汹地向宋国问难,谴责宋国无端杀死北国商贾,又在边境伏击误入中立地区的巡弋小队,主动挑衅,试图在两国之间制造事端,要求宋国交出凶手,向北国赔礼道歉,否则必提兵南下,用武力讨还一个公道。

这副嘴脸着实无耻,分明就是倒打一耙,杨浩看了心头火起,当即就想回信嘲骂一番,但是当柳林西提起笔来,杨浩却冷静下来,他现在是外交官啊,一个合格的外交官,不该是直筒子脾气,被人牵着他的喜怒走,而应该是矫己过饰敌非,最好气得对方鼻孔冒烟,还说不出一句理来,唔……这封信,我该怎么写呢?

第八卷 出采江南莲 第012章 修国书

“哈哈哈,有趣,有趣,朕还是头一次看到这样的国书,这是杨浩写的?”

“是。”

“朕见过杨浩的字,似乎……”

“哦,杨左使的字实在是……这是一位功曹的代笔。”高翔欠了欠腰,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原来如此。”赵匡胤点了点头。

柳林西把杨浩拟就的国书交给称病在家的高右使,高翔一看如获至宝,当即事也没了,病也好了,揣起杨浩的另类国书,冠带整齐的就直奔皇宫了。

这时候夕阳如血,彩霞满天,赵匡胤一家人正在吃晚饭,不过自打那一回用玉斧打掉了进宫言事的官吏门牙,被那官儿威胁要把此事写入皇帝起居录,害得赵匡胤一个劲儿陪礼道歉之后,再有官员不在朝会时间入宫言事,除非禁宫已经上了锁,否则他都会接见的。

“唔,你放在这儿吧,朕再好好看看。”

“是,那……微臣告辞了。”

高翔拱手告退,心中微微有些失望,因为皇帝虽说露出了嘲笑的意味,却没有当面把杨浩贬个一文不值,直接掷还拟稿,驳他个灰头土脸。

杨浩这封信,从词辞修饰上来说,太过浅显直白,完全没有泱泱大国那种雍容华贵、优美高深的措辞和文风,柳功曹有意把他的原话照录下来,没有进行任何修饰,高翔把它拿来,就是要让皇帝看看:陛下所托非人啊,就他那水平,当得了鸿胪少卿?

另一个,他们这些做外事的官儿,一言一行最是敏感,有什么交涉的时候一向有事说事,绝不东拉西扯牵涉太多,做事的宗旨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天下无事,那就大功告成。可杨浩呢,杨浩这封信唯恐天下不乱,简直是没事找事,官家如今正对南汉用兵,真要把契丹人招来……杨浩这样没轻没重,皇帝不恼才怪,可是……

高翔摇摇头,只能喟然一叹:帝心难测啊。

杨浩这封信洋洋洒洒,内容是天马行空,简直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措辞用句浅显直白,国书大意就是:首先回顾了两国历史,北国契丹,较之宋国立国早了五十年,是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友好国家,中原大乱,诸侯争霸的时候,契丹也没有趁机狩猎中原,是有着光荣的和平传统的。

宋国立国之后,契丹承认了宋国的合法地位并遣使建交,两国开始朝着健康和平的方向发展,当然,两国之间也发生过一些不愉快。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汉,北汉同宋国和契丹都有着历史渊源。为了它,我们的皇帝陛下同贵国皇后陛下曾经交过手、打过仗,实为一桩憾事。

幸好,双方君主都爱好和平,彼此都保持了克制的态度,此后两国交往日益密切,如今民间通商频繁,榷场买卖兴隆,两国互通有无,对两国的税收都有莫大好处,前不久我们还从贵国购买了大批牛羊,有力地支援了贵国的经济建设。

东拉西扯一番之后,杨浩才绕到正题,开始解释对方的指责。杨浩没有指出所谓契丹商人的奸细身份,反而承认他们是正当商人,并且承认他们是被宋国官员害死的,但是否认是宋国朝廷所为。在他的解释中,这是山东棣州兵马都监傅廷翰和提辖官莫言贪脏枉法、谋财害命,掳夺了契丹商人财产,并且杀死了他们。

宋国朝廷为此已将山东棣州兵马都监傅廷翰押解进京,当众处死,至于从犯棣州提辖莫言,已经逃之夭夭,为了严肃纲纪,以正国法,维护两国友好关系,还契丹守法商人一个公道,宋国正在锲而不舍地缉拿凶手。现在我们宋国得到消息,这个通缉犯莫言已经逃去了贵国。希望贵国能协助我们缉捕凶手,将他绳之以法。

至于贵国的边防小分队受到我边防军伏击,伤亡惨重的事,朝廷对此十分重视,立即派员对此事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通报如下:贵国巡逻小分队是误入双方不设置武力的隔离地区才受到伏击的,尽管这个隔离区只是双方约定俗成的一个隔离带,并非两国磋商设置,却是受到两国边防军的一致遵守的,贵国巡逻军士误入中立地带,引致我方误会,才造成这起冲突,我国政府对此深表遗憾,并致以十二万分的歉意。

经过我方细致认真的调查,发现这起误会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贵国境内的一些不友好部落时常武力越境“打草谷”,杀人掳命,抢掠浮财,引起我边区军民极大愤慨,我边防军严阵以待,本是为了对付这些不遵守贵国法律、破坏两国和平的强盗。

因贵方巡逻人员服装没有明显标志,才导致了这次不幸的发生,对贵国死难将士,我们致以最诚挚的哀悼,并保证尽快将这些英灵的遗骸归还贵国,让他们落叶归根。藉此机会,我们也请求贵国政府能够本着和平友好、共同发展的宗旨,从两国长远利益出发,严厉打击日益猖獗的马匪,避免类似不幸的再次发生……”

杨浩唇枪舌剑,明嘲暗讽,赵匡胤把信又看了一遍,看得眉毛乱跳,最后忍不住一拍桌子,放声大笑,宋皇后奇道:“这封国书很有趣么,官家很少这般畅快大笑了。”

赵匡胤忍俊不禁地笑道:“这个杨浩,真是一个妙人儿,我还是头一回看到鸿胪寺的人写得出那些统兵将帅才具备的豪迈血气。”

“杨浩,又是杨浩?”永庆公主滴溜溜一转眼珠,好奇地道:“那个大棒槌说甚么了?”

“永庆,一个女孩儿家,又是一国公主,说话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宋皇后马上责备了她一句。

赵匡胤笑道:“说的很有趣,很有趣,尤其是这最后一段:‘我主以德绥天下,天下归心;以武扫中原,所向披靡。以此英明之主、虎贲之师,使之众战,谁能御之?使之攻城,何城不克?哈哈,这一句是从哪本古书上扒下来的来着?唔,有些忘记了,不过……改得妙,改得妙,可比他那不伦不类的《出师表》强多了。”

永庆公主俏巧地翻了个白眼儿,撇嘴道:“我当他说了什么,原来是大拍马屁,拍得爹爹龙颜大悦。”

赵匡胤横了她一眼,复又展颜笑道:“我还没说完呢,下面一句更加精彩:我主宽厚仁德,素与贵国皇帝友好,希望贵国皇帝能够平心静气地解决这桩事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谁若把我主当敌人,我主则必是他最称职的敌人!妙啊,妙啊……”

宋皇后抿嘴轻笑,嫣然道:“‘谁若把我主当敌人,我主则必是他最称职的敌人!’原来是这句话搔到了官家的痒处,说的实是有理。官家雄才大略,一代英主,谁敢视我官家为敌,官家自当成为他最不敢忽视的强敌,呵呵……”

赵匡胤在房中踱步半晌,忽地停下身子向门口招呼道:“张德钧,传旨,令鸿胪左卿使杨浩速来见驾。”

杨浩来了,进皇宫,入内廷,站在福宁殿的御堂上。

赵匡胤疑惑地看着杨浩,杨浩一身崭新的官袍,规规矩矩站在那儿,倒也没有什么不妥,只是……他手里捧着的是什么玩意儿?半尺多宽,一尺多长,像个官员们见君时记事用的笏板,可是大了不少,又不太像……

赵匡胤忍不住问道:“杨卿,你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

杨浩毕恭毕敬地道:“回官家,臣手里拿的是笏板。”

赵匡胤一窒:“你的笏板,怎么比常见的笏板大了这么多?”

“回官家,臣……”杨浩很忸怩地道:“朝臣们议事,咬文嚼字的过于生僻,臣记不住,而且……臣写的字比较大,笏板太小了的话……记不下……”

赵匡胤差点没憋住,忍了忍笑,才满面春风地掂了拈手上那封国书,问道:“杨浩,这封国书是你草拟的?”

杨浩愕然道:“臣是拟了一封国书,本想明日朝会再奏请陛下御览,怎么……现在就到了官家的御书案前?”

赵匡胤也是一愣,随即就明白了其中原由,他微微一笑,对臣下们之间的这种小伎俩也不说破,只道:“朕看过了,写的很好,不过,作为国书,措词造句未免太不雅观,你原还打算请人修饰一番的么?”

杨浩道:“回官家,臣没有这个意思,臣也知道,自己笔墨粗浅,写出来的东西太过直白,可是也得看它是给谁看的,诗词佐酒,那是咱们汉人文官的嗜好,臣久居北地,素知北人豪爽,这样说才合他们的脾气,若是修饰的文诌诌的,那就太雅了,也失了味道。”

“唔,有道理……”赵匡胤笑容可掬地睨了他一眼,此人不学而有术,果然有才,且不说最后那句马屁拍得这位战功赫赫的马上皇帝飘飘欲仙,这封国书中绵里藏针处也是大合他的脾胃。比如国书中特意提到了北汉之战,契丹出兵为北汉解围,两国君主正面交锋的事情,就绝非东拉西扯,无的放矢。

那场战役虽然是宋军后撤,契丹追击,但是宋军是基本完成了战略标后主动撤退,他们不但成功地把北汉居民迁到了宋境,而且尾随而来的契丹人也吃了大亏。你们北人不是说,如果处理结果不能令你们满意,就要派兵来攻么,就算你们的皇后陛下御驾亲征,又是在我军久战兵疲之后,战果也不过如此,你们派兵来就能讨了好去?

赵匡胤反复思量,对这封甚合自己胃口的国书是越想越满意,又经一番对答,眼看禁宫就要上钥封门,这才意犹未尽地道:“好啦,这封国书你带回去吧,朕已经阅过了,不需增删一字,就照此誊录,用玺,发还契丹使节。”

“臣遵旨!臣告退!”杨浩双手高举,恭恭敬敬接过国书,倒退出殿,出了福宁殿,杨浩行出不远,后边忽有人叫道:“喂,前边那个,可是杨浩?”

杨浩止步停身,扭头一看,见是一个宫装少女,浓眉俏眼,略带慧黠,身后跟着两个宫女儿,却不晓得她是谁人,忙道:“正是本官,不知姑娘是?”

“杨浩大胆,胡言乱语,宫里面哪有什么姑娘,这位是永庆公主殿下。”

一个宫女娇斥一声,永庆公主却白了她一眼:“你才胡言乱语,本公主不是姑娘是什么?”

“这……公主,婢子是说……宫里面除了侍女,能梳未嫁双髻的自然就是只有公主,他明知故问,忒也无礼……”

“甚么有礼无礼的,你不知道他是鼎鼎大名的杨大棒槌?他看得出来才怪。”永庆公主说的洋洋得意,杨浩听的好笑,却不便置辞,只好躬身道:“原来是永庆公主殿下,下官这厢有礼了,不知公主唤住在下,可有甚么事么?”

永庆公主舔了舔嘴唇,笑嘻嘻地道:“你刚从江淮一带回来吧?”

“呃……正是……”

永庆公主更开心了:“那么你可曾捎回些糟白鱼来,那是淮南特产,本公主最喜欢吃了,可是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了。”

“堂堂公主,唤住我就为了这个?一国公主,居然是只馋嘴猫儿,还要向臣子讨东西吃,实在是有些好笑。”

杨浩忍不住笑道:“殿下喜欢吃糟白鱼,着地方定时呈送就是了,何必以公主之尊向臣索取呢?”

永庆公主瞪起杏眼道:“公主之尊怎么啦?本公主也就是偶然看见了你,忽地想起这件事来,你不舍得那就算啦,爹爹早已定了规矩,宫中不得向地方索要食物的,我要是能向地方官府索要还用得着问你?”

她转身就走,一边悻悻地道:“大哥明知道我喜欢吃糟白鱼,出去一趟两手空空的就回来了,也不说给我这妹子捎点儿东西。”

杨浩怔了怔,欲待唤她,永庆公主已愤然走远,杨浩吁了口气,回首看向矗立在金色夕阳下的那座福宁殿,目中露出几许敬意。

第八卷 出采江南莲 第013章 来使

鄂巴多是契丹使节,精通汉语和中原的风俗民情,他还为自己取了个汉人名字,叫许操。

如今诸国外事衙门都是最清闲的,不过出公差时例外。鄂巴多做为契丹使节,倨傲地来到开封递交了国书,便住进了礼宾院。宋人的伙食做的精细,在他看来已是最精美可口的食物,当然,这只是他私下的想法,当着礼宾院的人,他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百个不满意的。

午饭时候,他又寻衅了,唤来了礼宾院的小吏,许操义正辞严地谴责礼宾院款待他这个契丹使节的饮食规格不够,弄出来的食物难以下咽,简直是猪都不吃,等他威风耍够了,把那可怜的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