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4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在场的还有朱尔典大使。莫里循沉思片刻,对史密斯特使说,“请允许我先回答您的第二个问题。假如中国加入我们一边,可以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可以就近支援俄国军备物资。从粮食到武器都是可以的。近年来,中国人在满洲特别是北满的垦荒搞的很不错,黑龙江正在成为中国的粮仓,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而俄国目前的粮食供应非常紧张。如果中国能够提供粮食给俄国人,我想意义是非常大的。武器方面也有不可思议的地方,中国人的轻武器相当不错,据专业人士讲,中国人的步枪、轻机枪、迫击炮都是最先进的,考虑到那些武器都是中国自己研制的,这真是难以想象。他们的军工能力超出了估计,在对日战争中得到了检验。他们的子弹口径与俄国人完全相同,沈阳的兵工厂已经可以生产150mm口径的炮弹了。第二就是直接参战了,中国可以直接派遣陆军沿西伯利亚大铁路支援俄国战线。最近中国陆军正在整编,动静相当大。在对日战争中取得很不错战绩的第2师,哦,现在改编为第2军了,已经调回了直隶以拱卫北京。据说防卫北方的北方军区实力继续得到加强。如果他们愿意,这些部队可以顺着铁路线投放过去。”

俄国迫切需要援助,现在他们什么都缺……史密斯不停地揉着他的大鼻子,“非常好。那么,您认为他们会加入我们吗?”

“请恕我直言。很难。”莫里循与史密斯对视着,“因为德国与现政权的良好关系,也因为日本的原因,中国军方以及民间对我们有很强的敌意。因为职业的缘故,我和北京文化界有着密切的往来,地位较高的中国人不愿意参战,他们更醉心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这些人的观点会影响中国的决策层。而军方加入德奥阵线的呼声一直不绝,要知道,由于中国现政权的出身,军方在国家大政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可是,我听说中国的外交事务实际上把持在一个人手里,而且这个人对军方有着超强的掌控力。”史密斯点起一支雪茄。

“您说的完全正确,情况正是如此。但是,他会索价很高的。必须承认,他对世界局势的认识非常了得。很多方面连职业外交家也比不上。”

“您的意思是直接见他更好?”

“是的。”

史密斯经过一番考虑,正式约见外交部长唐绍仪,向唐外长提出了谒见总统的要求。

但是龙谦出巡了。外交部并不掌握总统的行程。在国内的催促下,史密斯晋见方声远,正式提出中国加入协约一方对德奥土保宣战的邀请。

“那,我们用什么说服国民呢?您要知道,在中华共和国的历史上,德国曾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方声远对史密斯说道。有关中国对欧战的态度曾在最高层反复磋商过,方声远清楚龙谦的底牌。

“为了正义。”史密斯克制着揉搓他那个大鼻子的欲望,“难道还有别的目的吗?德国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凶残已经是文明世界的大敌,包括美国在内的文明国家都充分地看清了德国人的本来面目。这场与德国的决斗关系到全人类前途命运,中国作为东亚大国,应该站在正义的一方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正义?”方声远讥讽道,“就在两年前,日本悍然侵略了我国,除了德国和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站出来公然谴责日本的暴行。难道特使先生会认为日本对我国的武装入侵也在正义的范畴?刚才特使先生也讲到了文明世界,您认为近几十年来以贵国为首的所谓文明世界带给中国的诸多不平等条约也彰示了和平正义?”

“这个,您知道,英日条约并未终结,大英帝国在对日关系上有许多的限制。您也看到了,在贵国与日本帝国的军事冲突中,大英帝国并未援引英日条约给予日本军事方面的任何援助,这足以表示了大英帝国的立场。”史密斯在外交上也是老手,很有力地回击了过去。只是没想到这位据说是在中国权力格局中无足轻重的总理先生展现了他的强硬。

方声远想了想,“中国愿意为世界和平尽自己的力量。中国对欧洲正在进行的战争表示遗憾和担忧。但中国已经结束了帝制,议会才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为什么反对曾经大力援助我国的国家,为什么要跟我们的敌人日本帝国站在一起,政府必须对两院议员先生们作出有力的说明。史密斯先生,您明白我的意思吗?”

可鄙的中国人,竟然如此赤裸裸地要挟。史密斯默默地思考着。他是第一次来中国,骨子里对懦弱无能的中国人的印象并未因出乎他预料的所见有所改变,但首相的任务交代得很明确,格雷外长不得不屈从于首相的决定。当然,背后是严峻局势导致的无可奈何的选择,在做出这个决定前,格雷爵士首先考虑的是日本。如果日本可以发挥大英帝国希望的作用,何必主动找中国?但日本太令文明世界失望了,他们拒绝了出兵欧洲,当然他们可怜的陆军现在也无力出兵了,正在舐添伤口。他们倒是表示可以考虑支援俄国,提出的条件之高使得大英帝国甚至不敢向俄国盟友公布其要求。割让萨哈林岛是俄国绝不能答应的。提供高达3亿英镑的无息贷款也过于苛刻了。

“总理先生,您的要求是什么呢?”

“放弃辛丑条约中余款的赔付;取消治外法权及一切强加于我国的不合理条约,包括租界。您知道,德国政府明确承诺做到这些。另外,对德宣战即意味着直接的军事冲突,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很薄弱,需要贵国以及其他盟国的支持,这方面的要求需要计算,一起都为了正义和公理。”

史密斯不顾方声远的讥讽,“如果大英帝国允诺贵国的要求,贵国将采取何种有助于击败德国的行动呢?”史密斯想,至少中国人的要求不像日本人那样无耻。

方声远却不做直接的回答,“恪守信用是中国人的本能。只要中国加入协约一方,自然会尽自己的义务。但首先要满足民众的要求,刚才我所说的应当是最低的要求了,也是龙大总统说服议会的最低保证。请问特使先生,贵国以及贵国的盟国会答应满足中国的自尊心吗?”

尽管已有授权,史密斯也不愿意翻开底牌,“那些条约都是正式签订的,是已经形成的历史。贵国应当尊重历史。尊重已经发生的历史是信守信义的最好表现。”

“如果贵国的态度如此,很遗憾,那就不好谈了。条约代表着历史,这没错。但历史是一个过程,世界局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欧洲战争将彻底改变世界格局,中国很难置身局外。实话对您讲吧,中国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复兴,战争将打乱我们的计划。军方及民众的态度我们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政府为什么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支持失败者?至少我不知道该如何向国会解释。”

“协约国不会失败!”史密斯叫道。

“最有说服力的不是嘴巴而是事实!中国有观察团在欧洲,对战争并非一无所知。凡尔登已经守不住了,如果德国人占领巴黎,进而将英法联军逐出大陆,您说的胜利我不知道在哪儿。”方声远冷冷地说。

方声远与史密斯的第一次接触扮演了强硬的角色。谈判没有取得任何的结果。史密斯迫切需要亲自与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会晤,但龙谦却迟迟不回京。4月25日,史密斯得到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说中国军方强烈建议与德奥结盟,夹击俄国首先迫使俄国退出战争。一个事实得到证明,驻扎直隶东部的第4军已经北调满洲,仅24日一天,京沈铁路就北向开出了11列军车,上面满载着士兵和大炮。法俄有些坐不住了,强烈要求英国尽快落实中国的立场,绝不允许中国倒向同盟国一方。

4月26日,史密斯特使再次会晤方声远,要求方总理就中国军队调动做出解释。方声远说军队的调动完全是正常的防务调整,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当日,史密斯提出谒见龙谦的要求,请中方尽快给予安排。这个要求被满足了,4月28日,史密斯由朱尔典和顾维钧陪同前往西安觐见龙谦。他们是从京广线转陇海线走的,在北京至西安的普通票车上加挂了一节专车。客运列车在洛阳一带停了很长时间,票车被迫让位于军列了,坐在包厢里的史密斯亲眼看到了蒙着帆布的军列驶向西方。这其实是陆军编制调整后正常的军事调动,因为西北军区的兵力大幅度加强了,而且又一个铁道兵师调入西北抓紧修筑西府至兰州段的铁路。兰州至新疆的勘察工作已近尾声,兰新线是中国下一期铁路建设的重点之一。

史密斯在洛阳被军列所阻并非预先设计的表演,更非为了压服英国。但眼前的景象令史密斯和朱尔典感到震惊,偏偏顾维钧又解释不清军队调动的目的。这自然增添了两位英国人的忧虑,非常担心中国已经决定对俄开战了——远东和中亚两面攻击,虚弱的俄国根本无力抵抗中国的进攻。接下来,必然导致俄军的东调以应付自身更为迫切的危机。如果俄军遭受比去年更为严重的失败,俄国退出战争是有可能的。那样的话德国将腾出100万军队,这100万人压下西欧的情景令史密斯不寒而栗。

其实,只要对中国的交通现状有所了解并且有粗略的军事常识的话,就不会认为中国在西北用兵。陇海路西段只修过了西府,尚未通车兰州,至于新疆就更为遥远,将大批部队至于新疆对俄国进攻没有铁路线的支撑是难以想象的。

正文 第十节 升允

史密斯到得西安时,龙谦由升允陪同去了陕北视察延长油田的开发。前清官员留用升入省部级的不多,升允是其中之一,现在担任陕西省副省长,主管交通、教育。曾在延长油田上下了大工夫顶住了德国人压力的升允对于新中华建立后放弃延长油田转而对山东直隶油田投入大本钱表示不满,龙谦视察陕西,升允总算逮到了机会,在看过陕西大学、航空研究院及西安东郊斜口镇两所小学的义务教育后,非要拽了龙谦去看陕北油田。

曹敏忠去了西府办案,刘道一留在渭南,端方也和曹敏忠去了西府,他是去检查西安至西府公路建设进度的。龙谦也想去看看陕北的现状,他自当了总统,尚未踏足陕北。于是欣然接受了升允的邀请,乘坐汽车在总统卫队的护送下去了陕北。

方声远跟史密斯接触的具体情况龙谦已经知晓了,方声远亲自撰写的会谈纪要通过飞机送抵了西安。长途电话网正在建设中,西安至北京的电话线已经开通,但音质很差,方声远还是用了龙谦喜欢的办法。现在有了飞机后,龙谦出巡时与北京也能保持密切了,最多隔一天,总统办公厅便会通过专机将需要龙谦批阅的紧急公文送达总统所在,批阅公文信函成为了龙谦的主要工作,每天至少要花费六个或者更多的时间干这件越来越令他厌恶的事情。

龙谦决定凉一凉史密斯,他坚信现在着急的是英国人而不是自己,于是他留下古小林等候史密斯,自己与升允去了陕北。

升允是端方推荐的,证明这是一个人才。了解了升允的过去后龙谦对这个满族官员更为满意,在陕西巡抚任上升允办了不少好事,比如筹办陕西大学堂以及筹建开发延长石油都是利国利民的善举,而且,此人极为清廉,在满清官场上很是难得。

在西安时龙谦就两次与升允长谈,话题很杂。从升允口中获得了许多他所不知道的情况,比如东陵和西陵的保护问题,按照升允所说,清廷两座帝陵的破坏情况极为严重,已经发生了盗墓事件。龙谦极为惊诧,因为邓清华根本没有报告过他此事。龙谦当着升允的面给邓清华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短信,批评了邓清华对清室遗迹保护的漠视,要求直隶省会同文教部研究一个对两陵的具体保护措施,强调帝陵属于文物范畴,须得妥善保护,应组织专门人员,列足经费,现阶段不允许任何开挖帝后陵寝的做法。

这封信被通信飞机带回了北京。

升允对此表示感谢。龙谦对他说,“你是站在满族立场上考虑的,我则是站在文物保护的立场。满清已经成为了历史,满清的一些遗迹已经成为了文物,国家理应保护。”对于升允提出的保留太庙的建议,龙谦说可以研究,“皇宫已经辟为博物院,虽然未对普通百姓开放,但最终是要开放的,中枢各机关基本搬出了西苑,包括先农坛,太庙,都占据了京城最好的地段,如何处理,应当妥善筹划。我国的历史很长,古迹很多,如何上升到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统筹规划是一个大问题,这不仅是前清古迹单方面的事。先生这个建议提的很好。待我回京后将召集专门会议研究,如果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整理一下,到时候你来北京在会上讲一讲。”

升允就此谈及对满清的评价问题,对目前国内特别是文化界对满清的批评很有些不满,认为将国家贫困落后归结于满清是不公平的。慈禧太后成为了千夫所指的罪人,他不能接受。

龙谦就此与升允谈了慈禧这个人,说,“我跟慈禧太后有过几次接触,客观地讲,没有她对我的赏识,就没有蒙山军的发展。也没有今天的共和国。但是,你要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满清的垮台是必然的历史趋势,没有龙谦和蒙山军,也会有别人来做这件事。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慈禧重用我是有私心的,目的是培养一支忠于她的武装力量来对抗袁世凯为代表的新军。说我‘忘恩负义’的话建国前有,建国后也未禁绝。我不那么在乎。我很早就看清了满清朝廷以及慈禧搞不好中国的事实,满清倒台对于中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但满清的帝后陵寝却不应被破坏,满清留下的人才不应被埋没。从整体上讲,满清的帝王们比明朝要好,至少在勤于政务上比明朝好。可是你的祖先们不能认清世界大势,不能做顺应大势的改变,也就注定被历史抛弃了。”

升允很感谢龙谦对清代帝王公允的评价,但认为满清并非没有意识到变革的必须,慈禧其实做了很多事,自少自己就亲耳聆听过她讲变革的话。之所以没有成功,实在是下面不成事,像奕劻那样的混蛋根本就不该用。

龙谦对于这样的谈话很感兴趣,尤其是对方本身就是满清贵族。他对升允说,有关满清人物的评价还是交给历史吧,我们都算当事人,恐怕说了不算数。历史人物的评价要靠时间来沉淀,五十年,一百年之后就比较公允了。现在有人提出修清史了,我极表赞成。奕劻现在在天津,惶惶不可终日,据说身体很差,他不担心蒙山军的人找他麻烦,而担心清室的人清算他。我已经做了安全方面的指示,将来修清史,你,端方,载泽,奕劻,长庚,甚至铁良,都可以在其中做点事。一定要将清史修好才是。

升允心下黯然。修撰清史意味着清朝的终结。所有复辟的幻想都彻底破灭了。新中华成立六年来取得的成就足以打消任何复辟的幻想,好在这种变化大部分是自己愿意看到的,特别是主权方面。

在去往陕北的路上,升允有更多的时间与龙谦交流了,他发现总统有着中枢大员所缺少的胸怀,对官员的出身不是那么计较,更多地看能力,当然有个忠于国家民族的大前提在内。作为前清留用的官员,升允一直感受到“正牌子”出身特别是军队出身将领的歧视,比如两任西北军区司令官,对他们这些“满清余孽”都有戒心。反而在总统这里,升允获得了应有的尊重,总统对他过去的政绩很是了解,两次提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强调中国多民族共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