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建业对会稽郡的控制已名存实亡,如果我所料不错,只要吴侯兵败的消息传到江东,吴郡和会稽郡立刻就会竖旗造反,如果这个时候伯言回江东,恐怕会立刻卷入是非之中,想闭门读书,估计只是伯言的一厢情愿。”

陆将军低头不语,他知道刘璟说得很对,确实会是这个结果,半响,他低低叹息一声,“天下之大,竟无我陆将军容身之地乎?”

刘璟笑了起来,“其实我对江东的风物很是景仰,可惜身边无人细解,如果伯言不嫌弃,就在我帐下做个博士如何?”

话已经说得这个程度了,陆将军焉能不知刘璟的心意,他以汉王之尊,如此体谅和尊重自己,转弯抹角规劝自己,可见他的一番诚意,陆将军又想到孙权的无情无义,心中不由长叹一声,也罢,江东迟早是刘璟的囊中之物,就算是为自己,为家族谋个前途吧!

想到这,陆将军再次行一拜礼,“陆将军愿为汉王殿下效犬马之劳!”

刘璟大喜,连忙扶他起来,笑道:“得了陆伯言,江东我不要也罢!”

第751章 三方角力(下)

尽管柴桑官方对刘璟接见鲁肃保持低调,并不对外宣扬,但杨仪还是从一名衙役那里了解到了情况,这令他很郁闷,刘璟根本就在城内,只是不想见他而已,倒先见了江东使者。

杨仪并不是想和鲁肃攀比,而是担心刘璟最后的决定会对交州不利,这次他也是肩负重任而来,军师明确表态,他们可以放弃荆南四郡,但交州要豫章郡和鄱阳郡,这样也不侵犯到荆州的利益了,但刘璟会答应吗?

午饭后,杨仪百无聊赖地在大街上散步,这是他的一个习惯,初到一地,总是要了解一下当地的风情,柴桑是他第一次来,他久闻这里是刘璟的起家之地,心中也充满好奇。

只是他此时心情不好,也无心细看,只是围着驿馆胡乱走了一圈,这时,他忽然听到有人在焦急地喊他:“杨主簿!”

杨仪一回头,只见驿丞慌慌张张跑来,“马驿丞,出了什么事?”杨仪迎上去问道。

“杨主簿,快快跟我回去,汉王殿下来了,就在驿馆。”

杨仪头脑中嗡地一声,脑海里乱成一团,汉王竟然来了,他心中也慌了起来,不再逛街,慌慌张张跟着驿丞向驿馆跑去驿馆内外已被上千士兵控制,护卫十分严密,刘璟没有进内堂,而是负手站在驿馆大院的鱼池前观赏红鲤鱼,这里面有不少鲤鱼还是他当年放入的鱼苗,如今都长得又肥又大,色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

这时,旁边的庞统小声提醒他道:“殿下,他们来了。”

刘璟一回头,只见驿丞领着杨仪站在自己身后,十分紧张,生怕打扰了他看鱼的兴致,刘璟歉然一笑,“原来已经来了,为何不告诉我?”

杨仪连忙上前,躬身施礼道:“交州军帐中主簿杨仪参见汉王殿下!”

“杨主簿一路辛苦了,请进屋里说话。”

杨仪连忙领刘璟进了自己住的院子,在正堂内坐下,庞统也陪坐在一旁,这时,驿丞给他们上了茶,刘璟笑着问杨仪道:“不知杨主簿是走哪条线过来的?”

“下官是走新吴县北道,先到阳新县,再走水路转到柴桑。”

刘璟回头对庞统笑道:“就是军师北归那条路吧!”

“正是!那条路着实不好走,山路陡峭,河流又多,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又搭了很多便桥,走了近十天才到阳新县。”

杨仪连忙行礼道:“难道一路都有桥梁,原来是庞军师搭了桥,我只走了四天便到阳新县,真是要感谢庞军师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这时,刘璟将话题转到了正事上,他喝了一口茶,不露声色问道:“按照上次庞军师和诸葛军师达成的共识,交州军应该把江东军战俘交给我们,不知你们准备怎么移交?”

杨仪的表情也有些不自然,半晌道:“我这次前来,就是奉军师之命和汉王商议此事?”

“商议?”

刘璟略略提高了声音,表示不解,随即他又淡淡道:“具体情况,我让庞军师和杨主簿详谈,我今天只是来探望一下杨主簿。”

刘璟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当然,这不是对杨仪的不满,而是对诸葛亮的不满,莫说他诸葛亮,就连刘备也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诸葛亮居然派个主簿来和自己协商,他当自己是什么呢,柴桑县令吗?

不过人到了一定地位,涵养都很会深,刘璟心中不满,脸上却没有表露出来,他起身笑道:“欢迎杨主簿有时间回襄阳看一看,襄阳变化很大。”

说完,他又交代庞统两句,转身便离去了,杨仪脸胀得通红,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自己说话太不当心,居然说出奉军师之命和汉王商议,这太不应该了。

他嘴唇嚅嗫几下,想道歉却又说不出口,只得眼睁睁地望着刘璟远去,这时,庞统在他身旁笑道:“杨主簿,我们坐下来谈谈吧!”

一个时辰后,庞统匆匆赶回了县衙,他快步走到内堂,一名侍卫见他到来,便笑道:“庞军师请吧!殿下在堂上相候。”

庞统走上内堂,只见刘璟正负手站在沙盘前,他连忙上前施礼:“参见殿下!”

刘璟点点头笑道:“说一说交州的态度吧!”

庞统取出一封信,递给刘璟,“这个诸葛亮托杨仪给殿下的亲笔信,另外,杨仪向殿下道歉,他说错了话。”

刘璟接过信笑了笑,“我知道他是说错了话,他应该说和贵方协商,而不能说和汉王协商,口无遮拦说话可是官场大忌,希望他得一个教训吧!”

刘璟又打开诸葛亮的信看了一遍,诸葛亮在信中写得很含糊,模棱两可,刘璟又问庞统道:“他具体是怎么给你说的?”

“杨仪的意思是希望我们能答应让他们占据豫章和鄱阳两郡,荆南四郡他们已经完全放弃。”

“那江东战俘呢,他们什么时候送来?”江东战俘才是刘璟极为关心之事,在一切谈判之前,交州军应该先把江东战俘送来。

庞统苦笑一下说:“听他们的意思,是要用江东战俘为条件,希望殿下表奏朝廷,封刘备为豫章太守,然后他们就把江东战俘交给我们。”

刘璟连声冷笑,“看来诸葛亮还是不识时务,打败了江东军,就开始忘乎所以了,居然要和我讨价还价,很好,江东军战俘我不要也罢,他们也别回去了。”

庞统察觉到刘璟已动了怒,连忙劝道:“殿下请息怒,请听微臣一言。”

刘璟克制住了怒火,淡淡道:“你说吧!”

“其实微臣觉得,这是诸葛亮在试探我们,他已经感觉到我们可能不会把豫章和鄱阳两郡给他们,但又不能肯定,所以用江东战俘来试探我们,我想以诸葛亮之智,他不会真的犯下如此低劣的错误。”

刘璟还是摇了摇头,“说到底,他们就是想占据豫章和鄱阳两郡,但这绝不可能!”

“但他们耗费兵力军粮,击败了江东军,殿下一句话就让他们无功而返,恐怕他们也不能接受,微臣听杨仪的意思,他们是想找一个平衡点。”

刘璟负手走了几步,用一种毫不妥协的语气说:“没有什么平衡点,我知道他们不甘心,但他们想北扩,就需要用实力来说话,如果他们一定要豫章和鄱阳两郡,也不是不行,只要能击败汉军,不仅是豫章和鄱阳,荆南四郡也归他们所有。”

说到这,刘璟回头又对庞统道:“你去告诉杨仪,江东战俘我非要不可,若他们不给,他们三万交州军就留下来给我开矿吧!”

随着吕蒙的一万江东军返回彭泽,孙权最终率领江东军船队离开了彭泽,返回建业,而这时,汉军也开始在两条战线集结,一路是老将黄忠率五万大军在江陵集结,黄忠已接到刘璟的命令,开始率大军离开江陵,向荆南零陵郡进发。

而另一路大军是四万荆州水军也开始在柴桑集结,八百艘千石战船云集柴桑,江面上被铺天盖地的战船遮蔽。

九月中旬,刘璟令甘宁率一万水军留守柴桑,他亲自率领三万水军乘坐五百艘大船离开了柴桑,经过彭泽湖,进入了赣江,浩浩荡荡向南昌县杀去,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在豫章郡的上空。

交州军自从击败了江东军,便将主力重新迁回南昌县,而新吴县则用于关押两万余江东战俘,这两万多战俘是诸葛亮用来和刘璟讨价还价的砝码,他并没有将战俘们送去交州,更没有将他们编入交州军中,诸葛亮很清楚,如果处置不好这批战俘,他们将面临和汉军的战争。

南昌县四方楼,这是豫章郡学的主楼,是诸葛亮叔父诸葛玄当年出任豫章太守时修建,诸葛亮少年时也在这里住了几年,四方楼是南昌县的最高楼,位于东城外一片风景秀丽之地,临窗而望,可以清楚地看见波光浩渺的赣江。

此时诸葛亮就站在小窗前,心中思绪万千,他昨天收到主公刘备的快信,在祝贺他战胜江东军的同时,也要求他继续北上,攻下庐江郡和新都郡,建立以豫章郡为中心,包括庐江、鄱阳、新都三郡在内的长江地区,再打通南面的临川郡和庐陵郡,这样便将长江地区和交州连为一片。

刘备的雄心壮志带给诸葛亮的只有苦笑和惆怅,他理解刘备想离开交州北归的急切心情,但刘备显然将汉国忽略了,如果刘备知道刘璟至始至终就在江夏,恐怕他就不会这样乐观了,刘备以为刘璟已经将政治中心转到关陇,已经不关心南方地区。

只能说刘备的想法是不错,但绝不可能实现,诸葛亮很清楚刘璟要动手了,自从杨仪从柴桑回来,就意味着刘璟已撕破了所谓中立伪装,开始登场了。

“军师,会不会是我们不肯将江东战俘给刘璟,将他触怒了,所以他才决定出兵?”杨仪在一旁小心翼翼道。

诸葛亮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说:“杨主簿,你把他想得太简单了,不管我们是否将战俘给他,他都一样会出兵,他为什么在江夏,就在等待这个时机,江东战败离去,豫章郡和鄱阳郡已不属于江东,那么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这两郡收入囊中,这是他早就预谋好的计划,我们仓促北征,白白成了他的棋子。”

杨仪心中失落异常,半晌问道:“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第752章 将帅矛盾

“我已得到消息,有大量荆州战船正向柴桑集结,这应该是刘璟准备开战了,荆州有四万水军,刘璟不可能全部动用,他会留一部分守荆州,那么至少有三万水军会出兵豫章郡。”

“三万!”

杨仪低低惊呼一声,这就不是警告了,而是真的要和他们开战,杨仪的心中顿时紧张起来。

诸葛亮转身走到墙边,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荆州地图,他注视着地图上的荆南地区,沉思片刻道:“其实我真的担心的并不是这三万水军,我担心的是另一支汉军,他们会从南郡出,直下荆南,威胁交州,上次庞统说到过这种威胁,我担心这种威胁会成为现实,毕竟汉军实力远远强于我们,他们派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南下也完全可能,可交州空虚啊!”

说到这,诸葛亮沉声对杨仪道:“我想和刘璟讲和,立刻将战俘交给刘璟,然后我们退出豫章郡,如果是这样,我想我们至少能保住庐陵郡。”

“可是这和皇叔的战略不符,就怕关张两位将军不答应。”

诸葛亮也知道这样认输退出豫章郡,关羽和张飞肯定不干,尤其有了刘备亲笔信件,更难说服他们,但无论如何他要试一试,他立刻吩咐左右亲兵,“备马,我要去军营!”

交州军已经完全从荆南撤出,目前三万军队都集中在豫章郡,其中关平率五千军驻守新吴县,看守两万余江东战俘,其余两万五千人皆驻扎在南昌县。

军营就位于南昌县北,占地数千亩,搭建着三千余顶大帐,这些大帐都是交州军的战利品,从江东军手中夺取,还有大量的盔甲军械,原本交州军的装备比较差,只有三成士兵有盔甲,长矛战刀和弓弩都比较落后,而现在,他们装备了江东军的兵甲,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将士们士气高昂,在军营内努力训练,准备继续向东进攻,彻底击溃江东军。

但此时,中军大帐内的气氛却十分压抑和严肃,正如诸葛亮的担心,关羽和张飞都态度鲜明地反对他的求和撤军方案,尤其张飞,更是暴跳如雷,整个大帐内都回荡着他的雷鸣般的吼声。

“当年在荆州,我们受的屈辱还少吗?被人象鸡犬一般驱赶,现在想起来心还在流血,如今又要夹着尾巴逃跑,我们是什么?狗都知道叫两声护舍,我们连狗不如!”

张飞的脸胀得猪肝色,须皆开,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捏紧拳头向诸葛亮怒吼,“我张翼德纵横天下几十年,不知败了多阵,但从来没有一次屈服过,军师若惧怕刘璟,要逃走随便,我张飞不走,战死沙场也不走!”

诸葛亮叹口气道:“我并非是惧怕刘璟,实在是担心汉军走荆南进军交州,我们交州空虚,拿什么抵御?”

关羽在一旁道:“军师此言不妥,且不说汉军有没有在荆南集结,我们尚且不知,就算汉军要从荆南进军,我们回去就来得及吗?我倒觉得如果击败江夏汉军,就是对交州最好的支援,更重要是,我们战胜江东军,夺取了豫章郡,现在要我们拱手让出,三万将士没有一人会答应。”

说到最后,关羽也有些动怒了,但他不像张飞那样暴跳如雷,声音缓慢,言语间却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大哥昨天写来信件,那就是他的命令,我想交州之主应该是我大哥,如果军师认为不是,那么我们也不会勉强军师,但交州军是忠心我大哥,包括我关羽在内,乃至一个伙夫,都只会遵从于大哥的命令。”

诸葛亮脸色苍白,张飞的怒骂他可以不计较,但关羽话却深深伤害了他,诸葛亮半晌方道:“关将军认为我不忠心于皇叔吗?”

关羽摇了摇头,“我只是就事论事,或许正如军师所言,我们不是刘璟的对手,应保存实力退兵,但事情不是这样简单,军师如果想撤军,应该先去说服大哥,让大哥改变他的决定,我们自然会遵从军师的安排,可现在大哥的军令已经送到,军师凭心而问,我们应该遵从谁的指示?”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缓缓对关羽和张飞道:“既然皇叔全权任命我为北征主帅,那么在皇叔没有收回我的兵符令箭之前,你们是不是该听从我的军令?更何况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皇叔根本没有考虑到汉军会半路杀出,他的想法已经和实际情况不符,难道我们还要盲目听从吗?”

张飞刚要作,关羽却一摆手止住了他,冷冷道:“我有必要提醒军师,当初大哥交军权给军师时我们都在场,大哥说得很清楚,我们北征只是为了夺取荆南四郡,也就是说,军师的军权只限于荆南四郡。

但现在我们已经大大过了荆南四郡,军师再以统帅之名下令,实际上已是越权,我们可以不计较,只是军师却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更何况我大哥的话就是君令,就是不对,为臣者也必须服从,这才是君臣纲常,我不认可什么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说法。”

关羽的话说得很重,已经涉及到了君臣纲常,诸葛亮知道,一旦关羽和张飞都认定自己有谋反之心,刘备就绝不会再容自己了。

万般无奈,诸葛亮只得长叹一口气,“好吧!既然云长认定我现在是越权,那我也无话可说,那就服从皇叔的命令,和汉军一战吧!”

从南昌县到九江,走水路大约有三百余里,需要三天航程,此时已是深秋时节,北风吹拂着江面,五百艘战船千帆如云,乘风破浪在赣江江面上列队疾驶,绵延数十里。

为是一艘四千石的楼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