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阳光大宋-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我也没啥妙计。就是假想,要是万一真的发生,咱们能及时联系上庆州援军,或许能拼上一拼。既然是翻山偷袭,估计人数不会太多吧?唉,要是能先预设一营伏兵在柔、庆两路中间就好了,既可以首尾相援,又可以逸待劳。”

郭遵眼睛一亮,对啊,这不是个好办法么。急忙拱手道:“奉议郎好兵法,郭遵如梦初醒,佩服佩服,就请奉议郎帮忙禀报一下督帅,照计施行可否?”

梁丰哭笑不得,这当兵的就是如此,耍小奸猾的时候让人又恨又鄙视,但真动心眼,还真不是文官对手。眼睁睁卖个功劳给他都不知道要。都提醒你了,不会自己写信提要求啊?督帅大喜之下,不就把你记在心上了么?

主要是梁丰自己也不靠这点小功劳混名声,索性要给他个机会而已,只好假意说道:“非是小弟不愿帮忙,只是小弟一介书生,偶尔乱弹两句罢了。真要说话,把夹七夹八说不清楚,反而帮了指挥倒忙。呵呵,呵呵!”说完皮笑肉不笑看着郭遵。郭遵再猪脑子也一下转过弯来,心中感激不已,低声道:“兄弟大人情,下官铭记在心!”也不说谢字,那太俗气!

从柔远回来,各路派遣巡边的都已经全部回了延州。

此时已经接到党项方面的情报,元昊按耐不住心中怒火和被人揭露骗局的羞臊,已经在国内召集各个部落长老聚会,要攻伐大宋了。

这个不是很担心,一直在准备中。

“朝廷如何?”梁丰关心的是这个,朝书记韩琦看去。

“还没回复。”韩琦摇摇脑袋。

寇准接到永兴军的汇报,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这次拼了老命才按下心头的激动,在报告上拟了意见:兹事体大,须政事堂同参。

永兴军给自己的是汇报,给朝廷的是奏章,奏章要走中书省,也就是政事堂,人家看了是啥反应才叫反应呢。

鲁宗道接了奏章,还没明白过来。但既然党项如此不法,胆大妄为,惩戒一番也因该。开朝会时就专门禀报此事。刘娥、赵祯异常恼怒,一个蛮夷之地,要钱也给了,要地也送了,到底还要怎么样,几次三番闹事!

刘娥下诏:“着政事堂拟定人选,为宣诏使,赴党项申饬,并严令今后严格约束行为,不许再闹出不合。山西路途遥远,平夏不用远朝,朝廷可以奉送经文法器并安排高僧直接去宣扬佛法。”

这是自然而然的处理方式,整个朝廷,除了寇准,根本没人觉得有任何不对。

寇准出来说:“如此狼子野心,稍加申饬,岂能断其恶念?若不狠狠惩戒,怕是更加得意忘形!”

于是又吵架,其实不是吵架,而是群殴寇准一个,大家纷纷出言指责枢相不顾大局。

寇准一句话也不回嘴,静静听完,只淡淡说了一句:“恭聆圣谕。”因为他知道,人家永兴军当天就放跑了几个奸细,打不打,由不得你们这帮子混蛋喽。

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锋所指

去年战,桑干源,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黄土高原,梁丰孤独地站在一处高高的坡地。这时候如果有架直升飞机航拍,一定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独立苍莽的渺小,可以看得出他的背影是那么茫然!

他所处的高处空无一人,但脚下,却是十数万百姓携家带口,大驮小包地迁徙。那串串黑点不住地移动,仿佛蝼蚁一般。…

看着这些人群,梁丰心里充满了迷茫。这一切真的都是自己造成的吗?自己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是要建功立业,还是要改变历史?他默默念诵着李白那首《战城南》。兵戈之世。从来受苦的都是这些百姓、士兵们。自己辛辛苦苦造就这一切。是为了保护他们,还是害了他们?

如果退后半个月,梁丰是根本不会这么想,在他心里,灭了党项,收复灵、夏,只是自己壮志宏图的第一步,他要尽自己的努力。开创一个原先中华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强大宋朝,甚至,想开创一个长盛不衰,永远不受异族欺凌,永远不让百姓受苦的国家。

但当他看到这些为了躲避战乱而被迫离开家园的百姓时,观念开始了动摇。自打得到基本上可以确定的情报,元昊盛怒,定要对大宋用兵,梁丰和他的团队做的最要紧的事,就是把边境百姓全被内迁两百里。战火可以挑起。但不能让自己的百姓受到战火的伤害。要不,这仗打了又有什么意义?

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久的将来铺垫,梁丰迫切地想用一场大战打出中华民族的士气,打破大宋现在这种缩头厌战的暮气,打出一个民族的骄傲来!

在他看来,朝廷里成天嚷嚷的什么“兵凶战危,生灵涂炭”全是放屁。如果你够强大,这么说是展示了自己的清醒和仁慈。可是你现在糟糕成这样子,却还拿着仁慈两字作为自己的遮羞布的话,换来的只是更大的羞辱!

所有熟悉宋朝历史的人,无不为这个朝代造就了那么鼎盛的文化,那么蓬勃的商业,那么富裕的国度而感到骄傲,自豪!却也无不为那么懦弱的武力,那么屈辱的外交而悲愤。

“我梁丰要做的,就是改变后者,加强前者!”他恶狠狠地下决心道。转过身去,不再看撤离的百姓,大步毅然下山,和同僚们一起做好善后工作。

跟前线一切紧锣密鼓地精心准备截然不同,大宋的大后方正在闹大笑话。吵了一圈架,争执了无数方案和对策,最后刘娥还是在政事堂的半绑架之下,痛下决心以和为贵!

她用小皇帝赵祯的名义下了诏书:命任中师为宣谕使,带团出使大夏,对党项的不法作为进行申饬,严令不许再出现类似事件。同时也秘密地给出条款,可以对砍了脑袋的七个人进行一些人道主义补偿。请记住,只能是人道主义的,这是大宋的面子。至于补偿多少,那不用党项操心,绝对不会低于七千人一年的生活费。

怎么样,元昊,不错吧,面子给我,你要里子,大家都不吃亏呢。

刘娥鲁宗道等人这算盘打得真心不错!

可要人家买账啊。

这边任中师才摇摇摆摆过了祥符,元昊已经有信送到朝廷了。

当他接到逃回来的几个小特务一番哭诉报告,怒不可遏。一点没有商场里小偷被抓住的惊惶和懦弱、害臊。倒像个黑社会大哥当街抢劫被人制止后的发飙。

这时候他已经基本不住在皇宫了,而是选择了兴州近郊安扎了许多大帐,京城军队将自己的中军大帐团团拱卫。他实在住不惯豪华的皇宫,穿不惯绫罗绸缎,吃不下玉粒金莼,他要的是骨子里不会停止流淌的野性血气,要的是整个天下。

徐敏宗、野利旺荣二人出使大宋这当口,他已经下诏命令全国剃头髡发改皮袍,脱绸布,制文字,定刑律。

他的第一项改革,就是不再用大唐当年封给这个民族的李字作为姓氏,颁布诏书,改姓嵬名,自称拓跋后裔,要恢复祖宗成法。然后把平夏国内所有的部落首领全部召集到了兴州,召开誓师大会。

几十个部落豪酋在硕大无比的帐篷内席地团团围坐,每人面前一张矮几,一大只烤羊腿,一把锋利的尖刀,一壶烈酒。

元昊阴鸷地扫视一遍,帐内鸦雀无声。只见他站起来举起酒碗说道:“宋朝假仁假义,虚伪狡诈,太平兴国七年,我先伯祖继捧率阖族归降朝宋,羁留京师,若非先祖继迁公洞察其心,及早脱身,已被赵匡义唾手而得矣!后诈来图我,继迁公率数十骑走地斤泽,方创下今日之偌大基业。雍熙九年,夏州尹宪生性残忍,欺凌我族。素以屠杀我蕃族之平民百姓为功业。与曹光实潜师而进。破我族帐,杀我同胞,俘四百余帐,并掠走继迁公母妻,牛羊万余。各位,此仇该不该报?”

各部落酋长想起当年在宋太宗手里受尽了欺凌,虽是老账,仍不免恨恨。齐齐大声道:“该报!”

“如今我国日渐强大,宋朝已不敢正视。我国好端端礼佛朝山,却被他们用了鬼域伎俩,杀我使者,羁我使团。这是不是公然挑衅?”

“是!”

每一次嵬名元昊大声的怒问,换来的都是冲天的呐喊响应。

“好!今日召齐各部落首领,就是要大家一起,歃血为盟,共发贼宋,以血前耻。共图大业。你们干不干?”

“干了!”

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大帐方圆百丈外都听得清清楚楚。

看着众志成城。元昊心中大喜,手一挥,兵卒端了一个托盘进来,上遮红布。元昊道:“既然今日众家一心,那就由我先来,大家共饮血酒!”说完操起桌上的尖刀,翻过手腕对准自己的手背就是狠狠一到拉去,顿时鲜血便渗了出来。他放下刀子,伸手扯开士卒手里的托盘,赫然是一个揭了天灵盖的骷髅头颅,元昊伸出手臂,将伤口的鲜血尽数滴尽骷髅头中,然后满脸杀气地环顾众人。

那兵士端着骷髅头,绕场一周,所有部落首领全都操起自己面前的尖刀,依样刺血入内。人人面目激动,气血上涌,壮怀激烈!

最后轮到元昊右边的嵬名山遇,却出了点小麻烦。山遇用旁人难以听清的声音对元昊道:“是不是太仓促了?毕竟大宋兵多将广,虽然不善战,怕也不易对付。陈年的老账,何必常记在心呢?”

山遇是元昊的叔父,他说得非常诚恳,想劝侄子三思。

元昊听了,冷冷侧目看了山遇一眼,道:“从父醉了,扶下去休息。”

山遇还没来得及反应,已经左右猛地伸出两只大手将他架住,强行拖出大帐。

马背上的民族,仪式都是雷厉风行的。血酒喝完,各人散去准备,元昊又显露出他政治家的一面,连着派出使者,发了两封信出去。一封是给辽国的,一封是给宋朝的。

给辽国的信以臣子的口气写,言明自己永远是大辽皇帝的属国,永远对大辽称臣。之所以和大宋翻脸,是因为大宋欺人太甚!盼望辽国相助。

耶律隆绪接到信后,淡淡一笑,助他个屁,就是要我两不想帮呢。也好,看看你这小子能成啥样。到时候大辽未必不能取渔翁之利。

第二封信措辞典雅,礼貌醇正送到大宋皇帝赵祯桌上。

“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远祖思恭,当唐季率兵拯难,受封赐姓。祖继迁,心知兵要,手握乾符,大举义旗,悉降诸部。临河五郡,不旋踵而归;沿边七州,悉差肩而克。父德明,嗣奉世基,勉从朝命。真王之号,夙感于颁宣;尺土之封,显蒙于割裂。臣偶以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汉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礼乐既张,器用既备,吐蕃、塔塔、张掖、交河,莫不从伏。称王则不喜,朝帝则是从,辐辏屡期,山呼齐举,伏愿一垓之土地,建为万乘之邦家。于时再让靡遑,群集又迫,事不得已,显而行之。遂已郊坛备礼,为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国称大夏,年号天授礼法延祚。伏望皇帝陛下,睿哲成人,宽慈及物,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敢竭愚庸,常敦欢好。鱼来雁往,任传邻国之音;地久天长,永镇边方之患。至诚沥恳,仰俟帝俞。谨遣使节尔奉表以闻。”

“称王则不喜,朝帝则是从”,脾气再好的赵小六看到这十个字,也忍不住拍案大骂了!赵元昊,已经做出如此让步了,还不满足,你这是要闹哪样?

这封信活生生把全大宋反战文官的面子给撕下来踩在了脚下。再不发飙,就真是他妈丫头养的啦!

“打!”一霎时全国上下一心,喊出了这个久违的汉字。

于是任中师宣谕使的名头才没几天,马上被内侍召回,不要你去了,你分量不够。改宣:集贤院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河南府王曾兼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就近制敌!

兵锋所指,西北望,射天狼!

第三百七十四章 背后偷袭

朝廷还在排兵布阵,调遣粮草准备增加西北兵力的时候,元昊已经重兵集结乌白池,实兵十万,号称大军二十万,并在龙州、溥乐城准备大量粮草辎重,蠢蠢欲动。这次他下的是大棋,不是打劫,当然要把陈年家底弄些出来,以备不时之需。

说起来元昊也挺心烦,就目前情形看,大宋防守最弱的应该是秦凤路,其次是河东路。但是秦凤路那边有吐蕃诸部,其中唃嘶啰最为讨厌,战斗力还不是一般的强,如果从那边走,路途遥远不说,难免唃嘶啰不乘火打劫与宋军夹击自己。

要是从河东路去的话,倒是可以直扑太原,不过那边折家也不太好惹,另外北辽实在是信不过,自己要是顺着宋辽边境打下去,即便胜了,也要累个半死,北辽冷不丁出来捡个现成便宜,还真说不定。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路线,从乌白池到延州,直线距离不过四百余里,供给、退闪都来得及,可以不考虑敌人乘虚而入直奔自己的都城兴州。

于是算来算去,还是决定以硬碰硬来个干脆的,免得左右为难。

这个计划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由来已久,并且经过他精心无比的部署,现在是看疗效的时候了。

天圣四年六月中旬,是西北大地热得连狗都缩不回舌头的季节,已经自称西夏皇帝的嵬名元昊以大宋傲慢无礼,迟迟不予答复并扣留朝山使团不放的理由为名,兴兵二十万。攻打大宋。一路气势汹汹。顺着古长城故道。直取延州。

二十万他没有,十万绰绰有余,一路发下军令,只准径取延州,遇金明砦要绕过,因为这时候金明砦的守将是号称“铁壁相公”的都监李士彬。李士彬快四十岁了,功夫好得很,治军又严。打仗又狠,因为与安塞想去不远,实为重镇,驻军不下五万,元昊的确不想把主要兵力消耗在这个地方。

一直以来,党项军对李士彬都是敬而远之,每次相遇,都竞相呼喊“铁壁相公”,然后望风而逃。李士彬由此在西北名声显赫无比。

至于这一次到底怎么样,除了老天爷。只有梁丰知道了!

西北大军沿线当然严阵以待,瞪着眼睛望着元昊来犯。

兵马未至。奸细先行,李士彬坐镇的金明砦,这天迎来了几个往年经常帮他夹带私货,贩卖些私盐的客商。因为是常有经济往来,虽然两国交兵,李士彬还是要见一见。

这次客商密会,忽然变了身份,原来是党项多年前就派来的联络员,单刀直入告知李士彬,大夏军队路过,请李将军让出一条路来。如果可以,愿以大夏王爵相待,只要老李肯投降的说。

李士彬当然不干,痛骂一顿,乱棍打出金明砦。

其实人家也没真的把他当做猎头对象,而是早就拉拢他的许多下属部曲,以作策应。李士彬自己一丁点都不知道罢了。

大兵压境,西北当然也是调兵遣将,纷纷集结。塞门驻军一万,严防元昊直取不成,掉头侧面进攻;绥德、安塞门各增加驻军一万五,成犄角之势,左右夹击元昊大军;然后是黄堆、承平、保安军均有重兵把守,所谓铜墙铁壁是也。

后来王德用好像还是很不放心的样子,照会庆州提调一万军马,驰援延州。

当元昊左膀右臂钟鼎臣听到这个消息,真心笑尿了。呵呵,真是想睡觉有人送枕头。本来他们的军事计划就是兵分三路,中间提兵六万,直取延州,这个不做假。右翼分兵两万,从龙马岭绕道柔远砦(因为这里最没人注意,除了梁丰)后方,拿下柔远,夺取庆州,再从敌人后方直插延州。因为前面大军完全处于正面交战状态,这时候奇兵突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