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越战的血-第5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似乎问题不大,毕竟对于我们来说时速能达到一百多公里已经完全够用了,毕竟印度军队也不是什么科技发达的国家,咱们以这个速度进行投送完全能够达到快打快撤的需求。
  另一方面,同是在青藏高原上,咱们慢敌人也一样慢,这么一平衡对战斗几乎就可以说没有多大的影响。
  “气温很快就会降低了!”郑良强提醒着我们。
  果然,随着直升机间歇式的往高处爬升,气温也在不断的下降。
  对此我还是有心理准备的,记得初中物理就学过这方面的知识,平均每升高1000米温度就会下降6摄氏度,因此青藏高原上的气温在一般情况下要比平原地带要低上二十几度。
  不过我并没有将这一点放在心上,因为我们在阿富汗的时候就经历过在严寒中作战的情况,所以我相信特工连很快就能适应。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两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指定位置,一个被称作是五号训练基地的地方。
  之所以要在这个基地展开训练,是因为这里距离中印边境还有一段距离……这当然是为了不至于过早的将我们的“秘密装备”暴露在印度人面前。
  “同志,你好!”在我们直升机一架架的按照基地人员的指示降落在基地的空地上的时候,很快就有一队身穿棉袄身背步枪的解放军战士迎了上来。
  “是合成营的同志吧!”为首一名面庞黝黑留着八字胡的干部热情的握着战士们的手说道:“你们营长是……”
  “我是!”我顶着被螺旋浆带起的雪花猫着腰走上前。
  “我是合成营营长杨学锋!”我自我介绍道。
  “我是319师参谋李浩强!”八字胡热情的握着我的手,同时带着艳羡的目光看着我们身上背的81杠以及周围二十余架直升机,感叹道:“欢迎你们啊,同志,总算是等到你们了!”(注:虚假番号)
  我挺理解李参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眼神以及会说这样的话,要知道这时的青藏高原运输十分困难,有许多地方甚至连公路都没有通需要用人力。这就使得他们的装备相对落后,这可以从他们身上背的还都是56半可以看得出来,就连56冲都很少。
  据说56冲很少装备的原因是它太浪费子弹了,一扣扳机就是一个弹匣,这并不是这里的部队能消耗得起的。
  而我们呢,人人身上背的都是81杠……这是由弹药决定的,到这青藏高原来,我们的补给肯定要依靠友军,而友军就只有81杠通用的弹药,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携带ak74。
  再加上一把把他们只在传说中听过的狙击枪和见都没见过的直升机,咱们瞬间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了。
  其实,我相信这里的部队装备之所以会这么差的原因,一部份是因为补给不便,另一部份则是因为交通上几乎可以说与核心地区隔绝,于是这几年来我军大部队的改革很难影响到这环境极其恶劣的边境地带。
  “坐,请坐!”李参谋将我迎进他的办公室,在勤务兵给我倒上一杯热茶后,就指着地图说道:“总体情况是这样的,边境一带原本一直都很平静,可是自从我军发起对越自卫还击战之后,印度方面也开始蠢蠢欲动了。前年和去年,他们公然派出小部队跨过我实际控制线建立据点,其活动规律是夏季进驻冬季撤出,这时由冬季补给困难决定的。但是今年……自从有了米26直升机后,他们到现在还没有撤出。”
  “嗯!”我喝着茶点了点头。
  很明显,米26可以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补给,就算是冬季也是如此,所以印军这是打算长驻以造成一个即定事实了。
  换句话说,他们这个举动就是想继续蚕食我国领土,就像切香肠一样一步步往前推进。
  而且,我还有理由相信这背后还有苏联在推波助澜,否则的话,印度不可能这么凑巧就在这关键时刻装备具有决定意义的米26……这种先进的重型运输直升机甚至就连苏联自己都没有装备。


 第十四章 高原训练

  其实苏联会为印度装备米26也无可厚非。
  首先是国与国之间讲的就是利益,我们可以为了牵制苏联而支持阿富汗游击队与苏联作战,那么苏联自然也可以暗中支持印度在中印边境闹事。
  何况苏联这个举动真要说起来还不是支持印度闹事,他只不过是为印度提供其必须的装备而已。
  其次,就算是从装备的研发上考虑,苏联也有必要为印度装备米26。
  这就有点类似美国佬的毒刺导弹……历史上美国佬的毒刺导弹同样也是还没装备自己的部队就先给阿富汗游击队使用。这也并不是说完全为了牵制苏联,事实上历史上毒刺导弹投入阿富汗战场的时候已经是中后期了,即使没有毒刺的投入也不会影响最终结果。
  美国佬在这时候投入毒刺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把阿富汗战场做为毒刺的实验场。
  要知道现代的装备大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装备,其特点就是价格昂贵而且还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个特点就使得军方不得不十分小心……万一对这种装备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却发现其不适合战场或是有什么致命的缺陷而不得不改进的话,那就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武器投入批量生产前进行大量的实验,甚至实验还是不够的,只有将其投入实战才能更好、更快的发现它有哪些缺点或是哪里还有改进的空间。
  其实就算不是高科技装备也会有这种情况,比如我军81杠的研发同样也需要实验甚至投入实战检测。
  于是很自然的,就会出现一些装备其本国的军队都没有装备却已经卖往国外了。
  米26会销往印度就有这样的用意……印度人花钱购买。然后还免费帮苏联实验为苏联提供各种宝贵的实战和改进的数据。苏联人又何乐而不为呢?
  “杨营长!”这时李参谋有些迟疑道:“有件事……不知道我该不该说。”
  “有什么该不该说的。”我不以为意的回答道:“你我都是军人。就不要拐弯抹角的啦,一切以战事为重!”
  “嗯!”李参谋点了点头:“是这样的,我们师长认为……你们是不是应该让我们来执行任务?”
  “这是什么意思?”听到这话我还真有些不理解了。
  “就是万一有任务的话……你们开飞机,把我们的兵投送到指定位置就可以了。”李参谋说:“当然,这其中还需要合成营的帮助,比如索降训练之类的。”
  “你的意思是……”我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李参谋:“你是觉得我们合成营无法执行任务?”
  闻言李参谋就有些急了,他赶忙解释道:“杨营长你别误会,我们不是看不起合成营。事实上合成营的战例我们也听了许多。你看……我这人嘴比较笨,这么说吧,就是……高原反应,在这高原上作战与平原作战完全不一样,短时间内很难适应。”
  “唔!”闻言我就有些明白了。
  事实上高原反应我也是听说过的,毕竟我是个现代人,在现代资讯那么发达的社会里就算没有到过高原,但偶尔还是可以从朋友或是网上听到或看到一些高原反应的事的。
  只不过,我一直没有把高原反应当一回事,不就是氧气稀薄吗?跟水土不服大慨也差不多吧。咱们可是合成营。各种恶劣条件下都训练过的合成营,那适应上一段时间也就可以了。
  但很明显的是。李参谋等人并不是这么想的。
  “上级的考虑是这样的。”李参谋接着说道:“考虑到现在边境上也许随时都会出现状况,所以我们应该尽快的做好准备。于是这里就有两个选项,一个是让我们的兵跟合成营学习必要的机降、索降等战术。另一个就是合成营的兵进行高原适应性训练。而上级更倾向于前者,毕竟我们的兵习惯于高原作战,而机降、索降等战术想必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所以……”
  应该说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尤其是机降,这玩意不就是直升机降落之后从上面跳下来嘛,那还用得着学习?索降其实也不难,只要掌握好时间和节骤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从直升机上沿着绳索滑下来就可以了。
  但问题就是……我们合成营拥有的本领并不仅仅只是机降和索降这么简单,如果要进行特种作战的话,我相信319师的部队还没有这种能力。甚至这319师还有可能处在我军军改前的状态,也就是讲究“精神原子弹”一味往前冲。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这二十四架黑鹰上来就可以说是暴殄天物了。
  所以,与319师的想法不同的是,我更倾向于后者,也就是让合成营适应高原作战。
  “适应高原作战需要多久?”我问。
  “这个因人而异。”李参谋回答:“我们当初上来的时候,足足适应了两个多月。而且还有相当一部份人无法适应。”
  “两个多月!”闻言我就有些理解319师为什么会倾向于第一个选择了。
  想了想,我就说道:“首先这跟上给交给我们的命令不符,这是我无法答应你的原因之一。其次,我认为我们这次行动的目的,也就是安排我们合成营到这里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震摄住印度人。”
  说到这里我就将目光投向李参谋。
  李参谋很快就赞同了我的说法:“我们也是这么想的,印度鬼子之所以会这么嚣张,很大一部份原因是他们拥有米26这种能够在高原上为其提供补给的直升机。所以我们才要用黑鹰来压一压他们的威风。”
  “不!”我摇头说道:“我认为不只是黑鹰!”
  “怎么说?”李参谋问。
  “如果只是要让印度鬼子知道我们也有直升机提供补给的话。”我回答:“那么只需要派上黑鹰在他们上空转几圈也就可以了,我相信印度鬼子绝对没有我们二十四架黑鹰这么庞大的阵容。”
  李参谋点了点头:“目前我们只看到印度鬼子只有五架米26!”
  这是肯定的,这时的米26还没开始批量生产,数量当然不会太多。
  不过尽管印度拥有的米26只有五架,但由此增加的实力却不可小觑,原因是这玩意是重型运输直升机,其载重量达到27000公斤,将近黑鹰4080公斤的7倍,可搭载的步兵也达到了84名之多。
  这也就是说一架米26的运输能力相当于7架黑鹰。
  可以想像,一旦打起仗来,印军五架米26来来回回的不停运输,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兵力和装备投送到我军正面,而我军却很有可能会因为装备、补给等方面比不上印军而处于劣势。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的黑鹰其实吓不倒印度鬼子,因为他们只要一比较黑鹰与米26的数据和数量,很快就会得出他们占优势的结论。再加上印度人一直都有过于自信的传统,所以我很难想像他们会被我们黑鹰给吓倒。
  “还记得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吗?”我说。
  “当然记得!”李参谋笑道:“咱们可是跟印度鬼子打交道的部队,平时学习、训练就是以62年那场战斗为模板的。”
  “嗯!”我点了点头:“有句话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认为印度鬼子有也这种心理。也许就是说,他们其实怕的是还会出现62年那一幕,还会像以前一样被我们给打得溃不成军。这也是他们直到现在也不动手的主要原因。”
  “哦!”闻言李参谋不由恍然大悟,他想了想就回答道:“营长说的有道理,按说……现在咱们黑鹰还没露面,也就是说印度鬼子还以为我们没有直升机辅助运输,而印度鬼子却有五架米26为其提供强大的后勤。我们之前也一直在奇怪印度鬼子为什么还不在犹豫,现在被营长这么一说就明白了,他们这是对自己的战斗力没有信心,也就像营长说的一样担心再次出现62年溃败的情况。”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矛盾,印度人不是有“过于自信”甚至都到“自大”的程度吗?怎么又会“不自信”呢?
  其实从某方面来说,“自大”就是一种“不自信”,这两者是统一的。正因为其内心不够自信,所以外在才会表现为过“自大”。
  一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对美国人说他们的军事很弱、军备很差,他们大多只会笑笑而不加理会,这就是一种自信,别人说的那些他只当作笑话了。
  但如果对印度人说同样的话,他肯定会跟你急,甚至还会反过来把你贬得一无是处……这就是自大,同时也可以称之为不自信。
  “所以!”最后我下了结论:“我们如果想要震摄住印度鬼子,靠的就不是黑鹰,而是人。只有人才能让他们意识到62年的情景可能会再次重演,也只有这样才能吓得住他们!而要做到这一点,我相信由我们合成营来做更适合。”


 第十五章 高原训练 (三)

  “杨营长!”因为在训练的问题上谈不拢,所以李参谋只好联系到了319师的伍师长。伍师长听说了这件事后就给我挂了个电话:“很抱歉因为公务没有亲自去接你们,我知道这件事让你为难了,毕竟这是上级安排给你们的任务,我们这么做的确有些不妥。但我希望杨营长还是能考虑下实际情况。”
  “实际情况?”闻言我不由一愣。
  “对!”伍师长回答道:“你刚才说的也有道理,从震撼印度鬼子的角度来说,的确应该由你们合成营出手,我想这也是上级让你们执行这个任务的目的。但是……一方面这个过程也许会比较长,也就是你们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适应高原作战;另一方面,杨营长想想,你们合成营能长期呆在这里吗?如果你们只是给印度鬼子一点颜色看看震撼他们一下就离开了,那接下来如果还有什么事怎么办?再把你们从北京或是别的战场上调过来?这不现实吧!”
  “唔!”一听这话我也觉得伍师长说的有道理。
  其实,历史上这批黑鹰直升就是在西藏或是新彊的高原上服役的,原因很简单,中越边境的战事已经稳定,而且越南的装备也比较落后,再加上两军的空军又没有参战,如果需要的话直五改就能达到作战需求。
  反而是在中印边境上,印度装备因为有苏联和美国的原因所以较为先进……这也是印度不结盟政策的好处之一,其在61年开始就与其它25个国家一起发起不结盟运动,也就是在美苏争霸的冷战中不选边站。
  在这个运动中受益最大的只怕就是印度了。它毕竟是一个大国。是不是强国暂且不讨论。但不可以置疑的是其拥有与中国相差不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土地。所以国际上很多事务,比如中国在抗美援朝时与美国就没有建立起对话机制,中国需要向美国传递什么声音,或是美国需要向中国传递什么信息的时候都要通过不结盟的印度。
  当然,当时的美国根本就不屑对中国传递什么声音,那时的美国佬还以为中**队的战斗力像抗日战争时代几个日本兵就能占领一个城的样子,想当然的以为不需要几个月就能占领朝鲜,所以根本就不把中国传递的信息和警告当一回事。
  事实证明美国人错了。而且错得很厉害,也正是因为抗美援朝的那历时几年的血战,中**人甚至可以说是所有的中国人,才能在国际上挺直腰杆。
  因为印度一直坚持这个不结盟政策,所以他一直在美苏之间左右逢源两头受益,简单的说就是美国和苏联都愿意卖武器给印度,就像62年那场战争一样,与苏联交恶同时也刚打过抗美援朝不久的中国,可以说是同时得罪了美国和苏联,结果美国和苏联都卖武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