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跟随曹操-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你去进攻这个弩阵,其余人跟随我攻击敌军大阵!”

第一卷 曹操麾下讨董忙 第四十三章 讨伐白波(五)

(为迎接周日,提前更新一章,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跟随曹操,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胡封从来没有这么神气过,到现在为止,自己手中的环首刀还没有接触过敌人的鲜血,队伍就冲进了白波军的腹心,这弩箭原来这么厉害啊!厉害归厉害,这白波军也太顽强了,一拨接一波地冲了上来,弩箭已经来不及上弦了。那大黄弩虽然威力巨大,但是移动慢,上弦也慢。这种重型的大黄弩不同于平时所见的大黄弩,是从洛阳武库的深处找到的,一共才五十具,这次全带上了战场。普通的士兵一个什只能装备一具,两名射手轮替,四个人负责搬运弩身与箭矢,还有四个人负责上弦。如果守城,固然威力巨大,可是野战中的毛病逐渐显露。那就是它并不能准确瞄准,掉头也慢。另外上弦要十五石力呢,大家轮换着一会也没劲了。而且由于平时的保养并不怎么好,接连有几具弓弩的弦臂迸裂,里面的弦筋狠狠地抽到周围士兵的脸上,把他们抽地血肉模糊,魂归西天,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乱。

这个时候那蹶张弩就开始现威风了,虽然它的射程相对较短,威力也相对较小,可是它上弦快啊,一个士兵用脚一蹬就可以上好弦。一个伍装备一具,两名射手,三个携带弩箭的搬运工。一百具蹶张弩分成四队,各自防守一个方向,大大减轻了守军的压力。这个时候徐晃突了进来!

徐晃家里很穷,从小没读过书。天天上山砍柴,手舞两柄大斧,练出了一身力气。少年时在野外遇到一位用斧的名师,拜师学艺,练了一身好功夫。后来那师傅患了重病,又带领乡亲们抗税得罪了官府,被当时在那里练兵的射声营的一个曲用弩箭活活钉死。当时徐晃正在山里砍柴,回来时只看到了师傅的遗物——一对宣化大斧。所以黄巾军刚开始兴起时矢志报仇的徐晃就参加了,被波才相中,做了前锋。后来长社之战,黄巾惨败,他收拾部曲投靠了白波军,不久就被杨奉赏识,推荐给了郭太大首领。郭太也非常器重他,让他在全军上下选拔一千名力士组成了一支劲旅——“斧头帮”。这些人都是穷孩子出身,从下就要砍柴养家,练就了一身好力气。徐晃又把自己所学的招数中挑了一些简单易学的教给部下,赢得了极大的威望。现在看着那用弩的敌军,徐晃好像看见了杀害师傅的仇人,分外眼红。向郭太主动请缨,带着自己的“斧头帮”冲了上来。

尽管报仇心切,可是徐晃并没有心急。他并没有带着部队从正面冲上,而是选择官军左翼与后翼的交接点开始攻击。这个方向并没有大黄弩在射击,等协防的蹶张弩反应过来的时候,他的“斧头帮”早就冲了进来,周遭的守军也已经被屠戮一空。这么近的距离,大黄弩根本没有时间再调转方向,这时候周遭的蹶张弩再上弩已经来不及了,面对着空着手的弩手们,徐晃舔了一下自己干裂的嘴唇,笑了……

郭太是个盗马贼出身,大贤良师张角曾经救过他的命,所以对张角死心塌地地跟随。可是又没有什么出众的本领,不受重视。张角设三十六坊道所,治病救人,白波这个地方条件最差,也最穷,没有人愿意来。郭太主动请缨,做了坊主。后来黄巾起义,大家都知道三十六方渠帅,渐渐地以误传误,除了最早的那一批人,再没有人知道坊的所在。起义失败,除了几个大帅的所在,大多数坊都接纳了不少离散的将士,寻找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归隐。只有他再次立起战旗,建立白波军。苍天已死,可是我们的黄天在哪里?只能在我们的梦里,我们的刀里。白波军喊着他们最熟悉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一拨又一拨地战死在李傕的阵前。

李傕站在一个小土丘上,布满青筋的大手使劲抓着随身不离的龟甲。明明是大吉啊,怎么打成了烂仗?突击集团已经被白波军攻破,一个手舞大斧的白波将军连斩弩手四十三人,跟随他冲进来的军士人人手舞大斧,将弩手们屠戮一空。现在的突击集团在胡封的指挥下勉强围成一个圆阵,用于联络的旗帜军鼓已经尽数被毁,凭借他多年的经验,远远望去也就只剩一千七八百号人吧。虽说刚刚白波军在弩阵攻击下损失过大,暂时无力全力进攻,可是等他们重新编好后被围在里面的突击集团就是死路一条。再说目前的防守大阵最前面的三道防线已经被敌人攻破了两道,剩下的那一道也岌岌可危。白波军在郭太、杨奉两位首领亲自指挥下像发了疯一样,狂热的口号让人想起了六年前那席卷天下的黄潮。这两个首领虽然武力不高,可是他们的亲卫们都是从幸存的黄巾力士里选拔出来的,战斗力超强,又有亲自上阵的首领做榜样,士气飙升。现在左右羽林军已经被迫和他的本部合兵一处,共同防守了,唯一的机动力量就是用来预防匈奴人的曹铄的“锦衣卫”和作为总预备队的羌胡骑兵了。可是负责侦查的斥候传来消息,已经发现零星的匈奴人,正在战场的二十里处观望。一旦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白波军,恐怕匈奴人也要来捡便宜了。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办?

李傕犹豫了片刻,默默祷告了一下,然后将手中的龟甲用力抛向天空,看到那大吉的一面露在外面,脸上有了一丝笑意,咬了咬牙,下令道:“命令全军反攻,缠住敌人。给曹铄发讯号,命令他立即投入战场,利用主力造成的机会,从侧后方攻击郭太部,斩将夺旗。给樊稠发讯号,命令他在马尾上系上树枝,造成大军来援的假象。亲兵屯随我上阵杀敌!”

看到李傕的讯号,我伸了伸懒腰,冲着早就按耐不住的士兵们,拔出了插在一边的长枪,“弟兄们,该干活了。”

第一卷 曹操麾下讨董忙 第四十四章 讨伐白波(终)

(今天不过日子了,凌晨更新一章了,中午十点更新了一章,现在再更新一章,晚上十点左右继续更新一章。希望大家看得畅快,谢谢支持)

郭太看了下自己手中的刀,还是雪亮的,没有沾一丝血污。所有的敌人都被他的侍卫挡在了外围,根本没有能冲过来的。大家都知道他的武功稀松平常,所以尽管有立功的机会,可是还是护在他的周围。这时候接到将令的李傕部下蜂拥冲了上来,把刚刚有点进展的白波军又挡了回来。郭太用力推了推他的侍卫,却怎么也推不动。“甭管我,快冲上去杀敌!”

侍卫们迟疑了一下,留下两个人,剩下的全都冲了上去。毕竟留在首领的身边没有斩首之功,战后封赏往往吃亏。他们的功夫高出普通的士兵许多,一下子就打破了僵局,冲开了一个口子。而后进一步向里面冲过去。郭太大喜过望,连连下令,把身边的部队一支支调上去,那口子越冲越大,已经可以看见督战的李傕将旗了,正在这个时候,就听见侧后方一声断喊,回头望去,一柄长枪从天而降,他那两个侍卫举起刀来奋勇上架,却没有架住。长枪去势不减,就像铁棍一样,狠狠地敲在一个侍卫的头上,殷红的血液顺着眉角流水般淌了下来。“郭太?”

郭太拎着从没用过的环首刀,点点头,“正是,你是?”

“曹铄曹子烈。”

“那个刺董义士?让董卓裸奔那个?”看到我点了点头,郭太纳闷地问道:“你怎么会?”

“废话少说,看枪!”

郭太是一个好首领,却不是个好武将。一枪就刺穿了他的侍卫,第二枪刺中了他的左臂,顺便飞起一脚,将他踹倒,正要刺第三枪的时候,长枪被他的那个满脸是血的侍卫抱住了,那个人大喊着:“首领快走,首领快走!”

郭太趁机向后撤了几步,几个侍卫冲上前来,护住了他。郭太大急,“护我干什么?快去护住战旗!”

那侍卫真是个忠义之士,若是放在平常他值得我们去一起喝一杯,不过现在这可是战场,所以没办法,右手继续抓住枪,左臂一肘击在他的头上,发出一声脆响。那人狂喷了一口血,晃了几晃,却没有如我预料般倒下去,依然用尽全身力气紧紧地抱住我的长枪。我叹了口气,离开了郭太那边,朝着他的战旗那里冲了过去。几个回合斩光了护旗的侍卫,右手握住郭太的战旗,回过头去,正好看见胡赤儿冲了上来。只见他抓住了郭太的发髻,用刀一挥,一颗大好的人头就跑到了手上。这个家伙,我一边摇头,一边斩断了郭太的大旗。

随后跟来的张建没捞到立功的机会,只好悻悻地喊道“郭太已死!”随后冲过来的士兵们羡慕地看着立了大功的胡赤儿,大声喊道:“郭太已死,郭太已死!”

正在苦苦支撑的李傕听到了我们的喊声,看见郭太的战旗确实已经被我们斩倒,送了一口气,传令下去,命令士卒高呼郭太已死,全力反击。喊声震天,白波军士都听到了,他们下意识地望去,整个战场果然再也找不到郭太的战旗,有些人当场崩溃,瘫坐在地上,连官军砍过来的刀剑也不去阻挡;有的人义愤填膺,高呼着为首领报仇的口号,不避不躲地朝着我们冲过来;还有的四下张望,机械地和官军对打着,等待着其他首领的命令。

郭太死得太突然了,他从来没有指认过谁做他的继承人,又没有孩子,而且现在威望仅次于他的杨奉现在正被我们切断了后路,即将合围。这个时候,人心可就活了。战场边侦查的斥候回报:大阳那里烟尘翻滚,官军至少来了一万的援兵,而且都是骑兵。一听到这个消息,群情激奋的白波将领们一下子冷静了下来,这场仗,败是肯定的了,不过究竟该怎么败呢?实力最小的反而最容易做出选择,没了部队他就什么也不是,就像李乐,一听到郭太被杀的消息,他就率先领着亲信将士一万人逃跑了。紧跟着反应过来的是作为后卫的韩暹,他的部下虽然最后在围攻胡封他们时遭受了损失,可是还没有伤筋动骨,还存在建制,一声令下,带着一万七千人跑路了。而一直围攻胡封的胡才损失最大,自己的亲信部队保守损失一万人,仓皇之间,只收拢了两千老弱,向匈奴地界逃走。

这时候,待在白波中军中最大的官就是杨奉手下的徐晃。三位老大把兵都带走了,剩下的这些个兵摇旗呐喊还凑合,真跟敌人面对面地厮杀,没有不尿裤子的。徐晃的“斧头帮”现在只剩下百十号人,毕竟那些个老兵不是吃干饭的。虽然他们没有徐晃手下那么有力气,可是在战场上无数次的出生入死换来了宝贵的经验,这些是徐晃手下的菜鸟们所欠缺的。经过激烈的厮杀,徐晃手下足足倒下了九百人,而那群老兵也就倒下了不足四百,这就是新兵与老兵的区别吧。

徐晃收拾人马,只剩下两千人了,而被包围的胡封手里还有大约一千三百多人,两者都打得精疲力尽了,坐在地上喘息,谁也顾不上谁。以这点残兵击败官军简直就是发疯,可是自己的主公杨奉还被围在前面,自己怎么可以逃脱呢?徐晃一心想上去解围,不过实力悬殊太大了。正在犹豫的时候,杨奉投降了。

既然自己的主公都投降了,那自己还硬强着抵抗干什么?就凭着没有编制,无头苍蝇一样的残兵?徐晃非常识时务地丢下了自己的宣化大斧,他的部下也纷纷投降。我们终于打赢了。

赢是赢了,可是伤亡也太大了。出征的时候我们是两万六千人,现在只剩下一万一千人,损失过半。轻伤员都送进了安邑城,牛辅亲自出迎,大肆封赏那个斩获郭太人头的胡赤儿;恢复了他的职位。至于我们,虽然出了名,可是也没封官,只是赏了些金银财宝,不过足够大家把赌帐还了,开心地再玩一把。

南犯的匈奴人听说白波军会战失利,连大头领郭太也在阵中被斩杀,十分担心。他们派出“打草谷”的部队正好遇到连续几次都没怎么立上功的樊稠,倒了大霉。不但被斩杀得一干二净,而且连尸体都被扒得干干净净的,一点财物都没有留下。樊稠还解救下一个蒙面女子,自称是我的故人,一时良心发现,居然给我送了过来。匈奴人心惊胆颤,害怕朝廷派人追杀,连忙遁入草原。其实,这个时候的董卓已经自顾不暇,因为关东群雄又一次会盟了。

第一卷 曹操麾下讨董忙 第四十五章 擒孙坚(一)

讨伐白波军,让我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带来的最显着的好处就是军营里的暗探明显减少,大家的心更齐了。现在我部已经有了朝廷认可的称号“锦衣卫”,编制为一千人,正式划出死士营的行列,归属华雄将军统领。不过闻听各地风声不稳,负责布置防御的徐荣将军下华雄下令,暂时征调我。官复原职的胡赤儿在安邑逮捕逃兵,收押俘虏重建了死士营。在安邑补充人马整休的时候,如果说我不想逃走,那是假话!因为我最害怕不知什么时候,譬如董卓老大心情不爽了、伤风感冒了,一声令下,我就GAMEOVER了。可是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处于关中腹心,如果逃亡的话,也许一个县里的县尉就有可能要了你我的性命。只有等待,关东联军快来吧,我快想死你了。

那个神秘的故人居然就是蔡琰,她去河东采风,没想到正好遇到乱兵。自告奋勇护送她的卫仲道一见匈奴人,跑得比兔子还快,可是跑的再快也没有匈奴人的弓箭快,被几个抢红了眼的匈奴小兵射成了刺猬。本来她说出蔡邕的名字,樊稠也不敢怠慢。但是她不愿意再回洛阳看董卓那一幅色迷迷的嘴脸,正好听着曹铄这个名字很耳熟,依稀记得是曹操的侍从,就试着蒙蒙看。她倒是蒙对了,我们可麻烦了。把她安排到哪里呢?我们现在都回不去。左思右想,只好给她按了个辎重兵的头衔,对别人就说她暴病身亡了。结果这个一直文文静静的大姐一下子化身为好奇宝宝。哎,白白替曹操大人背了个大包袱。

虽然上一次讨伐董卓失败了,可是各地继续讨伐董卓的呼声却越来越高。有很多人是借讨伐董卓的名义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尤其是那些掌控实权的州牧们。讨伐董卓,成了他们和洛阳朝廷讨价还价的利器。本来,冀州牧韩馥害怕袁绍借助袁家四世三公的声望吞并自己,故派遣几个部郡从事驻勃海郡监视,限制袁绍的行动。他召集部属商议,向大家问计:“如今应当助袁氏呢,还是助董氏呢?”治中从事刘子惠正色说:“兴兵是为国家,如何说什么袁氏、董氏!”韩馥语塞,脸有愧色。这时候,又传来了曹操举兵的消息,天下士人,无不交口称赞。迫于形势,韩馥不敢再阻拦袁绍,他写信给袁绍,表示支持他起兵讨董。不过袁绍也怕自己离开后被韩馥吞并,所以把自己的谋士逢纪等人和自己的亲信大将颜良、文丑都留了下来,又把最善战的鞠义的“先登营”留了下来。自己只带着一千人的亲卫“大戟士”,以及两万民壮离开渤海,参加会盟。

初平元年正月,关东州郡再次起兵讨董,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韩馥留邺城,供给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济南相夏侯恩(长史夏侯廉)与曹操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各有军队数万及数千不等。

袁绍率领众人建坛,太守王匡曰:“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绍再三推辞,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