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闭嘴!”

刘璟一声怒喝,回头吩咐手下,“将此人给我乱箭射死,人头送给曹操!”

十几名士兵举起军弩,对准了曹洪,曹洪惊得连退两步,腿一软坐在木笼里,对死亡的恐惧使他一下子服软了,他忘了刚才的凶恶,对贾诩喊道:“贾先生救我!”

贾诩心中叹了口气,杀了曹洪,曹操更不会饶他,总归是没有退路了,他只得制止道:“且慢!”

贾诩向刘璟施一礼,“公子能否给我一个面子,饶他一命!”刘璟一摆手,士兵们放下了弩箭,曹洪死里逃生,吓得浑身都软了,嘴唇哆嗦着,对贾诩道:“多谢……先生救命之恩!”

贾诩摇了摇头,他知道曹洪此时感激求饶,可他一回去,必定会翻脸,在曹操面前大进谗言,他心中极为鄙夷曹洪,不想再和曹洪说一句话,便转身出去了。

刘璟望着曹洪笑了起来,虽然他也知道自己这个断贾诩后路的小手段有点不太光明磊落,但效果却很好,这样一来贾诩就不会再有北归之念,死心塌地跟随自己。

第280章 谋长沙

在另一座大帐里,贾诩坐了下来,低头不语,如果说之前他还有一丝心带侥幸,不肯面对现实,那现在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了。

家人都已被接到江夏,现在曹洪又能证明他投降刘璟的事实,他还有什么退路可走?

除非他遁入江湖,从此不闻世事,可是以他贾诩几十年之名,结下仇家无数,天下之大,哪里还有他的容身避世之所,贾诩不长长叹了口气,他知道除了效忠刘璟,助刘璟击败曹军求生外,他真的已无路可走。

这时,刘璟走进了大帐,在贾诩对面坐下,他静静看了片刻贾诩,淡淡笑道:“我和先生来一个君子之约吧!”

贾诩抬头,不解地望着刘璟,什么叫君子之约,刘璟沉吟一下继续道:“我聘请先生做我一年的幕僚,一年后,先生愿意留下来,我欢迎,若先生想离开,我绝不阻拦。”

贾诩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意,或许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只是面子上有个台阶而已,一旦上了刘璟的船,他还想下船吗?

此时,贾诩也只能认命了,他想了想又笑道:“那公子打算给我多少俸料?”

刘璟一下子松了口气,贾诩居然开口要俸料,这就是他让步了,刘璟也笑道:“我当然会给先生丰厚的俸禄,只希望先生能为我排忧解难。”

贾诩收起了笑容,他沉吟片刻问道:“公子能否坦率地告诉我,公子是否想谋荆州牧之职?”

刘璟点了点头,“名不正,则言不顺。”

“应该是这样,谋取荆州牧之职,也有利于你和江东的合作,公子可用曹洪来向曹操换取荆州牧,让天子承认你为荆州牧,这样襄阳和南郡都会处于一种道义上的不利。”

刘璟笑道:“其实我手上还有一万余曹军战俘,还有李典也被我俘虏,甚至还有乐进的首级。”

贾诩眼中异常惊讶,这一战曹仁惨败到这种程度吗?连乐进也不幸阵亡。

“如果再加上一个李典,那就更加没有问题了,不过一万多战俘大有用处,他们是最好的劳力,可以让他们屯田、采矿,甚至可以拿他们和江东交换粮食或者物资。”

刘璟摇了摇头,“这一万多人,我打算全部放他们回家,让他们回去与妻儿父母团聚,我不想把他们当做军奴。”

贾诩也是有远见之人,他立刻明白了刘璟的深意,把这一万多战俘放回家,刘璟仁义之名就会传播中原,虽然没有眼前利益,但从长远看,对刘璟谋取中原将有积极的意义。

贾诩一笑,“这样的话,就得让这些战俘明白,璟公子是出于仁义而释放他们,可别让他们以为是被换回去。”

刘璟也笑了起来,“先生说得不错,做了好人,当然要留名才行。”

他沉吟一下又道:“另外,还有长沙郡之事我想请教先生,我该怎么取长沙郡?”

贾诩略一思索便问:“现在的长沙郡太守张机是谁的人?”

“他应该是效忠于州牧,但郡丞刘磐和刘琦关系密切,而都尉黄忠是我师父,不过我担心黄老将军和刘磐有交情,他不肯轻易答应效忠于我。”

贾诩负手走了几步,对刘璟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刘备和刘琮都在谋长沙郡,刘琮会用换太守的办法控制长沙郡,而刘备则是要从刘磐那里突破,至于公子这边,我建议还是先拉拢黄忠,关键是军队,如果能把军队控制住,那索性直接进军长沙郡,不用大废周折。”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刘璟不露声色问道。

刘璟对收取长沙郡早已胸有成竹,不过他更愿意让贾诩来发表意见,这是一种迂回的用人策略。

一开始就让贾诩对付曹操,贾诩感情难以接受,会勉为其难,还不如让贾诩先接手和曹操不相关的事情,等他渐渐习惯自己的角色,再谈及曹操,也为时不晚,关键是要贾诩参与决策。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一上手就让贾诩发挥大用,那显然也不现实,必须要给贾诩一个适应的时间,或者用一些小事情来热热身,解决长沙郡的归属问题,无疑就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贾诩对长沙郡知之不多,他只是凭常理来推断一些事情,但要问他具体怎么做,他一时也难以回答,贾诩沉思片刻道:“我听说文聘效忠了公子,不知道文聘为何会选择公子,而不是刘琮?”

刘璟暗暗赞许,眼光毒辣,果然名不虚传,文聘和黄忠是同样的人,贾诩不说黄忠,却谈文聘,能找到文聘效忠自己的原因,也就找到了破解黄忠的办法。

其实这也是刘璟收黄忠的办法,贾诩和他想到一起去了,刘璟从怀中取出一只扁盒子,打开来,将一幅写在绸缎上的血书递给贾诩,“这是刘先留下的遗言,说州牧临终前是指定我来继承荆州牧,但被蔡瑁等人篡改,刘先也因此被害,正是这份血书使文聘做出了抉择。”

贾诩呵呵笑了起来,“既然有这份血书,事情不就简单了吗?我建议让文聘写一封信给黄忠,然后公子再让刘敏或者周不疑持这份血书去见黄忠,这样双管齐下,在大义面前,我想就算黄忠和刘磐私交再好,他也不会因私情而抛去原则。”

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贾诩提出的方案正是刘璟的想法,不过贾诩更加高明,刘璟是知情人,而贾诩是靠推断,但他竟然能从黄忠联推演到文聘,这就叫举一反三,只有贾诩这种老谋深算之人才想得到。

这时,贾诩又笑道:“如果公子只想要长沙郡之军,那么把黄忠调到江夏便可,如果公子还想名正言顺把长沙郡纳入江夏势力,那就最好在长沙郡太守上打一打主意,其实办法很简单!”

……

长沙郡西北和南郡接壤,东北和江夏郡接壤,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虽然长沙郡已和襄阳分隔,没有领土直接相接,但因为长沙郡是南下零陵、桂阳、湘东、临贺四郡的必经通道,所以对于襄阳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目前,蔡瑁集团控制的领土除了襄阳郡和房陵郡外,便只剩下南方数郡,为了能有效控制南方数郡,在长沙郡建立一个强大的军政力量,便是蔡瑁集团迫在眉睫之事。

在蔡瑁刚刚稳定住对襄阳的掌控后,便立刻着手部署长沙郡的军政高官,蔡瑁也知道,同时换人不可能,先换掉张机,然后想办法把黄忠调回襄阳,这才比较稳妥,所以换掉太守张机便成了首当其冲之事。

但新太守从襄阳去长沙并不容易,要么走南郡道,要么走江夏道,蔡瑁在反复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走江夏道,至少表面上和刘璟还保持着友好的姿态,而且徐庶也在襄阳谈判。

长沙郡新任太守走水路,沿汉水南下,在沔阳县转入夏水,进入云梦泽,再经长江进入洞庭湖。

这天下午,一支由三艘三百石客船组成的船队从云梦泽驶入了长江,这里已是南郡境内,不过离南郡人口聚集地江陵城相距甚远,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湖泊水泽,人烟罕见,甚至连渔船也很少见到。

“韩太守,这次我们长沙之行,任重道远啊!”一名从事站在船头叹息道。

蔡瑁任命的新任长沙太守名叫韩玄,他本人就是长沙郡望族,一直在房陵郡为官,是蔡瑁的心腹之一。

韩玄年约四十岁,无论从学问还是外貌都平淡无奇,属于那种走进人群便被淹没的普通人。

但蔡瑁看中了他的背景,韩氏家族是长沙郡名门,有家族的支持,韩玄取代张机就会容易得多。

韩玄站在船头负手望着江面笑道:“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困难,据我所知,张机曾经三次向先主提出辞去太守之职,但先主就是不肯,现在我来接任他的职位,他不会拒绝,而且张机此人我了解,志在医学,对官场没有兴趣,此长沙之行,不会费什么力气。”

见韩玄胸有成竹,随从们都纷纷夸赞,韩玄更加洋洋自得,已经开始想象自己出任长沙太守时的盛况。

就在这时,从东面驶来一溜船只,约一百余艘,都拉起船帆,乘风破浪而来,等这队船只靠近,有人忽然惊恐地大喊起来,“是黑蛟贼!”

只见为首大船上的船帆上印着一只黑色蛟龙,在阳光下格外刺眼,由于横霸长江的锦帆贼在六年前归顺官府,长江上又兴起了大大小小十几支水贼,其中最有名便是黑蛟贼。

据说黑蛟贼首领姓张,有部众千余人,老巢在洞庭湖君山,常年活跃在长江山,靠抢劫商船为生,但今年以来,黑蛟贼主要活跃在江东一带,韩玄怎么也想不到今天居然会在南郡相遇。

韩玄心中紧张万分,但他们已经逃无可逃,他便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慌乱,予财免灾就是了。”

韩玄此行带了不少钱物,尤其有一万两黄金,是蔡瑁让他用来买通黄忠手下军官,现在被水贼盯上,韩玄也顾不上钱财了,只要能保住性命就行。

片刻,一百多艘快船将韩玄的三艘船团团围住,快船上,数百名黑衣人举起了军弩,他们毫不迟疑,一起向韩玄船只放箭,顿时惨叫声响成一片。

韩玄带来的数十名随从纷纷中箭,片刻便死伤大半,黑衣人首领一挥手,水贼跳上船去,将未死之人全部杀死。

黑衣人首领冲上韩玄的船只,快步走进船舱,几名手下从底舱将韩玄拖了上来,韩玄吓得浑身颤抖,一句话也说出来,黑衣首领冲他冷冷一笑,“韩玄,你真不该来长沙搅这摊浑水!”

他猛地一刀刺进了韩玄的心脏,在临死前的瞬间,韩玄这才明白过来,这群人不是黑蛟贼。

黑衣将财物搬上小船,放火点燃了三艘客船,火势越来越大,三艘船渐渐沉入了江底,黑蛟贼也渐渐走远了。

第281章 老将黄忠

自从柴桑之战后,这几年黄忠的军队都一直驻扎在长沙郡,日子平平淡淡而过,他也在一天天变老,尽管黄忠一直不服老,他总是对士兵们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但他却一直没有得到再上战场的机会,这次樊城和曹军之战,他尽管有心出战,为此特地上书襄阳,可到最后他还是成为了看客。

每天他除了训练士兵外,就是站在城头望着夕阳发呆,连守城的士兵们也会在傍晚默默注视这位老将军孤寂的背影,心怀怜悯。

和荆州其他郡县一样,刘表之死也给长沙郡带来巨大的影响,太守张机和都尉黄忠联合下令,长沙郡军民举哀,吊唁州牧之逝,郡治临湘内更是满城铺天盖地的白幡,黄忠两次哭倒,神情憔悴,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这天中午,黄忠带着一队亲兵骑马奔至郡衙,他命士兵在外等候,自己则进了郡衙,今天太守张机下乡视察去了,带走了大部分郡官,郡衙内只有郡丞刘磐坐镇,便命人去请黄忠,说有要事商议。

“贤侄有什么事找我?”走进官房,黄忠高声笑问道。

在长沙郡五六年,黄忠和刘磐朝夕相处,也渐渐有了感情。

尤其刘磐跟随黄忠练武,虽然没有像刘璟那样练成一身高强的武艺,但刘磐也不再是从前那样的文弱书生,剑术高明,骑射也不弱,勉强算得上是文武双全。

他们两人虽然不是师徒关系,但也有了师徒之谊,这些事情刘璟也知晓,所以刘璟才会担心刘磐会利用个人交情将黄忠拉去南郡。

见黄忠进屋,刘磐连忙起身施礼道:“有重要事情想和世叔商议,世叔请坐!”

两人坐下,刘磐取出一封信道:“这是琦公子给世叔写来的亲笔信,世叔先看看吧!”

进门时刘磐叫黄忠世叔,黄忠颇感亲切,可当拿出刘琦的信,再呼黄忠为世叔,这个称呼就有点变味了。

黄忠没想到刘磐找自己是这件事,而且又是在张机不在之时专门找他,黄忠心中多少有点不舒服起来。

但他没有说什么,接过信慢慢看了起来,信中内容自然就是希望黄忠能够向江陵靠拢,信中语气很恳切,希望黄老将军能够尊重嫡长继位的礼制,支持他刘琦为荆州牧。

黄忠忽然意识到,既然这封信是给自己,那么应该还有一封信是专门写给刘磐,却不知那封信上怎么说,他沉吟一下问道:“琦公子已经自立为荆州牧了吗?”

刘磐缓缓点头,“琦公子已自立为荆州牧!”

刘磐一直便是刘琦的忠实支持者,他能出任长沙郡丞,是刘琦反复劝说刘表的结果,不过刘磐没有经历过刘璟那样自立战争,所以刘磐手中没有任何军权,无法给予刘琦更多实质性的支持,他只能想办法说服黄忠。

但刘磐也知道,黄忠此人公私分明,就像他当年不肯因为刘璟而留在江夏一样,他也未必肯因为自己的交情投靠江陵。

不过现在州牧病逝,黄忠没有了效忠的对象,他必须要做一个选择,要么效忠襄阳,要么效忠江陵,相比之下,刘磐更相信黄忠愿意效忠刘琦。

黄忠沉思半响,叹了口气道:“琦公子固然是仁德之主,但荆州盛传他已是刘备的傀儡,效忠他和效忠刘备有何区别?”

刘磐又劝道:“琦公子现在确实很多事情不能做主,但要说他是傀儡,这未免有点言过其实,我想主要是琦公子手中无兵权所致,只要我们肯效忠琦公子,使他手中有兵,情况就会有转机,相信琦公子总有一天会和刘备决裂,那时,荆州必将走向复兴。”

黄忠半天没有说话,虽然他不怀疑刘磐有复兴荆州的愿望,但他却不相信刘琦的魄力,他若有魄力,就不会引狼入室,让刘备入主南郡。

“这件事让我再考虑考虑,过两天我再给贤侄一个答复。”

黄忠起身告辞,刘磐见他不肯明确答复,也无可奈何,只得送他出去,走到官衙台阶上,刘磐再次长揖行礼,“恳请世叔以大局为主,支持琦公子和小侄的荆州复兴大计。”

“贤侄放心吧!我会慎重考虑。”

黄忠一催战马,在数十名亲兵的护卫下,向城外奔去……

长沙郡的郡治叫临湘县,也就是今天的长沙,城外军营驻兵四千人,另外在靠近江夏的下隽县也有一千驻兵。

军营位于县城东南约五里处,是一片占地数百亩的开阔地,构筑了板墙,军营也是砖瓦房,有极为广阔的训练场地,只是骑兵偏少,整个军队只有三百匹战马。

黄忠出了城,一路疾奔,不多时便返回了军营,刚到军营,一名亲兵便跑上来,附耳对黄忠低语,黄忠一惊,连忙翻身下马,快步向自己的官房走去。

他推门进房,只见一人正负手站在墙边,注视着墙上的地图,黄忠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笑道:“公子是几时来的?”

男子一回头,正是刘璟,虽然贾诩建议让周不疑或者刘敏来见黄忠,但刘璟最终还是决定亲自来说服黄忠,只有本人亲来,才能显示出他的诚意。

刘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