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区域经济学原理-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节侧重总结代表性学者的经典论述,梯度推移理论和区际产业转移理论另列单节阐述。
  
  一、缪尔达尔的回波效应…扩散效应学说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Mydral)在《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1957)271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循环累积因果原理;并运用该原理分析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倡导〃回波效应〃(backwash effect,又译作〃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spread effect,又译作〃扩展效应〃)概念阐述区际经济关系。因此,其区际经济传递理论又称之为〃回波效应…扩散效应学说〃。
  所谓〃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Geographical Dual Economy),即指在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发达区域和落后区域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各区域人均收入、工资水平和利润率均基本相同,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但如果某些区域受到外部因素的作用,其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其它某些区域,经济增长就会出现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区际经济差距。由于循环累积作用的存在,资源趋向更高利润水平的区域,会使得发展快的区域由于大量吸收外部的经济要素而发展更快,而发展慢的区域由于资源的外流而发展更慢,进而拉大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从而形成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
  地理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得经济要素的流动存在一定的方向性。缪尔达尔认为,由于集聚经济效应的作用,一个区域的扩张既会对另一个区域产生不利影响,也会对其产生有利的影响。前者称为〃回波效应〃,后者称为〃扩散效应〃。
  所谓回波效应,即指劳动力、资本、技术、资源等要素因收益率差异或其它一些非经济因素而发生的的由落后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的现象。劳动力、资本、商品和服务的运动本身并不能抵消区域不平等的自然趋势,〃累积过程通过人口流动、资本运动和贸易的方式而出现,使得幸运的地区向上运动,不幸的地区向下运动。通常,它们对前者有正面后果,对后者的影响则是负面的。〃272 产生回波效应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经济活动正在扩张的区域将会从其它区域吸引净人口流入。由于人口流动具有选择性,劳动人口流向发达区域,在一定的范围内,会使得发达区域的就业人口数量增加,就业人口的增加往往会带动生产和消费的增长,并进一步刺激区域经济增长。对于落后区域而言,劳动力的大量迁出,技术人员(他们往往追求高工资而流向发达区域)的缺乏和劳动力的减少会引致区域经济增长滞缓。因此,〃人口流动本身对高速增长的地区有利,对其它地区不利〃。273
   (2)资本运动也会增大区域间的不平等。在经济扩张中心,需求的增加将会刺激投资,它又将会增加收入和需求,从而引发第二轮投资,依此类推。储蓄将会由于更高收入而增加,但从资本供给持续满足其旺盛需求而言,储蓄将滞后于投资。而在相对落后区域,缺乏新的扩张势头,即使与储蓄的供给(由于收入较低它也呈现下降趋势)相比较,对投资资本的需求仍相对疲软。如银行系统不对其行为进行调节,往往会把较为贫困区域的储蓄虹吸到资本回报率高且较为可靠的较富裕区域。
   (3)贸易活动的情况也往往是偏向有利于发达区域而不利于落后区域。市场的自由运行和扩张常常把这种竞争优势给予已具一定规模基础的产业,这些产业通常是在报酬递增的条件下经营。如果一个发达区域在产业上具有较大的领先优势,以致于可以支配该领域的市场,那么发达区域往往会将技术含量高的制成品销往落后区域,而从落后区域购买低层次的商品,这种过程往往会获得较高的差额利润。
  回波效应的作用并非无节制,区域间经济差距的扩大也是有限度的。与〃回波效应〃相对应,还存在一个离心的〃扩散效应〃,它把扩张动力从经济扩张的中心扩散到其它区域。274在地理二元经济结构中,当发达区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人口稠密、交通拥挤、污染严重、资本过剩、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等原因,该区域的生产成本将逐渐上升,外部经济效益逐渐变小,经济增长势头逐渐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区域如果再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变得相对不经济,因而发达区域的资本、技术为追求更高的边际效益,开始向周边落后区域扩散,带动周边落后区域经济发展。此外,发达区域增长的减速,会使社会对不发达区域的农产品、资源等的需求增加,从而刺激落后区域的发展。这种倾向于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的效应,即为〃扩散效应〃。
  缪尔达尔认为,从工业扩张中心向其它区域传递的扩散效应(主要通过对其产品需求的增加进行),以和回波效应相同的方式,通过因果循环与累积性社会过程交织在一起,对抗着回波效应建立的抵消性的变化。如:所有位于扩张中心的外围区域都会从不断增长的农产品销售中获益,而且刺激该区域各部门的技术进步;落后区域内一些为扩张中心生产原材料的行业也将由于购买的增加而变得有利,如果存在充足的就业机会,那么消费也将受到激励。当这些区域的扩张力强大到足以克服来自老的中心的回流效应时,它们就会成为新的自我维持的经济扩张中心。
  回波效应倾向于扩大区际经济差距,而扩散效应则可以抵消这种变化。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回波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在循环累积过程中,市场力量的作用通常是倾向于增加而不是减少区际经济差异。因此,缪尔达尔提出了如下的经典论断:〃市场力量的作用一般倾向于增加而非减少地区间的不平等〃;〃如果只听凭市场力量发挥作用,而不受任何政策干预的阻碍,那么,工业生产、商业、银行、保险、航运等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以及科学、艺术、文学、教育、文化等事业都将云集在某些特定的地点和地区,使得该国的其它地区或多或少地处于死水一潭的落后状态之中〃。275
  根据循环累积因果原理,缪尔达尔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优先秩序理论。即:可借助政府干预来调节区域经济发展,当某些区域累积起发展优势时,应当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通过经济计划的制定、实施以及重点部门、行业的投资选择和评价,优先发展先发区域,以求得较好的投资效率和较快的增长速度,并通过这些区域的发展及其〃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在资源、技术、熟练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若全面投资发展各个区域,会降低资源利用效率,引起经济效率下降,导致各区域都难以迅速发展起来,反而会减弱经济增长。同时,各区域的差别不宜拉得太大。当发达区域发展起来后,为防止循环累积性因果作用造成的贫富差距无限制扩大,不应消极地等待发达区域产生〃扩散效应〃来消除差别,而应由政府采取采取一定的特殊措施来刺激落后区域发展,尤其是落后区域的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对策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积极缩小区际经济差异。
  
  二、赫希曼的极化效应…涓滴效应学说
  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Albert O·Hirschman)倡导〃极化效应〃(polarization effect)和〃涓滴效应〃(tricking down effect,又译作〃淋下效应〃、〃渗透效应〃)概念阐述区际经济关系,276因此,其区际经济传递理论又称之为〃极化效应…涓滴效应学说〃。赫希曼最早在论文《不发达国家中的投资政策与〃二元性〃》(1957)277中提出该学说,继而在专著《经济发展战略》(1958)278中作了系统阐述。
  赫希曼认为,〃经济进步不会在所有地方同时出现,而且它一旦出现,强有力的因素必然使经济增长集中于起始点附近地域〃;279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增长点〃或〃增长极〃的出现,说明了区域间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是增长本身不可避免的伴生结果。在他看来,〃增长极〃或〃增长点〃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极〃内所出现的聚集经济利益和〃动态增长气氛〃(dynamic growth atomsphere)。
  从地理的视角而言,经济增长必然是不平衡的,某一点的进步会给其它附近点带来走向增长的压力、拉力和强制力量。为阐述区际经济关系,赫希曼以〃北方〃指代经济相对发达区域,以〃南方〃指代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北方的经济增长对南方将会产生各种影响,有利的影响称之为〃涓滴效应〃,不利的影响称之为〃极化效应〃。
  涓滴效应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1)在互补的情况下,北方商品购买的增加和南方投资的增加,会给南方带来发展机会,从而刺激南方的经济增长。(2)北方吸收南方一部分潜在的失业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南方的就业压力,有利于南方解决隐蔽性失业问题,并由此提高南方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及人均消费水平。
  极化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南方劳动力要素流入北方,削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由于北方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上升,特别是对技术性劳动力的需求增长较快。同时,北方的工作报酬收入水平也高于南方,这样,南方劳动力在就业机会和高收入的诱导下向北方迁移,北方因南方劳动力的流入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南方则因优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富于进取精神的年轻劳动力的外流,经济增长的劳动力贡献减少。南、北方之间的劳动力单向流动,对南方造成的损失高于北方由此所获得的利益。
   (2)南方资金流向北方,也削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北方的投资机会多于南方,北方的投资收益率也高于南方,伴随着技术和企业的流动,南方有限的资金也必然流向北方,从而使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被削弱。
   (3)北方的贸易条件优于南方。一是在专门从事制造业生产的北方和专门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的南方之间,面对南方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和南方初级产品性能差,北方有可能改变其所需初级产品的获取方式,转而从国外进口或自己生产初级产品,以替代南方初级产品,这样将使南方的生产、贸易受到压制,南方通过南北方的区际贸易而获得的利益将被大大削减。二是由于北方在南方没有的行业中实现工业化,南方原来可按较低价格由北方进口的商品,变为不得不在高额关税保护下向北方购买其所需商品。三是在出口方面,南方由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无法与北方进行竞争,结果可能导致南方出口的衰退。
  在赫希曼看来,涓滴效应与极化效应相比,涓滴效应终究将会占据优势,当经由涓滴效应和极化效应显示的市场力量导致极化效应占暂时优势时,可通过国家干预政策(公共投资的区域分配政策)有效地矫正此种情势。
  缪尔达尔和赫希曼关于区际经济传递的〃极化效应(回流效应)〃、〃涓滴效应(扩散效应)〃学说,被后人统称为〃缪尔达尔…赫希曼学说〃,它初步揭示了区际经济传递的内容、效应等一般性规律。理查森(1976)对区际经济传递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二者的相互关系作了进一步研究,得出极化效应是时间t 的二次函数,扩散效应随时间t 呈指数分布的结论,并将扩散效应的正影响与极化效应的负影响的叠加(即扩散效应减去极化效应),称之为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280 溢出效应实为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复合作用的效应。通常以溢出效应的正负值来判断区域经济由局部聚集不平衡向相对平衡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理查森的扩散、极化效应及其叠加影响的时间效应曲线如图6。2所示。
  
  图6。2  理查德森的扩散、极化效应及其叠加影响的溢出效应曲线
  
  
  
  三、程必定的区际经济传递理论
  
  程必定的区际经济传递理论281是国内最早的系统化区际经济传递理论,其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
  1。 区际经济传递的实质
  程必定(1995,1998)采用〃区域内部性〃、〃区域外部性〃概念分析了区际经济传递的实质作。282〃区域内部性〃即指由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诸要素所决定的区域经济结构、技术构成、市场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交汇而成的区域特征,它存在于区域之内。〃区域外部性〃即指相对于某一区域而言的外部区域的内部性,它存在于区域之外。区际经济传递是区域外部性内部化、内部性外部化的基本形式,是在比较利益机制作用下的区域之间的互补,在区域互补中形成区域外部性的内部化和区域内部性的外部化。对不发达区域而言,区际经济传递主要是相对发达区域的外部性因素向区域内的渗透式波及,在一定层次、程度上使区域内部性发生蠕变,从而实现了区域外部性的内部化;对发达区域而言,区际经济传递主要是区域的内部性因素向区域外的辐射式波及,既在一定范围内改造了区域外部性,又开拓了本区域的生存发展空间,在一定层次、程度上使区域的外部性和内部性都发生蠕变,从而实现了区域内部性的外部化。
  2。 区际经济传递发生的必要因素和充分因素
  影响区际经济传递的因素分为必要因素和充分因素两类(见表6。1)。程必定倡导〃位势差〃概念,283认为区域间客观存在的位势差是产生区际经济传递的必要因素或必要条件,促使静态的区域位势差成为动态的、持续的区际经济传递的因素,即为区际经济传递产生的充分因素或充分条件。
  
     表6。1            区际经济传递产生的必要因素和充分因素
  必要因素
  充分因素
  1。绝对位势差
 (1)自然资源赋存的区域差异
 (2)人文资源赋存的区域差异
 (3)开发程度和经济增量的区域差异
 (4)地理相邻性和区位优势差异
  2。相对位势差
 (1)生产率的区域差异
 (2)人均经济总量的区域差异
  3。物价位势差
 (1)成本区域差异
 (2)收入区域差异
 (3)市场条件的区域差异
  1。区域生产的商品化(主要是区域商品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化(以劳动地域分工为标志的区域生产社会化)因素
  2。区域技术进步因素
  3。区域经济主体(经济法人、劳动者、地方政府)的自主利益因素
   资料来源:整理自程必定。区域经济空间秩序'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80…87。
  
  3。区际经济传递的基本规律
  区际经济传递在空间形态上呈现以下基本规律:284
   (1)区际经济传递的梯度指向规律。区际经济传递与区域间的位势差程度成正比。无论是区域内还是区域间,经济传递的空间指向一般按位势差的梯度方向传递。在一个区域内部,经济传递的指向总是由区域的经济中心(中心城市)向广大腹地传递。区域间的经济传递按位势差大小的梯度方向传递。
   (2)区际经济传递的距离递减规律。区际经济传递与传递的空间距离成反比,即随空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两类因素直接影响区际间经济传递力的大小,一类是受传递区域的吸纳条件或吸纳能力(即受传递区域的经济结构状况、技术进步需求、市场发育程度等),一类是区际经济传递的阻力状况(即交通邮电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区际贸易条件、区域开放程度等)。
   (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