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名亲兵明白刘璟的意思,答应一声,将于禁嘴堵住,搭上马背带走了。

主将于禁被俘,副将吕翔被杀,曹军没有了指挥,士气终于崩溃了,无数士兵跪地投降,哀求饶命,混乱中,不少士兵跑错了方向,奔向汉水,却发现走投无路,最后只得投降。

但还是有数千曹军士兵逃进了森林,只有这里才有希望逃脱江夏军的围剿。

半个时辰后,战事渐渐平息,一万曹军死伤两千余人,近五千人被俘,其余士兵则逃进了森林,成为这场伏击战的幸远逃脱者。

刘璟随即令道:“去樊城!”

刘璟又回头向码头方向望去,他很想看一看蔡瑁此时会是一副什么嘴脸,他可以想象此时蔡瑁的狼狈。

……

第256章 拙劣的反间计

邓县码头就是隆中码头的对岸,由于这一带比较偏荒,离邓县还有近十里的路程,也不是什么名胜之地,所以人们又习惯称这里为隆中北码头,以便和对岸的隆中码头呼应。

此时,邓县码头上已是人山人海,一队队士兵正列队上船,蔡瑁率领的七千余军队在这里渡江到对岸,汉水中已停泊了近两百艘江夏战船,正源源不断地将荆州士兵运送到南岸。

虽然刘璟和蔡瑁关系恶劣,但刘璟并不想将这种仇恨施加到荆州士兵身上。

码头上,蔡瑁站在一座小丘上,目光复杂地望着一艘艘大船离开码头,如果他可以选择,他绝不会去求刘璟,但现在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低下头。

“军师!”

一名士兵指着东面大喊:“江夏军来了!”

只见一支百人的骑兵正从东面疾速而至,一直奔至蔡瑁面前,为首一名军侯拱手道:“启禀蔡军师,刘太守请军师去樊城!”

提到樊城,蔡瑁心中便一阵羞恶,但他又无可奈何,半晌,只得叹了口气道:“请转告你家太守,就说我很感激他的援手,但身为军师,有很多公务急须处理,我就不去樊城了。”

“明白了,卑职这就去禀报太守。”

军侯调转马头,又带领士兵疾速向东而去,蔡瑁想到今天自己的狼狈,他脸上终于有点挂不住,低低骂了一声,‘假情假意!’

他转身向大船走去,他再也不想在江北呆下去了,这里让他丢尽了脸,此时他只想返回襄阳。

……

于禁被押上了一条小船,两名士兵押解着他向对岸驶去,或许是因为刘璟吩咐不准虐待的缘故,于禁肩上和腿上的绳索都被解开了,只有双手被反绑。

小船在江中不紧不慢地行驶着,于禁坐在小船的一个角落里,眯眼注视着两名士兵,心中在暗暗思虑逃脱之策,虽然他现在可以翻身跳江,但他水性不行,双手又被反绑,这样下水必死无疑。

不过他还是发现了机会,他身后是一只箱子,箱子边缘包有铁皮,铁皮锋利,可以磨断绳索,他的身体随着小船晃动,手腕却在铁皮上一点点磋磨。

“二哥,这次伏击曹军真是精确啊!早一分晚一分都会失败,让我越来越佩服太守的手段。”

两名看守士兵坐在另一边闲聊,双手枕在头下,颇为松懈,随身的刀也扔到一边。

另一名士兵冷笑一声道:“你以为天下有这么巧的事情吗?若没有人暗中报信,太守会捏拿得这么精确。”

“是谁暗中报信?”

“当然是曹军中的重要人物啦!”士兵一边说,眼角余光迅速瞥了一眼于禁。

“到底是谁,二哥能告诉我吗?”

“我昨晚在太守的桌上看到一封信,上面有名字。”

士兵说到这里,上前对另一人附耳低语几句,声音虽然很低,但于禁耳力非同寻常,他还是清清楚楚听到一个‘贾’字。

“是他!不可能吧!他可是曹军二号人物。”

“有什么不可能的,人心隔着肚皮,你知道人家是怎能想的。”

于禁心中惊疑,二号人物,他想到了贾诩,难道他们是在说贾诩吗?

但他已经无暇多谢,‘崩!’一声轻响,绳索已经被他挣断,但这一声响也引起了两名士兵的警觉,他们一起向于禁望来。

于禁猛地向旁边的战刀扑去,一把抓住了战刀,不等他抽出刀,两名士兵同时反应过来,一跃跳下小船,踪影皆无。

于禁大急,抽出战刀,一步上前架在船夫脖子上,恶狠狠道:“老老实实撑船,否则一刀宰了你!”

……

夜幕降临,于禁从一处偏僻处上了岸,迅速钻进森林,没命地向北方奔去。

次日天快亮时,于禁在官道上找到了一支押粮去新野的曹军队伍,他搞到一匹战马,打马向宛城奔去。

此时于禁心中乱成一团,一万多军队全军覆没,他身上罪责不轻,他怎么向曹仁交代?以曹仁那个军规严厉的脾气,非杀他不可,乐进不过是纵兵抢了河口镇,便险些被杀,现在他丧送了一万多弟兄,曹仁会放过他吗?

于禁越想越怕,在这个情况下,他只能去找曹洪说情,他和曹洪私交极好。但愿曹洪能帮自己。

而且他还能找到一个借口,那就是贾诩暗通刘璟,导致他这次兵败。

其实于禁昨晚想了很久,他也渐渐明白过来,刘璟让两名士兵押解他过江,实际上就有放他之意,至于两名士兵说贾诩通敌,更是故意说给他听,这么机密的事情,两个小卒怎么可能知道。

这明显是刘璟拙劣的反间之计,不过虽然是反间之计,于禁却感觉此计确实能让自己逃过一劫,他只要有一个借口,再利用曹洪对贾诩的仇视,或许就能减轻自己的罪责。

于禁一路向北奔驰,大约离宛城还有三十里,迎面来了一支曹军,密密麻麻,足有数千人,旌旗招展,队伍整齐,为首大将正是曹洪。

于禁大喜,老远招手喊道:“子廉,是我!”

曹洪接到曹仁的快信,得知于禁军队被江夏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消息让曹洪大吃一惊,立刻点击五千军队南下支援。

曹洪远远看见官道上一人骑马向自己奔来,还隐隐听见来人在叫喊自己的表字,他心中一怔,待来人奔进,他才认出这个狼狈不堪的人竟然是于禁。连忙命左右把于禁带上来。

曹洪上下打量他,眉头一皱,“文则,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你不是被……”

于禁叹了口气,“一言难尽!我先吃点东西再说。”

曹洪连忙命人带于禁下去洗漱吃饭,队伍继续前行,不多时于禁换了一身军服,脸上的污渍也洗净,催马跟上了曹洪。

“贤弟怎么逃脱出来?”曹洪瞥了一眼于禁,微微笑问道。

于禁自然不会说实话,他叹息一声道:“也是我运气,一名看押我的江夏军什长正好是我同乡,我和他父亲很熟,在过江时,这名同乡暗中替我割断绳索,我寻机逃了出来。”

曹洪点点头,“这真是运气了,否则你被俘虏,吕翔被杀,我们还真没法向丞相交代。”

“可问题是,一万多军几乎全军覆没,我怎么向主将交代?你也知道他那个脾气,只认军法不认人,他能饶过我吗?”

于禁的担忧其实也是曹洪的担忧,他当然很清楚于禁会遭受什么样的惩罚,虽然胜败是兵家常事,但于禁是被伏击兵败,只是他带兵不慎,并非军队战力不如敌军,责任在于禁身上。

以兄长那种军法如山的脾气,于禁这次就算不死也会脱层皮,曹洪也知道于禁不去新野而来找自己的意思,就是想让自己替他求情,可是,自己怎么替他求情?

沉默良久,曹洪很为难道:“文则,你也知道我大哥的脾气,军营里六亲不认,如果没有什么说得过去的理由,我求情也没有。”

说到这,他为难地向于禁望去,于禁低头不语,他当然明白曹洪的意思,本来他还有点犹豫,要不要将贾诩之事说出来,现在连曹洪也没有办法,他只好孤注一掷了。

“救我那个同乡悄悄告诉我一个秘密,刘璟之所以对我们的意图看得那么清楚,是因为我们军中有人暗中向刘璟通报了消息。”

曹洪吓了一跳,“不会吧!这种机密一般人怎么得知。”

“问题是报信人并非一般人。”于禁叹了口气道。

“是谁?”

于禁犹豫半晌,嘴唇嚅嗫着说:“贾诩。”

“原来是他!”曹洪顿时勃然大怒,“该死的竖儒安敢吃里扒外,背叛丞相!”

于禁连忙道:“这只是我同乡之言,我没有任何证据,恐怕不能指证贾文和。”

曹洪瞥了他一眼,冷冷道:“你也觉得伏击之事很蹊跷是不是?”

“是!”于禁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确实非常蹊跷,刘璟按理不可能知道蔡瑁会兵败,也不可能那么精准地埋伏在官道旁,而且以蔡瑁和刘璟的关系,蔡瑁也不会让刘璟来接应他,所以我可以断言,必然是有人事先向刘璟泄露了我们的计划。”

“那就行了,这个计划只有你、曼成、吕忠实、贾诩和文孝五人知道,吕忠实被刘璟亲手所杀,自然不是他,文孝是主将,当然也可以排除,那么剩下来就是你、曼成和他贾诩三人可能泄露,但你和曼成是跟随丞相多年的老将,绝不会背叛,只有贾诩,他已经有背叛过丞相的先例了,泄密人必然就是他。”

曹洪这样说,于禁稍稍放下心,不过他觉得这里面还有漏洞,比如他昨晚就把诱兵之计告诉了自己的亲兵,如果贾诩用这个为借口,又该怎么解释?想到这,于禁又道:“或许是谁不小心泄露给了亲兵。”

“不可能!”

曹洪的语气斩钉截铁,他认定了是贾诩叛敌,他早就恨不得杀贾诩为侄子报仇,此时有这个机会,他怎会放过,曹洪拍了拍于禁的肩膀,笑眯眯道:“放心吧!你的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我自有办法!”

第257章 贾诩请辞

新野县城几乎已是一座空城,只有不足两千居民,一部分士族去了宛城,而大部分普通民众则跟着刘备逃亡,使新野县变得冷冷清清,连官道上也很少看见行人。

但曹军并没有真的撤退到新野县城,而是在新野县的南面,在距离河口镇只有五里的一片旷野里扎下临时大营。

曹仁在等待于禁和李典的消息,李典给他带来了极好的战果,搞到两百三十艘渡船,全部驶来河口镇,并击溃了三千荆州军,可谓战果辉煌。

但于禁的战果却是一个噩耗,根据逃回来的士兵禀报,于禁在樊城以西的官道上遭遇江夏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副将吕翔阵亡,主将于禁被俘,这个消息气得曹仁几乎吐血。

一万军队就这么全军覆没,使他的总兵力锐减到三万五千人,一旦失败,恐怕荆州军会乘胜追击,中原怎么办?

就在这个时候,曹仁接到了曹操从易县送来的紧急命令,命令他保持对荆州威慑,不准荆州军北上中原。

丞相在远征途中还不忘荆州的战事,说明荆州战局事关重大,这无形中又给曹仁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大帐内曹仁背着手来回踱步,显得忧心忡忡,目前刘璟亲率六千人坐镇樊城,其余一万两千水军乘坐三百余艘战船停泊在樊城码头,随时可以支援樊城。

另外大将关羽率领一万军队驻扎樊城以东的比水河口西岸,距离樊城不到十里路程,和江夏军互为犄角,遥相呼应,令曹仁头疼之极。

如果是在几天前,曹仁很期盼和荆州联军一战,可现在,他的兵力缩减了一万人,而且丞相之信给他带来巨大压力,如果战败,后果极其严重,这便使曹仁不敢轻易一战。

这时,站在一旁的贾诩和李典换了一个眼色,贾诩劝道:“大将军不必担忧,于禁虽败,但并不影响大局,只要应对得当,我们还是可以完成丞相的重托,不过攻取襄阳恐怕就不太现实了。”

曹仁叹了口气,“现在能维持对荆州的威慑就不错了,不再奢望占领襄阳。”

“如果是这样,我倒有两个方案可以让大将军考虑。”

“你说,什么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保持现状,等待时机,无论是刘璟还是关羽都不会长期留在樊城,在僵持几日后,刘璟和关羽联军必然会北上,如果我没猜错,三百余艘战船也会沿比水北上,比水要远比汉水狭窄,我们手上也有火油,可以用火油封河,烧毁敌军所有战船,等刘璟来救援时,在半途伏击,必能杀之大败。”

曹仁点点头,又问道:“那第二个方案呢?”

贾诩又笑了笑道:“第二个方案是撤军回南阳,但依旧占领新野,但兵力不用多,两三千人足矣,占领新野也就保持了对荆襄威慑,等江夏和南郡军队撤去,我们再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袭击襄阳,若能一举占领,必然会震动荆州。”

贾诩话音刚落,便听帐外传来一声冷笑,“好一个从撤军回南阳,贾参军真是和刘璟配合得妙啊!”

只见曹洪从帐外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于禁,大帐内三人都一下子愣住了,于禁不是被俘了吗?怎么回来了。

于禁上前一步单膝跪下行礼,“末将于禁,侥幸逃回,向大将军请罪!”

曹仁看了他一眼,心中从充满了各种疑惑,是怎么逃回来?是怎么兵败?怎么又和曹洪一起出现?

不过曹仁最大的疑惑还是曹洪说得那句话,什么叫‘贾参军和刘璟配合得妙?’

曹仁对于禁摆摆手,“你且暂候一旁,我等会儿再问你?”

于禁起身站到一旁,心中忐忑不安地等候事态的发展。

曹仁又问曹洪,“文廉,你刚才之言是什么意思?”

旁边贾诩也被激怒了,冷冷道:“我也想听听曹将军的解释。”

“贾参军,你是心知肚明,我且问你,我们撤军回南阳,刘璟真的会回江夏吗?”

“他不回江夏,又能去哪里?”

曹洪一脸轻蔑地摇了摇头,“贾参军这么高明的人居然说起了胡话,刘璟真是为救援襄阳而来吗?他不过是借口救援,想当荆州之主罢了,我们走了,他正好可以借口防御曹军而从容夺权,而我们在,他就没有这个机会,贾参军看似在出谋划策,其实却是在配合刘璟,真的好手段!”

贾诩先是一怔,随即脸胀得通红,指着曹洪大怒,“你是在血口喷人!”

曹仁眉头也是一皱,“文廉,何出此言?”

曹洪上前行一礼,“大将军可知于将军为何被刘璟伏击?原本不可能出现的江夏军却出现在樊城西,巧合之极地伏击了于将军部众,使一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我可以告诉大将军,这是有人向刘璟泄露了我们的作战计划,以致刘璟有了准备,而这个泄密人就是贾诩!”

大帐内一片哗然,李典忍不住惊呼一声,怎么可能!

曹洪一指贾诩,“就是此人暗通刘璟,泄露了机密,我们才惨遭失败。”

这时,贾诩已经冷静下来,他原以为曹洪还是和从前一样,凡是自己的方案就反对,故意和自己作对。

但现在他发现,曹洪指责自己私通刘璟显然是有蓄谋,他是要借于禁兵败之事陷害自己,说得煞有其事。

贾诩冷笑一声,“推断出我们的图谋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有心策划,完全可以安排伏击曹军,这没有什么巧合,只要识破我们不是真心撤军便可。

关键是我们要提高警惕,行军沿途派斥候探路,若以为江夏军不可能出现,那当然是必败无疑,这和有人泄密并无直接关系,但我想知道,曹将军口口声声说我私通刘璟,你有什么证据?”

“证据当然有!”

曹洪一挥手,“把人带上来。”

几名士兵带进来一名江夏军装束的士兵,曹洪并不愚蠢,他知道用排除法很难指证贾诩,他索性从曹军士兵中找了一名江夏籍的士兵冒充刘璟亲兵。

曹洪指着这名士兵道:“此人是刘璟亲兵什长,正是他暗中救了于将军,他可以证明贾参军勾结刘璟。”

曹洪又对士兵道:“你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