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龙谦将军方将帅及强力部队首脑留下,挥退了政府系统的官员。但他最后留下了直隶省长兼北京市长邓清华。

“我就说他不行嘛。”石大寿目视着方声远的背影大声说。自从国庆日方声远在鲁山问题上失言,一部分将帅就对方声远有了意见。

“闭嘴!总理是你可以评价的?”龙谦狠狠瞪了石大寿一眼,“现在我听你们各军区的备战情况!和谈是政府的事,打仗是你们的事。从北方军区开始,按照卫戍区、东南、南方、西南、西北军区的顺序,一个个来!”

挨了训的石大寿清理了下思路,从辽宁局势开始汇报北方军区的备战情况。

军区司令官们的汇报基本令龙谦满意,特别是有可能发生对日战争的几个军区,都做好了充分的战争准备,部队枕戈待旦,随时可以开动。

然后是总参做了总体分析,司徒均赞同转入和谈,但要充分保证国家的权益。司徒均建议就此驱逐日本驻直隶境内的所谓驻屯军,先解决此肘腋之患。根据庚子条约,当年参加对清战争的列强在北京、天津至山海关一线都有不同数量的驻军,新中华成立后,德、奥、英、法、俄的驻军逐渐撤退,留下的只是象征性的部队了,但日本和美国还驻扎了成建制的军队,其中美军有一个加强的海军陆战营,驻天津,日本则设立了中国驻屯军,总兵力约七千人,分布在自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在山东战役进行期间,这部分日军受到国防军第4师、第10师的严密监视,没有蠢动。双方并未发生实际的冲突。

“我同意司徒的意见。”王明远发言道,“要让日本人吐出辽宁是不太可能的,那样他们日俄战争的成果就全吐出来了。但可能收回天津。收回天津比起多要些钱要有利的多。驱逐日本驻屯军对于改善京畿防务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这么一支部队驻扎在首都跟前,抛开国防安全,面子也丢不起。”

“是的,明远部长说的是。”警政部长陈超补充道,“自清室迁至承德,越来越多的皇室及前朝贵胄跑到了天津。比如肃亲王善耆,就住在天津日租界,跟日本人走动很密切。彻底收回天津是很好的建议。”

“其他租界也应借此收回。”胡宗玉中将接话,“汉口发生了针对日本侨民的暴力事件,是民众怨气的一次爆发。如果不是国柱老哥在山东打的漂亮,日本人早就抓住此事不放了。我建议除了收回天津,将汉口、杭州等日租界全部收回来。”

西南军区司令官蓝心治发言道,“山东大捷的消息令西南诸省民众极为振奋,要求参军的人数比往年多了数倍!同时引发了对其他国家,特别是法国的仇视。张澜等社会名流托我向司令建言,应彻底收回我国失去的权益。但我考虑,列强多年来的对华政策都是联动的,我们对日本的动作大了,会引起英法等国的不安。司令刚才已经谈到了底线问题,我们对此应有最坏的估计。”

“蓝司令说的很是。”司徒均肯定道。

龙谦微笑着对蓝心治说,“心治长进不少啊。能看到这个问题很不错。关键是军队,如果我们还能打出几个山东大捷,我就没这么多的顾虑了。可是不行啊,山东一战,把我们的家底打光了!老宋(宋晋国)给我的报告我压下了,没有批转各位。说实话,这个仗,我们也打不起了。”他转向了海军总司令方时俊,“时俊,你的潜艇还剩多少?”

方时俊摇摇头,没有说话。战前成军的潜艇部队在收获了令世界瞩目的战果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已经战沉7艘,因故障沉默2艘,因基地被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封锁,得不到维修补充的潜艇部队实际上已经失去战斗力了。

“海军打的好!时俊指挥的也好!另外就是航空兵,山东战役展示了飞机的巨大威力,应该不会再有人反对发展航空了。但空军也精疲力竭了,情况我基本清楚,航空兵主力调出战场休整是正确的。”龙谦将目光转向商凤春中将,“战后,我们要大力发展空军,这是第一位的,陆军要让一让了。”他停了片刻,“这次召你们来,除了讨论战争的收尾问题,还想就国防战略进行一次研讨。总的想法是抓住欧战的机会,在发展经济,增强国家总体实力的大前提下加速发展我们的军备。我们究竟需要多少个师?如果我们加入欧战该如何办?部队现有的编组方式是否适应现代战争?各兵种的比例是否恰当?都要讨论。在此之前,我还想让你们几位司令官去趟山东,实地考察一下战场,对你们管军治军是有好处的。哦,对了,这次从西南调的第2师,从东南调的18师,从卫戍区调的第1师,都打的不错。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反映出我们在训练及装备使用上的不足。你们去山东后要注意多收集失败的战例,大部分时候,失败才是真正的财富。提醒你们吧,就火力的密度而言,山东战役是国防军成军以来最强的,但比起欧战战场就小巫见大巫了。不要沾沾自喜!好了,刚才大家提了好些好的建议,我很满意。蒙山军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国家最值得信赖的终极力量。难得我们这些老战友聚在一起,我已经安排欧阳准备晚宴,我们这些老兄弟好好喝一杯,不醉不归!”

很少与老上司聚会的司令官们兴奋起来。

正文 第五节 杨度

中国人可以等,日本人却等不起。昌邑、高密两个包围圈里的日军更等不起。即便是暂时安全的猬集于胶州湾南翼的日本第9和第11师团(11师团已接替第9师团的防线)的耗费也够日本喝一壶的。

勤政殿会议前,朱尔典就催促中国尽快表态。站在英国的立场,他们不愿意日本被严重削弱。毕竟日本与英国有着盟约,而且在这场与德国人的生死对决中,日本已经站到了英国一方,而中国尚在摇摆之中。

11月3日,受到林权助催促的朱尔典和芮恩施再次拜会了唐绍仪,希望中日双方尽快展开正式的谈判。朱尔典说,日本登陆部队没有任何行动足以表示了日本对于和平的诚意,希望中方注意到这一点。

唐绍仪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同意用和谈的方式结束战争,但如何结束?山东战场上两军尚严重对峙着呢。其次,战争的责任问题必须澄清,这是一场日本公然违背公理正义的侵略战争,不讲清这一点,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第三,战争的善后问题。山东战役进行了一个多月了,造成了中国军民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笔账必须清算。

“既然是日方求和,总应该有个章程吧?”唐绍仪现在可以挺起腰杆了,外交并无神秘,前方的仗打赢了,谈判就变得容易的多。

俄国拒绝了调停,他们对日本遭受失败感到快意。尽管现在大家都是协约国的战友了,但日俄之战的仇恨并未消除,廓索维茨自然没有加入到以朱尔典为首的调停小团队来。朱尔典看了看坐在另一边的芮恩施,希望芮恩施先说话。

“具体的条件可以直接与日本谈。”芮恩施是接到布莱恩国务卿的指示参加调停的,美国政府对于日本惨败乐观其成,假手削弱日本是美国政府的战略目标,可惜这场战争对于实力强大的日本海军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那好吧。难道日本不派一个代表团来吗?”唐绍仪终于表态愿意与日本正式接触了。

被龙谦批评后,方声远迅速组织了外交、财政、民政、工业、交通等部门研究了谈判要点。特别征求了参议院杨度议员的意见。

对于龙谦在勤政殿会议的“发难”,方声远感到委屈,因为龙谦并未通知勤政殿会议要他汇报谈判的方案,有些突然袭击的味道。之前只是说要研究,还召回了各大军区的司令官们。方声远以为龙谦像原先一样,会用一次颇为“自由”的会议来充分讨论,然后形成集中的意见,谁知道他突然便问政府系统呢?近一年来,方声远感到龙谦有了很大的变化,自己这位倾心追随的“主公”变得莫测高深,越来越有玩弄权术的倾向了。但冷静想,外交部是自己管辖的部门,对于战后问题,至少外交部应当牵头研究一个意见。反对军人干政,政府又不主动作为,确实有些说不过去。总不能让军队出面跟日本谈善后问题吧?想到这点,方声远又舒服了一些。

妻子赵陶对于政治有些天赋,曾经私下对他说过,就蒙山军建军建政而言,其实你的功绩并不突出。就算在龙谦率军南下后镇守山东的功劳,也不好说你就比方时俊和叶延冰大。之所以在建国后坐上了现在的位子,主要是因为他手里严重缺少出色的文官,北洋系有,但不太好用,而且也不被军队系统所认可,至少你还算蒙山军出身嘛。其实方时俊完全可以弃武从文的,此人却去搞什么海军,便宜你了。

方声远承认妻子看得很准。的确,在建国之前,自己没有太值得夸耀的功绩。因此政府也就没有资格跟总统叫板,只能屈从于总统的威压了。

现在龙谦让政府主导与日本的善后谈判也不是坏事。建国后几年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鼓舞了方声远的信心,他更希望就此与日本缔结长久的和平。战争对经济的摧残太严重了,好在这次山东的精华地域并未受到影响,破坏有限。但根据民政部和财政部的估计,战前追加的预算是肯定突破了,导致了今年的财政赤字加大。这是没办法的事,好在战争打赢了,至少可以从日本人那里捞回一些损失。

日本会是什么态度?方声远找来了杨度咨询。此人对于国际局势有些独到的研究,尤其是对日本。方声远认为杨皙子大才槃槃,可以重用。曾有意让其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杨度也曾对他表示过愿意承担一些实际性工作。但龙谦却对此人不那么有兴趣,说此人是战国策士一类的人物,空谈误国,甚至比不上端方之流。所以曾在宪法制定及司法部“帮忙”的杨度一直没有获得实际的权力。留在国会系统,虽然清要,但却没有什么实权。

杨度分析了大隈重信内阁下台的原因,认为山县有朋为代表的藩阀势力迫于压力的让步很勉强,按照他的理解,山县有朋在这次日本政局巨变中的表现似乎不那么正常。其中究竟有什么猫腻,他也说不清楚。杨度肯定地说,西园寺虽然是元老之一,但其威望根本不能与日本陆军的代表人物山县有朋相抗衡,根本不能与伊藤博文相比。据说伊藤病体沉重,伊藤退出政坛,怕是无人可制山县了。

杨度认为西园寺内阁的上台对于限制日本军部势力有作用的,对中日和平是有利的,所以我国应当促成西园寺内阁的稳定执政,因而不应在战后问题上过于逼迫日本,从而导致军部势力的反弹。

杨度对方声远说,纵观各国政治,特别是东方各国,军方与文官系统的斗争是普遍的,军方主战却是祸国,文官主和却是爱国。中国孱弱已久,好不容易获得建设良机,绝不应穷兵黩武。打仗牺牲的是下级官兵,获利的是高级将领。比如封国柱将军立此大功,怕是要升元帅了吧?这就给那些追随总统的大将们一个提示,要想升官,非打仗不可。但扪心自问,我国的国力真到了纵横亚洲无敌的地步了吗?如果逼得狠了,必然导致日本政局的再次巨变,对我国并非好事。全面分析中日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我不敢说我国已经压倒了日本。至少在工业基础和国民素质上有差距。

方声远认为杨度的看法是对的。

方声远在勤政殿会议后动作很快,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由外交部统稿,拿出了一个和谈纲要,包括用庚子赔款尾款抵扣战争赔款、收回汉口、广州、沙市三处租界(上述三地日资全部没收)、日本公开向中国道歉等三大内容,但没有涉及公开惩办战争罪犯。

核心是赔款。

庚子赔款日本占比为7。73%,合计白银为3880两,自1902起,十三年间,以海关银和盐税为抵押,业已偿还1190万两,尚余2690万两,按照华元汇率(跟日元大致相当),大致是2700万元。汉口等三地日资尚无准确数字,估计最高不过300万元,合计为3000万。

跟预计的战费支出至少有5000万以上的差距。

这个数字是方声远定的,曾遭到周学熙和段祺瑞的质疑,认为这样太便宜日本了。但方声远问及日本的财政是否可以承受8000万元或者更多的赔款?周学熙反问,当初日本在马关逼迫我国在割让台湾等地外赔偿两亿两白银,日本在内的列强在辛丑年逼迫我国赔偿三亿两白银,何尝考虑过我国的支付能力?

方声远认为,收回三地租界,免除每年约104万华元的庚子赔款也可以了,逼得太紧,导致日本的强烈反弹,就像当年日俄战争,一分钱拿不到,我们岂不太亏?

方声远实在是不想让战争继续下去了。

11月3日晚,方声远照例先让秘书打电话给海晏堂,然后带了唐绍仪去向龙谦汇报政府的正式意见。

一般人认为,总统和总理都居住在西苑,应该是日日见面才是。总理要面见总统,哪里需要先电话请示嘛。错!实际情况是,他们这些位居最高层的大员们彼此来往极少,除了重要的公务外,一般公务上的意见交流都是通过公文和电话进行的,更不要说是私事了。海晏堂作为总统临时官邸,很少有人因私事拜谒。可以随意进入海晏堂“串门”的人极少,是一种特殊的荣誉。这类人不是以官职划分的,而是与龙谦的私交。在1914年,龙谦就任总统的第五个年头,可以不经通报进入海晏堂的只有陈超、陈娴、欧阳中、李文秀、大卫、张远哲等数人。陈超、陈娴不必说了,欧阳中是总统办公厅主任,算是日日见面的“大总管”,李文秀是鲁山遗孀,已迁居山东老家,平时不来北京。美国人大卫·狄文身份最为特殊,半公半私,一度时间还兼着振华的英文教师。如今大半时间在美国打理华美机械的商务,很少见面了。只有一个《中华报》记者张远哲特殊,1909年龙谦进京后认识了张远哲,成了朋友,特意交代办公厅,张记者前来不需通报。其余人便如王明远、司徒均、江云这样的绝对心腹,来海晏堂汇报请示工作也是需要提前约定的。去年东南军区司令官叶延冰上将来京,还被警卫挡了驾,搞得叶上将很不高兴,但事后龙谦也未给连襟发一张“特别通行证”。

这一套制度建立的始作俑者正是欧阳中。其中利弊龙谦是清楚的,他算是明白了之前所不懂的一个道理,那就是什么是“孤家寡人”了,总统不是皇帝,但绝大多数国人眼中,他这个总统就是皇帝。只要他“金口”一开,没有办不成的事。所以建国后来海晏堂找他的老部下极多,搞得他不胜其烦。叙旧呢没有时间,私事相求又不能轻易答应,于是只好指示欧阳中把好门禁。不愿意见的人就被欧阳中挡驾了。为了不使自己的老朋友老部下见怪,龙谦只好定期不定期地请一些人来海晏堂吃饭,每次聚会都颇费一番脑筋。总体上,龙谦请蒙山军体系外的客人多,请那些位子低的老部下多,反而如部长师长以上的大员极少。宴席简单,以叙旧为主,而且,这类私人性质的宴请向来是他自掏腰包。除非公务,比如请来访的外国政要如美国副国务卿兰辛,才走总统名下的招待费。

官员们承认,共和国建国后的官场风气与晚清有着天壤之别。这跟龙谦的“不近人情”多少有些关系。

步行去往海晏堂的路上,唐绍仪对方声远说,感觉到我们这个意见力度小了些,怕不能令总统满意。方声远说,总统常讲要实事求是。你觉得山东一战能捞回更多的好处吗?少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