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步步生莲-第4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光义脸色微微一变,眸中立即闪过一抹狐疑之色,他盯着杨浩,脸色阴晴不定地看了半晌,方沉沉说道:“杨卿,昨夜混战之中,诸部都有死伤,可是……各营大将俱都无恙,中军主将被几个散兵游勇杀害,这还真是闻所未闻呐……”

赵光义话音刚落,帐口就传来霹雳般一声大叫:“陛下!”

这一声如同炸雷一般,把赵光义吓了一跳,他抬头一看,只见帐口站着一人,身材魁梧,须发如飞,身披铿锵战甲,怀中抱着一顶铁盔,额上热汗滚滚,竟是云州观察使郭进。

赵光义大为不悦,将大袖一拂,怒喝道:“郭进,未经朕的宣召,这行营大帐也能胡乱闯得?你也是当朝老臣了,怎么这般不懂规矩?”

郭进哪还顾得请罪,只是颤声道:“陛下,出了大事、出了大事了。”

赵光义一瞧他的脸色,心中也是一紧,赶紧问道:“出了什么事,你讲!”

郭进颤声道:“陛下,吴王……吴王薨了。”

赵光义一时没反应过来,诧然道:“嗯?你说什么?”

郭进张飞似的一张大脸,那双环张的豹眼中缓缓淌下两行泪水,哀声道:“陛下,吴王千岁他……薨了!”

杨浩听了霍地一下抬起头来,两道惊骇的目光猛地投向郭进。

郭进此时已泣不成声。

郭进自后汉时期就已在军中为将了,他最初是刘知远的部下,刘知远弃晋建汉,他是有拥立之功的。待到郭威弃汉建周时,他因正在郭威治下为将,于是便成了周臣,再等到赵匡胤陈桥兵变,易周为宋,他又顺理成章成了宋臣。

所以郭进不是禁军嫡系,既非赵匡胤的亲信,也非赵光义的亲信。他长年镇守边陲,虽非藩镇,但是在地方上权柄极重,因此时常受到朝廷官员的攻讦,常曾有官员向赵匡胤密奏郭进图谋不轨,但赵匡胤对这一类奏章一直不予处置,后来还将这些弹劾郭进的奏章都送与郭进以示信任,所以郭进对赵匡胤可谓是感恩戴德。

赵德昭营中一个王爷、一个监军、一个副将全都死了,余下的那些将校们惊惶失措,他们官职太低,本来就不敢见皇帝,何况又闯下了如此大祸,因此便将此事禀报了郭进。郭进闻讯大惊,立即赶来向皇帝禀报这个消息。

作为一位只知军事的封疆大吏,郭进从来不曾怀疑过赵光义与先帝之死有什么关联,所以在赵光义面前他并不掩饰自己的感情,说及吴王赵德昭的死讯时,想起先帝,郭进更为感伤,忍不住真情流露,泪水潸潸。

听了他的话,赵光义不禁呆住了,他呆了半晌,才意识到自己听到亲侄儿的死不该是这样一副态度,立即换上一副惊怒交加的表情,大叫道:“怎么可能?德昭受了箭伤,好端端在中军养伤,如何可能身死?高胤呢?慕容求醉呢?把他们给朕叫来!”

郭进闷声道:“陛下,高胤将军和慕容监军,他们也……遇刺身亡了。”

这一回赵光义可是真的惊住了,他惊退两步,一屁股坐到椅上,一时呆若木鸡……

※   ※   ※

汉军死士的尸体快把护城河填满了,城头上,无数充作军士的男女老幼望着城下河中累积的子弟尸体泣不成声。消息传到晋阳宫,刘继元如五雷轰顶,他痴痴呆呆地站在御阶上,双眼发直地看着报讯的士兵,怔了半晌,忽然尖叫一声晕厥过去,顺着御阶便滚下了金殿。

左右武士慌忙将皇帝抬起,放回御椅上,又急召御医到金殿上救治,众御医又是灌参汤,又是掐人中,折腾了好半天,刘继元才呻吟一声回了魂,刘继元一醒,立即放声大哭道:“精兵尽殁,继业误我啊……汉室江山,就要亡在朕的手上了,朕……朕就要被他刘继业害死了……”

汉室小朝廷本来就没有多少文武官员,如今战死了一批,正在守城的一批,被刘继元杀鸡儆猴的一批,留在金殿上侍候他左右的不是佞臣就是国戚,大多是些废物,一听说他们唯一的倚仗刘继业全军覆没,早就吓得骨软筋酥,皇帝再一大哭,他们立即匍匐在金殿上,把头叩得嗵嗵直响:“陛下,刘继业完了,我大汉也完了,陛下,接受宋帝的诏书,献城投降吧,否则……否则我们尸骨无存了呀。”

刘继元最为宠信的大太监卫德贵跪在龙椅前,抱住刘继无的大腿,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陛下,这是天要亡我大汉,降了吧,咱们降了吧,陛下虽然失了皇位,可是受封公侯,至少能保住性命、保住一生富贵呐,皇上……”

“嗯?”

刘继元正在大哭,一听这话腾地一下坐了起来,他的膝盖一屈,正撞中卫德贵的鼻子,卫德贵闷哼一声,捂着鼻子跪在那儿半天喘不上气来。

“投降……投降,对呀,既然这江山社稷实实地守不住了,朕……朕也算是对得起列祖列宗了,朕要献城投降!”

刘继元精神大振,霍地一下站了起来,大声道:“来人,来人,备文房四宝,取玉玺来……”

皇帝要降了。

消息迅速传开,晋阳城中的百姓都向皇城聚居过来,他们一个个形容枯槁,神情木然地看着皇帝的特使沿着御街一步步向西城门走去。西门外的军营中竖立着宋国皇帝的旗帜,他们知道,那些官员们也知道,那里就是宋国皇帝的驻跸所在。

曾经发生在金陵城的一幕,在晋阳城再度上演了。

大太监卫德贵、右将军李勋、中书舍人莫言……一个个穿白衣,袒左臂,牵着一头白羊,虽然狼狈不堪,却在百姓们面前努力维持着他们最后一分尊严。

“打开城门,我们要往城外去见宋国皇帝。”

中书舍人莫言傲然睥睨着城门前的士兵,如果这些刚刚披上几天战袍的百姓算是士兵的话,目光中带着傲然和鄙视,仿佛他就是这些百姓的救世主,正在为他们去谋求一条活路。

士兵泪流满面地看着这些官员,谁也没有动,大太监卫德贵恼了,他冲上去,迎面就是一个耳光,扇得一个只剩下一条手臂,看年纪只有十四五岁的士兵打了个趔趄,尖声骂道:“混帐东西,没有听到吩咐么?快快打开城门,胆敢延误片刻,我就杀你的头,杀你全家的头!”

那个士兵突然放声大哭:“我没有家人了,我的家人已经全都死了,我爹、我大哥都战死了,我娘在城下负责烧饭,也被冷箭射死了……”

卫德贵厌恶地瞪他一眼,转向其他士兵骂道:“一个个还矗在那儿干什么?废物!统统都是废物,赶快打开城门!”

宋军穷半月时光,遗下无数尸体都不曾打开过的城门在一片沉默中轻轻打开了,白衣左袒的大臣、太监、皇亲们立刻争先恐后地涌向城门。

他们都想第一个冲进宋营,第一个见到宋帝,他们早已打听清楚,唐国的大臣们投降了宋廷之后,有许多人都受到了重用,照样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如今刘继元已经完了,是要在新主子面前留个好印象的时候了。

本来还想故作矜持的中书舍人莫言原本站在最前面,没想到城门一开,那些皇亲国戚、太监大臣们都一窝蜂抢到了他前面去,莫言急了,赶紧提起袍子往前撵,那个断了一臂的伤兵还站在他身前哭得无比伤心,莫言嫌他挡了自己道路,抬起官靴就是一脚,气极败坏地写道:“给我滚开!”

他这一脚踹了那个小兵一个措手不及,那小兵摔倒在地,两天前刚刚被砍断的手臂创处触到地上,痛得他大声惨叫起来,四下士卒百姓见了怒不可遏,登时一阵骚动。

一个白须老者涨红着脸庞,颤声说道:“声称要与晋阳共存亡的,是你们!现在要献城投降的,也是你们!守城时,你们锦衣玉食,远远地躲在皇宫里;在城上浴血厮杀、命贱如狗的是我们。投降时,你们跑得比谁都快,投了新皇帝,你们还是官,还是能享尽荣华富贵。可我们有什么?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什么都不要,我们只求你们这些大老爷们能把我们当成一个人看、多多少少当成一个人看呐……”

白须老兵声泪俱下,越说越怒,他突然振臂高呼道:“守住这城的是我们,要把它交出去,那也应该是我们,这些丧尽天良的狗官,杀光他们,莫要再叫他们去祸害别人。杀光他们,为我们的亲人报仇呐!”

愤怒的咆哮把默默立于两旁的士兵们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般引发了:“杀光他们!杀光这些狗官,为我们的亲人偿命!”

愤怒的咆哮声此起彼伏,像巨大的海啸声,荡漾在晋阳城头,士兵们扑向那些白衣左袒的官吏,如狼似虎、刀剑俱下,顷刻间便将他们斫为肉泥。

城门已经打开了,厮杀声惊动了潘美营前的士兵,因为前些天发生过误杀出城投降官员的事情,所以潘美营中的宋兵十分谨慎,他们一面张弓搭箭,戒备地看着洞开的城门和城门前如疯如狂地陷入厮杀的人群,一面使人迅速向中军传报。

城门口的骚动很快停止了,杀红了眼的百姓把那些投降的官儿全都砍杀殆尽,不知谁先喊了一声“杀掉不把咱们当人看的狗皇帝”,立即在哗变的疯狂士兵中得到了响应,无数的百姓挥舞着刀枪沿着笔直的御街冲向皇城。

他们一路哭喊着、咆哮着,发泄着他们的愤怒和悲伤,不断有人加入他们的队伍,滚滚人流如滔天巨浪,卷向皇宫大门……

赵光义一路跑到赵德昭的中军大帐,抱住侄儿的尸身号啕大哭,捶胸顿足地谴责自己没有照顾好侄儿,愧对皇兄,慌得左右文武连连劝阻,这边假仁假义的戏码闹得正欢实呢,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欢呼声由远及近,此起彼伏,赵光义不由为之愕然,他赶紧停止哭声,变色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左右面面相觑,俱都不明所以,大家正诧异间,一名侍卫急急奔入,兴冲冲地禀报道:“圣上,晋阳城守军哗变了,他们大开西门,然后返身杀奔皇城去了!”

“啊?”

赵光义擦擦眼泪,犹自半信半疑:“世上真有这样的好事?刚刚死了赵德昭,这晋阳城也不攻自破了?”

这时又一个侍卫急急奔入,大声禀报道:“圣上,潘将军和杨元帅已率军入城,试图控制晋阳外城,晋阳城中到处都是乱军乱民,禁宫大内方向已燃起大火!”

赵光义听的耸然动容,赶紧举步走向帐外……

始建于春秋末年的九朝古都晋阳城,城中心大火冲天,大街小巷上尽是暴乱的人群。

董安巷,步军侍卫都虞候刘继业府,府门“轰”地一下被撞开了,一个身形敏捷的年轻小校领着十几个彪形大汉闯入院中,廊下正站着三个人,一个美妇人、身旁是两个半大孩子,两个孩子大的只有十岁上下,小的不过四五岁,那妇人约有四旬上下,螓首娥眉,五官秀美,只是双眼红肿,似是刚刚哭过不久。

她穿着一身缟素,一手护着孩子,一手提着柄森森的利剑,眼见宋军闯进院来,那美妇人柳眉含煞,凤目凛然,厉喝道:“延环,护着你弟弟,随在为娘的身后,咱们杀出去。”

那抢进院中的年轻小校正是穆羽,他看那美妇人大腹便便,正怀着身孕,居然还要提剑上前厮杀,唬得他赶紧丢了兵刃把手连摇:“折大娘、折奶奶,且莫动手,我是奉命来救你与尊夫相会的。”

适时,一头苍鹰飞过晋阳上空,满城的骚动似乎令它有些困惑,它在晋阳城上空盘旋了两圈,这才认准了杨浩中军的位置,敛翼投射下去……

第十一卷 会挽雕弓如满月 第024章 收服杨业

出乎赵光义所料,晋阳城不曾被他二十万大军攻陷,却在他焦头烂额之际不攻而破了。

不出潘美所料,杨浩要抢着进城,结果他麾下那些军纪奇差的流氓兵很快就变成了抢男霸女、搜刮财物的强盗。

春暖花开时季,仍然穿着大羊皮袄、戴着狗皮帽子的银州兵拖着大姑娘小媳妇,背着大包小裹兴高采烈,跟赶集似的往城外跑,搞得本来就一片混乱的晋阳城更加难以控制,潘美坐在马上,沉着脸色,强抑着杀人的冲动对杨浩道:“杨元帅,城中本已混乱不堪,而足下所部……”

杨浩一脸惭愧地道:“惭愧,惭愧,实在惭愧,杨某本想将功赎罪,可是这些混帐东西实在是不成体统,倒让潘将军见笑了。本帅立即勒令部下退出城去,由潘将军负责控制全城就是,不过……不过……”

潘美何等聪明,一见他吞吞吐吐的样子,就明白了他的心意。潘美暗自鄙夷,口中却道:“杨元帅放心,你我同时入城,若有功劳,自然少不了你那一份。眼下……还请杨元帅配合一下,尽快收拢你的军队,以免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杨浩眉开眼笑,忙不迭应道:“好好好,咱们一言为定。来人啊,传令,收兵,闻金不退者,杀无赦!”

杨浩答应的爽快,是因为他已瞧见了穆羽,穆羽领着十几个贴身侍卫,正护拥着一个满身缟素的女子和两个孩子迅速向城外撤去,杨浩见目的已达,立即下达了撤兵命令。锣声响起,三短一长,银州兵开始意犹未尽地撤出城去。

南城门被潘美的人接防后从里边打开了,李汉琼部欢呼而入;紧接着,东城门也打开了,面对着洞开的城门,赵光义萧立营前却毫无笑意。

晋阳城竟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得手的,在他刚刚遭受重创的时候,晋阳因内部哗变而失陷,对赵光义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光彩可言。虽说除掉了赵德昭这个眼中钉,他此时心情大畅,可是一想到他劳师动众远征汉国,最后却是这么一个结局,赵光义竟有一种嗒然若丧的感觉。

左右将领们见赵光义闷闷不乐,还以为他在为亡侄赵德昭伤心,所以都努力露出一脸悲戚的模样来,不敢显出欢喜神色,只有行营指挥田重进,隐隐猜出了赵光义的几分心思。

田重进是禁军中手握重兵的大将,当初赵光义做开封尹时,田重进是他重点结交的对象,不过赵光义馈赠与田重进的礼物,无一例外都被田重进退了回去。田重进只忠于皇帝,谁做皇帝他就忠于谁,绝不拉帮结派,搞什么利益集团。

赵光义深知他的为人,因此成为皇帝之后并未怪罪他以前屡屡拂了自己面子的事,对他仍然予以重用。但是不管怎么说,两人以前毕竟是有些不快的,这已成了田重进的一块心病,如果有机会同今上缓和关系,他当然不想错失机会。

如今既猜出赵光义为何不快,田重进便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官家,吴王身遭不幸,官家之恸臣也感同身受,可是官家不只是吴王的叔父,也是天下的共主,还望官家以天下为重,以社稷为重,节哀顺变,以免伤了龙体。”

赵光义不置可否地唔了一声,田重进又道:“如今晋阳不攻自克,这正说明刘继元倒行逆施,不得人心。而官家讨伐汉国,乃是顺天应命之举,所以汉国军卒百姓,受了官家的仁德感召,欣然献城乞降。以仁德而服天下,比兵威更加难能可贵,官家乃一代仁主,方有今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果,臣为大宋,贺陛下。”

赵光义听到这里,不由欢喜起来,他赞许地看了眼田重进,颔首道:“田卿说的是,汉国军民受朕感召,主动献城,免致生灵涂炭,朕也欢喜得很。汉国一灭,中原天下已尽在我大宋手中,先帝在天有灵,想必也会颇感欣慰的。田卿,你速率兵入城协助潘美稳定秩序,尤其是那刘继元,务必查清他的生死再来报朕。”

“末将遵命。”

田重进松了口气,急忙领命而去,赵光义振奋起来,望着火光冲宵的晋阳城暗自思忖:“晋阳九朝古都,不乏王者之气。自唐末以来,此地豪杰辈出,实是大患之地。尤其此地近契丹与西北,一旦为人所得,朕再想攻之,不知要损失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