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越战的血-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三十六章 立足之地

  攻打518。6高地的时候最后还是出现了点麻烦,原因是越军大约有两个排的兵力撤退到了山顶阵地。
  山顶阵地这个地方,就像我们跟越鬼子打时候是一样的……这个部位就像一个刀锋,不仅面积小而且炮弹随便打高一点或是低一点都打不到,再不行就稍稍往反斜面方向一撤……那正斜面的坦克炮、高射机枪以及其它的直射火力就全部无效了。
  所以对一座高地来说,最适合防守的要地就是山顶阵地。
  对于这一点我们事先已经考虑到了,所以一开打的时候就用迫击炮在靠近山顶阵地的位置用燃烧弹打出一条火带同,其目的就是阻止越军往山顶阵地撤退占据险地。
  但无奈的是我军迫击炮数量太少了,前后加起来就只有十七门,这还是从军部加强了五门迫击炮的结果了。
  十七门的迫击炮说起来也不少,但在协同步兵轰炸越军据点的同时,又要在山顶阵地前炸开一道火墙阻挡越军撤退还是略显无力……再加上这时是黑夜,越军又熟悉地形,想要摸到山顶阵地去并不难事……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越军就算是公安屯的民兵同样也是在战争中成长也是有一定的战斗经验和军事素质的……这场战斗要是撂给一个普通的民兵,而且还是在失去团部指挥、敌我火力对比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只怕早就崩溃了。
  但越军公安屯的民兵不仅没有崩溃,反而还能把那些被我军打得七零八落的散兵游勇给组织起来拉到了山顶阵地负隅顽抗。
  这倒是让我有些意外的……其实也不能说是意外,因为在之前的战斗我也有过几次跟越军公安屯的民兵交手的经历。知道他们的战斗力其实一点都不比我军正规军差。有些甚至还超过我军……我军的正规军很多时候不是在训练。而是在种地,那实际上也就是民兵的水平。
  越军的民兵比起正规军来唯一的不足就是武器没有统一……这绝对是一个硬伤,主要原因就是越南的武器装备过于繁杂了,有美式装备、有苏式装备,甚至还有二战时遗留下来的日式装备和法式装备……又由于越军先进的武器是优先装备正规军,于是公安屯的武器就只能捡正规军换下来的破烂……这就导致公安屯的武器是各式各样的,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其战斗力。
  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没有小看这支公安屯的部队,但我还是没想到他们能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迅速地组织起了防御。
  后来才知道……这其实并不是公安屯的功劳。而是第五步兵团为了能让公安屯的民兵更好的配合坂旺地区其它越军的防御,于是就从第五步兵团抽调了十几名老兵充当这两个民兵连的骨干……换句话说,现在在518。6高地上起到指挥作用的其实不是民兵,而是那些骨干。
  于是麻烦就出现了……我军的直射火力很快就失去了作用,火炮的作用也变得十分有限……这火炮包括远程火炮和迫击炮,远程火炮虽然能打到另一面……但越军是位于刀锋处的山顶阵地,远程火炮一旦打高了就会越过518。6高地而打到我们自己人。
  迫击炮吧……虽然没有远程火炮的问题,但问题是山顶阵地的面积太小,打一批炮弹上去也不见得会有一发落到山顶阵地上。而且我们的弹药补给也十分有限,接下来还有可能要面对其它战斗。所以这绝不是我们能消耗得起的。
  “营长!”刀疤这时候就主动请缨了:“让我们二连上吧!”
  这个任务的确只有二连比较适合……山地攻坚战啊,一连那是完全没有经验。而二连却是与越军正规军有过多次交锋,这其中甚至还有越军316a师。
  所以我没有多想就在话筒里应道:“做好准备!我指挥其它部队与你们配合!”
  “是!”话筒那边传来了刀疤很干脆的回应。
  各兵种很快就在我的调度下做好了准备,随着我一声令下进攻很快就开始了。
  但这次进攻却并不像往常一样先是一阵炮火准备接着步兵就在火力掩护下对目标发起冲锋……我明知道这些玩意对山顶阵地的越军威胁不大,当然就不会这样浪费时间浪费炮弹了。
  迫击炮还是有打的,但打出去的却是一发发烟雾弹,而且这些烟雾弹还是打在我军的阵地里,靠近越军山顶阵地的也有几颗,但数量却是不多。于是很快我军阵地就冒起了一层层有如浓雾般的白烟。
  这就让越军有些奇怪了……这是在晚上,烟雾弹一打不就什么也看不见成了瞎子了吗?成了瞎子还怎么冲锋呢?
  但很快那些驻守在山顶阵地上的越鬼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因为接下来迫击炮打上去的就是十几发照明弹……这些照明弹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打到山顶阵地上空,那强光霎时就把越鬼子给刺激得睁不开眼睛来……而刀疤的部队却早有准备,就乘着这一会儿朝越军打去了成排成排的子弹并发起了冲锋……更让越军有些无奈的是,当他们举起枪来要朝中**队射击时,才发现在照明弹和烟雾弹的交互作用下,实际下已经变成了越军在明解放军在暗的状态。
  与此同时,担任掩护任务的一连部队也躲在烟雾中朝越军阵地打去了一枚枚的反坦克导弹……反坦克导弹这玩意毕竟可以操控的导弹,所以它虽然对付移动目标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对付静止目标的准确率还是相当的高的,于是用来进攻山顶阵地就恰到好处。
  更何况,这些反坦克导弹的打击目标并不越军……用导弹来杀伤步兵的话似乎有些浪费了,它们的目标是越军在山顶阵地上架起来的工事,比如用沙袋堆起来的机枪阵地,比如被当作掩体的树桩,又或者是山顶阵地上的巨石……
  特别是座落在山顶阵地上的巨石……这些玩意如果是用火炮炸的话是很难得会炸得到的,但对于反坦克导弹来说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靶子。
  其实这些巨石也并不是什么很重要的军事掩体,用反坦克去打它们的原因……是一旦反坦克导弹击中了那些巨石,就意味着那爆炸会掀起一大片到处乱飞、乱射的碎石……
  这反坦克导弹可是能穿透150mm的坦克装甲的,所以这一通反坦克导弹打上去就打得越军阵地是一塌糊涂……用沙袋堆砌的防御工事就不用说了,那一枚导弹上去就打得乱七八糟的,树桩被这玩意一炸就直接没了,最厉害的是那巨石爆开的弹片……本来越鬼子还期望把它当作一个掩体呢,却没想到是被我们当作弹片产生器来打,而且因为巨石体积本身就不小,打上几发这还没完,越鬼子这一时半会的又搬不走,只得无奈的承受着一片又片的碎石在他们头上飞舞……在惨叫不已的他们一定是在后悔了,当初怎么就不知道先把这玩意给移走。
  接着二连的战士再一个冲锋……很快就在反坦克导弹以及烟雾、子弹的掩护之下朝山顶阵地冲去……话说越军朝向我们这一方向的掩体本来就是临时构建起来的,这会儿又被反坦克导弹炸得乱七八糟的,哪里还有办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于是很快就让战士们冲进了手榴弹的投掷范围……
  接下来的事就不用多想了……一阵手榴弹的爆炸之后,二连的战士就冲上了山顶阵地,很快就把那些做困兽斗的越军民兵打成了筛子!
  这其中还有些反应较快的越军……乘着我军还没有冲上去的时候就继续往反斜面撤退……这种做法是对的,反斜面也有反斜面的战术嘛,就像我们也曾经在反斜面上构筑工事,与火力较强的敌人打得难分难解一样。
  但可惜的是……这一带的高地全是越南方向较平缓而中国方向较陡峭,他们这么一退就是全都退往较为陡峭而且到处是石头的中国方向……
  这个地形的确是有点奇怪,如果说只是一座两座高地是这样的话那还可以说是偶然,但这一带几乎所有的大小高地全是这样……后来想想,这应该是大自然的力量……这一带的风向基本都是自中国吹往越南的,正所谓滴水穿石,这风这么吹啊吹的,吹个成千上万年,于是高地靠向中国的那一面尘土或是被风化或是被吹走了,就只剩下一堆堆光秃秃的石头。
  于是这下越军就尝到了我军进攻时的那种苦……战士们也不往下冲,只是把手榴弹、炸药包、爆破筒一古脑儿往下丢……随着一阵“轰轰”的暴响,那下面就是一片飞沙走石……退往反斜面的越军那是不死也残废了。
  至此518。6高地才落到我军手中,也就是说我们总算是抢了一块立足之地!


 第一百三十七章 仓库

  占领了518。6高地后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各种防御工作。只不过各个兵种的防御工作有所不同就是……
  步兵照例是构筑防御工事……我军构筑的防御工事自然是面对越南方向的,朝向中国方向的工事越鬼子早已帮我们构筑好了,再加上朝向中国及其它几个方向的地势都十分陡峭,所以只需要稍微加强一下就好了。
  这就是坂旺地区高地的好处……只有一面比较平缓其它三面都陡峭难行,这就好像是一个天然的保垒。
  迫炮连的防御与步兵相同的是挖土……不同的是对位置要求较高,而且还分成了三个部份,每个部份一个排,分别布置在了高地的左翼、右翼和山顶阵地。为什么要这样布置就不用多说了,左右两翼是为了构成交叉火力,山顶阵地是为了更好的打击敌人……同时也是做为移动炮兵使用的,战时一旦哪个部位需要加强炮火援助,那么就可以把位于山顶阵地的迫炮火力先调过去。
  工兵的工作就是负责运输弹药及帮助坦克汽车做好隐蔽工作。
  坦克这玩意最大优点就是其机动性,就比如我们刚才用坦克进行穿插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推平了桐棉并为进攻518。6高地提供火力掩护……但是在高地防御战中就很难起到作用了。主要是这时代炮兵已经高度发展……这远程炮火那是又多又密,坦克如果是用于防御那怎么也经不起远程炮火的一阵覆盖。
  汽车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为坦克和汽车寻找一个避风港……由于我们现在是穿插到了越军的后方,前后都有越军驻守。都有可能遭到越军的炮击。所以这个避风港的要求也就高了……不过好在越南这地方的地形比较复杂。杨杰看着地形很快就为坦克和汽车部队找到了一个仓库……这个仓库是位于518。6高地山脚下的一个大山坳中,三面环山,南面连着518。6高地的反斜面,西面有一个能容两辆坦克并排出入的出口通往桐棉。当然,现在的桐棉早已是一片废墟了。
  换句话说,这个山坳几乎就是各个方向的炮弹都打不到的天然避风港,也难怪越鬼子会在这里建上一个仓库了。
  只是当杨杰把这仓库的大门用推土机顶开时就不由惊呆了……
  “营长!”杨杰在步话机里对我说道:“你该来这个仓库看看?”
  我一听杨杰这话就知道有意外的收获了,于是丢下赵敬平几个参谋……他们这时正忙着跟黄军长联系并报告情况呢。带上两个警卫员跨上吉普车就朝那山坳开去。
  没过几分钟吉普车就在仓库门前停了下来,杨杰等人赶忙出来把我迎了进去,随着杨杰的一声令下,两部推土机的大灯同时打开……霎时一部部排列得整整齐齐的苏式装甲车和坦克就出现在我的面前……
  坦克是我们熟悉的t62,装甲车是轮式装甲车,至于是什么型号的我就没有研究了,后来才知道是苏式的btr…60,苏联在76时就已经用btr…70来取代60了,所以就把这种相对来说较为落后的60用来增援越南。
  可是这装甲车虽然对苏联来说已经是落后的一代了,对于我国和越南来说还是相当的先进
  我不由张大个嘴巴半天也没反应过来……转头问着一旁满脸喜色的黄建福:“检查过了没有?都是好的吗?”
  “只来得急检查了两辆!”黄建福点了点头:“是好的。其它的应该也都是好的!”
  “还有这样的好事……”我有些难以置信的走上前去,直到摸着了那坦克冰凉而坚硬的装甲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怎么回事!”我说:“越鬼子的机械化步兵营不是都去增援禄平了吗?这里怎么还会留下这么多的装备!”
  “营长!”黄建福回答道:“我刚才大慨数了下。这里有三十几辆装甲车,六辆坦克,刚好装备一个营……所以我就想,这些装备是不是越鬼子留给坂旺的驻军的!”
  “哦!”被黄建福这么一说我就有点明白了……越军这么做的确是他的道理的,战争嘛,忌讳的就是所有的装备都刚刚好,有时必须要有些冗余才有办法就急,这也就是部队常常要有弹药储备的原因。
  就比如说现在,如果坂旺地区没多存放一些装甲车……那么一旦一个机械化步兵营被调走执行任务,那么坂旺地区的训练就没法正常进行了。
  但如果还有一个营的冗余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而且这么一来坂旺地区的战斗毫无疑问的就灵活得多,比如一旦中**队进攻得太紧了,还可以用冗余的装甲车装备一支部队突袭中**队的侧后,或者如果被包围了还可以用装甲部队突围、撤退等。
  不过只怕越军没有想到是……这批装备他们还没来得及用就落到我们手上了!
  “唉!”随后黄建福叹了口气说道:“只可惜这些装甲车都是轮式的……”
  我却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我们国家这时代的人对于装甲车更偏重于像坦克一样履带式的,认为那种装甲车的越野性还有防护性都要比轮式好……这一点的确没错,履带式的装甲车在跨越战壕或是敌军工事时的能力是轮式装甲车没法比的。
  但是……
  在装备方面应该是“术业有专攻”,对于跨越战壕之类的事有坦克去做嘛,装甲车的主要作用还是搭载步兵为步兵提供掩护,所以更应该强调的是机动性……这一点履带式装甲车就没法比了,轮式装甲车在公路上甚至都能跑八十码……再加上这时代的坦克火控系统还没高度发展,打快速移动的目标有失准头,于是轮式装甲车的速度特性就更是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了。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装甲车的装甲普遍较薄,厚一点薄一点都受不了坦克、火箭筒甚至是高射机枪的扫射(德什卡式高射机枪发射穿甲弹可以在100m的距离内击穿20mm的装甲),那为什么不增加机动性呢?
  所以在战场上有时并不是装甲越厚就越安全,而是需要根据战场上敌方武器的综合性能,有针对性的使用一种最合适的装备。
  这也是我国现代装备的92式步战车就采用轮式的原因……反观韩国号称亚州最先进的k21履带式步战车……因为片面的追求火力和装甲,结果就发展成了又像坦克又像步战车的四不像,最坑爹的是下水之前必须要有几分钟的时间充气,充完气后两边就会鼓起两个像癞蛤蟆似的气囊……这气囊也仅仅只是堪堪让其在运动时能在水中悬浮,也就是发动机如果在水中出故障停机的话就要沉了。
  于是这玩意在训练时沉了两辆,据说还淹死了一个兵。另一个,在战场上谁敢保证敌人不会用机枪对准气囊扫射,就算无法近距离用机枪扫射,那谁敢保证不会被弹片划破……
  因为我们的准备时间有限,所以就暂时把这装甲车的事放在了一边,只是交待了杨杰等人一定要把谷口给守好就再次把注意力转移到了518。6高地上。
  这时迫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