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京秘境2:48段重新发现北京的旅程-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i》om

    书店不大,就十余平方米,到处堆满旧书。这里经营的全部是与北京历史文化题材有关的老旧图书及相关资料、档案、地图。这种专题经营的旧书店,即使在今天也是独一份的。康熙年间印刷的《日下旧闻考》算是这里的镇店之宝。另外,如《宣武文史》《海淀文史》《石景山文史》的全套本,都是不可多得的内部资料,也都是北京发烧友的挚爱。地方志方面,如《顺天府志》《燕都丛考》《旧京景物略》等古籍整理本,运气好的话也能找到。而除了图书,书架上还摆放着不少北京城的老物件儿:大座钟、话匣子、老台灯,营造出浓郁的老北京情调。店铺的一角还堆放着不少当年四合院的砖雕、木雕,都是店主小崔自己跑工地捡回来的,这些常人眼中的“破烂”,在书局里却成了宝贝,也正是有了这些物件儿的点缀,正阳书局显得更北京了。

    书局草创之初举步维艰。惨淡的生意,挤兑得崔勇白天黑夜连空调都舍不得开,就为省点钱多进些书。另外,自己做饭洗衣,连逮耗子都成了小崔的必修课,“这是关系到书店‘生死存亡’的大事,耗子要是把旧书都咬了,那娄子可就大了!”

    据崔勇介绍,上门寻书的包括各大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甚至不乏外国友人。看着外国人都在仔细地研究大栅栏的过去,店主小崔更觉得,作为北京人真该认认真真地把自己家门口这点事弄清楚。但大部分经常光顾正阳书局的“老北京”都是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这些人不一定都嗜好读书,他们来这家书店看的不是书,而是看看逝去的北京。

    若在正阳书局看上一本书,一定要先问问店主卖不卖。因为店里有一部分书和资料是店主收藏的非卖品。崔勇准备开设一家网站,在上面列出书目,将这些书的出版年代、著作单位等内容都展示出来,以便更好地分享、交流。其实这小小的正阳书局,与其说是一个书铺,不如说是一个老北京文化的道场,吸引着散落在四面八方的“老北京”们来这儿聚首。
从文人雅园到湘鄂同乐会
    湖广会馆:历史大戏一出接一出

    从文人雅园到湘鄂同乐会

    在两广路虎坊桥路口的西南角,脸谱造型林立的小广场旁,一座青墙红梁的小院儿独立于周边高楼大厦中。栏雕大门显得格外肃穆,步入其间更是别有洞天,面积近三千平方米的院落已形成戏楼、茶楼、酒楼、博物馆“三楼一馆”的格局。

    您别小看了这位于南城的院落,当年可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居住。清朝名士徐乾学、岳钟琪、张惟寅、刘权之、王杰、叶继雯等都曾在这里居住过。直到嘉庆年间,它有了这个如今世人皆知的名字——湖广会馆。湖广建省始于元代,1376年两广分出后,专指两湖。

    如果不是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湖广会馆仍会像它建立之初那样主要用来招待湖南、湖北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们。因这个缘由,文昌阁就成了会馆中的重要建筑。这一保存完好的文昌阁现在位于会馆中部,前有1830年加盖的大戏楼,后有供会议用的宝善堂、供宴饮的楚畹堂和会客的风雨怀人馆。再往里走,便是竹木叠嶂、笼雀啁啾的花廊。博物馆工作人员还会饶有情趣地种些丝瓜、葡萄等植物添些色彩。而乡贤祠则是庭院中最显眼的处所,如今门外挂着“北京戏曲博物馆”的牌匾。

    文昌阁对面的门廊拐角处还有几幅壁贴。叶名琛、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大学士匾,曾国荃、胡林翼等人的封爵匾,还有刘子庄、黄自元等三十一人的状元、榜眼、探花、传胪匾等在此都有记录。据《北京湖广会馆志稿》记载,但凡公署、祠庙、名迹胜地都会留下匾额对联,然而新中国成立后,湖广会馆因长期用作民居,到了20世纪60~70年代,这些匾额多被居民拿去劈柴取暖用了。从现存的牌匾上看,在湖广会馆留下名字最多的就属一等侯爵、同治朝的曾国藩。

    继1830年增设大戏楼后,湖广会馆第二次大修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由官至礼部侍郎的曾国藩倡议重修,新增了风雨怀人馆,确定了会馆的整体格局。曾国藩1871年10月11日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六十大寿。这个脾气古怪的老头儿觉得只有在这里才“宛在洞庭云梦”,能够感觉到水乡泽国的万千气象。于是当他神清气爽地坐到会馆戏楼里,在“将出”“相入”门帘开开合合、鼓钹咣铿锵中写下了这副文采横溢的戏楼楹联:“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云阳春。”

    上联说的是潇湘夜雨八百云水的湖南,下联道的是楚天黄鹤伯牙知音的湖北。一生尚武的曾国藩,置身湖湘音韵,总在他乡望故乡,情缠意绵。第二年便与世长辞,一掬黄土一把老泪抛洒在了他并不钟爱的异乡。

    修建湖广会馆本着“正月团拜、联络乡谊、同聚一堂”的初衷。不论是清末还是民国,每到春节,两湖旅京人士便会集在会馆里,“上自一品大员,下到末秩平民,同聚一堂,杯酒联欢,共叙乡谊,霓裳歌舞,同乐三日”。至今馆内还保存着1944年正月团拜的照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