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样学习更轻松-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他是在人们的蔑视和嘲讽中,在烟熏火燎的六平方米的斗室中完成的。他不知道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只为计算数据,就用了几麻袋稿纸,他为此花了多少工夫,是可以想像得到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大部分发明,都是经过几百次试验才成功的。一千多项发明就要经过几十万次试验。这几十万次试验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经受的失败的苦恼,有谁能运算得出呢?对此,爱迪生深有感触地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并非是夸张之词。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一生中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作。但是;范仲淹小时候勤奋苦读、“断齑划粥”的故事,大家未必知晓。范仲淹出生于一个十分穷苦的家庭;两岁丧父,母亲改嫁。十几岁时,住进了一个寺里,勤奋苦读,生活十分清苦。他每天的食物就是一锅稀粥,待冷却后划成4块,早晚各吃2块,再切几根咸菜吃,这就是“断齑划粥”的故事。以后,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他又只身跑到南都(今河南商丘),进了著名的南都学舍。在这里,他依然过着食粥苦读的生活。读书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脸,困乏至极,才和衣躺下,醒来再读书。后来,范仲淹穷得连每天两顿粥都不能保证,只是到黄昏时才吃一顿。这样,勤奋苦学了5年,为以后写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最好的txt下载网

学习的推进器:学习的动力(4)
张舜徽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靠自学成才,著有《积石丛稿五种》等多部著作。他认为,要立志在学问上有所成就,一定要勤奋。在他长期自学过程中,充满了勤奋的汗水。少年时期,读古书时,他经常手抄熟读。在19岁时阅读《资治通鉴》,他一天读一到两卷,就这样,连续用7个月的时间将294卷的书读完了,并做了读书笔记。后来,他又立志通读《二十四史》。他不怕困难,无论春夏秋冬,从不懈怠。从《史记》到《隋书》,他都用红笔圈点,从《唐书》到《明史》,也自始至终读完。最后,历时10年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这部有3259卷之巨的浩繁的著作。张舜徽后来的诸多著作与其平时勤奋与积累有重要关系。他自己总结到:我一生治学,没有急于求成的思想,总是从容不迫,埋头苦干,但问耕耘,不问收获。等到积之既久,果然水到渠成。中学生朋友们,我们是否应该能够从张舜徽的体会中悟出一些道理呢?
  以上我们举了不少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例子,最后,我们举一个中学生的例子。饶京翔是北京四中高三毕业生,他荣获了第2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奖、实验题解题金牌奖、理论题解题银牌奖、实验第一题最佳解题奖。在这些闪光的奖牌后面,不知道流下了他多少勤奋的汗水。据说他的学习计划是十分严格的。在计划中,他规定了什么时候休息,休息多少分钟,休息的这些时间里每一分钟做什么都事先安排好了。至于读书则有更严格的规定和计划。他的计划不是给别人看的,别人也看不懂,只有他自己能够明白。他把学习看成了一场战斗,在战斗中他争分夺秒,十分坚决地执行着自己的计划。在他读高一的时候,有这样一件事。一次,一个朋友从外地来,请他们全家去一家高级餐馆去吃饭。去高级餐馆吃饭对于一般的孩子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他却不肯去。尽管妈妈爸爸劝说,他还是不愿意去,最后他的眼泪都掉下来了。因为他每分钟都有着自己的计划,他不愿意为了到高级餐馆去吃一顿饭而打乱自己的计划。
  他考上四中的时候,并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但是他不气馁,而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刻苦勤奋地学习着。慢慢地他赶了上来,学习成绩成了班上的第一名。他从高一开始,读了许多数理化的课外书,先后学完了大学的微积分、行列式、普通物理、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等。他看书,做笔记,做题……平时的刻苦钻研和勤奋努力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也增强了他在大赛上获奖的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有不少学生想寻求学好各门功课的所谓“窍门”、“诀窍”或“捷径”,幻想花比别人少的力气而获得比别人好的成绩。读了以上的几个故事,读者或许应该能够从中体味到勤奋在一个人成才道路上的作用了。亲爱的中学生朋友,要取得好成绩,勤奋才是你成功的秘诀。在此,我想引用鲁迅对勤奋的精辟论述与大家共勉。鲁迅曾经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但是,在勤奋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向他人或前人学习经验,走捷径,而且我们自己也应该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出捷径。在学习功课的过程中,应该向他人学习一些技巧,或者自己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听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完成作业的方法、记忆知识的方法或者某一科的学习方法。掌握了科学的方法,确实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效率高的目的。

学习的推进器:学习的动力(5)
总而言之,为了学业的进步,为了事业的成功,首要的是需要自己付出艰辛的劳动,同时应该做到苦干加巧干,不断总结经验,找出规律,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你认为学习有捷径吗?如果有,请你列举出来吧!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担心脑袋就像机器那样,越用磨损越多?脑子累坏了怎么办?其实,大脑跟机器是不一样的,只要注意用脑卫生,科学用脑,学习不仅不会损伤大脑,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健康发育,这就是大自然中“用进废退”的规律。
  为你支招:如何合理运用大脑
  为了充分运用大脑的潜能,我们首先应该摸准大脑的“脾气”,讲究用脑艺术,提高用脑的效率。
  ◎脾气之一:要有充足的营养◎
  大脑正常功能的发挥依赖于由饮食提供的能源和各种营养。当这些营养缺乏时;大脑就会变得迟钝,因此保证营养、不偏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提醒各位学生和家长的是要重视早餐。有的同学因为时间紧张;早上就简单应付;甚至不进早餐;这样就难以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从而影响上午的学习;甚至整天精神不振。
  另外,氧气是大脑一刻也不能缺少的东西,因此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新鲜的空气,如大自然中的空气,使人精神振奋;污浊的空气使人昏昏欲睡。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一定经常开窗换气,保证屋内空气的新鲜。课间十分钟也应该到教室外活动一下,呼吸新鲜空气。
  ◎脾气之二:不喜欢长时间固定地从事一种工作◎
  大脑皮层不同部分执行着不同的任务;有很细的分工;当人们从事一种工作或学习时;相应部分的细胞群处于兴奋状态;其他部分则处于抑制状态。用脑时注意工作区与休息区不断轮换;这样可使大脑持续保持高度的工作能力。因此;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脑力和体力活动交替。当你感觉累的时候,到户外活动一下,或者帮父母干一些家务活,既帮助了父母,又得到了休息,真是“一举两得”。
  不同性质的课程、不同的学习方式轮换进行。如:数理化与语文轮换学习,背诵和解题交替进行,这样不仅不易疲劳,还可增强记忆力和理解力。有些同学复习功课经常一坐就是半天;或整天复习一门功课往往是事倍功半。同学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摸索个人的大脑活动规律;逐步调节自己的学习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脾气之三:不喜欢垂头丧气,忧愁烦恼◎
  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可提高大脑利用效率。道理很明显:整天紧张或消极,就会使人吃不香,睡不稳,还会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脚出汗,疲惫无力,最终还可能导致生病。一切负性情绪如过度紧张、焦躁、忙乱等不良情绪;都会使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记忆效果差。
  ◎脾气之四:要求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怎么休息,我们后面会详细地讲,这里就不详述了。
  另外,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即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视觉记忆、听觉记忆等方式来学习。此外;比较归类法、提纲摘要法、列表法、图示法、形象法、特征法、最初印象法等学习方法和技巧也都符合人体生理机能的规律,对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益都有一定的帮助。
  你了解了大脑的脾气后,你自我检查一下,你有“违背”大脑的脾气“惹”大脑生气的时候吗?你以后打算如何更合理地运用大脑呢?

学习的推进器:学习的动力(6)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的是一只小鹰的故事。有只小鹰因为某些原因,是由鸡孵大的。后来小鹰和其他小鸡一起成长,它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普通的小鸡,所以做什么事情都像鸡一样,它在土里刨食,从来不远飞,而且翅膀扇动起来也很难看,只能飞起几尺高。
  有一天,小鹰看见一只矫健的大鸟在空中翱翔,它那金色的翅膀是那样有力,一振就能直穿云霄。
  “多美的鸟啊!叫什么?”小鹰向身边的小鸡问道。
  “那是一只鹰,是鸟中之王,”那只鸡回答说:“但你再羡慕也没用,你永远也不能像它那样飞翔。”
  结果那只鹰再也没有想过这类事,它从未试图高飞,尽管它和身边的鸡一点都不一样,它慢慢老了,死了,到死心里也一直把自己看成是一只鸡。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明明是真正的鹰,但他们自己却没有觉察到,胸无大志,无所进取,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进取的动机。结果,到头来,他们只是小鸡,这是多大的人生遗憾啊!
  动机是一切行为的动力。一个人做事需要动力,就如同汽车需要发动机一样。没有发动机,汽车是不能运行的;发动机马力小了,汽车运行速度慢;当发动机的马力加大到一定程度时,汽车才可以达到高速运行。我们中学生学习也需要这个“发动机”。我们周围可能有许多同学,他们没有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不高。当问他们“今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他们的回答往往是“啥也没干”,他们之所以“啥也没干”就是因为把这个“发动机”给丢了。因此,学习动机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能激发我们的学习行为,而且还能维持和加强我们的学习活动。
  小测验:你的学习动机如何?本书的心理测验及结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标准。特此说明。
  对下列题目做出“是”或“否”的回答。
  是否
  (1)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很少主动学习。□□
  (2)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提起精神。□□
  (3)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看书。□□
  (4)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是否
  (5)你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直想睡觉。□□
  (6)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7)你迫切希望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8)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放弃了许多你感兴趣的活动。□□
  (11)你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12)你常认为课本上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看高深的理论;
  读大部头作品才带劲。□□
  (13)只在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工夫,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流。□□
  (14)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15)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16)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17)你几乎毫不费力就实现你的学习目标。□□
  (18)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忙得焦头烂额。□□
  (19)为了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

学习的推进器:学习的动力(7)
目标。□□
  给自己打分
  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你的得分是。
  14~20分:说明你在学习动机上有严重问题和困扰,需要调整;
  6~13分:说明你在学习动机上有一定问题和困扰;
  0~5分:说明你在学习动机上基本没问题。
  为你支招:如何设立合理的学习动机
  ◎根据自己的特点,设立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
  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黑猩猩关在笼子里,笼子外面悬挂着肉。黑猩猩要想得到肉,就必须用木棒去取。他分别让饥饿了2、6、12、24、36、48小时的黑猩猩取肉。结果表明:饥饿时间短的,食欲不强,很容易被周围的无关事物干扰,心不在焉,往往完不成取食动作;饥饿时间过长的,由于急于取到肉,竟连木棒也忘了拿,也取不到肉;只有饥饿程度中等的,有较强的食欲,又忘不了拿木棒,结果很顺利地完成了取肉动作。根据这一道理,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缺乏学习动机的人,不论从利用时间的多少还是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上看,都不会好,自然学习较差;学习动机过强的人,心理上由于形成过度压力,尤其是参加重要的升学考试时,认为考不好就无法活下去了,这样,稍遇难题,脑子里想的不是怎样做好题,而是担心考不上怎么办,结果是本来能做对的也做不对了,还怎么能考出水平呢?
  因此,设立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那么在你设立这个目标时,你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我有什么样的天赋和能力?
  (2)实现目标的途径有哪些?
  (3)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我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是否具备克服这些困难的能力?
  (4)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成功意味着什么?失败又意味着什么?
  (5)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
  只有你认真考虑了这些因素,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切实能够实现的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学习动力,它可以使人废寝忘食。相反,如果对知识、对科学没有兴趣,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当然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达尔文7岁时便对收集生物标本、对昆虫鸟兽感兴趣,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尔6岁时便对星星为什么发光感兴趣。正是这些强烈的兴趣、执著的追求,使他们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成功,学习上的成功又会提高学习兴趣,这是良性循环;反之,对学习厌烦,学习必定失败,学习失败又加重学习上的厌腻感,形成恶性循环。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是善于培养自己学习兴趣的人。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呢?
  (1)不只是去做感兴趣的事,而要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