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义不必多礼,让你独守孤城泉州,实在是辛苦啦!”赵兴脸上洋溢着笑容,诚恳地说道。

“慈当为主公的宏图伟业尽心尽力,只是能力有限,如今晋国水师草创,诸事不畅,恐有负主公重托!”太史慈一脸郑重地回答。

“凡事不可操之过急,晋国水师能有今日之发展成就,子义功不可没,切莫妄自菲薄!”赵兴拉着太史慈的手,步履坚定地向前走去。

第二日中午,赵兴在太史慈的陪同之下抵达了泉州城。

放眼望去,沾水两岸到处都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尽管时间已到了寒风凛冽的十一月,但成群的水兵和从晋国招募来的泥瓦匠、木匠、陶匠等工人们丝毫不为寒冷的天气所困,还在继续忙着修建城池、扩建码头。

太史慈陪着赵兴站在一处临水的灯塔兼作碉楼的建筑顶部,手中拿着一份工程建设图纸,不时遥遥地指向赵兴脚下的一处处已经建成或者尚为雏形的建筑,讲解着这些建筑的用途和名称。

“如今水师衙门下属各类职业的水兵一万五千余人,大小战船及运输船只两百多艘,泉州水师城内常住居民十万人,主要是青壮劳力以及士兵的家小……”太史慈条理清晰地向赵兴讲解着目前水师衙门的建设情况。

赵兴听完太史慈的介绍之后,开始询问一些自己比较关心的问题。他问道:“如今渤海沿岸的海图可否完全绘制成功?特别是辽东地区沿海和三韩地区的海区情况是否掌握?”

“已经初步绘制成功,但吾以为还有许多地方不够翔实准确,还需要继续进行实地勘察和修正!”太史慈实事求是地回答,一点都没有掺杂什么水分。

“很好,军事专用的海图,乃是水师和舰船的第一生命,必须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千万不可应付了事!”赵兴点点头,然后继续问道:“马均发明的船用指南仪器是否可以在海上使用?”

“试用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指南仪器在大部分海区基本可用,但也存在有时候失灵和错误指向的问题。”太史慈又是很老实地回答。

赵兴听了这话之后,有些自言自语地说道:“看来磁暴的问题还是难以解决,只有近岸航行,与陆标定位以及辨星定位等导航方式仪器结合起来使用,才能保证船队今后横行在五大洋之上……”

太史慈还是第一次听人说道“磁暴”这个词语,虽然不懂意思,但也推测到可能与指南仪器的指向有关,于是建议道:“我以为应该在沿海地区大量招收有经验的老渔民,让其专门负责辨认海上的方向,与我们的导航手段相互印证和结合起来,确保船队不会偏航。”

“嗯,此计可行,我们也不差给老船工们发放薪水的那点钱。对了,划拨给水师的经费使用完了没有?如果不够,我立即写信给秦谊禄,让其再为水师筹集两百万两白银!”赵兴语气坚定地说道。

太史慈犹豫片刻之后,回答说:“水师衙门本部经费暂时够用,但是想要维护从郁州山军港一路向北的水师前进基地的话,还有些捉襟见肘。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时缺乏可用之才,特别是管理后勤装备的人才。从郁州山岛一路向北,我让人打理和修建了四处前进基地,目前皆由当地的官吏代为维护管理,一是担心他们出工不出力,二是难以完全信任。”

赵兴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太史慈关注和担忧的事情,然后换了一副轻松的语气问道:“听说水师衙门现在依靠出售海鲜,赚了不少的银子?”

太史慈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的举动,主要是想让军中的旱鸭子们早日熟悉水性,不再晕船,同时减轻军部的财政压力。从八月份开始,三个月贩卖海鲜共计赚回来三十万两银子,同时自己食用也节省了二十万两银子。”

赵兴听完太史慈汇报的这组数据,脸上的表情十分精彩。他实在没有想到从未做过生意的太史慈竟然能够带着一帮水兵给他节省下这么可观的一笔开销!赵兴重重地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然后开心地说道:“子义总是给我带来惊喜,上任不过数月,不仅顺手买下了郁州山岛,还沿路建设了数个前进基地,如今更是开源节流,为晋国省下了大笔的银子!”

太史慈结实魁梧的肩膀,挨几下赵兴的重拍一点事情没有,只见他拿出一副很大的《堪舆世界全图》来,一脸崇拜和向往的神色对赵兴说道:“慈这些手段不过雕虫小技耳,如何能与主公胸怀天下万国各洲相比。主公当初手绘的这幅海陆全图,如今我们水师已经按图索骥地熟悉了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形情况竟然与您的标注基本吻合,特别是这处孤悬在外几千里的济州岛以及更远处的对马岛,竟然真的存在!”

赵兴心里一阵得意,暗想当初自己从一名战士走向特种兵营长的岗位,采集地理信息、手绘各种地形图那可是必修课,而且职务越高要求越严格。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以为仅凭一张平面世界地图便可以包打天下,实际上却是大错特错。就算穿越而来之前,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技术已经十分发达,但很多无人区和凶险之地,还是需要他跟手下兄弟亲自进入探索。

赵兴手绘的《堪舆世界全图》,不过是将五大洲、四大洋以及世界各地的突出地理标志标绘了出来,很多数据和具体情况因为古今地质变迁的缘故,并不能完全对应。但就算如此,这种“生而知之”的本事也是过于骇人,难怪太史慈满眼都是崇拜和佩服的神色。因为太史慈从未听说过赵兴过往短短的二十七年人生,有哪几年是在大海之上漂泊生活的,那么赵兴是如何描绘出这么详细可信的海图的呢?

赵兴永远都不可能将自己穿越而来的身份告诉身边的人,那怕是最亲密的伴侣和部下,只因为这种说法除了他自己以外,实在是无人敢于相信。

为了躲过太史慈那有些疑惑的目光,赵兴将话题一转,一脸轻松自然地说道:“作为一支向外扩张的军种,水师提督今后不仅要继续从事海上贸易,而且还要雇佣大量的生意人一起参与进来。用不了多久,子义就会发现海上商路的利润是多么的惊人和巨大。汉人想要实现雄霸天下,统治世界的壮志,必须要征服无尽的大海,因为我们最终的出路必定是在大海上!”

“主公,可否将方才您说的最后一句话留下墨宝?我要让每一代水师官兵心中牢记这句鼓舞人心的话语!”太史慈一脸郑重地说道。

赵兴大手一挥,对着远处影影绰绰的桅杆和风帆朗声说道:“好,如子义所愿,笔墨纸砚伺候!”

第十卷 东成西就 第五二四章 刘玄德一石二鸟

赵兴在泉州停留了数日之后,便带着人马离开,一路向西北而去,竟然不是沿着原路返回渔阳,而是直接斜插到幽州代郡,准备在代郡的东安阳与送亲团汇合,然后越过高柳进入晋国平城,赶在除夕来临之前返回卧虎城。

早在十月初,诸葛亮便从襄阳返回了洛阳。在他抵达洛阳之后不久,一场针对晋国的庞大计划已经开始启动,作为计划的一部分,这其中便有刘备写给西凉马腾和韩遂的两封密信。

因为对打败赵兴的渴望,诸葛亮最终还是告诉了刘备关于司马懿提出的一些毒计,没想到刘备听完之后大为赞叹,丝毫没有什么良心上过意不去的表情。诸葛亮于是在心里暗叹,刘备原来也是个心狠手辣的家伙。

按照诸葛亮的分析,赵兴如今大张声势地在幽州地区活动,无非是想麻痹一些人的神经,行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诡计。但如果朝廷将计就计,看到赵兴在东面活动,便在西面点火,一定会让晋国手忙脚乱上好一阵子,而他们的最终的计划便可以在西凉乱起之时突然发动,达到预想的效果。

也就是说,煽动马腾或者韩遂造反,不过是个障眼法,一旦赵兴的注意力转向凉州,甚至是亲自前往凉州平叛,那么接下来朝廷的行动就会顺利展开,给赵兴造成措手不及的局面。

刘备给马腾的信中这样写道:“马氏一门,自伏波将军以来,无不忠于大汉朝廷,镇守边关,尽心尽力。今将军不思为国效命,安于屈居乱臣贼子赵兴麾羽之下,异日如何面对列祖列宗?若将军迷途知返,暗中策应朝廷驱逐晋国势力于凉州,则朝廷将以镇西将军之位安置于汝,今后凉州之地悉数由将军做主。”

刘备的这封信,既狠狠地斥责了马腾,又给了马腾一张虚无的大饼,或许并不见得能让马腾心动,但只要能够动摇了马腾的心神,那也算达到目的。这条一石二鸟的计谋,关键是在刘备写给韩遂的第二封信上。

刘备给韩遂的信,写法和内容完全不同于给马腾的。刘备指出韩遂乃是胸有大志之人,原本该为汉室栋梁,只因当初被造反羌人所挟持,最终走上了对抗朝廷的道路,后来又因为走投无路而降于马腾。如今有个天大的机会摆在韩遂面前,只要韩遂能策动马腾对抗赵兴,或者自己单独拉出一队人马弃暗投明,朝廷便视韩遂为忠臣,不仅加官进爵,而且还让韩遂今后独掌西凉数郡政事和兵事。

对于韩遂而言,刘备的这封信真可谓是戳中了他的软肋。当初他之所以放着势力壮大的董卓不去投靠,反而投奔了仅有一郡之地的马腾,究其原因就是韩遂此人习惯了自己当老大,所以他宁愿在马腾手下得到重用,也不愿意在董卓手下被埋没。

刘备的两封信分别由王越手下的两个得力徒弟携带着,先后送往了凉州武威。为了防止密信被人截获,不仅送信的两人彼此不知道担负的任务其实相似,而且就连出发的时间都分前后脚,这么隐秘的行事,就算暗影队员十分厉害,恐怕也难以发现。

首先收到密信的是马腾,当他看完信后,只是脸色有些凝重地一语不发,既没有痛骂送信的使者挑拨离间,也没有立即表现出要跟朝廷合作的意愿。

不怪马腾犹豫,前些日子他才把女儿马云騄嫁往渔阳,就连大儿子马超都去了渔阳,就算他心中有什么想法,那也得为大女儿和大儿子的安危考虑一二。更何况如今晋国的实力一年强过一年,就连凉国经过一年多的修养生息,如今也变得兵强马壮起来,刘备说的好听,可是朝廷连一兵一马都不给提供,单凭自己手中的数万兵马便跟赵兴叫板,那就是自寻死路。

马腾沉声对送信的使者说道:“玄德美意,吾已知晓。然此事关系重大,不可不慎,还容吾与手下多做商量。”

送信的使者一看马腾这么说,心里明白马腾是要用“拖字诀”,也不恼怒,只是点点头,表示理解马腾的苦衷。

送走了刘备的使者,马腾心里有些纠结不安,于是喊来韩遂和庞德二人,暗中商议此事。

上一次大侠王越亲自前来武威说服马腾,结果无功而返。当时韩遂主张倒向朝廷,而庞德和马超二人则认为应该慎重行事,马腾最终听取了马超和庞德的意见,结果平安躲过了一劫。这一次,马超因为护送妹子马云騄前往渔阳,自然不会出面阻扰父亲,马腾究竟会听从韩遂的意见还是庞德的意见,目前还真不好说。

马腾将密信交给庞德和韩遂观看了一遍,然后开口说道:“朝廷三番两次地游说吾脱离晋国的控制,独占西凉之地,也不知是何居心。二位觉得如果我们如今起事,能有几分把握成功?”

庞德在心里嘀咕了几句,觉得马腾说的话前后矛盾,实在是难以回答。前面他还在怀疑朝廷拿他当枪使的险恶用心,后面却有些不甘心地问反叛赵兴能有几分胜算,这种犹犹豫豫的心态实在危险,一个弄不好将会得罪了赵兴和朝廷双方。

庞德说道:“吾以为发动兵变之事不可取,当继续交好晋国,巩固我们自己的地盘和实力,待到朝廷和晋国彻底翻脸之后,我们再进行取舍也不迟。”

马腾点点头,觉得庞德的这条建议简单易行,仍然坚持的是静观其变的策略,如果晋国处于优势,则继续跟着晋国走,如果晋国被朝廷逼上了死路,那么到时候墙倒众人推,西凉正好顺手捞上一把好处。

一旁的韩遂也觉得庞德的建议比较稳妥,所以这次并未出言建议马腾立即造反。

三人密商过后,韩遂和庞德离开马腾府邸,各自返回自家府中。韩遂心中有事,便直接前往自己书房,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韩遂心里头想的是为什么马腾的运气这么好,而当初他却是被好几路势力围攻,竟然没有人过来拉拢利用,若非如此,今时今日,他也不必寄居于马腾的卵翼之下,过的不上不下。

韩遂推开书房门,一抬头,竟然发现屋内有一陌生人早已等候在里面。于是他沉声说道:“不知这位壮士为何藏身于吾书房之中?”

第十卷 东成西就 第五二五章 暗流涌形势有变

“韩将军莫急,吾乃当朝廷尉刘玄德大人派来的密使,特为送信而来,并无恶意!”藏身于韩遂书房之中的那名使者沉声说道,看上去真的似乎没有什么恶意。

韩遂一向为人机警谨慎,怕此人是马腾派来试探自己,于是仍然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道:“想必刘廷尉一定是弄错了,吾乃马寿成将军麾下将领,有什么事情还请密使大人面见马将军,莫要在吾这里惹人议论!”

这位密使见韩遂如此机警,不由得暗暗点头,觉得韩遂是个能成事的人,于是说道:“韩将军机敏谨慎,为求自保,该当如此。不过吾却不是马腾派来试探于你,这里有一封刘大人亲笔书写的密信,看过之后,你再决定如何处置于吾,在下绝不会反抗。”

韩遂将信将疑地拿起早已放置在自己书桌之上的密信,退到门口位置,然后拆开信封火漆,拿出了信瓤,借着院中昏暗的光线缓缓看起信来。

看完刘备的亲笔书信,韩遂已经能够确定来的人确实不是马腾派来试探自己,而是刘备派出的密使。因为信上的笔迹与他在马腾府中看到的那封一模一样,更为关键的是信的内容与上一封相互呼应,有的地方则说的更加透彻露骨,明显不像是故意试探别人的语气。

韩遂自认为投靠了马腾之后,从未表现出一丝的不忠之心和另立山头的打算,就算马腾最初对自己有所怀疑,经过这么多年的相处,他已经成为马腾所倚重的心腹,凡事皆问询于他,不复当初的防备。

既然确定来的人是刘备派出的密使,韩遂便降低了防备,将书房门关上,来到屋中点亮了油灯,邀请那位密使坐下谈话。

韩遂说:“吾如今手下兵卒全无,恐难以完成刘大人所托!”

密使答道:“韩将军智计过人,不可妄自菲薄。况且刘大人给韩将军指出的可是两条道路,鼓动马腾起兵反晋或者韩将军自立门户,二者只要具备其一即可。如果韩将军另有惊人手法,可以使得马腾骑兵之后,被你夺了军权,那就更加理想。”

韩遂又问:“吾如何可知刘大人不是借刀杀人,待到事成之后反倒过河拆桥?”

密使笑曰:“韩大人多虑了,一旦事成之后,朝廷定会拉拢重用于你,岂能放着对付赵兴的盟友而坐视不理?”

韩遂于是不再多问,过了片刻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他对密使说道:“此事牵涉太广,非一朝一夕可成,还请密使大人多给一些时日。”

过了两天,韩遂亲往马府面见马腾,庞德自然是不再旁边。

韩遂对马腾说:“这几日吾反复思虑,觉得将军还是跟着朝廷走更为妥当。”

马腾脸上露出不虞之色,训斥韩遂说道:“前几日我们不是已经议定了此事吗?文约为何出尔反尔,一改初衷?”

韩遂面不改色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