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两次胜利的意义都十分重大,前者使他成功阻击了刘备军队对巴蜀的进军,而后者的胜利将为他稳定东方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这是两次战略层面上的胜利。

一早,刘璟换了一身普通人装束,头戴游学冠,身着蓝色细麻布袍,脚穿乌皮靴,事实上,他这身打扮还是属于中上层社会的装束,在汉朝,从衣服长短便可看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峨冠博袍是上流社会的标志,而下层民众则是身着短褐,也就是短衣粗绔头裹巾。

刘璟带着几名手下,一路走到了武昌东市,汉朝继承了先秦城市商业的特点,划定一片特殊区域作为商业区,称为市,往往就是城市交通最便利之处。

武昌的商市位于水门漕河附近,占地足有两千多亩,密集的店铺分布在漕河两岸,大江南北的货物在这里汇聚,无论铜制的油灯、香炉、滴瓶家具用品,还是铁制的犁、镐、锹、锄、镰等农具,或者是谷、黍、米、麦、豆等粮食,鸡、鸭、鹅、牛、猪、马等家禽牲畜及丝绸、犀牛角、龟壳、珍珠、象牙等等奢侈品,各种商品,这里都应有尽有。

荆州的商贸主要靠水运,甚至北方来的货物在抵达樊城或安陆后,也改为水运,从长江运往武昌,从今年以来,武昌的商贸尤其繁盛,各种商品物资堆满了仓库。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赤壁大战使江夏名声大振,大大提高的荆州在全国的地位,全国商人蜂拥而至,但更重要是江夏造的五铢钱在去年大量面世,钱的含铜量很高,在劣钱泛滥汉末无疑是一个亮点,被称为‘楚钱’。

这便导致了全国各地商人纷纷将物资运来江夏,换取这种高品质的楚钱,这无疑是一种货币剥削,利用硬通货币来换取各地物资。

当然,武昌的商市主要以批发为主,来这里购买货物的顾客并不是普通民众,而主要是荆州各郡县的小商贩,雇一艘小船从百里、甚至千里外驶来,满载货物回去。

这样一来,在东市做买卖就需要大资本,也就是以商行为主,一共有三十余家商行,每家商行经营各自的特色商品,但其中又有四大商行经营多种商品,最大的便是从柴桑迁来的陶氏商行,其次便是江陵的吴氏商行,襄阳的田氏商行,还有武昌本地的苏氏商行。

而陶氏商行是整个南方第一大商贾,垄断了荆州的粮食和盐铁,经营数十年,获利巨万,富可敌国,也成了刘璟势力发展壮大最有力的支持者。

刘璟略略化了装,加了才长须,眉毛也画粗了,除了很熟悉的人,一般人已经认不出他就是荆州牧了,他信步而行,来到了一家首饰店。

这家店占地三亩,前店后坊,占地颇大,也是荆州最大的首饰店,叫做‘百宝坊’,但它只是平民首饰店,真正的达官贵人都是在一家‘翠斋’的顶级珠宝店里购买首饰。

刘璟随即走了进去,从外面看似乎没有什么人,但进了店也发现人潮拥挤,二十几张桌子前都坐满了客人,每张桌子旁都有一名伙计在满头大汗地介绍首饰,并和顾客讨价还价。

刘璟正好退出去,但一名年轻伙计热情地迎了上来,“这位贵客,小店各种首饰应有尽有,物美价廉,小人张顺,愿意为贵客介绍。”

刘璟笑了笑,“人太多了,我改日再来吧!”

这名伙计虽然年轻,却从业多年,有一双毒眼,他见刘璟虽然衣着朴素,但腰间一块古玉佩却价值千金,还有他的几个随从,那种气势和魁伟身材,都是武艺极为高强之人,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养得起。

伙计立刻判断出,刘璟是贵人,这样的贵人顾客怎能轻易让他离去。

伙计立刻指着里间道:“请客人到里间去坐,里面没有人。”

刘璟本来就是了解民情,他也没有退却,跟着伙计进里屋了,里屋布置得很雅致,有五六张桌子,却只有一张桌子坐有客人,其余都空着。

刘璟不由好奇地问道:“外面拥挤成那样,为何不让他们来里间坐。”

伙计挠挠头道:“这里是贵客房,他们都是普通小民,没有资格进来。”

“普通小民还有这么多人来买首饰?”刘璟不解问道。

这时旁边桌前的人接口笑道:“江夏殷实的人家多得去了,这家首饰店每天都是这么生意兴隆。”

刘璟走上前笑道:“在下姓杨,汝南人,来江夏行商,请问先生贵姓?”

伙计替那名客人答道:“这位就是王生记酒馆的王东主。”

王生记酒馆位于东市,占地足有八亩,是武昌极为有名的酒馆,刘璟拱手笑道:“原来是王东主,我在汝南也久仰王生记酒馆了。”

这位王东主长得颇为肥胖,也十分健谈,他笑眯了眼,摆手道:“不敢当,杨掌柜请坐吧!”

刘璟在他对面坐下,随口笑道:“王东主觉得江夏人很富有吗?”

“哪里都有穷人富人,只是荆州本来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又安定了百年,只要勤劳一点,又能穷到哪里去,比如去年斗米最高达两百钱,你看谁闹过?还有大量襄阳、南郡的人逃难来江夏,灾民营中也不过才一半吧!家道稍微富裕一点的人,谁愿意去排队领粥?”

刘璟点了点头,此人说的这些事他也知道,比如蔡家,直接在江夏买了一座农庄,很多富裕人家都是租赁房子住,不会去住灾民营,也正是这个原因,江夏官府承受的压力要比想象中的小得多。

这时王东主又从怀中摸出一把钱,往桌上一拍,“这钱就是今年以来大量出现的楚钱,造得非常好,至少九成铜,但它一出来,荆州人都在跺脚骂娘,你知道为什么吗?”

刘璟拱拱手笑道:“我不知,请教东主。”

“因为它一出来,荆州人手中的老钱就不值钱了,原来五钱可以卖一条大鱼,现在也是五钱,不过要用新楚钱,若用老钱买就要十钱了,米价也是一样,新钱还是每斗四十钱,但旧钱就要每斗一百钱了,米价凭空翻了一倍,你说大家骂不骂娘。”

刘璟拾起一枚新钱仔细看了看,新钱做得很圆润,肉质饱满,黄澄澄的铜色,正面写着‘楚造’二字,背面则是篆体‘五株’,确实是一枚上好钱币。

新钱之所以大量流通出来,主要是这次赤壁大战,厚赏三军,是从军队手中流出来,刘璟确实没有想到,新钱居然这么受欢迎。‘这应该就是一种货币掠夺了!’刘璟不由暗暗思忖。

“真是他娘的好钱啊!我钱窖里的钱全他娘的完了,我至少十年都白干了,你以为这么多人跑来买首饰做什么?”

王东主越说越恼火,又恨恨道:“这么好的钱就不应该留在荆州江夏,这样对我们不公平,应该去江东、去巴蜀,把他们的东西全买过来,他娘的,真不知上面人是怎么想的,都长着猪脑子吗?”

……

入夜,刘璟换了一身宽松的衣袍,坐在书房里悠闲地看书,目光却不时瞥向正在宽榻上爬上爬下,调皮得一刻也闲不住儿子,当孩儿爬到坐榻边缘时,他便会伸手去扶一下,怕他从榻上摔下来。

一转眼,儿子已经会爬了,且精力充沛,整天除了睡觉,就是爬来爬去,顽皮得象猴子一样,口中咿咿呀呀不知说着什么。

刘璟说是看书,其实一个字也没有看进去,他生怕一不小心儿子就从榻上滚翻下来,昨天就摔了一下,足足哭了半个时辰。

虽说孩子令人劳神操心,但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化,那种为人父的滋味也是极为美妙。

这时,陶湛端着一杯热腾腾走了进来,她见丈夫不时伸手去扶一把儿子,她心中不由涌起一股甜意,说到底,孩子是母亲的命根子,看见当父亲的疼爱孩子,没有哪个母亲会不高兴。

陶湛将茶碗放下,抿嘴笑问道:“明天月英母女就要回去了,你不去打个招呼吗?”

刘璟放下书,笑呵呵道:“有你替我,我就不去了,护送她们回去船只和护卫我都安排好了,明早你直接去找李青就行了。”

刚说到这,刘璟瞥见儿子爬了过来,眼看要掉下宽榻,吓得他连忙一把扶住,摸了摸儿子的小脑瓜笑道:“小家伙,可别再摔着了。”

刘致咿咿呀呀,向母亲伸手,陶湛疼爱地将儿子抱在怀中,捏了捏儿子的小脸,笑吟吟道:“致儿跟娘去见阿果姊姊去,别打扰爹爹看书了。”

刘璟笑了起来,“去吧!等会儿徐长史会来找我,他可能有封信要让黄夫人带给孔明。”

说到这,刘璟有些犹豫,陶湛看出丈夫有话要说,便笑道:“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好了。”

刘璟沉吟一下道:“我是想说,我们府中需节俭,不必要的开销一律裁除,另外,饮食衣物和起居方面要能省则省,切不可奢侈浪费。”

陶湛有些惊讶,“夫君,出什么事了吗?”

刘璟笑了起来,“不要担心,没有出什么事,我只是想做出一个表率,号召荆州官民节俭援军。”

陶湛默默点头,“我知道了,我会安排好节俭之事。”

就在这时,一名丫鬟在门外禀报道:“启禀老爷,徐长史来了。”

“带他去外书房稍候,我马上就来。”

“夫君去忙吧!我们先走了。”陶湛嫣然一笑,抱着儿子快步走了。

刘璟喝了两口茶,这才起身不慌不忙向外书房走去。

第433章 聚财之令

刘璟快步来到外书房,书房门开着,大片光线从房间里射出,将院子也照亮了,远远便看见徐庶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显得忧心忡忡。

刘璟不由笑了起来,作为大管家,要安置逃民,要战后遣返民众,还要筹谋十几万军队的钱粮,确实是很难为他了。

“元直又在为柴米担忧么?”刘璟笑着走进了房间。

徐庶连忙施礼道:“参见州牧!”

“坐下说吧!”刘璟一摆手,笑眯眯请徐庶坐下。

徐庶坐了下来,苦着脸笑了一声,说道:“刚刚打完赤壁大战,得了二十万石粮食,在江陵和襄阳两座城池中又得了十五万石粮食,从彭泽水寨得了五万石粮食,按理,这么多粮食对支撑对江东的战役是足够了,我不该有什么担忧,只是我一想到将来,总是心里很沉重。”

“你担心将来什么?”

刘璟笑问道:“是我们的税赋不足以养兵吗?”

“坦率地说,确实如此!”

徐庶低低叹息了一声,“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远远收不抵支,江夏一郡的税赋最多只能支撑两到三万军队,其余数万大军的钱粮开支都是陶家替我们支撑,今天陶胜来拜访我,告诉了我一个不幸的消息,巴蜀和江东都禁止和荆州贸易了,也就是说,我们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江东这样决定可以理解,但巴蜀也禁止和荆州贸易,这倒是出乎刘璟的意料,他心中忖道:‘难道真是新钱出问题了吗?’

徐庶又接着道:“主要是这半年来大量的物资流入荆州,已经引起巴蜀和江东的警惕了,年初时,巴蜀和江东先后禁止粮食贸易,现在所有的贸易都禁止了,我们铸造新钱,却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麻烦。”

刘璟沉吟一下问道:“我们就这么依赖贸易吗?”

徐庶叹了口气,“巴蜀的石炭,江东的铁矿,是我们必不可少,但我更担心粮食会出问题啊!”

刘璟背着手走了几步,忽然回头道:“但十年前荆州出产的粮食不是一样养活了十三万军队吗?”

徐庶明白刘璟的疑问,过去粮食能自足,为何现在就不行了?

他想了想道:“过去确实能自足,仅襄阳一个郡就能养五万军队,南郡也能养三万军队,但问题是曹操南侵对荆州的破坏很大,虽然人口减少不多,但考虑到土地搁荒,重建家园等等因素,恢复过去荆州从前产粮量,至少须要三年时间,我就担心我们坚持不了这么长时间。”

刘璟听得有些迷糊,他很了解徐庶,徐庶绝对不会为三年后的事情来麻烦自己,肯定是发生了很急迫的现实问题,刘璟看了他一眼,便笑问道:“你就告诉我实话吧!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徐庶万般无奈,只得叹息一声道说:“不瞒你说,官仓里已经粮尽了,本来我认为没有多大问题,因为我们铸造了足够的钱,手上还有大量黄金,而且我们钱含铜量很高,在各地都极受欢迎,所以我计划大量买入粮食。

不料陶家告诉我,巴蜀和江东都禁止和我们贸易了,使我的计划落了空,现在逃难民众开始陆续返回襄阳和南郡,正好需要大量粮食,至少到今年秋天,官府都必须赈济他们,但现在各地官仓的存粮加起来也不足两万石,已经无下锅之米了。”

刘璟这才明白徐庶的意思,原来他是来问自己要军仓之粮。

无论是赤壁大战的战利品还是江陵、襄阳的战利品,都归军方所有,存放在夏口和武昌的军仓内,仅粮食就有三十八万石之多,但这些物资及粮食是归军队所有,和地方官府无关。

刘璟沉吟一下问道:“到九月秋收之前,你这边还需要多少粮食?”

徐庶早就盘算过粮食缺口,他见刘璟有答应的意思,连忙道:“至少要三十万石,不过我们可以用牲畜从江夏郡和长沙郡的农民手中换取十万石粮食,但还有二十万石的缺口。”

刘璟点了点头,“我还是那句老话,粮食不够,可以从军仓里调,但不能一次性调走,需要多少调多少,我想两个月之内粮食不足问题会有很大的变化。”

徐庶若有所思,“州牧是指江东?”

刘璟微微一笑,“不一定是江东。”

徐庶的马车离开了刘璟的府宅,行驶在宽阔的大道上,月光从车窗缝隙里射入,照在徐庶复杂的表情之上。

他还在回味刘璟最后给他说的几句话,“去年涨粮价之事你做得很好,现在我们要发展,要积累实力,不仅要向外掠夺,也必须让民众适当勒紧腰带。”

“昔日秦国以七国之极弱之身,最后却能统一天下,靠什么,靠的就是掠夺民间财富,我们也要从民众手中征收财富,我们不是拿去享乐挥霍,而是要用于供养军队,用于打造兵器,用于购买生铁,荆州安定数十年,民间殷实,徐长史,我们要想办法把财富征收上来,现在可不是享福之时,等天下统一了,再给荆州减税嘛!”

徐庶不由低低叹了口气,虽然他很难接受掠取民财之说,可事实上,这又是一国强盛的必经之道,很多时候真的很难两全。

……

从柴桑到下雉县并不远,约一百五十里,沿途丘陵起伏,覆盖着大片森林,如果昼夜行军,也就是一天半的路程,但周瑜率领的八千军队却足足走了三天,他们白天在密林中休息,夜里行军,昼伏夜行,秘密向下雉县进发。

周瑜参与了赤壁之战,他深知火油的威力,尤其对于水战,那简直就是战船的克星,可惜江东在境内寻找多年,却始终没有能找到火油,这令周瑜失落万分。

这次江东军西征,周瑜一直是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一直到他听说徐盛攻占了柴桑,他的立场才终于有所松动,他反对西征,但绝不反对夺取下雉县,那是江夏军的火油产地,如果能占领,对于江东军将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但周瑜也知道,下雉县对于江夏同样重要,刘璟绝不会留一座空县给自己,刘璟必然会在下雉县驻扎重兵。

傍晚时分,夕阳已经落山,天边的红霞已褪成了淡粉色的暮霭,天空也渐渐由浅蓝变成了淡淡的青绿色,在距离下雉县还有三十里的一片山坳谷地中,八千江东军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用餐,准备天黑后启程出发。

在一片由数十株大树集成的树林里,临时搭建了一座行军帐篷,帐篷里,周瑜站在地图前久久沉思不语,一旁则站着徐盛和丁奉,徐盛是这才周瑜出征下雉县的副将,而丁奉则是先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