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科科长王之峰曾是龙谦在蒙山时期内卫队的成员,后任外勤主管,短暂担任过济南站的站长。李三才也是龙谦的亲信,曾当过龙谦的护兵,西沽之战只身诱敌,立下战功,后正式进入情报处,先做人事招聘培训方面的工作,后接手第五科的业务,收集国内的人事、经济动态,第六科成立,龙谦指名李三才担任了第六科科长。

“那就请方参议先讲吧。”龙谦对方声远点点头。

“自戊戌年后,由于赴日留学生逐年增多,日本已成为反清势力的中心区域了。察其政治主张,大致分为两派。”方声远整理下思路,也不看他带来的资料,开始汇报了,“一派即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保皇党,他们其实不算革命党,并不是要推翻满清,而是痛恨慈禧把持朝政,认为中国的事全坏在了慈禧手上,主张还政于光绪,搞立宪政治。在庚子年前,康梁拥有大批的追随者。但现在已经式微。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和流亡人士主张暴力推翻满清了。这一派可不论。”

“另一派就是主张革命的派别了。其中的代表人物为孙文,他是坚决鼓吹用武力推翻满清的,算是革命党中最激进的一派。早在1896年,清廷便公开通缉之。曾在英国伦敦诱捕其人,但英国是个法律严谨的国家,因没有孙氏犯法的证据,迫使清廷驻英机构释放了他。孙氏对此次遭难印象极深,曾写了一本书自述其事……此人是广东香山人,今年尚不到四十岁,个子很低,若论身高,尚不及夫人……”方声远在日本是见过孙文的,曾向龙谦描述过其人的身高外貌,但初闻者还是忍不住笑起来。

“英雄莫问出身,更不能看外表。”龙谦轻声道,“请方先生继续讲。”

“孙文有个哥哥,很早便到火奴鲁鲁岛(檀香山)经商去了,经营橡胶园干出点名堂,算是当地华人的翘楚。孙文十几岁时便离开广东去投奔其兄,就读于教会学校,在那里待了四五年吧,回到香港继续求学,学的却是西医……”

“方先生,这些经历很重要,是他亲口所言还是别人转述?”江云用心记忆,听到这里,忍不住打断了方声远的话。江云认为,情报的来源非常重要,亲口讲述和别人转述价值完全不同。

“本人在日本见过孙氏两次,但这些却不是听他亲口说的。本人有个堂兄,是孙文热烈的追随者,关于孙文年轻时的经历,得自于堂兄的转述。”方声远端起茶杯咕咚咚将杯中温茶大口喝下,摸出手帕拭了下嘴巴。

龙谦心中一动,“令兄定是兴中会的首脑人物了吧?”

“喔,大帅知道兴中会?太好了。兄长确是兴中会中人,但却够不上首脑级别。不过,他倒是数次邀我入会,被我拒绝了……”

“哦?那是为什么?”江云来了兴趣。

“别冲掉主题。”龙谦插话,“还是请方参议照着他的思路讲下去,很不错。”

“是。大概在光绪十八年,孙文从香港雅丽医学院毕业,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后来结识一个叫陆浩东的人,一起到北方游历过。据说还给李鸿章写过信,希望得到李鸿章的赏识。大约因为这次挫折,孙文在甲午年间回到火奴鲁鲁,在那里组建成立了兴中会。他兄长也是会中人。兴中会并未公开点明要武力推翻满清,只是对中国的前程表示忧虑,声明此会的宗旨是救国。不久,孙文再次回到香港,成立了兴中会香港分会,主要成员有前面说过的陆浩东,还有一个叫陈少白的。香港兴中会纲领中一样没有讲要推翻满清。可是会员在入会之时须诵读誓词,其誓词却公开讲‘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建合众政府……’”

“啊,这就是了。孙氏定是受了美国之影响,才要学习美国,搞什么合众政府。”龙谦点头道。

“正是。孙文虽然没有公开讲武装反清,但他刚组建香港兴中会,便筹划在广州暴动,依靠的是广东会党三合会。因行事不密,被官府察觉,他的老朋友陆浩东为此丢了脑袋,他也上了清廷通缉的名单。以后就基本不回国内,基本在海外造势了。”

“会党?怎么依靠法?”江云追问道。

“无非是花钱雇佣而已。”

“那些江湖人是靠不住的!”江云断然道。

“江处长倒是看的清楚。戊戌事变后,康梁逃亡日本,孙文其时正在日本,于是联络康梁,希图共同举事。梁启超很热心,但康有为不那么积极,所以没有形成事实上的合作。与康梁分手后,孙文继续谋划武力反清,但并未从广州事件中得到应有的教训,庚子年秋,孙氏在广东惠州再次搞了一次暴动,依靠的还是会党,一样归于失败。”

“再搞也是失败!”江云瓮声道,“若论组织,山东响马比那帮江湖人厉害多了,但若是举兵造反,别说是对上新军,便是巡防营也一样打不赢。而且……”

“小江!你别乱插话。”龙谦瞪了江云一眼。

“江处长所见甚是。方某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断定孙氏所谓的革命不会成功,进而回国寻找希望的。幸而在看到山东有着我认为的希望……”

“方参议,在你回国前,孙文一派有什么新主张?主张革命的,只有兴中会一支吗?”龙谦问道。

“方某是从上海登岸的,然后去了广州,汉口,北上去了京师。在京师听说了大帅的事迹,便来了山东。说来奇怪,惠州之役后,海外华侨及国内两广一带,对孙氏颇有声援之声。孙文行踪不定,总是往来于日本和欧美,除却少数亲信,一般追随者并不容易见到他。所以,对司令的第一个问题,方某无法回答。至于第二个,日本方面尚未有新的反清组织。但自辛丑年起,留日学生骤多,这些学生大都是同情革命的,所以,如果孙文宣传得法,其追随者定然大幅增多,大帅思虑深远,这方面似应早日措手……”方声远看了眼一言不发专心倾听的王之峰和李三才,心想,既然叫了情报处的干将旁听,当是准备有所行动了。

“海外之人不过是瞎嚷嚷。”龙谦轻声道,“国内的事情,最终还要靠国内办。方先生走了上海广州,都是风气开放之地,最易产生革命思潮,一番游历,可有值得一讲的谈资?”

“大帅明鉴。正是如此,”方声远精神一震,“上海租界之内,有个张园,是个娱乐之所,出钱可以租用。今春方某在上海时,曾参加了几次张园的聚会,组织者是一个叫做中国教育会的组织,其领导人是南洋公学的教师,姓蔡,叫蔡元培。今春,广西会党起事,波及十余州县,声势浩大,官军征剿不利,广西巡抚王之春竟然准备借法兵之手镇压,引起了教育会的愤怒,在张园集合了数百人声讨王之春的卖国行径。我便是在那次会议上结识了蔡先生,三十四五岁的样子,很有风度学识的一个人。不知是不是受了张园集会的影响,借洋兵平乱未能成为事实……”

龙谦扭头问王之峰,“之峰,你对广西之乱掌握多少?现在情况如何?”

王之峰摇摇头,“只是听说朝廷从两湖调兵,具体情况不清楚。”

“这个可不行。你就是做这个的嘛。以后要将力量适当倾斜南方,特别是两广两湖地区。”

“是。”王之峰看了一眼江云,心想四科的力量大部分派到了直隶和东北,哪里还有人手顾及两广两湖?

“唔,要关注蔡元培这个人。方先生,其他方面呢?有没有值得一提的?”

“有两件事值得注意。一个是《苏报》案,大帅对此已经清楚的很了。另一个是一个叫陈天华的留日学生,湖南人,写了两本小册子,分别叫做《猛回头》和《警世钟》,语调激烈。这两本小书,大帅已经拿到了。我要说的是,湖南自曾侯起,大批子弟从军征战,立功后遍布全国,形成了湘系势力,一改原先封闭之旧貌,风气大开。大帅要情报处布局两湖,至为英明。湘人性情坚毅,踏实苦干,不虚矫,不妄言,若是革命起自湖南,将是一件震动全国的大事。”

“方先生洞察秋毫。我对湘人的性格是极为欣赏的。”龙谦很想问问黄兴之事,但方声远没有提,那就说明他并不知道这个人。因为其毫无隐瞒之必要,“情报处要关注湖南。”龙谦总结道。

“大帅,以方某之见,内忧外患不止,清廷已是风雨飘摇。孙文暴力推翻满清,组建合众政府的主张将会越来越得到国内有识之士的拥护。大帅似应在厚积军力的同时,早日布局政治之宣传,否则我们就被动了。”方声远道。

“刚才江云有句话是说的对的,”龙谦轻声道,“依靠会党不成事。但迟早他们会意识到,军队才是左右政局的终极力量。这点,孙文比不上直隶那位。所以,我们要抓紧对部队的思想控制,绝不容孙文一系渗透至蒙山军军中。这点,我计划成立一个新机构,专门抓这件事。不,情报处绝不准对内侦察。”龙谦看江云望向自己的眼神充满了企盼,断然拒绝,“这个机构暂时设立在参谋处内,由方先生具体筹划组建吧。时俊忙于巡防军的整顿,腾不出手,方先生先拟个规划报我,待研究后实施。目前要严格保密。”

“是。”除却方声远,其余四人起立答道。

“情报处要抓紧对外情报的收集,重点是兴中会的活动。方先生,日本方面我们可否派去得力的人员呢?”

方声远不明白龙谦为何重视一帮书生。在他看来,孙文不会成事,这也是他断然投靠拥兵过万的龙谦的主要原因,没有兵,一切都是空谈。

“大帅,兴中会值得我们重视吗?”

“值得。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北方是袁世凯,南方是孙文,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两股势力。要派遣得力人员前往日本,打入兴中会并建立稳定可靠的联络途径。这件事,江云、三才去办。要征求方先生的意见,一切的行动,对方先生没有秘密。”

“是。”江云和李三才起立答道。

“今天谈的很好。方先生给大家上了明白易懂的一堂课。大家应当明白了,革命不仅将成为一个时髦的口号,也成为扭转局势的行动。”龙谦微笑道“最后一个问题,方先生之堂兄如何称呼?”

“方声洞。大帅听说过他的名字?”方声远有些诧异。

“没有。但定是豪杰。若有机会,一定结识一番。”

正文 第三十二节 情报处(三)

曹敏忠的汇报并不需要江云和他的情报处干员参加。龙谦自组建情报处起,就严禁情报处插手军内事务,不准江云对蒙山军内部展开调查。

“现在他终于意识到需要对内加强监控了吗?”江云回到自己的住所,吩咐警卫给他打一份饭来,在等晚饭的时候,蒙山军年轻的惊人的情报头子抱着脑袋半躺在床铺上,思考着刚才会议中龙谦那个决定。

“他终于要成立对内的侦察机构了,防范革命党的渗透或许是个幌子,现在部队散布全省各州府,一个月都不容易见到一次主官,真的就那么放心?不过,将这样一个机构挂在参谋处下?谁能干得了这件事呢?难道要交给那个方声远?”江云总是看方声远有毛病,“他那个兄弟方声洞又是怎么回事?这个人一切都隐藏在迷雾中,哪里像蒙山老兄弟一样靠得住?”

晚饭还是烩菜大饼,吃着晚饭的时候,江云做出了一个决定,叫进警卫,让其通知各科长在晚八时来开会。

司令是信任自己的,否则也不会将这样一大摊子交给自己。情报处如今可不是刚开张了,明线暗线加起来有大几百号人马了,这还不包括那些由四、五、六三科人员管理,领着津贴但不在一科花名册上的线人们。六科刚建立,但据江云估算,光是四科名下的线人不下百人了。每月后勤处支付情报处的经费已经高达四万五千块银元,这还不包括情报处在册人员的薪饷。司令对情报处可是下了血本,完不成司令交代的任务简直没有脸面。

但随着任务的扩展,人手还是不足。今晚的会议将研究人员招聘及对日本的布局问题。这些年跟随龙谦,江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那就是今日事今日毕,绝不将今日应当完成的工作拖至明日。

情报处的机构组建,运作原则是龙谦规定的,包括暗线的运作,基本原则和纪律都是龙谦一手制定。但是江云出色地贡献了自己的才智,赢得了龙谦的称赞,证明了龙谦挑选他主管这个在将领们看来依旧神秘的部门所用得人。

“看来需要着手组建几个新站了,”江云就着开水将最后一口大饼咽下肚,做出了决定,“广州站已有了,但需要加强,广西那边必须布一个,”他站起身,点着了蜡烛,情报处的驻地是新建的,没有接通电灯,举着蜡烛来到挂在墙上的地图前,“建在哪儿呢?桂林还是南宁?抑或柳州?湖南必须有,那就是长沙无疑了。汉口站不够,恐怕要在对岸的武昌建一个……人手呢?可以不考虑经费,但人手是困扰江云拓展业务的最大障碍。派遣外勤人员,不仅要看忠诚和业务的娴熟,更需要考虑其社会关系,最好是派当地人回去。但蒙山军人员构成方面太单一了,往北方派还好,往南方就困难的多。另外,如何派往日本呢?从来没想到还会管到外国去……”想到这里,江云兴奋起来。

不到八点钟,王之峰已经提前到了。但欧阳中派人过来,通知他去司令部开会,没有说内容,江云猜到是美国那件事。这样一来,预定的会议就开不成了,但江云不甘心,对先过来的王之峰说,“本来要研究两件事,其中一件是下午司令安排的布局南方问题。但司令召集另外一个会,我得去参加。这样吧,你代我主持一下,六科和二、三科可以不参加了。你组织一科、五科先碰下头吧,尽快拿一个方案出来。”

王之峰点点头。

“就在这里商议吧,说不定我很快就回来了。”江云丢下王之峰走了,出门迎面碰到李三才,“三才,你不用参加了,回去考虑下下午所说的那件事,明白吧?尽快拿出实施计划。”

“我想了,这件事必须走留学生的路子,需要地方上的配合……”

“你先琢磨吧。我得去司令部了。”

江云是最后一个到的,他刚在靠门的椅子上坐下,坐在主位的龙谦就宣布开会了,“今天的会议室研究美国公司的问题,近期大卫要回国一趟,一些事要提前定下来。”龙谦做了个简单的开场白,“下面,请大卫先谈一谈。”

参加会议的人不多,除掉龙谦、大卫和江云,还有宁时俊,司徒均,陈超,方声远,宋晋国、连树鹏、蒋继英等七人。蒋继英自庚子年底投靠龙谦,已成为龙谦的核心班底之人。

江云注意坐在龙谦左手的大卫容光焕发,他知道这小子有了未婚妻,是地道的美国姑娘,一个中兴实业招聘的美国技师的女儿,据说马上要订婚了。看来大卫找一个中国女孩还是不那么容易啊。

“各位,司令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我与家父回趟国办几件事,一是扩大华美公司的注册资金,增强华美的实力,二是继续收购相关的机械加工企业及机床设备,三是在美国进行投资……”大卫摸出一个小本子,开始汇报。

在大卫汇报的过程中,江云有些走神,他的脑子里一直在盘旋着几件事,北京站和济南站确认发现了失踪已久的郑诚,这个策划伏击龙谦的罪魁出现在北京不足为奇,其弟目前就在曹锟任职的第三镇做参议,但郑诚跑到济南就值得重视了,江云怀疑给谭士杰送指令的就是郑诚,因为谭士杰描述的联络人的外表很像此人。让这个家伙从自己手里逃脱很是懊恼,在北京是可以做掉他的,但司令又严令不得在北京行动,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