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队骑兵没一会就策马来到了中军的陈克复旗下,骑士翻身落马,单膝跪倒在陈克复的马前,大声报道“禀报大帅,陛下派了使者带着圣旨到了辽东城,胡将军和陈将军命我速来报知大帅,请大帅速回辽东城接旨。”

陈克复沉吟了一下,问道“来传达圣旨的使者是单独前来,还是有带大军前来?”

刚刚一下子听到有圣旨到,陈克复的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的。不得不说,一个人在辽东纵横驰骋,生杀夺予,这种感觉确实是十分的爽的。如今突然一下子听到圣旨到,他一下子明白,自己如今也不过是一军统帅罢了。在他的头上,还有着大隋王朝,还有着大业天子杨广。

之前,打下辽东城后,他故意拖着时间到金山之战后才开始向杨广报捷,就是不愿意杨广过早的派军队来辽东。眼下突然圣旨到1算算时间,距离大军撤退已经一月有余了,而他的战报送过去,应当这个时候才到,不可能皇帝反应这么快,一下子就有圣旨到来,毕竟琢郡到达辽东城,那可是路途遥远。

难道是杨广如先前约定的一样,一到北平郡后,就已经让大军前来接应了?这个他却有些不大相信,朝中明摆着裴阀和李阀都在打压他,这次有这么好的借刀杀人的机会,裴阀和李阀的人不可能会不用。

“回大帅,使者是由一名校尉带着两百骑兵护送过来的,一个时辰前刚到,没有大军前来。”说到这里,那骑兵的语气中有些失落,毕竟当初留在辽东时,大帅告诉他们的是,皇帝一回河北后,就派大军来接应他们回中原。这眼下早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居然没有半支兵马前来,不禁也是让他觉得有些失落。辽东再好,也不如中原好。

不同于那信使,陈克复一听这知,心情却一下子舒朗了开来。不管是什么裴阀真的借刀杀人也好,还是其它什么原因也好。事情终于向着他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了,皇帝并没有派大军前来,那表示,他在辽东也就越来越稳固了。

陈克复回头看了一下身旁的一众将领,他们听说朝中午圣旨到来,也是十分高兴,特别是李节,心里更是满怀期待。不过在听说只是使者单独前来时,却又表情各异。

如李节是失望的,他希望的是离开辽东,回到中原。如现在这般,挂着军中三把手的职位,可却只能做一个打杂的,这不是他一个出身世家豪门的贵族子弟所能容忍的。

只有早日回到中原,依托家族,他才有机会把这一切扳回来。

而毛翊、鲁世深却早已经和陈克复上下一心,他们也不愿意这个时候回中原,辽东虽苦,却是他们的复国基业所在。

李奔雷、刘铁柱、于钦明、李世民等将领先听到没有兵马到来时,先是有些小小的意外,接着却又好像松了口气一般。刘铁柱这样的将领,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正五品的郎将,可是回到中原,却再带不了兵,必须回京城待命混吃等死。只有打仗的时候,他们这些级别的将领才能出动领兵,要不然,就只能在满是豪门贵族的京城之中,做一个看似不低,和京中贵族世族们相比却只算是小人物。特别是他们这种出身寒门的将领,京城的日子是不好过的。

而留在辽东城,统率上万兵马,却能让他们热血沸腾,只有在军队中,他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他们的价值。

将众人的表情一一收进眼底,陈克复心中笑了笑,他知道,他部下的这些军官们,也开始变了,不再是过去破军营时的那样单一的想法。

陈克复不怕他们有想法,有想法是好的,只有这些将领们有了自己追求,他才能更好的将他们拧在一起。

“传我命令,团以上军官,马上随我一起先一步回辽东城,迎接陛下圣旨!”陈克复对着传令兵一声令下,反正离城也不过是个把时辰的路途了,他也不用担心会发生什么意外。他现在到是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皇帝杨广给他的是什么旨意。

陈克复一骑当先,带着数十位将领,连带着阿保窟和突地等人,在张锦等亲卫的护卫下,策马赶回辽东城。

不到一个时辰,辽东城就已经在望。高大雄伟的东北第一要塞可不是浪得虚名,那高大的城楼,全由条石垒起的城墙,无一不让看到此城的人心生震憾。

阿保窟和突地等人虽然早就知道辽东城的威名,可是头一次见到这座处于群山之间的辽东城,脸上全是震慑之色。对于那些游牧渔猎部族来说,城池这玩意他们根本就没有。契丹人都是住的帐蓬,就是阿保窟的父亲,阿地那大族长,所居也不过是一顶宽大些的帐蓬罢了。

而mòhé族这些还在穿着野猪皮的通古斯野人,除了小木屋,大多还是挖地穴而居。他们连个石头房子都没有,更不用说,如此雄伟的条石筑起的山城了。

扶余城虽然也很大,但是和东北第一要塞一比,那简直就是乡下人的茅房和财主家的庄园。

靠近城池,放缓了马速的陈克复看着他们的样子微微一笑,如果让他们看到了长安大兴城又或者是东都洛阳,估计这些人还不得眼珠子都掉下来?不过对于长安、洛阳,陈克复自己却也并没有见过。来到这千年之前,只顾着在这辽东原始地带混了,连中原的土地都还不曾踏足过,说来也是个遗憾了。不过转念一想,现在在这先混着,也是为了将来能完全的拥有整个中原花花大地,心也就顺了。

“各位,辽东城不过是高句丽蛮夷胡堆乱造之物,当不得大雅之堂啊。只要你们和我齐心同力,将来,本帅定带你们去那中原西京长安大兴城、东都洛阳城,让他们见识一下,真正的中原繁华!到时说不定诸位,还会乐不思蜀哦!”李世民和于钦明、李节这些世家豪门中出来的公子哥们,一看到阿保窟他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也是轻笑几声,在这些人面前,他们总是会有一种特别的优越感。

“少爷,少爷!”几人正说着话,城门处却奔出数十人,直直的往他们这边而来,一边奔跑着,还一边鸡动的喊着话。

陈克复愣了一下,现在的辽东城完全成了军事重镇,一切都是按照军中规矩来的。哪怕是如李奔雷爷孙他们,平时在众人面前对答,那也得称军职。眼下这跑出来的人,居然于城门处一窝蜂似的奔跑,还喊着少爷。这让他十分的不满,眉头已经微微皱起,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已经是他生气的前兆了。

等那些人跑近了些,陈克复才发现,这些人都是一副平常人打扮,并不是军人装束,而且看他们的样子,大都是少年子弟,及一些四五十岁的人,却也并不是民夫营中的民夫匠人。

他身旁的毛翊、鲁世深等陈家庄出来的几个将领却一下子鸡动起来,勒住战马,急匆匆的跳下马,和那些人拥在了一起。

一群人像是朱毛会师一样,鸡动的相拥着,好一会,毛翊、鲁世深才带着众人来到陈克复的马前,高兴的道“大帅,毛伯他们带着陈家庄的子弟们都来了,此刻正在城中休息,我们快进去吧。”听到鲁世深一说,陈克复才突然明白,原来这些人都是他陈家庄的子弟,看看那一张张高兴的面孔和关切的目光,陈克复的嘴角也轻轻的扬,高兴起来。@。

第202章 破军挂帅

对于毛伯,虽然陈东复来到这个世界以后,就还没有见过他但是他知道,这个老人对待陈氏一族,对待陈克复是付出了多少。

陈朝是一个短命王朝,前后五任皇帝,却只有三十三年的王朝统治。开国武皇帝陈霸先英雄一世,打下了南朝陈氏江山,可以说是和杨坚等同一个时代的牛人。历代史书,对于这个牛人,都是赞叹有加。可惜他有一个和杨坚儿子同样谧号炀的不孝子孙陈后主,把大好的江山送掉了。

整个陈后主的时代,陈朝完全就已经是一个堕落的王再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陈后主的荒吟,也导致了整个南陈王朝的大臣们,大都都是这类的奸倍之臣。

不过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在南陈的末世之中,南陈皇太子深却是一个人见人赞的优秀储君,虽然他的母亲是很多人称之红颜祸国的张丽华的儿子,而且这皇太子之位还是他母亲废了前太子之后才得到的。但却是公认的好太子,如果他能成为南陈皇帝,也许陈氏王朝能多延续几年。

而大臣毛喜,就是皇太子深的老师,陈宣帝为揉骑将军,领中记室,封东昌县侯,至德(五八三…五八六)中为南安内史,陈朝灭亡之前,为太子少师,教习太子习文。且毛喜为人最是忠诚,对于南陈一直是忠心耿耿,可惜忠臣偏遇昏君,原本毛喜和鲁世深的父亲,大将军鲁有达等一干忠良大臣,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皇太子的身上,可惜没等到太子即位,南陈却已经被陈后主给玩没了。

陈氏灭亡,毛喜受皇太子所托带着不少陈朝臣子,还有不少如鲁世深一般的忠良大臣之后,偷偷有带着皇太子深刚出世的儿子偷偷的逃出了金陵城。

可以说,毛家真的是几代都为他陈克复家族尽心尽力忠贞不二。

且从私人方面来讲,在涿郡的这些年,毛喜对待他一个亡国皇族,却比对待亲儿子毛翊还要好这不由得让陈克复感动。

眼下他陈克复再次崛起,立于辽东,毛伯的到来,无疑让他喜不自胜。不说别的他早已经知道,陈家庄里的那大部份四五十岁的老家人,并不是普通人痒都是南陈王朝当年南陈皇太子府中的官员,虽然不少人官位原先并不高,但也是因为朝中被奸倍把持。

如今他帐下虽然说不上是猛将如云却也算是有了初步的一众不错的将领能帮他带兵打仗。可是文的那一套,至今却是一无所有,整个辽东城完全就是进行着军事管制。

过去是时势所迫,但是现在,化已经在辽东站住了脚这内政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过去他不得已只能依靠李节来管理内政,可是李节并不和他同一条心不是长久之策。

如今毛伯的到来,却等于在帮他解决这一个大问题。毛伯那可是当年南陈的太子少师,一个十分尊荣的重要职位,这可不比他们这些野路子,那是一个专业的大臣,人家能在南陈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管理现下一个小小的辽东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更何况,陈家庄可不只有一个毛伯,还有不少太子府中的官员的,这些人当年能选为太子府中的官员,那都是做为下届皇帝的左膀右臂来挑选的,那岂会差到哪去。

内城陈克复的帅府,陈克复一进门,就发现一头白发的毛伯正和他的老熟人,通事舍人黄兴跪坐在熊皮垫子上喝着茶,小野丽纱就如一个女主人一样,带着几个高句丽人中的汉人女子招待着。

毛伯也一眼看到了陈克复进来,忙站起身来,毛伯个子并不是很高大,背也已经有些躬,看上去一米七左右的样子。才六十余岁的人,却早已经是满头银丝,就连长长的胡须,也全都是银色。身上穿着一身白色的儒袍,腰中扎着一条简单的腰带,整个人看上去朴素,却又满是那种儒雅的味道。

要不是以前的陈克复太过于肌肉发达、大脑不发达,只要是个聪明人都能一眼看出来,毛伯这样的气度,又怎么可能是一个小小农庄中的管家,这明明就是一个满是浩然正气的大儒。

毛伯起身静静的站在那里,最初陈克复和毛翊他们写信给他,告诉了他们在辽东的点点滴滴时,他是即怒且气。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陈克复会跑去入伍和高句丽打仗。

时间一点点过去,信越收越多,知道的也越来越多。从生气到惊讶到不敢置信,到最后的鸡动、高兴、欣慰。对于过去那个大脑发达、

头脑简单,总是犯浑的陈克复,毛伯虽然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叹息,感觉对不起皇太子的托付,把他的希望养成了一个浑小子,不过偶尔也会想,傻人是福,也许这样浑浑的过一辈子,才是陈克复最好的路子。

他没有想到,这才短短的半年多的时间,过去的那个浑小子,就一点点的变了。不但依然还是那么的勇武,却变的更加聪明,开窍了。

当日隋军大军撤兵回到涿郡时,毛伯带着陈家庄的人想去见下陈克复,没有想到,满怀希望而去,却失望而归。少主居然被留在了辽东,而且只有一万人。一想到这里,他就觉得无比的忧心,感觉对不起远在枹罕的皇太子深的托付。

在他看来,少主只带着万余人马留守辽东,那是一个必死之局。

没有半分考虑,他立马招集了陈家庄的所有子弟,拿出了陈家的所有积蓄钱粮,又招募了些愿意一起去辽东的汉子。急急忙忙的,几百人就这样赶过来了。

一路上正好追上了来传旨的黄兴,正好结伴而来,走了大半个月,才刚刚赶到辽东城。一进辽东城,不但黄兴愣了,毛伯也愣了。在见到了留守的陈家庄子弟陈青后毛伯终于知道了所有的事情,连少主志在复国的想法也知道了。

对于少主能有这样的想法,他自然也是十分的欣慰。如今的大隋,在毛伯看来,和当年后主时的朝政也没什么两样,都是亡国之像。如果少主有如此鸿志,他当然愿意为他再奉献一切。

陈克复看到这个老人,心中也突然有些哽咽,忠贞、正直,这是一个拥有着中华传统美德的老人,更是他的亲人。三两步走到他的跟前,陈克复双膝跪下,行了一个大礼,如同儿子给父亲见礼。

毛伯有些惶恐的让到一边,急忙伸手去扶“少爷,这可使不得,尊卑有别,于礼不合。”

“毛伯,我自小就是由你带大的,你就如同是我的父亲,给了我养育之恩。礼法大不过人情,再大的礼,也大不过你我之间的亲情。毛伯,你是我的亲人,我们之间何况拘泥于那些礼法呢。既然到了辽东,以后我会和毛翊一样的孝敬您的。”“长大了,真是长大了。”毛伯眼眶有些湿润,心里满是欣慰,以前的陈克复是无论如何说不出这样的话的。虽然对待他也很亲近,可是却从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语。心里鸡动的感叹,老天开眼了,陈氏复兴有望啊。

通事舍人黄兴被晾在了一边,但是却并无半分恼意,一来他和陈克复也算是有几分熟络了。二来,今日来到辽东城后,他终于知道了现在辽东的情况。根本不同于朝中大臣们猜测的那样,陈克复不但没有在辽东被围困,反而早就拿下了辽东城,而且最近更是连破了辽东近百山城。

歼灭辽军近十万,整个辽河一线基本上都落入了陈破军的手中。这样的结果,让他刚知道时,一直愣了好半天,愣是不敢相信。不过在看到了陈城中那一个个巨大的俘虏营,以及一个个新近建起的巨大的仓库后,他终于相信了。

陈破军本来就觉得皇帝喜欢,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封为开国侯爷,更是实职的正三品大将军。而且他手中的圣旨,可是还要加封他为国公,并能拥兵十万。如此年轻,不过二十余岁,就能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成为国公,这样的人前途根本无法限量。而且天知道,在陈克复拿下了辽东,破敌百城,歼敌十余,俘虏高句丽民数十万的泼天战绩之下。

这个年青的国公又将得到什么赏赐,如此年轻已经是国公了,难道天子要封他为王?想到这里,他不禁摇了摇头,但是看向陈破军的目光更加热烈,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七品通事舍人,如果能搭上陈破军,想必以后也能更加有前途吧。

“少爷,一见面就鸡动了。却忘记了黄大人还在一旁呢,黄大人带来了皇帝陛下的旨意,你快接旨吧,可不能耽误了。”毛伯对着鼻兴有些歉意的道。通事舍人虽品级低,可毕竟是行走于皇帝跟前的人,不能怠慢得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