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越战的血-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样的道理决定了越军不敢也不能带太多的重机枪、高射机枪这些玩意上来,并不是说带不上来,而是因为后勤的运力有限,就算带上来了也是有枪无弹……
  这也就是交通对战争的重要性,一旦交通受到了限制,那么在战场上的表现不但会影响到反应速度,还会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不过幸好是这样……否则我们就要在这518。6高地上承受更大的火力压制了。
  现在,越军只能凭借着他们手中有限的轻重武器朝我军发起进攻,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远程火炮能正对着我军阵地打……但越军如果要发起冲锋的话远程火炮总有要停的时候,否则炮弹可不认人,一样也会炸到他们自己身上。
  果然没过多久炮声很快就少了许多……这里说的少了许多,是因为轰炸还在继续,只不过大多数是我军的炮兵在轰炸。
  “嘀嘀嘀……”岩洞外传来了几声急促的哨声,于是各连的干部很快就把战士们从岩洞中拉了出去。
  我的指挥部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岩洞,之所以选择小岩洞一是因为指挥部人员并不是很多,除了我和几个参谋外也就是通讯员和警卫员了,另一个原因是上过战场的我知道岩洞其实越小越安全,就像猫耳洞也不适合挖得太大一样的道理。
  我拿着望远镜跑出岩洞趴在战壕上一望……这时恰好有一枚照明弹打到了半空,于是战场就在我面前一览无遗……一个个越军端着枪猫腰冒着炮火朝我军阵地冲锋,他们也不愧是被称作王牌部队的320师,个个动作都十分敏捷,而且对炮火的判断也十分准确……在我的望远镜里,可以清楚的看到每当他们在弹坑里趴下或是卧倒后,附近总是会有几颗炮弹炸开。
  这就是老兵的表现,据说老兵是这么判断炮弹的……如果炮弹的呼啸是尖锐刺耳,那么它的炸点就比较远,根本不用担心,但如果略带低沉像是喘着粗气似的,那不用想了……这炸点就在附近。
  当然,战场上的经验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知道这种两种啸声本来就区别不大,而且还要在各种炮弹炸成一团各种噪声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下分辩……那就非得的身经百战的战士才能做得到了。
  我们眼前这支越军似乎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因为他们已经成功的通过了我军炮火封锁并进入了炮火死角——已经成为废墟的桐棉。
  越军并没有忙着进攻,而是趴在山脚下挖着单兵掩体和工事……这当然也是个正确的选择,因为进攻讲究连续性,只有持续不断的进攻才能给敌人造成压力同时也是有意义的。否则的话,敌人可以在进攻中断的时候从容补充弹药、替换伤员或是补充火力缺口。
  越军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集蓄足够的兵力然后再对我军防线发起冲锋……
  “营长!”赵敬平在旁边问着我:“要不要给他们来一下?”
  我知道赵敬平的意思,我们的第一道防线距离桐棉不过四百米……之所以是这个距离为的就是能够以火力控制山脚与高地之间的转折点……这个部位才是敌人冲锋速度由快转慢(地势由平地转为上坡)同时也是炸药包或是手榴弹有可以滚到并停下来的位置……所以这条线在以前的战场上被称作“死亡线”,只是由于后来火炮的发展,高地防守更多的是靠向“山顶阵地”和“反斜面”来防御的,所以“死亡线”也就有些名不副实了。
  换句话说,就是位于桐棉的越军在我军轻、重机枪的射程之内,我们可以用火力干扰越军的动作。
  但我却摇了摇头,不但没有这么做反而下令:“让炮兵停止射击!”


 第一百四十章 围三阙一

      “是!”赵敬平虽然对我的命令大惑不解,但做为一个参谋的他知道在战场上不应该问太多的问题,而应该尽量的减少最高指挥官也就是我的问题。
  于是炮火很快就停了下来,就只有高地周围的越军的迫击炮还在有一声没一声打着……越军带来的迫击炮大多都是轻型迫击炮,轻型迫击炮的特点就是重量轻可以随时转移,所以我们还真拿他们没办法……人家在两公里外打上两炮就转移阵地,而且还是在容易转移的平地上,咱们怎么也逮不住他们。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些游动的迫击炮起的作用也十分有限,也就是偶尔在咱们高地上炸开几发炮弹……对躲在工事里的我们基本构不成什么威胁,所以也就随他们去了。
  我们这炮声一停倒是让山脚下的那些越鬼子感到意外了……要知道这时正是越军往上增兵的时候,应该是我军一个很好的拦阻越军的机会,就算因为越军个个都是老兵知道怎么躲炮弹,但至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杀伤或是减缓越军集结的速度吧,怎么会在这时候停止炮击呢?!!
  越军所不知道的是,我这是不愿意按照越军的节奏来打这一仗……如果继续炮击的话接下来会是什么情况猜也会猜得到了……越军在我军周围集结的部队越来越多,桐棉的战壕和工事也构筑得越来越完善,于是等越军认为自己已经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以桐棉的战壕为依托组织火力掩护朝我军发起进攻……
  虽然我不知道越军这下派了多少军队来围攻我们这个518。6高地,但随便算下至少也有一、两个营,而且这还是先头部队,再加上身后481高地和544高地的两个营……518。6高地前后至少都有四个营的越军了。
  而我军呢,虽说也有一个营,但步兵只有两个连,其它的基本都是需要步兵保护的工兵、炮兵、汽车兵……甚至坦克都成了步兵保护的对像。
  当然,越军也并不是这么轻松,首先481高地和544高地方向越军就要面对我军一左一右的两个步兵团……这两个步兵团还在不断地朝越军高地发起试探xìng进攻。
  这是我从一开始就跟黄军长说好的……本来黄军长的意思是,一旦我们穿插到了越军的后方拿下了518。6高地,那么就马上对前两个高地发起强攻。
  黄军长的打法也有一定的道理,越军的补给线已经被切断了嘛……那发起强攻毫无疑问就可以以倍数的量消耗前两个高地的越军的弹药,一旦等到越军弹药消耗得差不多了,那么越军的死期也就到了。
  但我却强烈反对这个方案,因为481高地和544高地是两个险要之地,这个方案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我军要付出惨重的伤亡。最后就算能把坂旺拿下那也是惨胜。
  对于我来说,每一名战士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所以当然不会选择这种打法……更何况,试探xìng进攻也可以牵制越军的兵力嘛,同样也可以消耗越军的弹药嘛,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区别就是我们这支合成营的压力会大一些……因为这时的我们就是卡在坂旺这个突出部的咽喉部位,越军对我们就是非得除之而后快……
  其实我也知道黄军长也不希望正面强攻,在那样的地形上强攻谁都知道必须得用战士的尸体去填,黄军长也不是那种用战士的生命去铺平自己的仕途之路的人,他之所会这么说……只是因为有些过意不去……这坂旺地区本来是他们的任务,现在却变成我们这个营主攻,所以他想尽可能的让我们合成营少一些伤亡,即使是用他的部下的命来换也在所不惜……但既然我都这样坚持了,那他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于是仗就是这么打的……两个步兵团在481高地和544高地方向在牵制越军的两个营,三个炮兵团尽可能的为我们提供炮火援助,剩下的……就看我们合成营的本领了。
  所以战场的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越军的兵力要比我们多得多……我们一开始定下的取胜之道就是以大量的炮火支援尽量杀伤越军以减小我军的压力,所以赵敬平才会对我们下令停止炮击感到奇怪。
  但我这么做自然有我的道理……越军本来是有计划的在桐棉地区集结,甚至连时间和步骤都已经估算好了,但这时我却突然停止了炮火,于是越军上来的节奏就突然变快……简单的说就是因为没有炮火拦阻越军的前进速度突然变快,于是桐棉工事还没做好就猛然集结了过多的越军……
  越军指挥官很快就感觉到了危险,但这时已经进退两难了……继续往上派兵吗?无疑会让桐棉的兵力过于密集;不派吧……那桐棉的兵力又不足以发起冲锋,更重要的是桐棉的工事还没有做好,桐棉的兵本身就处于危险之中;把桐棉的兵拉回来吧……这似乎又是在做无用功!
  最后越军还是硬着头皮用桐棉的兵发起了一次冲锋。首先照例是用炮兵的炮弹开路,一阵“轰隆隆”的成排成排的炮弹在桐棉与我军防线之间炸开……这为的是炸毁我军有可以布下的地雷。
  事实上在此之前我们就知道这些地方是越军火炮的轰炸范围,所以根本就不去做这种无用功了……地雷是好用,但也得看是用在什么地方,如果明知道越军会有火炮开路还把地雷布上去那就只能说浪费时间浪费力气……用这个jīng力运几箱炮弹上来明显就更实用。
  越军的火炮还是相当猛烈的……一批批的炮弹狠狠地砸了上来,只打得518。6高地一阵地动山摇浓烟四起。
  不过这炸得虽猛但时间却是短促,打了两、三批接着就没影了……这是因为什么大家都清楚,害怕我军远程炮火的压制,所以打上几炮就赶紧换地方。
  接着越军就大喊一声乘着炮弹炸开的硝烟和弹坑就冲了上来……
  我粗略的观察了下,越军的兵力分配是一个连朝我军防线发起进攻,一个连利用桐棉的工事和残壁为其提供掩护,还有一个连队在路上做为后续部队……
  有句话叫“分而击之”,这支后续部队我当然不会让他们这么容易就跟上来了,随着我一声令下……炮火的拦阻shè击再次开始,而且这一回的拦阻shè击比之前的更为猛烈,几乎就可以说是在那些越军步兵前打出了一道火墙死死地把越军后续部队挡在了另一边。
  几乎与此同时……我军的进攻就开始了。没错,我们不只没有防御,反而是朝敌人发起了**……
  这时候的防御跟**的区别就在于……我军如果被动防御的话,那么越军一看形势不妙就会急时撤退,甚至还会退回到桐棉依靠组织起防线等待支援。
  但如果我们在敌人进攻的同时也发起**的话……那么越军这支部队根本就来不急撤退,因为一撤退就会把后背亮在我们的面前,接着就会被我们像是赶鸭子似的杀进桐棉……那这会有什么结果就用不着多说了。
  所以……这时候的越军那是撤无可撤,只能硬着头皮往上顶!
  我军的攻势是这样的,首先是迫炮连朝越军的冲锋部队狠狠地打上了一通炮,接着第一道防线但任掩护火力原地不动,第二道防线的战士也就是刀疤所带领的二连端着冲锋枪狠狠地朝越军迎了上去……
  越军在桐棉的掩护火力还想组织火力将二连的部队压回去,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一通迫击炮砸在了他们头上之后……硝烟中突然就传来了一阵坦克马达的轰鸣声。
  这一来位于桐棉的越军这问题可就大了……前面是占据了优势兵力而且还占据了有利地形的中**队,右翼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坦克部队,后方是用炮火炸出来的火墙……
  就在刚刚越军还以为中**队在他们的包围中……这时才猛然发觉原来被包围的是自己!
  不过越军320师也不愧是王牌师……他们并没有选择从那唯一的缺口逃出去……
  事实上,这就是军事上叫做“围三阙一”的战术……如果想要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那千万不要把敌人给围死,因为那会让敌人做困兽斗,会逼着敌人跟你打到最后一枪一弹,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但是“围三阙一”就不一样了……这战术顾名思义就是在包围圈上有意放开一个缺口,让敌人看到一个“生”的希望,于是敌人拼死抵抗的决心和士气就会受到很大的挑战,甚至会像兵败如山倒一样朝缺口溃退……这时候我军再衔尾追杀一番,很容易就可以达到“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的目的。
  只不过……越军320师毕竟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队,这时的他们并没有选择撤退,而是迅速调整自己的防御方向做好了接敌的准备……(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一章 血染桐棉

      如果越军撤退的话那么我们会赢得很轻松,不过就算他们没有撤退也不见得会难到哪里去……
  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军炮火已基本阻断了桐棉的援军,这使得桐棉这个原本还是炮火死角的“生地”马上就变成了一个孤立的“死地”。
  二是我军拥有坦克……如果仅仅只是坦克那还不可怕,可怕的是坦克与步兵的协同互补,这就会给一支部队的防御力和战斗力带来了质的飞跃。
  三是这一仗越军是在毫无准备之下就已经“粘”在了一起,越军后方的远程火炮及迫击炮等全都失去了作用,所以就只有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桐棉的越军孤军奋战……
  于是,桐棉就再一次成了屠宰场,我军十五辆坦克在这时又发挥了一次关键的作用……与上一次的区别只是,一次是纵向往前推,这一次则是横向往前推。
  “腾腾……”迫炮连再一次接二连三的打上了一批照明弹,霎时就把整个桐棉给照得一清二楚。
  这就是迫击炮的好处……它除了能够在战场上杀伤敌人、炸火力点之外,还可以发shè许多辅助弹种,比如烟雾弹,照明弹等,这些玩意在战场上往往能发挥出其不意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又不占编制……同样的是迫炮连的人和炮,只需要换一种炮弹就可以了。
  就像现在敌我双方交织在一起杀伤榴弹起不了作用……那么迫炮连马上就可以换成照明弹打,这同样也是与我军步坦的一种协同。
  因为众所周知,我军59中的夜战能力是很差的……在黑夜里它几乎就是一个瞎子,这也是为什么这时代我军会普遍装备一种叫“曳光弹”的子弹的原因。这子弹打起来会发光……在黑夜里就像是一条直线一样指向目标,然后坦克在黑夜里就是按这条直线所指示的目标开炮。
  不过这效果实在让人不敢恭维,首先这打“曳光弹”本身就是不安全,这条直线的确可以指示目标,但同时也很清晰的指出了枪手的位置……于是敌人的机枪、迫击炮等压制火力很快就上来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用“曳光弹”指示目标的时间不会长……谁也不敢在原地一个劲的打啊,除非是不要命了。
  其次,这“曳光弹”指示的位置还不jīng准……这是由我军装备的冲锋枪连发的散布面积决定的,56冲甚至是AK47都是这样,一连发起来那子弹就到处乱飞……于是其本身所指示的方位就有误差。
  于是可以想像……躲在坦克里的炮手要根据这不长时间,而且还是有相当大的误差的指示位置摸黑打中目标……那几乎就可以说是瞎猫碰到死老鼠了。
  至于那夜视仪……就是想分清公路都难,就更别说是看清敌人的火力点或是其它目标了。
  所以,要想发挥坦克的威力就只有打照明弹。这照明弹一打,而且还是连续不断的打……那实际上就不是夜战了。
  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这么一来越鬼子也就更清楚的看清了目标。
  这里头就有个权衡利弊的问题……很明显打照明弹对我军是利大于弊的,原因是我军有准备,而且坦克还有许多训练有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