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战1915-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冉总长,你倒是说句话呀,东北男人不是很爷们的嘛。”孙建业看到冉静宇的熊样,忍不住嘲笑了起来。

冉静宇郁闷不已,他压根儿是山东人然后几经周转调到奉天去的,不过对于孙建业的热讽冷嘲他依然是感到非常之气愤。

“孙镇守,你的意思我很明白了,你今天就算是杀了我也没关系,但是你可要好好想想后果。”他直接把话挑明了。

不过说到死的时候语气还是有些迟疑,立刻又补充了一句,说道:“我只不过是奉军代表前来视察迎接工作的,你们不愿意奉军入川那就跟北京去说,拿我出气有什么用呢?”

“哈哈哈哈,冉总长,你的话可太有意思了。”孙建业放声大笑了几下,然后悠然的从沙发上站起身来,走到冉静宇面前,说道,“如果我要杀你,还会进来跟你废话吗?你现在要么跟我去凉山视察你该视察的工作,要么天色一亮就赶紧拍拍屁股滚蛋。顺便回去转告你们的张大帅,四川现在是我家将军的,他要路过还得先请问一番我家将军是什么意思。”

这话说的很霸道,直接把四川都纳入了徐邵文的私产名份下,放眼整个中华全局可还没有哪个督军敢这么说话的。

孙建业说完,头也不回带着自己的一班手下就离开了。他很清楚冉静宇现在根本不会去凉山,所以也没给他任何机会做选择了。

…………

冉静宇并没有等到天亮,在孙建业走后不久,他就招呼了所有随员和其他代表,简短的开了一个小会告知了现在的情况。虽然所有人很吃惊,可是眼下他们都认为这里不是久留之地。徐邵文竟然敢公然抵制奉军入川,那就表示他已经做好了和奉军为敌的准备,弄不好随时都有可能拿他们几个人的脑袋来祭旗。

凌晨3点的时候,他们便换了便服悄悄的从酒店后门出走了。在孙建业走后,除了正门还有几个便服的探子在巡视,负责看守后门的人全部撤走了。这让奉军代表一行人总算是安然逃出了酒店。

到了黎明的时候,冉静宇他们在宜宾码头这边搭上了客轮,直接向汉口返回了。

———————————

6月9日,北京国务院。

段祺瑞正是一副愁眉紧锁的神态,审阅着办公桌上一大叠署文,湖南的战事又让他陷入了新的一**心。4月份的汉口大会过去之后,湖南战场上虽然稍微恢复了一些锐意,可是自从五月张怀芝的第二路军在湘东吃了败仗之后,整个战局再次陷入了困乏之中。

似乎直系的前线将领们都串通好了,一个劲儿的向北京发电报,催响的催响,要军火的要军火,完全把北京政府当作是后勤部门了。

不过段祺瑞算是做好了准备,他心中下定决心,这南北统一的大任一定要由自己来完成。无论军火还是军饷,这些东西原本都是自己完成大业的预算之事。

这些天他已经与日本方面交涉了很多次了,按照《中日军火借贷条约》第三批军火和贷款差不多在这个月中旬就能顺利接手。虽然说等军火军饷到齐之后,能推进湖南战事的进展,可是他心中还是有另外一些忧愁。

第一个就是这些前线作战的将领们全部都是吸血鬼、无底洞,每一次战事一到关键时刻,他们就借机生事,索要更多的好处。长此以往可不是办法,而且武夫不以国家荣誉为重,就算等到南北统一之后依旧是不小的隐患。

第二个也是让他感到更心烦的,原本与日本方面交涉借贷军火、款项那是秘密进行的事情,不知道怎么回事湖北那边突然走漏了风声,一下让全国上下都得知了这件事情。更有好事者在报纸上公开评论,用“暗中勾结”的词汇来大肆渲染。

段祺瑞知道中国人对列强的印象向来都不好,所以才没有公开《中日军火借贷条约》,以免多生事端。可是现在却让国民把他骂成了卖国贼,这是自己绝对不能接受的。

借款借军火那是为了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只有国家统一了才能渐渐走向富强,这些星斗小民们真是愚昧无知。

这两个忧愁似乎短时间内是挥之不去的,但是成大事者必定免不了要做出牺牲。

段祺瑞既然下定决心武力统一全国,自然就已经对后果做出了觉悟。不过他同样很相信,历史是属于胜利者的,一旦南北统一的大任完成了,后世几代人、几十代人都将会为自己歌功颂德。

………………

  第五十二章 少壮派不是病猫

第五十二章 少壮派不是病猫

下午…的时候,国务院秘书室匆匆的派来一名侍从官。

“怎么了?急什么,是不是外面又有学生团体搞什么请愿的事情吗?”段祺瑞头都没有抬,正在伏案签署着几份协议书。“都说了,这种事推到总统那边去嘛。”

“总理,是比学生请愿还要急的事情,刚刚汉口发来了加急电报,四川出事了。”侍从官语气有些急切,匆忙的说了道。

段祺瑞抬起头了,脸色微微变了变,马上追问道:“四川发生了什么事?三天前不是才传来四川捷报,滇黔联军撤退了吗?”

“这次是37师的徐邵文和川军刘存厚打起来了,”侍从官一边说着一边把电报双手呈递了上来, “电报是刘存厚发过来的,他说37师和14师都造反叛乱了,徐邵文和韩玉国勾结了靖**份子熊克武,意图抵制奉军入川,现在正在和他的部队交战中。”

“什么?抵制奉军入川!还串通。熊克武?”段祺瑞惊讶的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赶紧抓过了电报,仔仔细细看了一遍了。

“徐树铮他人呢?”他脸色渐渐大变。起来,不过身为一个领袖人物,自然善于隐藏自己情绪。很快他让自己恢复了过来,将电报合起来之后,他马上动身前往参陆办公室。

“徐处座前天刚刚动身去汉口。了,不过秘书处已经让通讯室给徐处座的沿途车站发电报了,通知他尽快返回北京。”侍从官跟在段祺瑞后面,一边走着一边说道。

徐树铮自从在北京负责统筹前线作战后,经常会。忙不过来,汉口和北京几乎是来来回回当后家园似的跑。可是徐树铮还真是不巧,这四川刚刚出事,他竟然正在前往汉口的路上。

段祺瑞叹了一口气,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湖南战。事正扰人心的时候偏偏四川也闹上了一出。他现在不会盲目去相信这份电报的真实性,刘存厚在电文中的口气好像他是因为支持奉军入川而触怒了徐邵文似的,只是典型的一面之词。

他可不是傻子,奉军入川这么大的事情别说徐。邵文会不情愿,刘存厚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当然会更不满。刘存厚这份电报无非就是要挑起奉军和徐邵文的矛盾。

现在他要搞清。楚的事情,就是四川目前的状况是什么样子。至于熊克武与谁通敌,到底算不算是通敌,都得经过详细的研究才能裁定下来。

…………………

来到参陆办公室,七八个陆军武官和参谋本部的参谋官正焦急的聚集在这里,同时秘书处的几个军政参议也站在一旁。

这些人都是由国务院秘书处在接到刘存厚电报后,按照应急程序和事态情况的分析,提前派人通知他们过来的。

见到段祺瑞走进办公厅正门,军衔最高的少将参谋长梁文烈上前,问道:“总理,四川情况可以确定了吗?”

梁文烈原本正在全身心的投入对湖南的作战规划,可是突然听说四川有变。他和几个同僚简短的议论了一下,这四川的动荡绝对会影响到湖南战事,也就是说直接牵扯到整个南伐的局势。

“还不确定,秘书处应该已经发电报给徐邵文询问这件事了。不过,徐邵文毕竟是顶着**37师的番号,他应该只是与刘存厚发生了利益冲突,所以才闹出这样的矛盾来。”段祺瑞语气稳重的说了道,他现在要表现出一个领袖的风范来。

“总理,这件事非同小可,极有可能会对南北统一大业造成影响,”梁文烈认真的说了道,“不管怎么样,我们现在应该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打算。”

“我知道,所以你们现在才站在这里。”段祺瑞现在心神还是很烦躁的,他不想多听什么废话。

一行人从正厅走进了参陆办公室的会议室。

“奉军入川的准备工作,我承认我没有多下功夫,这多多少少造成了四川各路军队的有所排斥的情况。但是奉军入川,势在必行,是我们**扫除叛军的重要一步。”段祺瑞在落座之后,庄重的发言了。

一众高级军官们各自都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段祺瑞的话。

“这次刘存厚的电报中,表示韩玉国的14师是与徐邵文的37师站在一起的,同时陕西军王成勋没有发来任何电报,就这两点我们应该不难推测,徐邵文未必是串通敌人,他只是与刘存厚单方面发生冲突。”上校秘书副官陈大璋将战略文官处分析的结果汇报了一下。

这个结果让会议室里的人都稍微有了安心。

刘存厚原本就是一个墙头草,如果说徐邵文一个人来打他都会让人怀疑究竟孰对孰错,更何况现在连韩玉国这个直系师长都帮着徐邵文、陕西军王成勋坐视不理,这局面就变得更清晰了一些。

沉了沉气之后,段祺瑞严肃的问了道:“我想听听大家对这件事的看法。”

梁文烈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刘存厚毕竟是四川的老角色了,川人治川又是四川普遍的民声。只怕如果刘存厚被徐邵文打败并且驱逐出四川,对四川日后的稳定会有影响吧。”

梁文烈久居北京,自然不知道徐邵文在四川的所作所为,仅仅凭借着早已经过时的依据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事实上坐在这间会议室里的大多数人,基本上都是不清楚四川民生建设到底怎么样了。在这个军权时代,民生和民声都是经常被忽略的政治环节。

“是呀,段总理,我认为梁参谋长的话很对。虽然徐邵文可能在韩玉国的支持下,在军事上的优势要超过刘存厚,可是我们可以利用中央政府的威信,来调和他们两个人。这样又不得罪徐邵文,又能保住刘存厚在四川的地位。”陆军部参谋厅中校何文章提议道。

何文章折衷的意见很快就赢的了很多人的赞成,就连梁文烈都觉得可行。

陈达璋提醒的说道:“可是我们得考虑一点,那就是四川再经过了靖国叛乱之后,好不容易在这个时候有了稳定的局势,如果让两个大有矛盾的人同时留在四川,只怕会让这个局势再度不稳定呀。”

所有人在仔细想了想后,不由的又觉得这个确实是一个问题。

陈达璋继续说道:“而且这个时候徐、刘二人都是不可能调出任何一人的,他们两个人的矛盾势必会影响奉军入川、进攻云贵的计划!”

两个有矛盾的军事体系在一个地方,就算中央调和也无非是缓解而不是根治。刘存厚是四川人,肯定不会愿意离四川出走。徐邵文更不用说了,8个月前把山东给退还了,现在好部容易在四川打出一片天地,岂能就此罢休?

段祺瑞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南北统一的计划会不会被影响,这也是他最不喜欢看到的。他微微的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么说,徐邵文和刘存厚之间必须舍去一人了?”

“刘存厚是一个墙头草,已经三次改变自己政治立场了,他到底有多可信呢?”秘书处少校副官林士成插嘴了一句。

这句话倒是让所有人都想起了刘存厚的为人。

何文章仔细分析了一下后,说了道:“如果徐邵文有能力坐镇四川,倒不失是一件好事。毕竟**在大局立场上是靠得住的,无非就是喜欢在私下争夺一些蝇头小利。”

“四川日后的归属暂时先不谈,我只想先问一下各位,徐邵文和刘存厚,哪一个更有价值?”段祺瑞虽然不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可是他毕竟不太相信徐邵文。倒不是质疑这个后起之秀的能力,而是质疑他的忠诚。

中央制约一支军队唯一的手段就是控制军饷和军械,可是徐邵文这小子倒有能耐,从上海带75旅的时候就没拿过中央的一分钱、一颗子弹。这几年过来,徐邵文一跃就发展了一支全美式装备的甲种师,还有一直十几艘军舰的舰队。

这只能说明徐邵文压根就不是中央能节制的部队,哪怕是名义上都不是。

何文章稍微思考了一下,说了道:“我觉得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治政手腕,徐邵文很显然要比刘存厚更有优势。刘存厚在四川混了这么多年,什么名堂都没混出来。但是徐邵文虽然入川不久,可是听说他在上海、山东都有不少财阀愿意资助他。”

陈达璋点了点头,附和道:“就算不拿实力来说话,这徐邵文的37师是以**为番号,而且他还是前国务卿徐老的侄子,这分北洋的根基是不会动摇的。刘存厚那个墙头草怎么能靠得住呢?”

梁文烈嘿嘿的笑了笑,他是一个年近半百的人,一直都是遵循北洋资历基准来论事的,对于徐邵文这个毛头小子向来是不屑一顾。他说道:“袁总统还在的时候,徐邵文还是一个旅长,那时候他干过什么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这个毛头小子什么心理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以为自己有人支持就能飞上天了。”

军官派的一些人都纷纷点头,他们这些坐镇中央的军官本来就是没什么实质兵权的,所以对于有犯上前科和野心的实权军人都是很忌讳。

段祺瑞是实权军人出身,自然对这类人揣摩的很透彻。他之所以不能完全让徐邵文坐镇四川就是因为这一点。

不过,他还没有来得及表态,陈达璋冷冷的笑了起来,说道:“梁参谋,眼下可是南北统一的大局所在,难道您怕这话传出去会让前线的将领以为段总理很忌材吗?”

这句话的杀伤力极大。

段祺瑞深知陈达璋所说的前线将来不单单是四川战场上的**,另外连湖南、福建等地的**将领也都包含在内。尤其是吴佩孚这个角色,他年纪也不大,在北洋派的资历甚至比徐邵文还要更浅一些。

“忌材”向来是历朝历代领袖人物的通病,同时也是历朝历代领袖人物想要避怯的。

如果自己太刻意的打压徐邵文,徐邵文肯定会到处炫耀他段祺瑞是忌材之人,这个谣言要是起来了,只怕像吴佩孚这样的将领都会心寒。

现在湖南的战事原本就不稳定了,可不能再多此一举了。

“我明白了。不过,徐邵文和刘存厚谁来坐镇四川都是无所谓的,关键是他们当中谁肯支持奉军入川!这才是我关心的重点。”段祺瑞缓缓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他现在可以不管徐邵文任由其发展,自己仅仅只有一个前提要求,就是徐邵文不要妨碍了自己统一南北的大业。

然而偏偏在这个时候,会议室外匆匆的又跑进来一个侍从官,他将两份紧急电报一起送到了段祺瑞面前,然后退了出去。

通常在开会的时候电报是会在会议结束后才递送来,竟然在开会进行的时候送来,那么很明显事态很紧急。段祺瑞微微皱了皱眉头,在众人凝神的目光下,翻开了递一份电报。

第一份电报竟然是从重庆光武上将军府发过来的。徐邵文在电文中称刘存厚居心叵测、串通敌军,企图对**不利,他已经率部讨伐此贼。此外徐邵文还在附言中强烈声明,四川安稳在即,奉军此时入川势必会让四川再度陷入混乱,恳请北京中央收回成命。至于收复云贵之事,只要中央能够全力支持,37师、14师以及川军各师可以代奉军出战。

看了这份电报,段祺瑞却并没有动怒,因为徐邵文抵制奉军入川早就是他预料之中的事情了。而且好在徐邵文措辞谨慎,并且表明了自己愿意代奉军收复云贵。这让他感到似乎有机可乘。

湖南战场上的直系军队已经向段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