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阿里巴巴的经营情况,他的描述是:2002年赚一块钱、2003年每天营收一百万、2004年每天利润一百万、2005年要争取达到每天上交税收一百万。另外他还说:“阿里巴巴(对于股东)的强势,在于我们说过的事情后来都变成现实。”
  针对他这种大而化之的经营情况描述,作为公众代表的传媒界人士基本持有“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这样的两可态度。一方面大家都看到了阿里巴巴在商业界的影响力,但另一方面,对于马云号称的阿里巴巴如此之快的盈利速度表示疑问。在作者写作本书的时候,一个资深的传媒人还特地嘱附:马云那种大而化之的描述是不可信的,为你写作的真实性基础考虑,你必须拿到他的营收来源。同时我还听说上海的一些年轻记者对阿里巴巴的评价是,马云特别能侃,倒底能不能信只有天知道。
  经过深入的采访,作者发现,如果就账务而言,阿里巴巴的收入是十分简单而且好算的。它在的收入渠道大概有两个,分别是中国供应商项目和诚信通项目。虽然阿里巴巴到现在还是个私募公司,他们因此而不愿意公开收入情况,但作者还是可以通过采访中得到的情况推算而得的他们大致的经营情况。
  中国供应商项目: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分基本和高级两种,基本的中国供应商收费为四万/年,高级中国供应商为六万/年。作者查看阿里巴巴的资料和走访它的高层后听到的会员数是2005年基本上六到七千个企业,那么这一项的基本收入在两亿到三亿之间;
  诚信通项目:这个针对内贸中小企业的项目收费为2300元/年,通过同样的渠道作者了解到它的会员数大约在十五万左右,那么这个项目的收入也在三到四个亿左右。
  两项合计,阿里巴巴的收入在六到七亿应该是一个合理的推测。
  把这个数字去与马云所说的2005年每天上交税收一百万相对照。如果每天上交税收一百万,考虑中国企业的基本综合税负在营收的33%左右,可以推断出马云这句话意味着阿里巴巴每天的营业收入大约在三百万左右。阿里巴巴应该不会在休息日也交税,所以每年的工作日应该为250天(365天减去52周双休再减三个大假共120天的休息),马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阿里巴巴的营收大约就在七亿五千万左右,因此作者的推断比马云的话少了一些,但少得不多。因为2005年还有一些时间,阿里巴巴还可以通过签约新客户获得营收来冲击它的领头人所要求的目标。
  对于一个从创业到现在也只有六年时间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这样的营收是一个很令人兴奋的数据,不过马云似乎并不在意阿里巴巴这张成绩单。他在很多场合都说过:“(相对于他的梦想来说,)阿里巴巴现在赚的,只是一些零花钱。”
  是的,相对于我们在序言中描述的那个阿里巴巴的梦想,我们认为阿里巴巴赚的确实也只是零花钱。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看阿里巴巴会在哪些地方花钱来知道他们现在在做些什么。
  所有雇员的薪金和办公费支出,阿里巴巴现在有两千五百名员工,以人均每年十万元人民币计,花费大约在二亿五千万左右。这些雇员分布在阿里巴巴的中文和英文网站,淘宝网站、支付宝网站,还包括一支大约为一千五百人的销售队伍,销售人员中有一千人左右分布在需要面对面销售的中国供应商项目,还有几百人分布在需要电话销售的诚信通项目。
  从人员的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出,销售仍然是阿里巴巴最主要的人力分布区域,尽管已经有了强大的品牌,但马云和他的高层还是必须在销售上花去大约五分之一以上的收入。
  淘宝和支付宝的推广费用,有媒体估计这一项大约会花去阿里巴巴每年一个亿以上的费用。而这看来是阿里巴巴除员工开支外最大的支出。这笔推广费用相对于阿里巴巴的成长历史来说是非常大的,在整个阿里巴巴网站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出现像淘宝那样巨额的广告费开支。
  这种开支与阿里巴巴对淘宝和支付宝的估价是一致的:“如果阿里巴巴公司上市的话,中国供应商能使它的价格维持在十美元以上,如果加上诚信通,价格可以上升到三十美元,而使阿里巴巴股价上升到一百美元以上的,只能是淘宝和支付宝了。”这是阿里巴巴公司内流行的一种说法。
  相对于人力资源和推广费用的开支,阿里巴巴花在场租、设备上的都只是不多的钱了,基本上都维持在千万元人民币级别。
  综上我们可以估计出阿里巴巴在2005年的净利润大约在三亿左右。
  我们又可以拿这个数字与马云所提及的2004年每天盈利一百万的数字相对照,每天盈利一百万,意味着阿里巴巴在2004年的总盈利大约在二亿五千万左右。因为淘宝和支付宝的推广费用2004年就存在,但阿里巴巴公司的人员从2004年到2005年却有很快的增长,从1500人上升到2500人,因此这个数字大概也是吻合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健康公司(2)
从以上估计的收支情况看,阿里巴巴至少在现阶段是比较健康的公司。营收上升、利润上升、雇员人数上升,更重要的是除了目前创造营收的项目外,花了重金投入未来可能盈利的新项目。另外更重要的是所有阿里巴巴经营的项目都是所谓的“一等产业”,即帮助客户赚钱的项目,在客户赚钱的前提下(互联网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阿里巴巴的会员中有90%以上认为阿里巴巴网站有用,而来自阿里巴巴自我的数据表明它的两个营收项目——无论是中国供应商还是诚信通的客户,每年都有70%以上的续签率),阿里巴巴赢得了接近50%的利润率。而如果这样的利润率存在于一般消费品的话,恐怕阿里巴巴早就已经抱怨盈门了。
  

行业权威(1)
以2005年初央视将“年度十大经济人物”称号授予马云为界,阿里巴巴逐步走上了中国电子商务这一行业的高峰。
  国际媒体比国内媒体更早地注意到了这个由五十万元和十八个人起步的电子商务公司。权威的《福布斯》杂志从2000年起连续四年将阿里巴巴评为全球领先的B2B网站,并且三次报道它的业绩。它在2001年报道中评价阿里巴巴说:阿里巴巴是来自中国的著名网络公司和一个各种商品聚集的网上市场。仅电脑和软件一类就有11,000多条信息。阿里巴巴提供基于许多行业分类的信息服务,它刚与邓白氏等资信管理公司合作为客户提供一个名为“诚信通”的新服务,增加它的庞大的国际买家和卖家群在网上交易中的安全感;
  全球领先的哈佛商学院两度将阿里巴巴列入它的企业案例库;
  日本的《朝日新闻》社评价阿里巴巴说:阿里巴巴商务网站一直致力于帮助中国的中小型企业通过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做成生意,现会员总数已超过100万,其中约有9成左右是中小型企业。阿里巴巴商务网站正是其有力中介;他们从阿里巴巴网站上获取的交易信息从农产品到小型巴士,无所不包。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通过阿里巴巴进行着活跃而自由的贸易活动;
  香港的《远东经济评论》说:调查表明中小企业在电子交易方面的投资没有大企业多。原因可能在于他们可以依赖网上贸易市场。他们必须交出部分控制权,但是可以将成本降到最低,并把自己的产品展示给全球的买家和卖家。这正是总部设在香港的阿里巴巴网站的价值。阿里巴巴被我们的读者评为全球最佳B2B站点;
  《亚洲商业》杂志用形象的语言比喻阿里巴巴对商业的影响:一声芝麻开门,沉重的石洞门缓缓开启,里面珍宝熠熠生辉。这虽是天方夜谭里的故事,但一位中国企业家正将之变成现实;
  香港《文汇报》在2000年评价阿里巴巴说:阿里巴巴网站在短短的六个月内,已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市场(Business to Business e…Market),震撼整个互联网业界。
  国内媒体中,官方的新华社在阿里巴巴冲破盈亏平衡点时的评价是:阿里巴巴宣布“2001年12月突破当月收支平衡线,实现赢利数万美元。”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公司终于冲出烧钱岁月,迈出了新经济实现赢利的第一步!以“商务平台”为表现形式的阿里巴巴,其独特的商业理念和模式在众多的电子商务网站中可谓是一枝独秀,目前它已拥有超过100万的商人会员,并以平均每天1500人的数目壮大。这些商人会员每天在阿里巴巴网上产生几百万人次的访问量;
  经济界的老牌媒体《中国经营报》对阿里巴巴在外贸方面的评价是: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外贸企业100%通过“电子”手段做生意,内贸企业除10%有积累的交易接口外,其他的企业或建网站或使用电子商务网站来促进交易。浙江慈溪据说是世界上作小家电最便宜的地方主要生产电暖器的佳星公司去年销售额已经过亿元,其60%以上的出口份额中通过阿里巴巴做成的就近四成;
  在IT领域权威的《IT时代周刊》在2002年互联网经济处于最低潮时描述了阿里巴巴的脱颖而出:过去两年,北京的互联网企业就像电梯从天堂一层层地下落到地狱,几乎没有一个互联网英雄能够脱离集体疯狂,也没有一个能够逃离疯狂后的灾难。而依托杭州的阿里巴巴如今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最好的B2B电子商务企业;
  而在中国中小企业中拥有37万读者的《商界》杂志则是从马云个人身上看阿里巴巴:马云被《福布斯》评论他有着拿破仑一般的身材,同时也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他每年在全球1 0所大学演讲,在哈佛讲台上他与诺基亚总裁激烈辩论最终得到了台下1000多名听众长时间的起立鼓掌。2003年7月,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点名要见中国的马云,因为他正在改变全球商人做生意的方式;
  而互联网经济中最成功的公司雅虎的创始人的评价是:“马云,你把我最富有的那一群人给拿走了。”
  而作为所有外界评价的一个集中点,在2004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中,由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宣读的颁奖词中,有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组成的评选专家团给马云和他代表的阿里巴巴公司以这样的评价:他热心做媒,撮合百万意中人;他牵线搭桥,联接200多国家和地区。你在他那里登记个名字,他让你挑选整个世界。
  影响范围
  截止到2005年1月12日,阿里巴巴宣布在它的网站上各项数据为:
  会员数量达:633万(中国网站:516万,国际网站:117万);
  每天新增注册会员:14184名(中国网站:12484名,国际网站:1600名);
   。。

行业权威(2)
网站日浏览量达:1798万(中国网站:1548万,国际网站:250万);
  网站月浏览量:亿(中国网站:46440万,国际网站:7500万);
  每日新增供求商机:230970多条(中国网站:220970条,国际网站:9000条);
  最新商机数据库:上网商机数量达 647万条(中国网站:480万,国际网站:177万);
  每月超过1215万个买卖询盘(反馈)(中国网站:900万,国际网站:305万);
  每天买家增长量达1614个(中文站:780个,国际站:834个)
  拥有来自全球 43万 的专业买家。
  同样,它的子公司支付宝的相应数据如下:
  日交易笔数4万笔以上
  日成交金额超过700万
  虚拟账户总数400万
  目前采用支付宝的独立网店的总数超过1000家。
  到2005年7月,在一些重要的数据上····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热钱!热钱!(1)
纵观阿里巴巴的成长,可以说这根成长曲线存在于一个环境的三维坐标中: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维,它支持着所有人对中国的关注。在中国从一个疲弱的大国发展成一个强健的大国的过程中,全球各种人物都试图在其中分一杯羹,在经济领域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有大量的中国公司在海外成功上市,而背后的推动力,就是投资商们看好这些来自中国的公司有着比发达国家公司有更快的成长,所以尽管中国的这些上市公司有着各种各样的痼疾,它们的海外上市还是受到热烈欢迎。
  另外,如前所述,在中国的复苏过程中,工业化和民间资本的壮大是最大的推动力,而推动这个推动力的,正是大量中国中小企业的产品在全球铺天盖地的出现。虽然受到各种贸易摩擦的阻挡,但农业化中国向工业化中国转化中所释放出来的劳动力之廉价,是谁也抵抗不了的诱惑。尽管这种工业化带着与生俱来的短处,其进化过程中以压低本国劳动力价格、摧毁它国现有工业生态、甚至以牺牲环境为发展的代价,也因为这个原因而受到越来越大的批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它确实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量。
  而作为中国经济中一支最新的力量,互联网经济无疑是最为吸引全球目光的产业。它出生于中国经济开始全面与世界接轨的时代,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主要特点就是他们身上没有任何计划经济的历史包袱,大部分都有着全球化的资本结构和规范的公司治理。兼有强大的新经济推动力,从而成为国际资本的宠儿。
  中国经济发展、民间资本壮大、互联网勃兴,这构成了阿里巴巴成长的三维坐标。而事实上,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成长都处于这个三维坐标中的两维以上。同时由于互联网的规模效应大于其他任何一种经济形式,没有规模对很多互联网经济形式来说,不达到预计规模就意味着亏损,所以对于资本的渴求也是超乎其他任何一种经济形式的。
  而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在1999年的中国互联网领域,除了由电信部门衍生出来的ISP(运营服务商)在资本上仍然占有优势以外,新兴的ICP(内容提供商)多数是由个人和机构合资建立的。由于技术理解的障碍,中国本土的社会资本在早期进入得并不积极,客观上也给国际资本的进入留下了空间。而由于雅虎公司巨大盈利的示范,对于最热潮时的中国互联网经济,国际资本的胃口也就显得无穷无尽。1999年的情形,也许用电影《大腕》里的台词来形容最为恰当:“你花钱去建一网站,把所有花的钱数后面加一个零,就直接出手给下家了。”
  这虽然有些夸张,但说的却基本上是事实。鉴于上述的理由,1998年到1999年,国际性的风险投资大规模地进军中国市场。以老虎基金、高盛、软银为首的三巨头分别在三大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娱乐类网站里大把花钱、培养未来。以三大门户网站为例,新浪获得华登投资的1600万美元;搜狐在1999年获得一笔六百万美元和一笔三千多万美元的投资;而且仅仅在一两年后,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都分别在纳斯达克登陆,首批风险投资在几大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投资得到快速的高回报。
  这样的示范作用使得资本对中国互联网公司垂涎三尺,一开始是国际资本,后来是敏感的国内资本,后来是很多盲目的跟风者,都寄希望于在这一场资本的争夺中得利。那两年间北京到处都可以看得见做互联网的人和风险投资的人在交头接耳、切切私语。到1999年门户网站开始上市的时候,对中国互联网风险投资已经进入了一种不理性的状态。“只要你是做互联网的,有比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