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越战的血-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迫击炮就有点难度了……这里的难度并不是指操作上面的难度,实际上迫击炮操作起来很简单,就是把炮弹往炮管里一放……“砰”的一声就打出去了。
  难就难在要用这个炮打中目标……这就需要炮兵方面的知识了,而且还要能观测坐标,还要能计算……这对于普通不识字的阿富汗游击队来说不是为难他们吗?
  再加上咱们的战士与阿富汗游击队语言又不通……所以就是想教也没法教,最后没办法了……闯王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我军炮兵观察员以各个山口为基准建立一个数据库……比如对于某个迫炮阵地,把山谷各地区划成一块块的,把数据参数给固定下来……按照哪个数据哪个方向打就能打到某个区域,接着再这么练上几回……也就**不离十了,反正我们是防守一方,战场基本是固定的。
  最难的还是高射炮的操作……它的复杂程度并不是只会打枪的阿富汗游击队一时半会就能学得会的,而且也没有像迫击炮那样可以固定死的打法……因为高炮的目标是会在空中快速移动的飞机……
  不过这也并不是什么难办的事,每门高炮就分配两名战士过去……一名做炮长负责指挥,另一名做炮手负责开炮……其它的事比如供弹什么的,就让阿富汗游击队去学习但任了。


 第六十九章 风满楼

  沉默了几天后苏军终于憋不住了……这一回我们是事先得到了消息,消息来自之前跟我们“合作”过的德兹诺团长。
  确切的说……不应该说是自德兹诺团长,事情是这样的……德兹诺团长得到了一些消息,也就是苏军在几天后要大规模进攻某地的消息……身为一个政府军团长的德兹诺要得到这个消息其实很容易,比如苏军出现大规模调动、补给大量的集中等等,或者他是在某个会议里听到了一些风声,总之德兹诺得到了一个日期。
  然后……德兹诺团长就开始考虑了:要不要通知游击队一下?
  不通知的话……对自己虽然没有什么坏处,我就当不知道就可以了。
  反而通知游击队还会有许多风险,比如我的官职、我的家人等等……
  但是……通知了也并非没有好处,就比如之前跟游击队的“合作”,轻轻松松的就打了一场“胜仗”……不仅没有多少风险,还得到了不少嘉奖。
  所以……跟游击队之间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但是自己的升官之路,更重要的还是能够保障己方部队包括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也该给游击队一点好处,让他们知道我们有“长期合作”的可能,同时也是表达下诚意和感谢!
  于是乎……他就找来了一个与游击队有联系的部下……阿富汗政府军里像这样与游击队有联系的人是超乎想像的多,身为团长的德兹诺手里当然会有一批这样的名单,只是因为这时时局比较紧张所以没有认真清算而已。
  然后就有了一番谈话……比如:“这几天你们要注意警戒。不要让游击队混进城里。还要注意城内各武装势力的动向。尤其是三天后的早晨……你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明白吗?”
  于是我们就得到了这个时间……三天后的早晨!
  得到这个时间后我们就展开了一次讨论……有些人以为这是苏联玩的老把戏,就像上次一样放出假消息,有些人却觉得这个消息可信。
  从这一方面来说……苏联军队之前利用阿富汗政府军放出假消息这一招还是相当聪明的,它不只是放出几条假消息让游击队上当受骗那么简单,更重要的还是这消息假假真真、真真假假……让我们都不知道该相信哪一条了。
  但是……我们的意见很快就达成了一致:不管消息的真假,咱们就把它当作真的来装备,反正提前准备一下又没什么损失。
  于是各种动员工作很快就展开了……山口的工事没完成的马上进行收尾,弹药不足的及时进行补充。战士们与阿富汗游击队之间再进行一次沟通……这种沟通是以叫喊另加手势进行的,我们对阿富汗游击队的训练,最先做的就是把我们部队那一套手势交流的本领教给了阿富汗游击队。
  这是因为我军战士与阿富汗游击队队员语言不通……虽然我们带着几个翻译,比如撒海德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战士们与阿富汗游击队的交流那是大几百人,而且还是随时随地的,不可能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为他们配上翻译进行解释。
  特别是某些部队还是由中国人与阿富汗人混编的……比如高炮部队,两个中**人配上四名阿富汗游击队操作同一门高炮,再比如迫炮部队,一个迫炮排就有两名中**人负责指挥协调……这些部队如果是因为语言不通而无法协调那将会是个恶梦。
  另一方面。要想让战士们学会波斯语或是让阿富汗人学会汉语那都是不可能的……语言这东西虽然表达起来方便快捷,但短时间内不可能学到能够无障碍交流的地步。
  但手势这东西就不一样了……手势形像易懂。比如停止前进就是举起右手不动,前进就是把手往前一挥,卧倒就是用手掌做几个向下卧倒的动作等等……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的训练从一开始就是从手势做起,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解决了两支部队基本的交流问题,训练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阿富汗人要学汉语很难,我们要学波斯语也很难,但如果都学会手势……整个过程就变得简单了。
  当然,之后各部队为了方便,又发展成了用口哨的长短代替一些简单的命令……这也是必须的,比如在战斗时……如果光会打手势,那难道还让游击队队员一边冲锋一边盯着指挥官看不成?上战场眼睛就要盯着目标看了嘛!
  所以这时候就要用口哨……话说口哨这东西别看它土,但在战场上还真有用,比如“嘀嘀嘀……”一阵哨音就代表集合,或者是全体注意,然后再“嘀嘀……”就是“打”,再有掷手榴弹等命令,可以方便的在战场上命令游击队队员整齐划一的进行某种战术动作。
  当然,这也得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之后,否则这么多的命令,还有手势……部份记忆力不好的或是反应迟钝的游击队队员都会弄混了。
  于是准备工作很快就有条不紊的展开了,战士们做最后一次演练和交流,指挥部也编入了翻译人员……翻译是为了应对中**人牺牲后出现阿富汗人汇报战况的情况。百姓都暂时转移到山区的深处……希杰奥山谷两旁全是高山,而且动不动就是三、五千米海拔的,所以要转入山区十分容易,这也是希杰奥山谷易守难攻的原因之一……咱们要是在山谷里打不过苏联人,那就转入两侧的山区深处打游击呗,等苏军撤走了咱们再从两侧打回来,那时咱们打回来的时候就是两面夹击。
  佩素尔上一次之所以会被打得那么狼狈,完全是因为中了苏联人的诡计一个不小心就被包围了。
  但是我们……我们可不是佩素尔,我们是一批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战士,我倒想看看苏军有什么本事能把我们给“清剿”喽!


 第七十章 希杰奥山谷之战

  这天凌晨,跟往常一样,还没看见太阳天色就渐渐的亮了起来……阿富汗的早晨就是有这样的特点,因为她有五分之四的面积是山区,所以总是要在天亮的半个小时之后才能见到太阳。
  风还是一样的吹,水还是一样的流,早起鸟儿还是像往常一样在森林里觅食……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跟往常没有两样,但我心里却感觉到今天有些不同……
  这种不同,不仅仅是因为今天是德兹诺团长说的“第三天凌晨”,更是因为我在空气中闻到了一点点油烟味……
  我看了看外面植物被风带着的方向,很快就知道此时的风恰好是从喀布尔吹来的,于是就知道德兹诺团长提供给我们的情报应该是真实的。
  而且苏军这次出动的部队很可能有许多的机械化部队……否则不可能还没听到坦克的声音就闻到油烟味了。
  “全体都有!”我当即朝步话机里下达了命令:“做好战斗准备!”
  “是!”
  “是!”
  ……
  驻守在各山口的战士们十分干脆的应了声,但等了好久也不见有什么动静,就不由有些疑惑了。
  “营长!”步话机里传来了哈桑的询问声:“有什么情况吗?我们这里好像没什么动静!”
  “我这里也没有动静!”瓦杜德也在步话机里回答:“没有发现敌情!”
  瓦杜德是驻守在一号山口的,他没有发现敌情几乎就代表着敌人还没来。
  “等着吧!”我说:“就快来了!”
  果然,还没过几分钟空中就隐隐传来一阵螺旋浆的声音。开始时还只有一点点……接着突然间就变得“哗哗哗”的一片……直升机在阿富汗山区飞行就是这样。隔着一座山时那声音还不大。出现在山谷里那声音就会在两侧的高山之间回荡……所以这地形对于直升机来说反倒是一种很好的掩护,它们总是会在群山之间低空飞行,然后突然间拉高就出现在游击队面前……
  我往声音传来的方向举起望远镜一看……不由在心里暗骂了一声:他娘的,苏联鬼子这一次只怕是铁了心要把我们给一锅端了,这一次出动的直升机竟然多达七、八十架,分成两个机群一南一北的出现在希杰奥山谷两端,那黑压压的一片就像是两堆冲向我们的蚊子……
  很快我就知道自己有所误会了……因为我认出了这些直升机里有许多其实是火力并不是很强的米8,这种直升机被苏联人称之为“搬运工”。也就是大多时候用它来搬运补给……直升机搬运补给虽然没有汽车那么多,而且成本还相当昂贵,但它的优点就是速度快,而且几乎不受阿富汗这样恶劣地形的影响。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挂载上武器作战,只是其作战能力当然比不上米24。
  这一回……米8担任的任务当然就是用来投送伞兵,我错略的算了下……这两个直升机机群大慨各有30架米8,分别由十架米24护航……
  米8直升机可以搭截2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这一点是从游击队队员那知道的,游击队中有不少是从政府军那投诚过来的,有不少人就乘过这种直升机。所以很清楚这些直升机的一些基本参数。
  事实上……如果说米8只能搭截24名士兵的话那还是往少里算了,因为这只是它机舱里的座位数……左边12个、右边12个……而且这座位还是可活动的。放倒了就可以安放十二副担架……其作用就不用多说了,当然就是用来运送伤兵用的。
  所以,如果这里头坐得挤一些的话,或是中间再塞几个人进去的话,那么一架米8完全可以运送30人……也就是一个排。
  那么每30架米8就是……一个营!
  想到这里我不由在心里靠了一下……上一回他们打佩素尔还是分四天才运足了四个伞兵营,现在一次就给我们运来两个营的伞兵了,这苏联军队还真他妈的大手笔!
  只不过……他们也许不知道,这一下进来只怕就没那么容易再出去了……
  “报告营长!”几乎与此同时,瓦杜德在步话机里大叫:“苏联人上来了,一大片的坦克和装甲车,至少有上百辆……”
  “15号山口出现苏联军队!”接着就是拉吉尔的报告:“上百辆苏联军队的坦克和装甲车,还有五架直升机掩护!”
  我不由皱了皱眉头,虽然从一开始就感觉到苏军可能会使用大批的装甲部队,但却没想到苏军会用上这么多的装甲车,几乎就可以说是用机械化步兵来强攻了……
  想想我很快就明白了……这应该是因为苏军有过一次进攻的经历……上一回他们虽然没能拿下希杰奥山谷,但至少空降兵也在里面战斗过……所以很清楚山谷里头其实是适合使用装甲部队作战的。
  当然,这得在他们攻下山口的情况之下……
  于是乎,苏军这次进攻的计划就很明显了……他们一方面用装甲部队在山谷两头对各“山口”发起强攻,按苏军的想像……以坦克的火炮和装甲车的火力,再配合步兵的迫击炮以及空中的直升机……要拿下山口并不是什么难事。
  另一方面,两个营的伞兵又空降到山谷内部来个中心开花……使得希杰奥山谷整个乱成一团,顾得了这边就顾不了那边……甚至许多时候我军的山口还是同时面临着苏军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的两面夹攻!
  这个想法的确是很好的,我得承认……这如果是在佩素尔防守的时候,苏军用这种方法强攻的话……那么用不了多久这个山谷很快就会是苏军的天下了,但是现在……
  “1号、15号!”我朝对讲机下令道:“坚决把敌人装甲部队拦在外面,2号、14号提供火力掩护!”
  “是!”各山口的指挥员应了声。
  “防空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是!”闯王应了声,很快就把命令传达了下去。
  因为防空部队中有许多是装备是高射炮,而闯王又是个用炮的行家……所以我干脆就让他去指挥防空部队了。
  “营长!”不一会儿闯王就向我汇报道:“敌人直升机已经进入我伏击阵地……”
  “很好!”我说:“按计划执行……注意,先打武装直升机,再打运输直升机!”
  这是防空作战的常识……运输直升机基本是处于不携带武器的状态,因为它们必须要运送兵员和这些兵员所使用的装备,这时候如果再加挂武器的话……会使他们显得很笨拙,结果就是很容易被敌人干掉,换句话说……就是那些米8对我们基本上是无害的。这也是它们需要米24掩护的原因。
  反倒是这米24对我们的威胁可就大了……那两翼挂截的火箭弹、机枪、导弹还有航空炸弹……每一样都能威胁到暴露出来的防空装备。
  所以先打武装直升机那是当然的,一旦武装直升机被干掉了,那些负责投送空降兵的米8也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了。
  “是!”闯王应了声后当即就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枪炮声很快就响了起来……不过这枪炮声却并不密集,而且还是从好几个方向分散着传来的……
  这是我们针对武装直升机设下的陷阱……就是由几挺高射机枪和一门防空炮组成的……它们的目标当然就是那些在天上飞着的直升机。
  于是武装直升机很快就找着目标了……它们本来就是为米8护航的嘛,这时候就是他们干活的时候,于是马上就分出一部份来一个猛子扎下去就往那几个火力点冲去……
  然而他们没有料到的是……中国有句话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们更多的防空主力其实是布置在山谷两侧的高地上的……就在那几架米24放缓速度瞄准火力点的时候……武装直升机为了精确打击目标,往往需要放缓速度甚至在空中悬停。
  这时就是我军防空主力发挥作用的时候了……一架架防空炮从高地上的坑道里推了出来,一挺挺高射机枪被抬了出来……然后一声令下就朝下方那些直升机打去一发发子弹和炮弹!
  武装直升机这东西,因为其作战时面对的火力大多是来自地面……所以它们的防御方向是下方,上方基本就可以说只是一层铁皮,根本就没有多少防护能力……而这会儿我们这高射机枪、小口径高射炮全都是居高临下的射击的,于是就只听“哗哗哗”的一阵枪打炮炸……那些直升机就一架接着一架的冒起了火光……接着很快就冒起了黑烟一头扎到了地上。
  更怪的还是被高射炮击中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