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说四月初是陶氏老家主的寿辰,孩儿愿替父亲前去柴桑拜寿!”

……

“璟弟,你真是在江中练武吗?”过江渡船上,刘虎小心翼翼问道。

刘璟站在船舷边,默默注视着茫茫大江,他没有听见刘虎的疑问,思绪还在他新任的职务之上,在书房中,有很多事情他都没有想到,现在才开始慢慢回味过来。

为什么是刘备替自己说情,再三劝刘表重用自己,当然,刘备在某种程度上,是希望自己能担大任,但刘璟总有一种直觉,刘备此人心思复杂,他未必是好意。

刘虎见刘璟没有理睬自己,叹了口气,心中涌起一种自责,自己真是贪得无厌,璟弟把那么高深的剑法教给他,他还不满足吗?还像再探求璟弟的秘密。

‘啪!’刘虎竟狠狠给了自己一记清脆的耳光。

刘璟一怔,回头看了看他,眉头一皱道:“你在做什么?”

刘虎满脸羞愧,低下头说:“我真是太贪心了,又想学璟弟的水下练武。”

“你是想得太多了!”

刘璟叹了口气,拍拍他的肩膀笑道:“老虎,我水下训练不是为了学武,而是为了锻炼我的力量,我力量不足,如果我有像你这样的天生神力,我何必这么辛苦?”

刘虎这才明白,他挠挠头道:“那你可以练习举石锁啊!剑馆里的人都这样练习,我也是这样练习力量,效果蛮好。”

刘璟摇了摇头,他在水下练武可不是仅仅为了增加力量这么简单,更重要是练习力量的运用,水底暗藏的各种水流,使他的力量运行更加流畅,恐怕这才是玉真人让他水底练功的真正用意。

只是这些话他不想多说,说了刘虎也未必能理解,刘璟笑了笑,岔开了话题,“本来我打算推荐你接任游缴所督曹,你怎么又想跟我从军?”

刘虎咬了一下嘴唇,吞吞吐吐道:“我只是觉得……你的选择都很正确,我就跟着你。”

刘璟望着这个比自己还高半个头大个子,心中颇有感触,他发现刘虎其实并不傻,他比很多人都聪明,他不会去分析游缴所的地位和得失,他只管盯住自己,自己不留,他也不留,唉!这个傻家伙。

“我们先回去好好休息,明天一起上任。”刘璟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大智若愚的族兄了。

……

傍晚时分,刘璟吃罢晚饭,正坐在房间里一边品茶,一边看书,他前世就很喜欢读庄子,现在再重温,竟有一种更深的体悟这时院子里传来敲门声,刘璟放下书简,耳朵竖起,凝神细听,门开了,只听小包子在问:“请问你找谁?”

“我是陶氏商行的人,我家主人命我来送一封信。”

刘璟起身走到院子里,院门口正是他认识的李管事,他也看见了刘璟,取出一封信,恭恭敬敬呈给刘璟,“璟公子,这是我家主人的一封信。”

刘璟以为是请柬,却发现是一封信,他接过信问道:“你家主人呢?”

“回禀璟公子,我家主人下午赶回柴桑去了。”

这个消息让刘璟愣住了,中午分手时还好好的,下午就赶回柴桑去了,这是出了什么事?

刘璟沉吟一下问道:“是柴桑发生了什么事吗?”

李管事先得到陶湛严令,不准他乱说话,但有些话他不说出来,憋在心中又难受,李管事犹豫了一下,还是吞吞吐吐透露了一点。

“今天下午,我家主人接到一份锦书,听说是邀请书,主人看完锦书后,便立刻决定返回柴桑。”

居然是锦缎邀请书,这可不是一般人拿得出手,刘璟又问道:“是谁送的锦书?”

李管事摇摇头,“是听主人丫鬟说的,具体是什么人,我们也不知道。”

刘璟想了想,或许信中有解释,便点点头笑道:“多谢李管事特地跑一趟。”

李管事告辞而去,刘璟拿着信进了房间,他坐下抽出信纸,一行娟秀飘逸的小字呈现在他眼前。

璟公子:

当公子收到这封信时,我已经乘船离开了樊城,在赶去柴桑的路上,真的很抱歉,原本打算后天中午邀请你再次小酌,可是发生了一些事情,使我不得不临时决定返回柴桑。

我也很遗憾,不胜叹惋,希望公子能体谅我的离去,不要认为我是个失信之人。

我在家族负责稽核各地商行账册,时逢岁末年初,正是各地商行开始报帐之始,或许会很忙碌,不过早则一月,迟则两三月,我会再回樊城,请君小酌。

搁笔之际,蓦又记起,公子是答应了赴宴,但我却没有说定时间,那么,两三个月后的邀请,应该也不算违约吧!

想到自己没有违约,歉疚之情立刻减轻了几分,拍拍胸口,庆幸当时没有想好去哪家酒馆。

望公子保重,期待再见之日!

柴桑陶湛敬上。

……

看完信,刘璟竟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

第75章 许都之谋

许都城北,在紧靠建安宫有一座气势不逊于皇宫的府宅,占地数百亩,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各种建筑上百座,规模浩大。

这里便是汉丞相曹操的府邸,自从汝南郡收兵北归后,曹军士卒疲惫,而北方袁绍则忙于平息河北内乱,无暇南顾。

曹操便掩旗息兵,积蓄力量,操练军马,等待着秋天发动对袁绍的再次战争。

不料一份河北情报的到来,令曹操的想法有些动摇了。

夜幕下,相府门前站在两排披甲武士,戒备森严,这时,一辆马车缓缓停在相府大门前,一名侍卫从台阶上奔来,拉开了车门。

程昱从马车里走了出来,微微笑道:“这么晚,丞相还没有休息吗?”

“丞相正在书房等候先生,请跟我来!”

程昱今年已六十出头,但养身有术,神清气足,行走步履矫健,依然可以骑马跟随着军队南征北战。

今晚是曹操特地派人将他请来,现在亥时已过,万籁俱寂,正是人们即将休息之际,丞相却派人将他找来,程昱隐隐感到,必有什么紧急之事。

他跟着侍卫进了大门,一路向曹操书房而去……

书房内,火盆里燃烧正旺,使房间里温暖如春,墙角放着一座青铜百兽香炉,袅袅飘着若隐若现的青烟,使房间里充满了一种淡淡的清香。

曹操坐在靠窗坐榻上,在他前面已摆了几张单人坐榻,此时曹操正和另一名重要幕僚荀彧谈笑风声。

荀彧年约四十岁,身高约七尺八,长得面如白玉,风度翩翩,仪容高雅而俊逸,是一个十足的美男子。

但曹操并非他仪容伟美而看重他,而是因为他才智出众,是曹操帐下最重要的五大谋士之一,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

曹操和荀彧相谈正欢,这时,门外传来侍卫禀报:“振威将军来了。”

振威将军正是程昱的封号,曹操点点头,“让他进来!”

片刻,程昱走进了房间,跪下行拜礼,“属下程昱拜见丞相!”

虽然程昱封号是振威将军,但曹操一般都称他为先生,他是曹操五大谋士中最年长的一个,曹操也对他格外敬重。

“先生请坐!”

曹操微微一笑,摆手请程昱坐下,又歉然道:“这么晚还打扰先生休息,真是很抱歉!”

“丞相有事,程昱自然赶来,这是做属下的本份,丞相不必有歉意。”

程昱捋须笑了笑,又对荀彧点点头,心中却暗忖:连荀彧也来了,莫非是为袁绍之事?

这两天他们接到河北情报,袁绍病重,恐怕将不久于人世,袁绍几个子侄争位,明争暗斗已到白热化。

与此同时,曹操谋士们的意见也分为两派,有要求乘乱进攻河北,但也有求稳,家丧谋攻不是君子所为。

程昱也是主张按兵不动,不过他却不是为了什么君子之风,而是等袁绍病死,袁氏兄弟发生内讧,自相残杀,然后再出兵各个击破。

曹操从桌上取过一封情报递给程昱,笑道:“这是刚刚从荆州送来的情报,你先看看吧!着实有趣。”

程昱微微一怔,荆州来信?他心念一动,莫非丞相是想谈荆州之事,便笑问道:“可是那个刘璟又有故事了?”

曹操仰头呵呵一笑,“正是如此,这小子不把荆州搅得天翻地覆,他是绝不肯罢休。”

自从汝南收兵回来后,曹操一直在关注刘璟在荆州的情况,穰山之事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还是第一次对一个敌方少年如此关心。

他已经收到了关于刘璟的几份情报,对他在荆州的情况了如指掌,没想到这小子又把水军校尉张允狠狠教训了一番,着实让曹操为之拍掌大笑。

程昱看完情报,眉头一皱,“刘表这是在借机清理曲部吧!”

“这个我知道!”

曹操对刘表不感兴趣,他现在对刘璟却兴趣颇浓,笑道:“你说游缴所这把火,是不是这小子自己放的?”

“丞相,这信中有说,是他自己放的。”

“有吗?我怎么没有看见。”

曹操连忙接过情报,又仔细看了一遍,忍不住捋须大笑:“果然写得有,我没有注意到,不过和我想的一样,确实是他自己的苦肉计,不错!这孩子我喜欢,很合我的脾胃。”

程昱暗暗苦笑一声,丞相就是这样,不管是敌是友,只要自己喜欢,他都会毫不吝啬地赞许,当年对关云长也是一样,这么多年,一点未改变。

曹操仿佛明白程昱心思,微微笑道:“我只是看了这少年之事,觉得很有趣,今晚当然不是谈他,只是因为他,引发了我对荆州的思考。”

程昱这才明白,便微微笑道:“估计丞相忘不了汝南之事吧!”

“嗯!上次在汝南郡,这浑小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像看书一样,吊起了我的胃口,总想知道他在荆州表现如何,迄今为止,表现得不错,很值得我再继续观望下去。”

说到这,曹操又有些遗憾道:“上次情报上说,此子身高八尺,相貌不凡,可惜我没有亲自见他一面,不过我已经命他们画像了,很快就会送来。”

旁边荀彧犹豫一下,劝道:“丞相,他毕竟只是一个少年,至少几年后在荆州还翻不起什么大浪,丞相何必把宝贵的精力放在他身上,属下觉得丞相对他太过关注了,甚至超过了袁绍,有点以偏盖正。”

曹操笑着摆摆手,“袁本初之事当然重要,不过这少年之事又牵涉到荆州,所以先谈谈他,实际上是想商量荆州之计。”

荀彧笑了笑,不再多言,他不知丞相为何忽然想到荆州,难道是想打荆州不成?

程昱沉思片刻,又接口道:“其实荆州的关键在于几大世家的利益,虽然北方未平,暂时无暇估计荆州,但有些事情我们可以先做起来,可以先和世家接触,承诺保护他们的利益,一旦北方平息,我们大军南下,荆州世家举降,荆州必将势如破竹,一战而平。”

曹操点点头,“实际上联系荆州世家之事,我们早就在做了,蔡、蒯两族都明确表示,愿意效忠于汉室,实际上就是愿意投降我的变通说法,只是刘表态度强硬,拒绝质子于许都,前年还险些杀了韩嵩,还有黄祖和刘备都是强硬派,现在荆州抗击声多,和缓者寡,我就在犹豫,要不要屯重兵于南阳,先铲除新野刘备,杀鸡儆猴,削弱荆州的强硬派。”

“丞相不可!”

荀彧在一旁连忙反对,“现袁绍病危,将不久于人世,必将引发诸子争位混战,这个时候丞相应按兵不动,虎视河北,等待机会,南方应安抚为主。

若丞相兵压南阳,必然会逼迫刘表和孙权合纵,或者联系河北袁氏,如果袁氏诸子和解,就会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对中原战势不利。”

曹操沉思片刻,又问程昱,“仲德的意见呢?”

程昱很了解曹操的心思,就是因为袁绍病重,即将病故,袁氏诸子争位之势已成,必然会形成袁氏内战,所以丞相才想利用这个时机,南下剿灭刘表,然后再回师北上,收拾河北残局。

想得虽然很好,但很多事情并不是想的那么简单。

程昱微微一笑,“坦率地说,我支持文若。”

“这是为何?”曹操沉声问道。

他知道程昱一向谨慎,考虑问题周密,或许真有什么事是自己没有考虑倒,他注视着程昱,等待他的解释。

程昱不慌不忙道:“荆州北有汉水,南有长江,境内水网纵横,河流密布,不知丞相考虑操练水军否?”

“当然需要!”

“那操演水军至少一年,还有军队调动,荆州精锐之军约十四五万,丞相想势如破竹,一战而定,至少需要调动五十万军队,如果没有这么多军队,那只能打持久战,假如唇亡齿寒,孙权、刘璋来援,刘备再写信去西凉,请马腾出兵袭击关中。

这场战役就算最后我们胜利,那也必然是惨胜,如果那时,北方袁氏内部已经统一,那我们还有没有力量去平定北方?

或者南方之战打到后期,我们深陷泥潭,而袁氏已经统一,大军压境,我们何以抵挡?这些事情虽有夸大之处,但世事如棋,我们也难以事事预料。”

荀彧也劝道:“丞相,其实刘表胸无大志,守成而不知进取,这是我们的大幸,我们的当前之重还是河北,彻底平定河北后再南下,我们无后顾之忧也,若丞相不放心,可命夏侯惇将军率军三万屯于南阳,牵制刘表主力,这样江夏必然空虚,孙权岂不动心,一旦孙刘交战,最后是丞相坐收渔利。”

曹操是一个有雄才大略之人,他只是一时略微动心,想趁袁氏内乱的机会,挥师扫平荆州,但很多细节他都没有考虑到,尤其是北方士卒不习水战,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操练,这和他速战速决的想法违背。

他也知道,一旦耗费时间太长,北方必然生变,这时候图荆州确实有点不智,还不如暗中扶植荆州世家,挑起荆州内讧,同时激发孙刘交兵,让他们两败俱伤,最后自己来坐收渔利。

想到这,曹操便笑道:“既然两位大谋都极力反对,那我只好听从,南下荆州之事就暂时放一放,不过文若说得有理,我不妨创造条件,让刘孙两家好好斗上一斗。”

停一下,曹操又自言自语,“如果能借机把刘备铲除,那无疑是替我拔去了眼中之钉,就不知元让有没有这个魄力。”

……

第76章 孙权野望

吴县是东吴孙氏政权的都城,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由伍子胥筑城,城池延续两千五百年,一直到后世的今天。

在吴县西城外的灵岩山上,修建了一片精致典雅的建筑群,占地约百亩,琼楼玉阁,和山林相映生辉,精雅异常这里是孙权之母吴氏的离宫,原是夫差给美女西施修建的馆娃宫,后被大火焚毁,但吴氏喜欢这里的风景,孙权便在原来馆娃宫基础上,重建了这座离宫,给母亲居住。

新年后不久,吴氏便病倒,多方请名医延治,皆不见效果,病势愈深,几名医匠都已明言,老夫人熬不过今天夏天。

孙权也衣不解带,昼夜服侍在母亲身旁,随着母亲病情加深,他心情也格外沉重。

离吴氏病房不远的一座院子,被辟为孙权的临时下榻之处,这座占地不足三亩的小院,便成了东吴政权军机政务汇集之地,每天都会有侍从专程从城内把各种文书军报送来。

在二楼书房内,孙权正坐在几案后奋笔疾书,不时停笔仰面深思。

孙权今天二十一岁,是所有割据诸侯中最年轻的主公,他长得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

当年朝廷使者加锡孙策时,便曾断言,‘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

孙权从前年接手兄长孙策基业,内忧外患,孙辅有夺位野心,从兄孙暠欲夺会稽自立,庐江太守李术更是公开叛乱。

但孙权抚内安外,镇压叛乱,又选贤任能,平定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