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司马懿却无暇玩笑,他心中很紧张,他已经明白了刘璟的意图,极可能是准备顺水推舟,提前一年发动吞并巴蜀的战争。

可是还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准备好,这一战该怎么打?

刘璟瞥了他一眼,淡淡道:“仲达就不用太焦心了,很多事情并不一定会按照我们谋划的路线走,临时决断也没有什么问题,况且我们的本意就是要引导汉中来攻打上庸。”

“那建平郡这边呢?是先让给益州,还是等上庸之战打响再让?”司马懿又问道。

“这个让我再考虑考虑!”

刘璟说着,却看了一眼贾诩,贾诩会意,刘璟这是要征求自己的意见,但现在他不能说,那会让司马懿不舒服,贾诩笑了笑便没有说话。

……

司马懿和徐庶先后告辞而去,贾诩也走了,但他绕了一圈,又返回了刘璟的书房。

“主公可是要找我?”贾诩呵呵笑问道。

刘璟点了点头,“军师请坐吧!”

贾诩坐下,刘璟这才问贾诩道:“军师对提前动兵的想法如何?”

贾诩微微一笑,“两国相争,在于准备充足,在于知己知彼,但我觉得更重要在于战机。”

“军师是指现在有战机吗?”

贾诩点了点头,“有时候意外之事,会更让人信服,主公的目的是要刘璋对我们北伐深信不疑,那么汉中的突然进攻上庸,导致局势失控,这个时候,刘璋绝对不会想到我们竟是借此谋巴蜀,甚至巴蜀谋士大将们也想不到,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正是他们泄露了秘密才导致张鲁进攻上庸,才导致我们仓促应战,以有备攻无备,这就是我说的战机。”

刘璟心中叹息一声,相比之下,还是贾诩更加老辣,司马懿还是经验略显不足。

“军师说得不错,如果是这样,我就可以让刘璋出兵为名,把建平郡先给他,事情就圆满了。”

“不对!”贾诩摇摇头笑道:“其实事情只有七成满,并谈不上圆满。”

刘璟有些不解,“军师此话怎讲?”

“很简单,既然汉中军大举进攻上庸,我们当然要出兵北上,那主公又怎么向刘璋解释,我们为何屯重兵在南郡呢?”

刘璟点了点头,这是一个大问题,要夺巴蜀,就必须屯重兵在南郡,可是又无法向刘璋和巴蜀解释这个原因。

贾诩狡黠地捋须一笑:“不妨可以利用一下刘备。”

刘璟恍然大悟,对啊!他们可以借口收复荆南,大举屯兵江陵,准备进攻荆南,甚至渡江向荆南刘备进攻,然后这个时候,张鲁汉中军利用荆州军攻打荆南之时,突袭上庸得手,那么一切就顺理成章了,贾诩果然老辣啊!

“那攻打刘备理由呢?”刘璟又追问道。

贾诩眼睛眯成一条缝,“比如刘琦的死讯忽然传来,如何?”

刘璟点点头,他明白贾诩了的意思,这时他终于做出了决定,“就这样吧!备战江陵,准备大规模进攻荆南。”

……

次日,一个令人无比震惊的消息从江陵传来,长公子刘琦在荆南暴毙,极有可能是中毒而亡,荆州朝野震动,荆州牧刘璟大怒,派蒋琬为使者赶赴荆南,质问刘琦死因,并满城举哀,悼念长公子刘琦。

与其同时,刘璟下令调集襄阳和江夏的八万大军以及三十万石粮食、无数军用物资、两千艘战船云集江陵,准备南攻刘备,为公子刘琦讨还公道。

建安十五年刚刚开启,战争风云在荆州大地上再次激荡起来。

……

公安县,一辆马车向位于城南的诸葛府疾驶而去,此时是正月初五,公安的民众还沉浸在新年的喜庆之中,大街上空空荡荡,行人稀少,店铺也大都关闭,家家户户准备的新年食物足以让他们吃到十五之后。

只有一群群衣裳鲜艳的孩子在刚刚融化的雪地中奔跑嬉戏,一阵阵天真的笑声从远处传来。

马车里的刘备却处于一种极度的忧心之中,他刚刚得到消息,刘璟已下令八万大军和两千艘战船云集江陵,准备大举进攻荆南,这个消息令刘备极为恐慌,他连衣服都来不及换,穿着居家毛服便向诸葛亮的府邸急急赶来。

在恐慌之余,刘备也同时极为恼火,他们一个月前才达成协议,把刘琦送去了,刘璟也同意给他们半年时间准备,可以一转眼,刘璟便翻脸不认帐,说刘琦死在荆南了,要前来报仇,简直无耻之极。

当然刘备也知道,所谓给刘琦报仇只是借口,关键是没有刘琦为人质了,他们便可以正大光明进攻荆南,把自己置于死地,想到刘璟的翻脸无情,刘备的内心都要绝望了。

马车在诸葛亮府前停下,刘备下了马车便急匆匆向府门走去,门房吓得连忙奔进府中去禀报。

刘备刚走到中门,迎面遇到了诸葛亮赶出来迎接,诸葛亮穿了一件厚袍,头戴葫芦帽,手执一柄羽扇,他见刘备神色慌张,穿着居家服,不由笑着施礼道:“主公怎么如此着急!”

“军师,出大事了!”

刘备急得声音都变了,“我刚刚得到消息,刘璟借口刘琦在荆南暴毙,要为刘琦复仇,调集八万大军云集江陵,准备大举进攻荆南。”

“还有这种事?”

诸葛亮也有点奇怪,“他不是和我们达成协议了吗?”

“问题就在这里,我不知道刘璟为何要翻脸,特来和军师商量应对之策。”

诸葛亮点点头,“主公不必担心,刘璟是做大事之人,反正荆南最迟半年后归他,他没有必要毁坏自己信誉,其中必有缘故,请主公到我书房一叙。”

第499章 一念之差

书房内,刘备喝了一口热茶,终于克制住了内心焦急的情绪,诸葛亮的冷静使他又看到了一线希望。

诸葛亮沉思片刻道:“这件事最大的疑点就是刘璟居然集结八万大军和两千艘战船,在荆州最急需修养生息的时刻这样大规模动兵,仅仅只是为了对付荆南,主公觉得可能吗?”

刘备是因为刘琦之事心中不安,他知道刘琦命已不长,便以为刘琦真的死了,刘璟为了转嫁责任,这才指责荆南害死刘琦。

也正是因为有这种顾虑,所以刘备完全相信刘璟要进攻荆南,但诸葛亮的提醒,顿时使刘备醒悟过来,确实如此,居然用八万军攻打荆南,这岂不是杀鸡用宰牛刀吗?

事实上,以荆州军强大的战力,甚至只需一万军队便可以收复荆南,何至于调用八万大军。

想到这,刘备迟疑着问道:“难道刘璟是另有图谋?”

诸葛亮点点头,笑道:“我想……这或许就是刘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明着是攻打荆南,实际是为了夺取巴蜀,除此之外,我怎么也想不到,刘璟有什么理由在江陵集结八万大军。”

“如果他顺便将我们灭掉呢?假道灭虢之事会不会发生?”刘备还是有些担忧地问道。

诸葛亮背着手走了几步,最后缓缓道:“荆州军确实有可能渡江,但刘璟绝不会真的把自己陷在荆南,他一定会派人和我们事先进行沟通。”

刘备顿时醒悟,“好像刘璟已经派出蒋琬来质问刘琦之死的真相了。”

诸葛亮呵呵笑了起来,“这就是了,刘璟做事情还是很有章法的,主公但凡放宽心,事情没有那么严重。”

诸葛亮的安慰使刘备极度紧张的心,终于慢慢放松下来。

就在这时,一名刘备的亲卫在门外禀报:“启禀皇叔,刚得到城门守军消息,襄阳派使者到来。”

刘备和诸葛亮对望一眼,两人同时明白过来,这一定是蒋琬来了。

……

城门外,蒋琬带着几名随从,正负手打量这座新建成的城池,蒋琬现在官任荆州治中,主管财谷薄书,已是荆州文官的第二号实权人物。

荆州文官的第一官职应该是别驾,现在荆州别驾由张机担任,但张机醉心于医学,只挂一个别驾之名,并不问政务,而且在不久前再三辞去了别驾一职,现在荆州别驾空缺。

所以长史徐庶成了最高文官掌权者,相当于荆州的丞相,而蒋琬便成了徐庶最得力的助手,掌管荆州钱粮。

这时,城门开启,几辆马车一阵风似的疾驶而出,在蒋琬面前停下,孙乾从马车里出来,向蒋琬拱手笑道:“让治中久等了!”

蒋琬也微微一笑,“原来是公佑兄,很久未见了!”

当初刘备也久闻蒋琬才名,极想邀请蒋琬为属臣,特地派孙乾去零陵说服蒋琬,孙乾一连劝说蒋琬三天,蒋琬却没有答应,转去东吴游学,最后蒋琬选择了刘璟。

此时两人再度想见,未免有一点对往事的尴尬,当初孙乾可是信誓旦旦,刘备将会为荆州之主,可现在……

孙乾眼中不免流露出一丝惭愧。

不过孙乾眼中的惭愧只是一晃而过,他立刻堆起笑容,“我代表皇叔欢迎治中前来,皇叔正在恭候,治中请随我来!”

蒋琬拱拱手笑道:“那烦请公佑兄带路了。”

两人乘马车进了城,很快便来到了刘备的军衙,在军衙台阶前,刘备和诸葛亮已经等候多时,众人寒暄几句,将蒋琬如众星捧月般迎进了军衙中。

军衙内堂,众人分宾主落座,刘备看了一眼两边的侍卫,吩咐道:“都退下!”

侍卫们纷纷退下,内堂只剩下刘备、诸葛亮和蒋琬三人,蒋琬这才拱手道:“我先转达刘州牧的话,先前荆州和皇叔达成的共识依旧有效!”

这句话让刘备揪紧的心一下子松懈了,他沉默片刻道:“那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荆州军要大举云集江陵,口口声声要为琦公子复仇,让荆南上下人心惶惶,这又是什么道理?”

蒋琬笑了笑,取出一封信递给刘备,“这是我家州牧的亲笔信,皇叔看了便会明白。”

刘备接过信,匆匆看了一遍,果然和诸葛亮的分析完全一样,而且刘璟很明确地告诉他们,他们可以把军队和物资撤到衡阳郡,刘备眉头皱成一团,明明答应给他们半年时间准备,现在又要他们把军队撤到衡阳郡,这还叫什么共识依然有效?

刘备心中有些恼火起来,他把信递给诸葛亮,沉着脸道:“不是说好半年后我们撤军吗?现在才两个月,为何你家州牧言而无信?”

蒋琬毫不生气,依然不慌不忙解释道:“可能是皇叔没有理解双方达成共识的关键,我可以解释,就是荆州军承诺不攻打荆南军队,支持荆南军队转移去交州,现在我们虽然大军云集江陵,但还是承诺不会攻击荆南军队,只是请转移去衡阳郡,半年后再进攻交州也完全可以,不过……”

说到这里,蒋琬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注视着刘备道:“我们所有的承诺都是建在双方的诚意之上,如果贵军破坏了荆州军的切身利益,那么所有承诺将失效,这也是我家州牧的原话,话虽不好听,但我们一定要有言在先。”

刘备明白蒋琬的意思,其实就是警告他们不准泄密给巴蜀,否则他们将直接灭掉荆南,话虽然不错,但这种赤裸裸的威胁使刘备的面子有些挂不住,他黑着脸一言不发。

这时,诸葛亮在一旁笑道:“不知刘州牧准备让我们几时南撤去衡阳郡?”

蒋琬暗暗夸赞,这才是聪明人,面对现实,顺势而为,不做不必要的抵抗,蒋琬恳诚地说道:“我们将在二十天后完成军队集结,再过五天便正式渡江,请务必在此之前撤走。”

诸葛亮点了点头,“请转达我们对州牧信守承诺的感谢,同时请他放心,今天说的话,我们不会让第三人知晓。”

“既然如此,那我就告辞了!”

蒋琬起身告辞,刘备和诸葛亮将他送出军衙,又命孙乾送他去江边,刘备这才和诸葛亮又返回了内堂。

“我们真的要按照刘璟的要求做吗?”刘备按耐不住心中的恼火道。

诸葛亮叹了口气,“我当然也不愿意,我想谁也不会愿意,但实力摆在这里,由不得我们选择,而且刘璟派蒋琬来事先通报,也算是给皇叔一个面子,况且他还算守信,否则他直接出兵剿灭我们,其实也是他的机会。”

“哼!他不是守信,他是指望我替他经营交州。”刘备恨声道,他很清楚刘璟的心思,把自己放去交州,让自己替他经略,将来他再来收割。

虽然心中极度不满,但刘备确实也无可奈何,他已经没有选择,除了尽快撤到衡阳郡外,他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他深深叹息一声,“好吧!烦请军师做一个撤军计划,我们尽快实施。”

……

汉中是指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之间的一条狭长的山坳走廊,在这条山坳走廊内从西向东分布着三片盆地,这三片盆地便成了人类繁衍生息之地,这里温暖湿润,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也使得汉中成为了汉朝的龙兴之地。

三块盆地在行政区划上便是武都郡、汉中郡和魏兴郡,由汉水将三郡联系在一起,称为汉中三郡,其中以汉中郡盆地最大,人口也最多。

汉中同时也是道教分支五斗米教的发源地,由张修创立,但不久便被张鲁所篡,五斗米教便沦为了张鲁进行军阀割据的一个重要工具。

张鲁原本是刘焉部将,和张修奉命攻打汉中太守苏固,张鲁在杀死张修后,随即割据汉中自立,迄今已有二十余年,由于汉中地理封闭,大量关中民众为避战乱逃入汉中,使汉中人口迅速增加。

由于土地得到了大量开发,再加上张鲁经营有方,汉中也渐渐开始走向强盛,拥军五万,粮草充足,成为可以与巴蜀抗衡的割据军阀,也成为巴蜀第一劲敌。

但新年以来,汉中便被一种不安的气氛所笼罩,早在去年十二月初,巴蜀方面便透露出消息,荆州刘璟即将攻打汉中,向北扩张,这便使张鲁开始担忧起来。

这个时候,张鲁之弟张卫也提出抢先夺取上庸的建议,利用上庸的有利地形阻击荆州军北上。

但张鲁心存顾虑,这个建议他迟迟没有表态,时间一晃又过去近一个月,这件事再也没有人提起,连强烈主张夺取上庸的张卫也迷失在女人堆中,这个建议就仿佛一座涨潮中的沙器,潮水过后,再也没有了痕迹。

可到了一月下旬,荆州方面传来了重大消息,荆州军开始渡江南下,挺进荆南,这个消息让张鲁的心有点乱了。

杨松从张鲁的天师府出来,上了马车,忧心忡忡地上了马车,杨松年约五十岁,身材高大,脸型很长,配上一只鹰勾鼻,使他的外貌显得十分奸诈,给人一种很不可靠的感觉。

他原本是关中名士,出身名门弘农杨氏,为避汉末之乱来到汉中,被张鲁用为幕僚,杨松极善理财,在他二十余年兢兢业业的治理下,汉中变成了富庶之地,他也得到了张鲁的极大信任,成为汉中的第二号实权人物。

杨松虽然能力出众,但他的缺点也同样明显,他极贪贿赂,在汉中强盛的同时,他本人也成为了汉中第一富翁,好在张鲁对钱财看得较淡,并不在意他的贪赂,正是张鲁的纵容下,杨松几乎到了无事不贪的程度。

但今天,杨松的忧虑并不是钱财问题,而是张鲁竟隐晦地提出,应该将汉中防御向东扩展,杨松一下子便明白了张鲁的意思,向东扩展防御,那就是夺取上庸城了,杨松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张鲁一直将上庸之事放在心上。

第500章 汉中出兵

杨松当然也知道在上庸建立防御线对汉中的防御有着重大影响,夺取上庸,不仅打掉了荆州威胁汉中的一把尖刀,同时也可以建立一座坚固的防御墙,使汉中不用再担心东面的威胁。

只是夺取上庸的后果是什么?虽然现在刘璟在收复荆南,无暇北顾,可一旦他收复了荆南,他会善罢甘休吗?

杨松靠在车壁上,细长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他还在回味张鲁最后说的那一番话。

‘巴蜀传来荆州要取汉中的消息绝对可靠,你就不要问是谁,我现在只想知道,怎么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