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阳光大宋-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大人教训得是,不过学生无所求,也就无所谓,这样做也实属无奈,在我心里,这的确是最差劲的办法。倒是有好办法,不过暂时用不到而已。”两人正在谈论梁丰家门口发生的事。薛奎已经下了命令,凡是开封府官员,不参加本次自选的,一律装不知道,由得那些人在启圣院闹腾。

“哦?既然有好办法,为何不用,出此下策。得罪了整个官场,好舒服么?老夫自问刚直,也没你这般胆量。”薛奎不解。他真心爱护这个小子,见他一脚踢爆大宋官场的潜规则,为他担心不已。

“唉,许多计划,学生其实也设想得挺好,不过基础不成熟,匆忙上阵,一是来不及,二是民间暂时不能接受,因此搁下。看看吧,以后有没有机会用上一用。”

薛奎见他不肯说,也就不再勉强,笑笑继续下棋。

两天退赃期一过,开封府户曹参军一职的自选考试便开始了。起先已经经历过报名公开和财产公布两项。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财产公布,等到大榜一贴,内部前来参观的可是人头攒动,整个衙门有官的、有职的,连同那些临时工等将近千人,全来观看。谁家有几座院子,谁家有几百亩地,谁家在那个饭庄有股份,在那个绸缎铺有份子,人人津津乐道。

其实,所有参加竞聘的小吏,除了十来个真正穷困潦倒没有外水的,其余没人填报真实家底。谁会那么傻,他梁丰叫老实说就真的老实说?于是家有千亩的,报百亩;家有房产十数处的,报一两处。

梁丰根本不管,报名官员填多少自己照样记录多少,无非就是个登记工作,曹正、陈平两个佐领加上司曹里面的那些衙役,完全干得了。

人人看了,都不挑明。彼此彼此嘛,谁也好不了多少去,别陪姓梁那个二货发疯。只要看看这户曹一职,到底花落谁家便是。

开封府有现成的明礼院,属于张庭平时管辖维护的物业,专门干些祭祀、庆典、国朝大礼和开封士子读书、模拟考试和听课的地方。自然而然就用作了考场,有趣的是,本次参加考试的有好多都是明礼院的博士、教授等学官,看着眼热,也参合一把。

考试之前,各人已经知道了的,本次不同科举,专以实务为要,什么吟诗作对花花草草统统少来,算数水利建筑医药才是正经。固然有人气得跳脚大骂梁丰“自甘下贱,类比圃农,诋辱圣人,邪魔外道。”但更多的是翻箱倒柜四处搜求,找些《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甘石星经》《水注经》《山海经》等等神书来细细研读,哪怕头昏脑胀也在所不惜。

等到开考,薛奎亲自上堂主座,下首梁丰、张庭、刘川等率领一众考场工作人员进行服务。统共有九十多个参考,事情倒还不算繁琐。

张庭逐一点名之后,众人对号入座。然后由刘川取出一大摞密封好的试卷,当众验明拆开,由衙役发到每个人面前。

众人铺开卷子一看,总共四道题目。

第一道题,考的是大宋律法《宋刑统》,抽出里面关于一些民事纠纷,建筑标准、等级制度、处理原则等等,要求详细解释条款,越接近原文得分越高。类似于明经科考试,背功第一。

第二题和第三题则是两道算数题。

其一、今有官司,差夫一千八百六十四人筑堤,只云初日差六十四人,次日较多七人,每人日支米三升,共支米四百三石九斗二升,问筑堤几日?

其二、今有官司,依平方招兵,初段方面四尺,次日方面转多二尺,每人日给银一两二钱,已招兵四千九百五十六人;支银二万六千四十两,问招来几日?

第四道题则是一条申论,给了前几天开封发大水的各条河流情况以及城市沿水布局建筑,要求谈谈治理开封水患的措施。

第一百八十一章 议论纷纷

虽说招聘考试不比科举,但在梁丰的筹划之下,誊卷、糊名、密封、对读一样都不少。连借来的几个账房跟笔贴式都被他锁在房里好几天不得出来,那几人忍不住叫苦连天,当日是被家里无比荣耀地委派帮忙,谁知一来就被关起,行动完全失去自由,虽然好吃好喝伺候,一想到这里是开封府衙门,心里不免惴惴,时日越久,就越是害怕,都快要疯掉。只好强自镇定心神,老老实实按照梁大人的要求出题。

好在这日子终于到头了,几位正要崩溃的边缘,就有衙役抱了九十多份试卷进来,要他们逐一批改。笔贴式人手一本《宋刑统》,对照出的题目批改第一题;账房则集中批改两道算数题。

都是他们出的,改起来当然快捷,不到一个早上,就已经全部搞定。还根据答题质量按照梁丰要求的百分制给了分数。

放出来的时候,阳光灿烂,几位借调人员得了自由,不免相顾松一口气。这时借了,又关了的梁大人笑眯眯地出来朝各位阅卷官拱手道歉,每人送上压惊钱五十贯,还说道从今以后,我大宋修史,诸位大名便留在史册里了,恭喜恭喜!”

听得几个惊喜非常,这才忽然想起,这是开封府自选曹官的考卷啊,都是咱们出的题目,还是咱们亲自阅卷批改,呵呵,自家身份低下,功名未得,居然能做了一次考官,还是实授现给的那种,怕是几千年来头一遭吧?一霎时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连忙谢过梁大人,几位足底轻飘飘地相携而去,寻个齐楚阁儿,找些歌姬小宝,痛痛快快大醉一回。互相庆贺一番才罢。

第四道申论题则由开封府四个判官、推官陪着薛奎一起阅卷。这几位开封领导班子凑在一起,他们每天批阅类似的条陈建议和公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熟悉得很。只是规矩有些改变,不似科举考试时写个中、取、落完事,而是按照文辞、论点、论据、论证等几个方面给分,还是梁丰订的百分制。

为了确保考试成绩出笼新鲜,避免再一次的无端揣测和送礼走门路,第二日一早。明礼院大门外就贴出了考试成绩。考虑到各位参考者都是衙门里的公务员,自尊上的需要,因此上榜者只录入了考绩平均分在七十分以上共二十五名。同时附上说明未上榜者若有疑问,可自行到名礼堂查阅自家试卷。”

这一次考试确实出现了质的变化,平日里诗云子曰的那些传统读书人几乎是全军覆没,代之的则是历来长期从事基层事务,与百姓交道最多,琐事最多,办理各种具体事务最多的所谓“旁门左道”们。他们熟悉各种文件条款并能自如运用。灵活掌握;他们精于计算,能快速判断具体事务的成本和收益;他们清楚民间各种难点和需求,能从自身角度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前二十五名基本都是这些人士。

薛奎很高兴,通过梁丰这种实践为检验能力标准的方法,迅速找出这么多人选,光从卷面上看,每一位都是可以担当户曹重任,并能够马上开展工作而不用再学习观察的。老薛恨不能把这些人都提拔起来,分配各种更重要的岗位。于是当面呵呵抚须大笑表扬了功曹梁丰,果然是个干才,胸中大有丘壑。

梁丰倒是很冷静地谢谢了上官夸奖。客气几句便道大人,此时高兴还为时过早,还有面试一关哩。到时候大人不论选中哪一位,都定会有言官弹劾,该准备准备如何自辩了。”

薛奎听完静静一想嗯。言之有理,咱们这一次走的不算正路,没有以圣人之言,道德文章为取士标准,被臭骂一通是免不了的。不过玉田放心。这一回是官家、太后亲自点头恩准,又同吏部沟通多次,应该问题不大。言官嘛,骂人就是他们的工作,当放屁就是了。不会有啥。”

梁丰见薛奎这么乐观,笑笑便不做声了。

不能不说,梁丰一般很低调,不过他每次闹出动静,却都不会太小。开封百吏登门退礼之事,早就传得朝廷沸沸扬扬。赞他高风亮节的有之,担心他得罪同僚的有之,骂他沽名钓誉的有之,种种看法不一。

赵祯一开始很激动,对梁丰的高风亮节非常满意。私下和李石彬时道朕真是没看人,不枉同他算得上个。只有他梁丰这样的,才会如此光明磊落,比之羊兴祖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吧?”

“是,奴婢也佩服他得紧。像梁探花这般少年得志,却把持得住的曾不多见。奴婢就听说,今科小宋这回锦衣回乡,饮宴无虚日,几乎夜夜笙歌,风流快活得很呢。”李石彬说的小宋就是宋祁,算起来还是个贫寒之家自学成才的典范,只是中了进士后,不免露出些张狂相来,回到家里,每天吃请宴客,许多庄户为逃税赋,纷纷投身于其下,短短几个月,小宋名下的田产已经超过千亩。所有当地士绅的贺礼馈赠,来者不拒,现今隐隐有了些富贵气象。故李石彬有此一说。

“呵呵,所以他只当得个第十名,唉,可惜,朕没能替梁丰争个状元,愧对他了。”

“官家无需自责,还是太后同王曾们想得周到,那时候给他了状元,恐怕更是害他。这梁大人行事,有时候还真是让人担心啊。”

“嗯?此话怎讲,你担心?”

“奴婢多嘴,官家恕罪。梁大人才上任几天?就搞得开封府百吏如此尽扫颜面,不把人全都得罪光了么?”

“对啦,你说这个,朕忽然想起,如此公然行贿,敢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还是京城便如此大胆,朕要向大娘娘进言,好生彻查一番那些梁门送礼的狗贼们!”赵祯忽然恼怒起来,集体腐败啊,不治一治那还了得?

“官家息怒,且听奴婢再多嘴一言,这本是官场上平常之风气,礼尚往来,虽然人人尽知寓意何在。但送送礼,走动走动,朝廷也没禁止过不是?若以行贿论之,众口一词只说拜访交往。现下又退了礼,本来梁大人如此作为,已经得罪了许多人,要是官家决意查处,怕梁大人便无端端受千夫所指。官家,这岂是护他?”

赵祯听了,恍然道是朕操切了,你说的是,别让他更加难做。这事儿以后慢慢再说。”

政事堂里,丁谓和王曾也聊到这件事。

“孝先,听说梁玉田家门口前几日的事你都了吧?呵呵,你这个得意弟子,做事可不太按规矩啊。”公务得暇,丁相爷也八卦八卦。

“唉,下官哪里做得了他的老师?就这么一下子,下官便干不出来。看他从前也算稳重,这番却是为何?恁莽撞了些。”王曾摇头叹道,有些不豫,也为梁丰担心。刚跨入官场就这么胡搞,今后的路可难走得很。王曾自诩刚正,也没发过这种神经。

“是啊,这小子倒是棘手得很,也就是薛宿艺为老不尊,扯着他胡闹的结果,这根子还在老薛身上。”丁谓道。

“下官却以为不然,梁丰的书论,丁相也看过,确实有些真知灼见。薛奎爱才敢用,何之有?下官也以为,国朝取士,广开门路也不为。自隋唐以来,开科取士已为国策,但往往下笔千言,胸无一策的读书人多矣,倒是梁丰敢别出机杼,以务实为第一,下官倒有几分赞同。”王曾偏袒梁丰,故意打岔。丁谓说的是百官退礼,他扯到开封自选户曹的方式,其实是想打个伏笔,看来梁丰被言官弹劾是免不了的,本来朝中许多官员对梁丰的看法就颇为复杂,有爱有恨。王曾先把态度亮明一下,是副相,将来言官弹劾,政事堂要对太后表态时,丁谓好歹也要估计一下的面皮,便不好落井下石。

丁谓咋会不王曾的心思?本来就打算回护这小子的。山陵案的谋划,一万贯钱哪里能扯平?见王曾如此公然袒护,好笑之余,也乐得做个人情道是啊,他勇于任事,且不论功过如何,便是这份胆气,咱们做前辈的,也该好生爱护才是。免得寒了下面干实事的心。放心,谏台发难,老夫自会尽力周全一二。”

王曾喜道如此,下官先替梁丰多谢丁相。”

不过王曾才真是个做好事不留名的,并没把这事说给梁丰听,也没学雷锋,把这事记在几日里留着将来发表。

梁丰可不这些,现在只是老老实实地把竞聘工作扎实开展,安排面试。

按照事前定的规矩,面试人员必须经过抽签取号,依次进行。面试官就是府尹薛奎和推官、判官、领南司督察使院、司录参军等数人,梁丰、刘川、张庭列席,主要负责面试服务和程序,没有发言权。

第一百八十二章 第一次竞聘结束

按照事前定的规矩,面试人员必须经过抽签取号,依次进行…面试官就是府尹薛奎和推官、判官、领南司督察使院、司录参军等数人,梁丰、刘川、张庭列席,主要负责面试服务和程序,没有发言权。

张榜二十五人,进入面试才十人而已。都是同进士出身,在开封府多年,几乎出头无望的书办、巡警、榷监等等。薛奎这些高级领导平日根本留心不到,平日呼喝办事,连眼皮都不抬一下,看一眼的。今天一个个抖擞精神,战战兢兢面对上官,激动的满面红光,还算见的世面多了,不至于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梁丰满怀希望地旁观面试,事前已经商定过,每位考官大概提一到两个问题,最后分为两种方式计算面试结果,一是去掉最高和最低,计算平均分值。二是直接由众人写出中与不中,由薛奎拍板。薛奎思量许久,决定平均计分以示公正。

“下官张冲,参见府尹大人,各位上官。下官开封祥符人,今年三十九岁,庚辰科同进士一百三十八名。”

“嗯,张冲,说一说你觉得户曹之首务为何?”

几位主考都没什么面试经验,相顾几下之后,还是由薛大人首先发问。

张冲道:“下官以为,户曹之首务,当以清户籍、明税赋、理田桑、兴水利为根本,户籍不清,则不知民情;税赋不明,则丧失国本;田桑不理。则民陷堪虞,水利不兴,则旱涝不保,故而****??”

第一个就是个能侃的,薛奎等没叫停,他便的吧的吧说起来不停。老几位倒也挺感兴趣,听他聊的入神。看来是个下足了功夫的。

好容易张冲说完,暂兼户曹的赵彬便接着问道:“那么依你看来,这水利的当务之急又是什么?”

“推官大人容禀。水利当务之急,乃是京城之内,四水容易泛滥。上威胁于皇城,下肆虐于百姓。究其缘故,多与勋贵不恤民本,违制圈地所致。前些时日蔡河水患便是明证,当务之急,便是疏浚河道,还漕运归正路,宽两岸而安黎民****??”又说了一堆。也听得众人频频点头,只有梁丰暗地不爽:“违章建筑已经拆除,河道已经拓宽。两三年之内,恐怕也没哪家有这么大胆子迅速恢复圈地挤水了。这不是捡现成便宜么?”

赵彬倒是听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以示赞赏。薛奎也拈须微笑,颇为赞同。

可惜,短短几个问题下来。考官们就没什么可以问的了。于是挥手让张冲下去,传第二个进堂。

第二位进来,照例做个自我介绍完毕之后,大家都没动什么脑子,薛奎直接就把第一个问题问了一遍。第二位好像刚才在门外偷听似的,几乎是原封不动把张冲的答案复述了一遍。接着又是赵彬重复问题,得到重复的答案。只是词句不同,意思却全无大异。要不是梅花堂外二十丈之内有自己亲自下令衙役把守,难得靠近,刘川几乎要喊作弊了。

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重复,在场诸位早已失去了方才的新鲜感,剩下的只是疲倦和遮都遮不住的呵欠。

十人里面,倒有两位因为紧张过度或是大脑临时缺氧短路发挥失常现场崩溃而外,结果是必然的,就是除了笔试成绩,面试几乎分不出高下来。

薛奎对这样的局面有些迷糊,一时不知如何对待这场面试。疑惑地看看几位同考官,那几个也苦恼地捻须眯眼,不知所以。

这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