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无疑朝廷的威严无法体现,甚至会让那些还没有平定的叛乱世族们心存侥幸。

可是如果处置的严厉了,那却有可能会造成极端。从严从重处置,很有可能鸡起那些叛乱世族们的彻底反抗。到时必然会给朝廷带来许多麻烦。毕竟如今朝廷也处于多事之秋,能早一日平定叛乱,朝廷就能早些时日恢复元气。真的拖延下去,到时河北糜烂,朝廷损失会更大。

更加麻烦的还是山东淮北,如今朝廷对那两地,并没有建立稳固的统治。如果朝廷对卢氏处置过重,必然鸡起这两地世族的鸡烈反应,说不定到时还会让河南的李密与江南的陈朝从中插手得利。

对于如何处置这些敢公然叛乱的世族豪强们,他早就有过深深的思考,一切后续计划早就在他的心中。不过此时,他还是想听听自己这些朝政上的助手们的看法和意见。

第567章 非猛不可

陈克复话一问出来,文华阁中诸臣都不由面色凝重起来。

早在辽东军刚入关进入河北之时,他们就都仔细的商议过如何对待河北的世族豪强。

虽然这殿中有小半人是河北山东出身,但是他们大多只是一些小地主出身。如尚书左仆射虽在河北居住二十多年,但他实际上是江南人士族出身,吏部尚书杜如晦、户部尚书高士廉、礼部尚书长孙无忌、大将军王仁恭、罗忠等皆是关陇贵族出身。

真正河北山东出身的只有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尚书中丞魏征这两个朝中大员,还尽是耕读传家的小地主阶层。其它的朝中将领如秦琼、程咬金也是小地主及破落官宦之后。

其它如罗士信、郭孝恪、张勇、张锦、等诸多军中将领则更是底层出身,不是农民就是猎户,他们对于世族豪强们并没有多少感情。

朝廷之中,真正职位较官的河北山东世族出身的官员,也就是以河北降将罗艺、薛定国这批人位置最高了,不过他们都是军中将领,领兵在外,在这种朝廷大政之上,并没有说话权。

陈克复问出这个问题后,阁中大部份的大臣们都没有什么事,毕竟无论从重还是从轻,与他们本身的利益并没有冲突,一切也只是看对朝廷的利益。

不过众人之中,身为文官之首的尚书左仆射毛喜却是微微有些变色。虽然陈克复刚才这话问的十分平淡,但他陪着陈克复身边二十多年,却是已经敏感的从那平淡中感受到了陈克复的坚决。唯有他心中已定,才会如此平淡的问话。

毛喜的心中充满着忧虑,自陈克复在河北扶立了杨杲称帝之后,他与陈克复就已经有了丝微微的裂痕。虽然二十多年的守望,但毛喜的心中实际上真正忠诚的还是陈深,这些年对于陈克复的守望,也只是在遵守着当年陈深给他的托付。

虽然中间有些曲折,但是在面对陈克复与陈深两人之间的选择时,毛喜的心中更向着陈深。

他觉得自己越来越看不懂少主了,自当年他从庄子里偷偷跑去辽东参战时,他就变了,变的是那么的陌生。他从没有想到过,有朝一日,少主会将江南的一切割裂,并那么轻易且毫无留恋的舍弃。虽然他也知道江南的情况并不如表面那样,可做为南陈后人,陈深之子,他只看到陈克复没有半点犹豫的就做出了选择,甚至没有去努力的尝试着改变那一切。

他突然想起了之前陈克复在军都关上诵出的那句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心底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想到陈克复越来越强硬的行事风格,他的心里越发的担忧。他觉得他变了,变得有些过于的自信,已经变成了自负。做为如今朝廷的文官之首,他早已经看出,这次河北的世族大乱,实际上却是这位殿下一手在幕后推动的。这一切都是他故意为之,目的只是铲除这些世族。

他一点点的挖坑设阱,终于将河北山东等地九成以上的世族豪强们都网了进去。

毛喜突然明白过来,陈克复的心中必然已经早就想好了处置世族们的计划。他花了这么大的精神,挖出这么大的一个坑,如今把所有的世族们都给网了进去,不可能会如此轻易的放过他们。

心头莫名的一股寒意升起。

太残酷了,也太狠历了。

一向尊崇儒家圣人经典的仁义之道的毛喜,突然对陈克复这种处心机虑的算计一阵阵的失望。为君王者,当以仁孝治天下,以德治国。可如今他却感觉到,陈克复越来越讲究武力强权,打仗之时如此,对待外族之时也是如此,如今对待已经属于朝廷治下之民的河北世族又将如此,那么等到将来,他得了天下,会不会还是如此对待天下百姓?

如此一来,他与杨广又将有何区别?

脑中闪过万般思绪,毛喜满心担忧的上前恭身说道:“殿下,臣以为,朝廷当以仁义治国,特别是此战乱之时,更需如此。唯如此,方能彰显朝廷的仁德,才能让万民景仰信服。如若一味讲究的以森严法度制国,不免将人人自危,久之朝廷人心尽失,久之国将不国矣。”

他话音刚落,魏征马上出列道,“臣以为,大业七年以来,纷扰不断,国家朝廷极需休养生息。臣造成相国大人所方,如今朝廷要做的,臣以为就是休养生息。一味的杀伐,并不能解决问题。反倒是朝廷如果这次从轻处罚,那么有先前的雷霆之怒,再给以从轻处罚,那么就是朝廷的雨露之恩,如此一来,必然天下归心,地方安稳。民心归附,地方安稳,则才能恢复生产、国力,强壮朝廷实力。”

“大业七年之后,征伐不断,如今朝廷急需要统一天下。要天下统一,就要抚民以静,休养生息。马上就是共和新朝,然朝廷民力不足,国力不强,所以要文治,法律就要宽,要仁厚,就要简便。臣以为,大乱之时,首要的是教化,至于律法,只求中正就可以了。”

陈克复坐在那里面色无波,并不评论对错。

吏部尚书杜如晦出列,恭身行礼说道:“臣不同意相国与魏中丞的意思,要文治,那也需是在大乱之后。如今天下分裂,各方大战,当此之时,朝廷当行雷霆手段,对于任何企图作乱者,都应毫不留情的予以镇压。唯有铁血与强硬才能展示朝廷的决心,也才能让那些情有不轨之心的势力收敛起来。如若这次从轻处罚,那么朝廷先前的这番大动作,无疑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到时这些叛逆,就会以为朝廷柔弱可欺,他们不但不会感恩,反而更会鸡起他们心中的野心。所以臣以为,此次对叛逆不但要重责,且需要以严厉的方式处罚。”

“以臣之见,所有叛乱的世族豪强的家主及骨干份子,皆需要诛其九族,并抄没家产。另外所有附逆的世族豪强份子,也须斩首示众,就是那些附逆谋反之人,也须通通全家流放,抄没家产!”

“咝!”

杜如晦的如此铁血严厉的处置方式一提出,立即就引起了数人的倒吸凉气。

这次的世族豪强大叛乱,基本上河北山东等地的世族有九成以上反叛。而地方上的豪强亦有七成以上叛乱,就是那些乡村的农庄主小地主们,也有半数以上附逆反叛。除了这些领头之人,自愿与不自愿被裹挟叛逆的农民及世族奴仆更是数量惊人,仅渔阳等四郡之地,所聚集起来的乱兵就足有二十万人。如果再算上他们的家人,那么这四郡中涉及到的人数就能多达六七十万人。

渔阳的叛军还只是一支,如果把河北、山东、淮北的叛军都加起来,人数能多达百万。而把所有涉及到的人口加起来,绝对达到三四百万人口。

据朝廷的统计,河北、山东、淮北三地加起来的百姓也就两千万人口左右,再加上连年战乱的减口,如今这三地,连还没有收复的那些郡县的人口加起来,也都不到两千万之数。

如果真按杜如晦所说的办,那整个朝廷治下的人口就要立即减口三分之一,这数量比自大业七年以来数年的战乱减口的人数还要多,如何不让他们惊讶。

就连陈克复都不由的眉头扬了一下,真这样搞,只怕到时真要尽失人心了。

“三代以后到现在,人越来越薄情狡诈,所以秦朝只靠律法统治;汉朝虽然讲王道,但是加上霸道,看来是想教化,结果教化不成。天下难道有能够做到而不要去做的吗?魏征这种书生,不识时务,如果相信他的虚论,一定会败坏国家。我主张严律重刑。”陈家老臣,刑部尚书鲁广利上前道。

魏征摇头,“从前,黄帝征蚩尤,高阳征九黎,商汤王放逐夏桀,周武王征伐商纣王,都能够做到天下太平,百姓还是那些百姓,而变大乱为大治,五帝三皇他们难道不是以教化做到的吗?”

陈克复笑着点了点头,阁中众多的大臣也都拍掌附合。

“乱世当用重典,杜尚书说的没有错,不过重,也有一个界限。早在开隋之初,朝廷就已经废除了肉刑。所以我们处置也不能过于严厉,但是也不能一味如魏征所言一般从轻处置。轻重处罚,皆在朝廷一念之间,但朝廷也须慎之又慎。‘

‘治乱当用重典,乱后当以仁德安抚天下。‘

陈克复站起身,负手而立,“此次河北世家的反叛,性质十分严重,影响及其恶劣。如果不是朝廷早有防备,我们的朝廷很可能已经不得不退回了辽东。我只问诸位大臣们一句,如果这次世族叛乱,最后输的是我们,你们觉得那些世族会怎么对付我们呢?”

ps:这两天更新的都比较早啊,且每天四更,更的也勤快,木子拼出去了,希望大家也把票票甩出来啊……!。

第568章 流放百万

“吾治乱世,非猛不可!”沉寂的文华阁中,陈克复满脸肃穆,严厉道出。“世族豪强数百年来,依靠着他们在乡村的庄园、坞堡完全就是不服朝廷管教,犹如世外之国。他们巧取豪夺,兼并土地,欺凌乡里,压迫百姓。偷漏逃避税赋,隐匿人口,更兼私自蓄养私人武装,暗自囤积粮食武器。一待朝廷有变之时,立即就跳出来兴风作乱,甚至败坏朝纲。如果我们能老实归正,本王还可以放他们一马。可是这次朝廷不过是向他们借些粮食,清回一些他们巧取豪夺之土地,他们就立即裹挟百姓,武装大军叛乱。”

“此是可忍,孰不可忍?”

房玄龄若有所思的望着陈克复,已经大致明白了陈克复的心思。

总之就是朝廷绝不能容忍在朝廷的治下,还有着这么一个国中之国的存在。这些世家豪强们以前的作为,早已经让陈王有了打压削弱他们的意思。这次的借粮与清田正是如此,可是世族大族们的反应太过鸡烈,居然举兵反叛。

如此一来,反而是给了朝廷一个天大的机会,虽然短时间内会给予朝廷损伤。但是从朝廷的长远利益来说,这却是一个可以一举铲除他们,将这个积弊彻底清除的大好时机。

明白了陈克复的意思,房玄龄快速的在心中仔细的盘算了一番后,立即有了一个大致的策略。

他恭身道,“殿下,臣赞同殿下之意,乱世当用重典,非如此不足以震慑宵小,非如此不足以稳定地方。不过杜尚书先前所上之策,却是有些过于严厉。臣以为,此次叛乱,罪在满怀野心的世家豪强,至于那些附逆的百姓却大多不过是被迫而已。所以臣以为,朝廷当区别对待,既要惩前又要蔽后,既要铲除那些心怀异心之人,也须得对大多数普通百姓多留一次机会。”

陈克复满怀欣赏的对着房玄龄笑了笑,能这么快明白自己的想法确实不错。

“那依右仆射之意,朝廷该如何分别处置这些世族豪强及普通附逆百姓?”

“臣提议,所有的叛乱之世族豪强的家主、及其在叛军中担任校尉以上职位者,皆以叛乱谋逆罪论处,就地斩首示众,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其三代以内亲眷改死刑为流放,通通流放韦州垦荒屯田放牧。”

“所有有家中子弟参与到叛乱中的世族豪强宗族,全部抄没宗族财产,全部宗族成员流放至刚刚由冉摩罗岛更改的罗州(韩国济州岛,此时还是野人时代,刚被海龙卫攻占不久,更改为州,辖两郡四县)。”

“至于附逆之百姓,也须区别处置,凡世族豪强之世代奴仆家丁者,全家流放韦州与罗州二地,有担任叛军军职者,一律斩首,家人流放。其余附逆百姓,则需举族迁入燕州、辽州、海州三郡。”

陈克复沉吟了一会,“对于叛逆之世族豪强,只诛逆首骨干,其实不杀改为流放,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一味的杀戮并不是上策,流放韦、罗两州,却也能充实荒芜二州,确实上策。不过也不能大意,对于流放的世族豪强宗族,必须打乱分散流放,切不可让其一起流放,且流放之后,也须由韦、罗二州驻军多加监守,防止其再做乱。如有逃跑,作乱者,由当地驻军杀无赦。”

“将些次参与叛乱中的百姓,举家全部免于刑罚,而改而迁入辽东,本王同意。不过对这些百姓不能以流放论,就按移民算,迁移到辽西辽东之后,将其打乱,分散入各郡县,再由当地里正、保正、甲正监察,且须按均田制,分给土地。”

“殿下仁慈!”毛喜与魏征等人,虽然对这结果还有些不太同意。可也明白这事情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一件叛乱之事,而是关系到朝廷与地方世族豪强之间的利益争斗,这个时候陈克复退了步,比之杜如晦的大清洗已经轻了不少,他们也见好即收。

房玄龄看到陈克复称赞,心下也是松了一口气,他年龄不大,却居于次相之位,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他。在朝中他也是小心翼翼,紧跟陈克复的步伐。

“殿下,臣还有一个提议,为防止他日世族叛乱重演,臣以为,朝廷在击败了各地叛军之后,应立即下令摧毁所有的坞堡。将其材料拆下来,对各地郡城城池朝廷候补,并可用来在各地建筑门g学、小学堂之用。不但如此,对于那些这次未参与的世族豪强,朝廷也不能轻视。须下令将其坞堡拆除,并清点所有的隐匿人口,登记造册。”

“除此外,可下令迁各地世族豪强富户,尽皆迁入京畿之地,以充实京畿。如此一来,将其置于京畿重地,朝廷监视之下,必然不可能再有机会作乱,且不但充实了京畿,也能一举铲除地方豪强势力,由朝廷重新执掌地方。”

迁富户入京畿,这是历朝历代开朝之时,都会做的事情。一来大乱之后,京畿人口稀少,迁富户入京畿,可充实京畿。二来把各地的豪强富户们迁入京畿,那么地方上的豪强势力必然会相应削弱,有利于朝廷对地方的平稳管理。

这次朝廷挖了这么大的坑,将大多数的世族都给拉下了水,一网打尽。但也还有一些并没有作乱,并不是因为他们忠于朝廷,只是有些人奸滑,想要再观望观望罢了。也正因此,他们才躲过此劫。不过现在正是削弱世族的绝好机会,陈克复又岂能做一半就停。

“好,本王同意次相的提议,就按此办理。另外朝廷马上将于各地开办县学、郡学,需要大量的饱学之士。这些世族豪强们自来有治理经学的传统,就由朝廷下令,征僻世家饱学之弟,调任各处郡县担任教习教员,县学教习可视为从九品,郡学教习可视为正九品品级。凡在各郡县执教满五年以上者,即可获得吏部诠选资格,表现优异者可诠选为朝廷正式官员。”

既然重重的打了这些世族们一棒子,那么接下来也得适当的安抚于他们。把他们拉出来当先生教员,一来解决朝廷教员的缺少,二来也是可以安排这些世族子弟,避免他们整日无所事事。

不过虽然陈克复表面上看似大方,把他们安排去当教员,就有从九品,正九品的品级。但实际上,这个品级只是视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