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5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耗德军,减弱德军的攻击强度,积攒力量做最后的反击。战役的结果证明“弹性防御”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在第一阶段,战损比是惊人的一比三,华军的伤亡主要产生于反击阶段。战役的结果再次证明,在大炮和机枪的条件下,用步兵攻击夺取敌人既设阵地是不明智的行为。熊勋上将在战役检讨会上坦承,根本就没有必要做战役规模的反击,那些夺回来的土地跟我们有屁的关系?别说退上十几公里,便是上百上千公里也退得起。

战役结束的那天,正好是美国对德宣战的日子,从王明远以下,远征军颇感振奋。高级将领们意识到,这场战争切切实实要胜利了。军师长们希望继续发展进攻,但远征军总部却叫停了战役,无心打下去了。

英法美和俄国临时政府还是对罗兹以东的这次战役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因为自尼韦勒取代霞飞出任法军总司令后,一直策划的西线进攻战役就要开始了。罗马会议确定了1917年西线进攻的基本原则后,这次承载了尼韦勒希望的进攻因各种因素一直被拖延,其中主要是俄国局势干扰了协约国领袖们的决心。德军在罗兹以东的突击自然引起了英法美等国的高度关注,他们担心华军挡不住德军会引发连锁反应,根本的担心是东线整体的崩塌,那样将“解放”出六七十个师的德军,在美军尚未抵达西欧前,这股力量是决定性的。

但华军再次表现出色。证明他们在传统的阵地战中完全可以和德军抗衡。所以,在罗兹战役(协约国给的名字)结束后的4月6日,英法两国军事领袖们在巴黎附近的贡比涅森林里,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终于确定了在舍曼代达姆发起攻击。战役的发起时间确定在4月9号。

协约国贡比涅军事会议要求俄中两军在东线牵制德军,做战略上的配合。但华军以罗兹战役甫结束急需补充整顿拒绝了英法提出的要求,俄国临时政府却答应了在西方向上发动进攻以牵制德军。尽管在3月29日(俄历)全俄苏维埃大会上投票决定继续打下去,但在4月2日(俄历)却发生了几万俄军毫无征兆地从战壕里跳出来与敌人进行复活节联欢的事件,这说明俄军已经不愿意将战争进行下去了。

薛晓才受命撰写给总参的战役总结,这是参谋长的分内之事,但稿子却不好写,蒙山军的传统,战后总结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各级均对此极为重视。战后总结必须是以查找问题为主,而不是表功。败仗不必说了,胜仗也须将失败的环节一丝不苟地找出来。比如波东战役,事后的战役总结几易其稿,王明远上将那一关就很难过。而这一次的战役总结还要阐述俄军的问题,令薛晓才很难措手。

一直到西线英法对德国展开了进攻,薛晓才的战役总结报告仍是草稿状态,一些琐事缠绕着他,一些事情是他主动关注的,牵扯了他的精力。

薛少将关注着仍住在文尼察的沙皇。从3月份起,不断有保皇派人物跑到文尼察“投靠”已退位的尼古拉二世,形成了以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和陆军中将阿尔杰米耶夫为首的一个军事小集团,据说他们已经说服尼古拉二世前往远东了,地点是鄂木斯克,不过尚未动身。战役进行期间,跟华军诸将多有来往的阿尔杰米耶夫中将曾到卢布林询问战况,大概是考虑文尼察的安全吧。

另一件事就是西线的尼韦勒攻势。这次投入上百万军队的大进攻再次被证明是一场灾难,鲁登道夫新的防御体系的优越性得到了证明,短短十几天,英法已经伤亡了20余万人,其中阵亡超过了10万,但所得甚少,更不要谈什么将威廉皇太子集团军连根拔起了。战役不仅导致了尼韦勒的下台(贝当取代了尼韦勒),还出现了法军拒绝执行军令的现象,令新任法军总司令贝当将军大为惊恐。

总结尚未写完,薛晓才便接到了代表王明远回国述职的命令。王明远对他说,“把总结草稿带上路上完成吧,我的意见你已经完全明了了。总的经验就是尽可能不要做阵地进攻。有关步炮协同,空地协同方面的问题,要重点汇报,以利总参总结教训,改进部队训练。另外,关于建议组织基层军官实习团应加紧进行,这样的机会不抓住可惜了。”

薛晓才第一站先到了文尼察,在这里他遇见了驻俄大使陆征祥和国安总局国际局局长李三才准将。他们是来拜会退位的俄皇的,已经来了好几天了。有关外交方面的事,薛晓才不去关心,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一定是肩负重要的使命。他对李三才比较好奇,不晓得国安总局在彼得堡搞什么名堂。薛晓才有些瞧不上国安总局的工作,总觉得有些鬼鬼祟祟的见不得人。不过,薛晓才回国算是有了伴。要不然,漫长枯燥的旅途实在是乏味。身为高级将领,又不能跟随性的副官警卫过多地交谈,多了个驻俄大使和情报准将,聊天总是方便了许多。

他们三人用了一个包厢。李三才闭口不谈自己的业务,薛晓才也不能更多地讲军务机密,倒是陆大使这位“系统外”官员口若悬河地讲述二月革命以来彼得堡的闻见,令薛晓才颇感兴趣,也增长了不少的见识。尤其是陆征祥讲述的彼得堡的建城史,让薛晓才萌生了去一趟彼得堡亲自浏览这个俄国首都的欲望。白昼的风光只是听说,亲眼见一见肯定美妙无比。至于陆大使讲述的那些建筑和名人,薛晓才反而不大在意了。据说俄国的皇宫气派无比,就建筑的精美和藏品的丰富,怕是已经辟为博物院的故宫也比不上,也勾起了薛晓才的向往。

薛晓才承认,俄国是一个大国,不仅在于其幅员辽阔,更在于其近代辉煌的历史。自从来到俄国,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情绪就干扰着他。打仗的时候顾不上,但还是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得以了解这个国度。就薛晓才看来,俄国有许多地方是中国所难以比拟的,比如自然资源。乌克兰一望无际的草原、森林、河流令他羡慕,俄国人豁达乐观的心态也给了他好感。他接触了很多俄国人,有军人,有地方官员,也有平民商人,尽管在战争中物资极度匮乏,但俄国人的生活水平无论是吃穿用度仍在中国之上。而普通俄国人都好客热情,特别是对帮助他们打仗的中国人更是如此。他们喜爱音乐舞蹈,即使在战争中,总能见到居民拉琴跳舞,充满了乐观喜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于战争抱有极大的信心,总是说当年拿破仑把莫斯科都占了,最后还不是一路败退回法国?最后还不是被俄军占领了巴黎?相反,倒是俄军那些高级将领们对战争感到绝望……

龙谦所讲的地缘战略理论薛晓才是听过的,虽然他对此理解不透彻。他感到总统对于俄国的戒心要比日本深的多。组建远征军绝对不是帮助俄国人抵御强悍的德国,而是另有目的。这个薛晓才一清二楚。但究竟是什么目的,薛晓才却想不透。彼得堡事变轻而易举地推翻了帝制,为何中枢几次来电强调确保沙皇的安全,一定有极为重要的原因。没错,沙皇身边如今聚集了一帮保皇派,但他们能成什么事?薛晓才看不清楚。而且,薛晓才不喜欢皇帝,更不喜欢帝制。蒙山军浴血奋战,不就是为了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吗?自己的祖国从建立共和以来发生的变化,不是证明了没有皇帝的日子更幸福吗?

薛晓才承认自己不懂政治,所以在和两位同伴聊及俄国政局时,他更多的是听,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回到北京时,天气已经很热了。三位“大人物”各自向自己的上级汇报工作。李三才甚至没有回家,直接去了局本部,向江云详细汇报了彼得堡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江云对他的工作做了肯定,认为干的不错,基本达成了预定的目标,“总统很关心俄国的工作,你好好准备一下,等待我的通知。总统应当会当面听取你的汇报。俄国处最近要高度关注,你要亲自抓这个处。”

国安总局在国外的情况工作归六局管辖。局长正是李三才。六局的前身是六处,国安总局在龙谦连任总统后级别升了半格,从隶属于警政部的一个副部级单位独立了出来,成为正部级机关。总局本部所辖各处升格为局,李三才是主管国外情报的第六局(国际局)的第二任首脑,因为是参加过蒙山整军的老人,还担任过龙谦的护兵,在总局威权日甚的江云对李三才的态度要客气的多。

次日下午,李三才接到总局办公厅的通知,要他在晚九点去总统府汇报工作。李三才以为即使总统会召见他也会在数日之后了,没想到如此迅疾,足见总统对俄国局势的重视。

李三才准时走进一楼的会议室时,感觉到屋里浓重的烟气,桌子上的茶杯和烟缸围着椭圆形的会议桌坐着几个人,总理方声远,参议院议长洪粤诚,众议院议长陈超,国防部长封国柱,国防科技委员会主任叶延冰,总参谋长司徒均,联勤总部部长宋晋国,外交部长唐绍仪,副部长顾维钧,军情局长田书榜,国安总局局长江云。还有就是一同回国的远征军副参谋长薛晓才。

看样子,他们刚刚结束了一次会议。

“你辛苦了。干的不错。”龙谦握住李三才的手,“刚才我们研究了俄国的军事问题和彼得堡局势。请你来,是为了研究布尔什维克下一步的行动,你把乌里扬诺夫先生回国后的情况谈一谈,可以详细一些,但要讲清楚消息的来源。另外,你领导的国际局对布尔什维克今后的发展是什么一种判断也讲一讲。”

“是。”李三才在指定的位置坐下来,摸出他的笔记本,迅速整理了思路,开始他的汇报。

汇报用了半个小时。

“现在可以证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左翼派决心走武装夺取政权之路了。”李三才汇报时,龙谦一直在地上踱着步,“不能不承认世界上是有天才存在的,这位乌里扬诺夫先生就是。他敏锐地发现,在俄国,不,在任何地方,铁血永远可以战胜妥协退让。如果尼古拉二世有乌里扬诺夫先生一成的铁腕,社会民主工党早就成为了历史。”他走到会议室门口停住脚步,背对着与会人员说,“现在要设想一个由乌里扬诺夫先生领导的强权政体出现后对我国的影响了,外交部,情报部门要收集和研究布尔什维克所有可以搞到的文件,特别是乌里扬诺夫先生的文章和讲话。过去的不必研究了,因为他已经改弦更张了。争取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乌里扬诺夫先生取得政权,他们的内政外交会是什么方针?他们会继续将对德奥的战争进行下去吗?他们会如何对待远征军问题?他们会如何看待对华关系?这件事要立即抓起来,”龙谦转过身,盯着顾维钧,“由外交部来牵头,具体的就是你。军情局和国安总局的情报要及时转小顾。但要绝对保密。参与这个小组的人员要精选,要报我审批,所有的研究内容要列为绝密。”

“是。”顾维钧起身回答。

“总统,既然您如此担心布尔什维克,能不能防患未然?”江云小心翼翼地说。

“如何防患未然?把乌里扬诺夫干掉?这倒是一个好办法。”龙谦沉声道,“第一,我不认为你们能干净利落地达成目标。第二,即便成功了,马上就会有第二个乌里扬诺夫跳出来。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为什么罗曼诺夫王朝会在几天内垮台,为什么尼古拉二世的支持者如此寥寥,外交部可以列为一个专题研究。但是,我不批准任何针对俄国政治家的行动。那种行动即使成功,后果也得不偿失。除了顾维钧领导的小组,还要成立第二个特别小组,那就是高尔察克和阿尔杰米耶夫小组。这件事由远征军牵头,但还是要用外交部的名义,国防部,总参,军情局,国安局以及北方军区都要参加。要保持和这两位将军的联系,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龙谦回到自己的位子前,双手撑在桌面上,目光炯炯地望着与会众人,“要设想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龙谦回到了自己的坐位,点了一支烟,“由于布尔什维克采取了激进的政策,彼得堡将多次上演政变,直到布尔什维克掌握了政权。然后他们公然与德国缔结和约从而退出战争。这种情况下,第一,远征军的对策是什么?第二,协约国会不会进行干涉?第三,俄国如果出现内战,尼古拉二世会不会发挥重大作用?这种情况下,我国将如何应对以得到最大的好处?这个小组由我亲自掌管,在座的都是成员,晓才回去后可以向明远司令官汇报,但其他人不必讲了。题目先拿出来,你们回去琢磨,三天后我们还在这里开会,谈一谈你们各自的看法。最后我强调,此事要绝对保密。不得在专题会议以外谈论这个问题,更不得形成任何未经许可的记录纪要。明白了吗?”

“明白了。”众人起身回答。

“那好,散会吧。”

正文 第十四节 俄国战略(二)

散会后陈超和叶延冰留了下来。某种意义上,这里也是他们的家。因叶延冰的无锡之行并未瞒着陈淑(叶延冰亲自跟陈淑谈了面见许思),引发了陈淑的不满。导致陈淑和陈娴也有了生分。陈超对此大为头疼,恰逢龙谦次子龙兴华在学校踢足球摔折了胳膊,陈娴干脆搬到了总统府帮着姐姐照顾外甥,由此获得了陈淑的谅解。陈娴住在这里,叶延冰当然来的多,尽管国防部办公厅已给他安排了住所,很多时候叶延冰都是住在总统府的。

“你们要谈事是不是换个地方?这都抽了多少烟啊。”陈娴对仍坐在会议桌前的三个男人说。

“小娴说的是。”龙谦起身离开了会议室。

陈超跟着龙谦来到他的书房,迫不及待地问,“退思,布尔什维克真的会夺取政权?”

“你记得我曾说过的阶级理论吧?”

“当然记得。没想到真有人拿出了这套理论。”陈超看了关于俄国时局的一些资料,感到很震惊。龙谦说出阶级、剥削的那套理论至少是十几年前了,印象极为深刻,没想到真的有人在实践那套令陈超惊心动魄的东西,让他愈发感到龙谦的高深莫测。

“当布尔什维克喊出停止战争、将土地分给农民、打倒剥削者等口号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到他们一旁。这点不用怀疑了。临时政府拿不出压过布尔什维克的好处,大批的士兵会倒向另一边。因为士兵们大多出身农民,对农民,没有比分配土地更有吸引力的口号了。这其实不新鲜,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喊过无数遍了。”

“均贫富”几乎是历史上所有的农民造反领袖都会打出的旗帜,毫不新鲜。先不说成功者万中无一,即使成功,不过是新一轮循环的开始。陈超不免想起龙谦所说的周期律,只是没想到外国一样存在同类问题,如果不跳出周期律,依旧是死路一条。想到这里,陈超追问道,“据他们所说,那个从瑞士回国掀起风浪的俄国人是个极有学问的,他用什么办法跳出土地兼并的周期律?”

“这方面的理论已经成型了,我跟您说过,叫做‘剥夺剥夺者’,收回来的资产怎么办?国有!工厂机器可以国有,土地一样可以国有。”

陈超其实已经想到了,中国也出现了国有的工厂公司,包括黑龙江搞得蛮好的农场。而龙谦从建国前就在做缓和土地兼并的工作,建国后的“赎买”政策也是报有同一目的。陈超觉得,生产资料——这个名词已经不新鲜了——划归国有好处多多,他并不反感,但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退思,姑且假设那位俄国人搞成了,把土地收回来,不是违背了自己当初的诺言?”

“诺言?”龙谦哈哈大笑,“越之先生,您也算老江湖了,难道没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