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区域经济学原理-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跷锝屑庸ぁ⒋⒋婊蛴糜谏圃臁=诘角诘幕跷锘蛟谇谏庸さ闹瞥善烦隹谑币嗖槐亟赡晒厮埃挥性诮牍谑谐∈辈沤赡伤案臣捌渌胤剿啊"诔隹诩庸で俏挥谝还9厮氨诶葜獾奶厥狻ǚ傻兀‥nclave)〃。区域内投资企业以外国企业为主,在中间产品的进口、公司税、基础设施供应以及在解除该国其它地区实施的行业管制等方面享有优惠待遇,条件是所有进口的中间产品必须完全在该区域内使用或再出口。两种表述的共同点在于:出口加工区内不课征原定的关税和不实行关税法所规定的进口管理条例。出口加工区具有五大特征:功能是保税区;任务是生产出口产品;区内工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允许设立100%外贸控股企业;区内企业全面享受各种优惠政策。
  世界范围内的出口加工区发展始于1960年代,1970年代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出口加工区。日本学者藤森英男在《亚洲地区的出口加工区》(1980)一书中最早提出出口加工区生命周期理论,136他根据出口加工区作用的变化过程,把出口加工区的生命周期分为诞生、成长、发展、衰退和消亡5个阶段,并将其描述成〃S〃形曲线(见图3。8)。
  
  
         图3。8  出口加工区的生命周期曲线
  
  藤森英男认为,决定出口加工区生命周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有:①法定的针对投资企业各种优惠待遇(主要是税收优惠)的期限。设区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期限大体上可被视为出口加工区的寿命期限。②出口加工区低工资优势的持续时间以及劳动生产效率方面的差距。低工资的优越性是出口加工区继续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如果当地的劳动生产效率过于低下将会在某种程度上抵消工资低廉对其生命周期延续产生的正面影响。③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出口加工区内多为加工装配业,由外商进口原料、零部件或中间产品。随着当地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不再仰求国外供应中间产品,出口加工区的生命周期就会缩短。④出口加工区之间的相互竞争。众多出口加工区在吸引投资、占领市场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局面会缩短出口加工区寿命。
  藤森英男的出口加工区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出口加工区兴衰演化的一般规律,对出口加工区发展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学术界不断拓展其理论,如加拿大籍华裔学者伍宗唐、周庆生(1994)以汕头经济特区为案例,提出了出口加工区生命周期三阶段理论(见表3。9)。
  
  
  表3。9                 出口加工区发展的三阶段及其特征
  阶段
  特征
  阶段Ⅰ
  区内以劳动密集型外商制造企业为主;雇佣大量工人;与区外联系少;依靠外资
  阶段Ⅱ
  区内企业间相互联系增强;工人数量多但呈减少趋势;与区外联系增多;国内投资者增加
  阶段Ⅲ
  专门化、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人数量减少;熟练工比例增大;国内投资和合营比例增大
  资料来源:综合整理自钟坚。台湾经济性特区的发展与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239…240。
  
  4。 开发区生命周期理论
  开发区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其发展具有生命周期的成长特征。
   (1)丛林的开发区生命周期论。丛林(2005)借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开发区发展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创建、发展、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但这种周期性是针对具体开发区而言,并不代表开发区发展的整体态势;当某开发区进入衰退阶段时,可转换发展思路,重新定位和确定新的发展方向、目标,通过〃扬弃〃和〃升华〃的过程,谋求持续发展。137
   (2)闫国庆等的开发区生命周期论。闫国庆等(2006)138基于国家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等生命周期理论和开发区发展理论,将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建、成长、转换、成熟、回归五个阶段(见图3。9)。开发区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发展特征。创建期是开发区创立和诞生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开发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不是成长而是生存问题,开发区之间的竞争以优惠政策竞争为主。在这一阶段开发区具有创新活力和动力,区内充满创新、冒险、创业氛围,企业快速集聚扎堆,生命力旺盛,但规模较小。成长期则是开发区开始由小到大、由弱趋强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开发区在规模上得到扩张或实力大大增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增长极的带动功能,发挥示范带头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初步生成,人才资源集聚增多,少部分企业实现模仿创新的跨越,区内产业竞争力不断加强,出现了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迹象。同时,在这一阶段也会出现一部分开发区创新动力不足,未完成其历史使命而直接进入夭折性回归期。转换期是开发区多条发展轨迹的拐点和转折时期。该阶段开发区需要渡过二次创新创业和产业升级转型的关口,开发区之间的优惠政策竞争逐渐被制度竞争取代。而具备良好创新机制和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以及具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适宜的创新制度安排的开发区,则逐步进入成熟期。在这一阶段开发区处于适合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创新创业的积聚区,通过制度创新为企业创造最佳的创新创业环境。回归期是指开发区已完成其历史使命,回归为城市发展的一般性工业区。其周边区域在开发区的长期带动下,成为全方位与开发区相融为一体的工业新城区。在这一阶段,开发区与周边地区在制度、体制和创新环境方面没有边界和孤岛隔离现象。开发区向不同发展阶段过渡和转换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通常受创新动力、外部环境条件制约。成长期和转换期在系统演化中最为关键。从其演绎规律看,回归期是其发展的历史必然归宿。由于条件不同,开发区在发展和转换阶段的途径上呈现离散性特征,有些开发区未进入成长、成熟阶段而直接进入到回归阶段。开发区在转换期究竟需要什么具体措施,政府应该采用哪些政策或治理手段,使系统获得再生,并进入到成长期或成熟期,并无明确和固定的模式。技术因素固然非常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制度重于技术,即与人力资本潜力发挥相关的经济组织结构和文化传统等社会因素。因此,系统尤其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动力,需要敢冒风险、勇于承担风险的创新主体,允许失败的氛围和机制,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和文化创新。
  
  
           图3。9  开发区生命周期模型
  
   (3)郑静的城市开发区生命周期论。郑静等(1999,2000)以中国城市开发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保税区等)为例,并综合世界各国开发区发展的历史和未来趋势,将城市开发区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起步、扩张发展、分异、成熟四个阶段,139其理论模型如图3。10。 所示。

                   
  图3。10   成熟开发区的生命周期
  
  目前学术界对区域生命周期的研究还仅停留在认识和描述的层面上,真正能够运用其作为预测工具的并不多见。从该理论的发展趋势来看,引进数量经济模型对某一特定区域生命周期的模拟和预测将是该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复习思考题
     1。概念解释
   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模型;推进型单元;产业增长极;区域增长极;功能学派增长极理论;地理学派增长极理论;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核心…外围理论
     2。简述区域经济增长要素的分类方法。
    3。简述区域经济增长要素的功能。
   4。简述佩鲁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容。
   5。简述倒U型理论的基本内容。
   6。简述钟型理论的基本内容。
     7。简述胡佛…费雪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8。简述汤普森工业区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9。简述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10。简述藤森英男出口加工区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开放性思考题
     1。 如何运用区域经济增长要素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民工荒〃和〃劳务经济〃现象。
   2。 如何运用区域经济增长要素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热现象。
   3。 如何运用区域经济增长(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区域生命周期〃现象。
   4。 如何运用倒U型理论、钟型理论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发散及收敛规律及趋势。
   5。 如何理解胡佛倡导的〃需求与供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这一论断。
  
  参考文献
     1。'台'于宗先,等。空间经济学'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
2。'英'哈维·阿姆斯特朗,寄姆·泰勒。 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第三版)'M'。 刘乃全, 等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魏后凯;等。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魏后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5。陈栋生;等。区域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6。刘再兴,等。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
     7。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张可云。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9。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0。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1。郝寿义,安虎森;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2。郝寿义,安虎森;等。区域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3。朱明春。 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4。费洪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5。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
   16。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 区域分析与规划'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7。武友德。不发达地域经济成长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18。饶会林。城市经济学(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9。陈自芳,熊国和。区域经济学概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0。王必达。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1。'法'弗朗索瓦·佩鲁。略论增长极概念'J'。李仁贵,译。经济学译丛,1988(9)。
22。'法'弗朗索瓦·佩鲁。发展极概念在经济活动一般理论中的新地位'J'。张立球,译。经济译文,1990(6)。
     23。李仁贵。区域开发中的成长阶段理论评介'M'。开发研究,1990。(5)。
     24。李仁贵。西方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演进。经济评论,2005,(6)。
     25。高玉芳。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评论,1994(5)。
   26。苗长虹。区域发展理论:回顾与展望。地理科学进展,1999,18(4)。
   27。王必达。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演变与启示。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20(4)。
   28。高志刚。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演变及研究前沿。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18(1)。
   29。张可云。三种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介绍'J'。生产力研究,1990(4)。
30。饶会林。区域发展差距走势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对倒U字型观点的评价与发展'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
31。饶会林,陈福军,董藩。双S曲线模型:对倒U型理论的发展与完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2。魏后凯。 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西方区域经济学述评(下)'J'。开发研究;1990(5)。
   33。BOUDEVILLE J R。 Problems of Regional Economic Planning'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66。 
      34。 MYRDAL  G。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M'。London:Duckworth;1957。
35。KALDOR N。 The case for regional policies'J'。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0;17(3)。
36。DIXON R J;THIRLWALL A P。 A model of regional Growth Rates differences on Kaldorian lines'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75;27(2)。
37。FRIEDMANN J。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A case study of Venezuela'M' 。 Cambridge ;Mass : MIT Press;1966。
   38。FRIEDMANN  J。 A general theroy of polarized development 'M'。 Los Angeless:UCLA;1967。
39。FRIEDMANN J。  Urbanization ; Planning ;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M'。Beverly Hills;Calif; Sage Publication;1973。
40。WILLIAMSON  J G。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 Description of the Patterns'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65(13)。
   41。ALONSO W。Five Bell Shaped Curves'J'。 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1980(45)。
      

   
   
   
   
   
   
   
   
   
   
   
   
   
   
   
   
   
   
   
   
   
   
   
  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组织理论
  
  所谓产业即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陈栋生等,1993)。140区域产业组织是促进区域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提高区域资源要素综合利用的产业空间组织形态。区域产业结构、产业组织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质量的重要表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潜力及方向。区域产业结构与组织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理论内容体系中亟待进行创新性建设的重点内容。本章重点论述区域产业结构分类及评价、区域产业结构配置和优化等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内容;141区域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带等区域产业组织理论内容。142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及评价分析
  
  一、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法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法大体上可概括为一般分类法和功能分类法两类。
   (一) 区域产业结构的一般分类法
  1.基于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顺序的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一种基于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顺序的分类法,是对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全面划分。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关于三次产业尚无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和界定范围。中国自1985年起开始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并在2002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