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真这样想?”孙权回头似笑非笑地看着鲁肃。

鲁肃点点头,“微臣确实是这样认为,诸葛亮也承认了微臣的想法正确。”

孙权摇了摇头,“那是子敬太忠厚了,看不懂诸葛亮的心计。”

鲁肃连忙躬身道:“微臣不知,请吴侯明示。”

孙权叹了口气,“坐下说吧!”

两人坐下,孙权这才苦笑一声道:“我也是刚刚才反应过来,昨天子布找到我,劝我就算最终和刘璟联合抗曹,也要谈及条件,要刘璟让出长沙、武陵、零陵、桂阳、衡阳五郡,可除了长沙郡外,其余四郡都在刘备手上,刚才诸葛亮坚持刘备军队参与抗曹,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却一时忘了,现在才反应过来。”

鲁肃沉默片刻,问道:“吴侯是想反悔,推翻刚才的允诺吗?”

“我也不至于这么言而无信,但如果能不知不觉让孔明消失,那么”

孙权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杀了诸葛亮,那他承诺之事就无人知晓了,也就可以随之作废,只是这个想法有点太阴狠,他希望能得到鲁肃的支持。

鲁肃却立刻起身道:“吴侯,请容微臣一言,刘备参战有利于主公抗曹之名正言顺,这其实是大义,而为了区区四郡而甘冒逆臣之名,实为因小失大,吴侯若要四郡,战后可以找别的理由,但大敌当前,微臣以为,还是应该众志成城,团结抗曹才是正途!”

孙权默默不语,鲁肃一席话说得他万分惭愧,半晌他才叹息一声道:“子敬说得对,我险些做了蠢事了,多亏子敬的劝谏,也罢,就采纳子敬的话,既已许之,就不再反悔,四郡等战后找别的理由夺取。”

第357章 蕲春风云(五)

次日午后,孙权率领数百文武官员聚集在蕲春码头前,欢迎刘璟的到来,这时,有士兵在眺望台上大喊:“江夏船队出现了,在十里外江面上!”

又过了片刻,只见一队由十几艘大船组成的船队正向蕲春县驶来,为首大船上插着一面巨大的金边赤旗,赤旗是汉朝军旗,也是荆州军的军旗,而镶金边则表示荆州牧的帅旗。

孙权回头示意,鲁肃立刻大声道:“奏乐!”

码头上顿时鼓乐齐鸣,八支舞龙狮队伍上下翻飞,热闹异常,不多时,刘璟的座船徐徐靠上了码头,刘璟站在船头,满脸笑容向众人拱手施礼,头戴金冠,身着紫袍,腰束玉带,更显得他武略文采,英姿勃发。

在他身后跟着二十名亲卫以及两名从事刘敏和蒋琬。

孙权微微赞叹道:“果然是人中龙凤,卓越不凡!”

大船靠岸停稳,有船夫迅速搭上船板,刘璟走上岸,笑道:“不敢劳兄长亲自来迎!”

“贤弟到来,为兄怎能不迎?”

孙权大笑上前,两人紧紧拥抱,孙权上下打量他一下,又笑道:“一年不见,贤弟瘦了很多啊!”

“多事之年,哪里胖得起来?”

两人会意,皆一阵大笑,这时,刘璟一招手,一名士兵端着一只铜盘上前,盘中是一柄短剑,刘璟笑道:“此剑名青月,是我在柴桑所得,一直收藏至今,现赠给兄长。”

这把剑实际上是柴桑工匠在冶炼斩马剑时炼出,锋利异常,独此一柄,收藏名剑是孙权最大的爱好,他顿时有了兴趣,拾起剑抽出,只见剑身为淡青色,剑光如月,寒气森森,锋利异常。

“好剑!”

孙权连声夸赞,把剑交给随从,又对刘璟笑道:“听说贤弟喜得贵子,我也要表示心意,金珠宝贝不稀罕,我送给贤弟宝贝儿子一个大家伙。”

他回头喊道:“牵上来!”

只见人群纷纷闪开,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男子牵着一头小象慢慢走上前,刘璟心中惊讶,他走上前拍了拍小象,忽然想起历史上孙权送给了曹操一头象,最后由曹冲来称象,莫非就是这头象?

孙权走上前笑着介绍道:“这头象名叫米拉,是一名岭南商人送给我,还有一个象奴,小象很温顺,等令郎长大一点,可以骑着它玩。”

“那就多谢兄长了!”

刘璟命人把小象和象奴一起带上大船,这才跟着孙权乘上马车,在众人的簇拥下向城内缓缓而去。

蕲春县是小县,没有东吴城那样数十万人上街迎接,只有全县数千人上街欢迎,虽然人数很少,但人人欢呼,个个面带激动的笑容,他们发自内心的欢迎刘璟的到来。

十几年前,孙坚跨江击刘表,就是从蕲春县渡江,那一战蕲春县几乎全县皆毁,没有比饱尝战争痛苦的蕲春县人更期盼孙刘和好。

刘璟望着一张张激动的笑脸,他又想起了襄阳的民众,也是这样发自内心的欢迎自己,他忍不住叹息道:“他们的要求其实很低,只求能平平安安过日子,说起来令人惭愧,就是这么低的要求也很难满足他们。”

孙权也微微叹息道:“贤弟所言,也是我所思!”

马车停下了,蕲春县没有吴王宫那样宽阔壮观的宫殿,只有孙权所住的府邸稍微象样一点,孙权笑问道:“我记得在东吴,你是住在陶府,那么这里呢?是由我安排,还是回自己坐船?”

刘璟歉然道:“白天在这里吧!晚上还是回船,让兄长操心了。”

“那就这么决定了,贤弟先休息,晚上我为贤弟接风洗尘。”孙权笑眯眯拍了拍刘璟肩膀,带着他走进府门。

孙权有午睡的习惯,每天中午都要小睡半个时辰,多年来雷打不动,他回到自己房间,稍微收拾一下便躺下午睡了,但今天他有些疲惫了,睡过了头,迷迷糊糊中他被侍卫推醒。

“吴侯,醒一醒!”

孙权惊醒,他被扶坐起来,只觉得头一阵阵疼痛,就仿佛要炸开一般,他眉头一皱问道:“我睡了多久了?”

“大半个时辰了,吴侯,军师有急事禀报。”

孙权揉了揉太阳穴,头痛稍减,这才道:“请他进来!”

片刻,张昭匆匆走进,躬身道:“惊扰吴侯午睡了,但微臣有紧急之事禀报。”

“说吧!什么事?”

张昭上前一步,低声道:“曹丞相派使者来了!”

“啊!”

孙权大吃一惊,头痛顿时无影无踪,他连忙道:“现在人在哪里?”

“在北边的小码头,使者不敢下船,怕被江夏军看见,只派人来通告微臣。”

孙权有些奇怪了,竟然这么巧,两家一同到来,不敢曹操若再派使者前来,也就是这两天到来,其实也不奇怪,只是巧了一点。

他沉吟一下道:“你派一辆马车去接他,但不要来我这里,先接到你的府里去,下午,我自会去见他,这件事只能你我知晓,绝不能告诉任何人。”

“微臣明白!”

张昭行一礼便匆匆去了,孙权只觉一阵疼痛又向他头脑袭来,曹操竟然又派使者来了,他刚刚决定联合荆州抗曹,没想到再起风波。

事实上,孙权并没有完全下定决心,他还留了一点点侥幸,假如曹操使者不来,那么他就顺水推舟地跟刘璟合作,从刘璟那里榨取更大的利益,可曹操使者到来,使他并不稳定的心又开始乱了起来,曹操又给自己什么条件呢?

曹操的使者自然是蒋干,他被刘璟秘密审讯后,最终被迫妥协,答应了刘璟的条件,除了他的随从由江夏士兵乔装外,一切都和来时一样。

房间里,蒋干正向张昭细谈曹军备战情况,这也是曹操给他的一个任务,向江东重臣讲述北方军队的强大,但蒋干从江陵出发时,他们还不知道安陆郡大败的消息。

这时,门口有家人跑来禀报,“老爷,吴侯来了!”

张昭连忙出门去迎接孙权,房间里,蒋干心中十分紧张,刘璟给了他一封假信,他不知道里面的内容,很担心被精明无比的孙权看破。

这时,门帘一挑,张昭带着孙权走进房间,“蒋先生,这位便是我的家主公。”

蒋干只觉孙权目光异常锐利,仿佛看穿了他的假装,他心中一阵阵心虚,上前施礼,“在下九江郡蒋干,参见吴侯!”

九江郡也就是此时的豫章郡,柴桑原本属于九江郡,被刘表占领后,划入了江夏郡,事实上,在朝廷版图中,柴桑依旧是属于九江郡,只是蒋干不敢提自己是柴桑人,那太敏感了。

“蒋先生一路辛苦了,请坐吧!”

蒋干见孙权没有追问自己是九江郡哪里人,他一颗心稍稍放下,不料他刚坐下,孙权又笑问道:“原来蒋先生也是我们江东人,不知是九江郡哪里人?”

蒋干的心惊得几乎要停住跳动了,好在他路上已经考虑过说辞,便硬着头皮道:“我祖籍本是柴桑人,十年前为躲避战乱,带着父母迁到了彭泽,年少时我跟公瑾同窗为学友。”

这就是蒋干不敢不承认自己是九江郡人的缘故,他和周瑜是同窗好友,周瑜可认识他,他只能说自己是在刘璟镇守柴桑之前迁去了彭泽。

“原来是公瑾的同窗好友,那就更不是外人了。”

好在孙权更关心曹操的信件,便没有继续追问蒋干父母现在何处?他沉吟一下问道:“不知曹丞相有什么话给我?”

蒋干取出玉匣呈给孙权,“这便是丞相的亲笔信,请吴侯过目!”

孙权立刻接过玉匣,慢慢打开,取出了信件,曹操的信还是正式承诺书,不过内容大不一样了。

曹操承诺三年不打江东,不过有条件,条件是以芜湖为界,江东军三年内不得越过芜湖,另外豫章和蕲春两郡在三年内暂由朝廷托管,驻扎朝廷之军,三年后还给江东。

至于联合攻打荆州,战后把长沙、桂阳等四郡划给江东也丝毫不提,不过信的最后,曹操愿意为次子曹彰求娶吴侯之妹为妻,这一条倒是保留了。

在保证书的最后,是红艳艳的汉丞相大印,这是江夏巧匠仿造的一方大印,连笔迹也完全一样,没有一丝破绽。

孙权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江东军三年内不准越过芜湖一步,豫章和蕲春两郡在三年内暂由朝廷托管,驻扎朝廷之军,三年后还给江东,什么朝廷之军,那不就是曹军吗?

一股难以抑制的怒火从孙权心中涌起,他气得肺都要炸了,这就是曹操所谓的保证书,写私信时只字不提,先哄自己退兵,可一旦要盖章保证了,条件就出来了,看来曹操早就是这样打算。

“吴侯,是什么内容?”旁边张昭低声问道,他见孙权脸色不对,便隐隐感到一丝不妙了。

孙权铁青着脸把保证函递给他,“你自己看吧!”

张昭匆匆看了一遍,心中顿时一跳,那两个条件明显就是为了防止江东军在三年内吞噬荆州,曹操很清楚他在远征西凉马腾时,江东军一定会有动作,便先设定了条件。

张昭心中也暗暗叹了口气,这样一来,和曹操联合攻打荆州真的没有希望了,曹操实在太精明,精明得过头,不给江东一点好处,光娶吴侯之妹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看了一眼孙权,见主公的愤怒已经快要爆炸,便立刻吩咐家人带蒋干先去休息,蒋干也感受到了孙权的愤怒,心中害怕,连忙起身走了。

蒋干刚走,张昭便起身长施一礼道:“请主公息怒!”

孙权半晌才长长叹了口气,“人说曹孟德‘宁可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己’,此言不虚也,我当初若答应,将悔之晚矣!”

张昭心中惭愧,又问道:“主公希望微臣把蒋干悄悄送走吗?”

“不!”

孙权摇了摇头,冷笑道:“他还有利用价值,我要用曹操使者来压制刘璟,让他最大限度地让步。”

半个时辰后,曹操使者到达蕲春县的消息便传遍了全县。

第358章 蕲春风云(六)

房间里,刘璟正提笔给老将黄忠写一封信,大战将至,黄忠已经连续三次上书,要求调到江夏前线,虽然刘璟还是希望黄忠能镇守长沙,但他毕竟答应过黄忠,让他参与抗曹,刘璟也推无可推,只得重新安排长沙的守备。

‘吾已任命霍峻将军暂任长沙郡都督,代老将军暂守长沙,即日启程,望老将军和霍将军妥办交接事宜’

刘璟放下笔,尽管黄忠是他师父,但他犹豫片刻,还是没有称师父,他不希望在他的军队中有任何人特殊,或许黄忠不会有特权的想法,但作为军队最高主帅,他的态度必须明确,对刘虎也是一样。

这时,外面传来亲卫的禀报,“启禀州牧,孔明先生求见!”

刘璟一怔,诸葛亮来了,虽然刘璟对诸葛亮的不满已随时间的推移而淡化,但他的出现又让刘璟想起了过去的不愉快,犹豫一下,他还是答应接见诸葛亮。

“请他进来吧!”

片刻,诸葛亮快步走进了刘璟的房间,他满脸笑容,进门便深施一礼,“孔明参见州牧!”

刘璟也起身回一礼,“先生不必多礼,请坐!”

他又吩咐门口的亲兵,“给先生上茶。”

两人分主客坐下,诸葛亮又取出一封信,递给刘璟,“这是内子写给尊夫人的一封信,烦请州牧转交。”

刘璟一笑,接过信收起来,诸葛亮拱手笑道:“听说州牧喜得贵子,孔明向州牧祝贺了。”

“多谢先生美意!”

两人寒暄片刻,最初见面的那一丝尴尬气氛也渐渐消失了,这时亲兵端了两杯热茶进来,诸葛亮接过茶杯道谢,这才低声问道:“曹操使者已经到了,州牧知道此事吗?”

刘璟不露声色地点点头,“刚才已经听说了,和我是前脚后脚到。”

曹操使者到来的消息已经传开,刘璟知道不足为奇,诸葛亮又继续说:“可是州牧知道吴侯已秘密接见了曹操使者吗?”

刘璟吃了一惊,倒不是孙权秘密接见蒋干,而是诸葛亮怎么会知道孙权秘密接见曹操使者之事?刘璟便笑问道:“既然是秘密接见,先生又如何知晓?”

诸葛亮沉吟一下道:“这只是一个巧合,我的一名随从进城替我买酒,见一辆马车入城,张军师府门前停下,下来一个神秘男子,被侍卫保护进了府宅,遮蔽很严密,看不清容貌,但不多久吴侯匆匆赶来,很快曹使到来的消息便传遍了全城,我便推断吴侯秘密见了曹使。”

“真有这么巧吗?”刘璟又笑问道。

“当然,否则孔明怎么会知道?”

事实上,蒋干泊船之处,正好在诸葛亮船只的旁边,他亲眼看见马车来接,又让随从跟去查看,见马车停在张昭府门前,至于孙权密见曹使,那只是诸葛亮的推断,如果孙权没有见曹操使者,这个消息绝不会公布出来,这是常理。

刘璟沉思片刻问道:“先生觉得曹操使者到来,会有什么消息?”

“我以为此番曹操必有重大让步,曹操兵力虽重,但主要是北方之军,不习水战,孙刘联军也有十万之众,战船数千艘,曹军未必能占上风,曹操一定也明白,所以他会千方百计破坏联盟,甚至会和江东联手攻打荆州,所以我认为曹操必然下了重注,加上张昭等文官的支持,一旦吴侯动心,局势危矣!”

刘璟暗暗点头,不愧是诸葛亮,局势看得很透彻,可惜诸葛亮也不知道自己已经拦截了蒋干,刘璟又问道:“那依先生之见,我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沉吟一下道:“应该说州牧的安陆郡之战是非常明智的决定,使孙权心有忌惮,但如果孙曹联手,恐怕安陆郡之战也没有用了,如果州牧有魄力,可以利用曹军尚不适应乘船的时间差,集中雷霆之军,一举击溃江东军,迫使江东军东撤,无力再介入荆州之战,那时,皇叔愿率军配合州牧共破曹军。”

刘璟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诸葛亮果然有高明之处,他也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方案虽然胆大,却是破解困局的良策,如果自己没有截获曹操使者,或许可以采用这个策略,不过现在他几乎已稳操胜券,这个策略基本上可以不用了。

刘璟瞥了一眼诸葛亮,见他欲言又止,便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