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明朝-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领的名字报了上去,知州一职是从五品,需要内阁和吏部双重批文,正式的任命文书没那么快下来,所以我们走陕西布政使司的关系在知州一职前面加了个‘权’字,这样李首领就不必等朝廷的文书下来,可以马上接任韦州知州的职务。”

李世杰依然听得不明所以,他是不明白怎么加了一个字就可以不用任命文书就直接上任,这个字难道有什么特别?

高大有却将李世杰的不解理解成了不满,忙道:“李首领放心,这只是暂时的,这个‘权’字用不了多久就会去掉,只要朝廷的文书一下来,李首领就是真正的韦州知州,以我们的关系和人脉来说文书是肯定能下来的,只是速度上要慢一点,不过最多也不会超过四个月,这一点李首领尽管放心。”

“这个‘权’字是什么意思?”李世杰疑惑地问道。

“呃,”高大有大汗,感情他刚才是会错意了,这个李首领不是不满,而是根本就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浪费了一番口水,高大有只得解释道:“这个‘权’字就是暂代、临时的意思,官职前面加了这个字,意思是说被任命的人不是真的做了这个官,而是暂时行使这个官职的权力。”

李世杰恍然大悟,却嗤笑道:“我说呢,原来是暂代的意思,那干嘛不用‘代’字,‘代’字多好理解,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高大有听得直翻白眼,这个李首领真是没读过书啊,用‘代’字理解是好理解了,但这不是太直白了么,直白就是肤浅,只有那些下等人的表达方式太会这么肤浅,而用一个‘权’字就正好,不但意思表达出来了,而且用词也显得委婉高雅一些。

好吧,这是四百年的代沟,大部分华人到了大明朝都会是这么肤浅的,这没办法,毕竟李世杰受到的就是那么肤浅的教育——以明人的眼光看来的确是这个样子。

“权韦州知州一职李首领可以马上上任,哦,现在应该叫李大人了,如果李大人不愿意去韦州州城的话,可以把韦州的治所迁到这座城堡来,虽然这么做并不符合体制,不过没人会来追究,只要不追究,违制不违制就无关紧要。”高大有接着道:“本来我们答应李大人的官职是守御千户,千户是有兵马、军器和粮饷的,不过现在却弄成了权韦州知州这个文职,军器和粮饷我们会照给,就按照千户的份额给,不过兵马就不行了,兵马比较敏感,有些事我们也不好办,所以我们会给李大人一些其它的补偿,未知李大人意下如何?”

(从今天起本书每天一更,老刀我已经够厚道了,在没有任何推荐的情况下一个多月每天坚持两更,这牺牲了我大部分的空闲时间,不过起点不给任何推荐,编辑也没有任何说明,我码字的热情被消耗的差不多了,仅靠热情无法长久,所以我已经无法坚持每天两更,改为每天一更,我试着跟编辑联系一下,如果还是没有任何说明的话,我会直接把大纲发出来,然后这本书就算完结了,老刀会另开新书。)

本书大纲,然后本书就算完结了

本书共分六卷,章节不定,预计100到130万字。

第一卷大明朝

李世杰莫名其妙的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物是人非,更让他惊骇的是,他居然回到了四百年前,西元1635年的大明朝。

此时正是大明崇祯八年。

李世杰陷入迷茫之中,他不知道他为什么来到了这里,也不知道来到这里之后他能做些什么,更加不知道以后他该怎么办。

另外,李世杰居然发现一个莫名其妙的系统跟着他回到了这个时代,有点类似于游戏里的系统,有基地。

他身处的地方是固原州的海城,这是什么地方?李世杰不明所以,后来问了救他的苏秀儿才知道,这里是固原卫治下的海城县,位于后世宁夏境内,不过在明代这里属于陕西管辖。

这里是苏家村,地处边陲的一个小村庄,土地贫瘠、百姓困苦是这里最大的特点,这里的人也就是饿不死人的程度而已,勉勉强强的活着。

刚来没几天李世杰就知道了什么叫勉勉强强的活着,前来收税的官差如狼似虎,杀人、抢劫、强奸,无所不为,直如乱匪。苏秀儿兄长是固原卫百户,算是有点地位,所以苏秀儿家倒是没怎么被官差祸害,但苏家村的其他村民就没这么好命了,在李世杰醒来之后官差第一次来收税的时候,苏家村马上变得赤贫如洗,数家房屋被焚毁,一些女子被拉走抵税,若干村民因反抗而受伤或被杀,就是如此赋税还是不够,苏秀儿心善,以自家财产帮村民抵税,但也不够。

而且,这次带队的官差是海城县另一个大户齐家的人,齐家在海城可谓是只手遮天,加上此时固原卫出了变故,因此,早就垂涎苏秀儿美貌的齐姓官差就想强拉苏秀儿抵税,李世杰大怒之下杀戮官差解救村民。

随后,李世杰招募村民开始建设游戏基地,为除后患,他首先训练出若干小兵,然后直入海城杀县令、典史等官吏而还,海城进入无政府状态,并顺势抄了齐家。

不过即使是杀官也没什么关系,陕西民乱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整个陕西早已糜烂,这里到处都有乱匪和乱军,海城,甚至固原州早已和朝廷近乎失去了统属关系,朝廷已经管不到陕北重边。

知道这些以后,李世杰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收拢被他杀怕了的衙役兵丁自任县令,海城只是个贫瘠的边陲小县,本身就没什么特别强势的豪强,战乱爆发之后更是能逃的都逃了,李世杰顺利的接掌了海城,不过这还没完,附近的固原卫要说对海城发生的事毫无反应李世杰是打死都不信的,不过无所谓,固原卫现在剩下的军兵不过一两千,而且这些军兵缺粮断饷多时,军心早已不稳,更是刚刚发生哗变,李世杰训练出了成建制的军队之后攻破固原卫,杀了其千户和几个百户之后,在苏秀儿兄长及其好友的帮助下顺利将这千余兵马收入麾下,在系统的帮助下这很容易。

第二卷发展来自于工业

既然做了县令就要为麾下的百姓负责。

为了改善全县四千余户百姓的生活,李世杰集全县之力建设了数个工厂:酿酒厂、纺织厂和盐井,陕西民乱,往中原方向的商路不用指望,李世杰只得往北与那些回回和蒙古人贸易,这些人可都是豺狼啊,为此,李世杰不得不同时训练那些卫所兵。

高烈度蒸馏酒、羊毛衣服和盐很受回回和蒙古人的欢迎,在刀枪的保护下,贸易顺利进行,而且相对来说市场还算比较大,为此,李世杰不得不招募更多的工人扩大生产才满足市场需求,而大量的工作岗位也让海城县的百姓有了更多的收入,同时,庞大的贸易收入让李世杰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础建设当中去,而连番的基础建设又刺激了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贫穷的海城县开始变得富庶起来,李世杰这个用杀戮得到官位的县令赢得了全县百姓的爱戴。

此时全球正处于小冰河期,气候恶劣天灾不断不说,李世杰所处的陕西更是面临着土地贫瘠并加速退化的局面,好在他有游戏系统,系统的土地改良与建造农场牧场的功能可以将贫瘠的土地、盐碱地甚至是沙漠在瞬间改良为适合耕作的土地,不是一般的神奇。而此时的情况是,谁有粮食谁就可以得人心,李世杰有渊源不断的粮食供给,所以前来投靠他的饥民越来越多。

但这还不够。

生产的扩大带来了新的问题,海城县只是个边陲小县,总人口不过四千余户数万人,因局势糜烂道路不靖,饥民聚拢的速度非常缓慢,很快李世杰就不得不面对人口不足的难题,李世杰的目光投向了周边那数以十万计的乱匪和官军。

率领麾下那少得可怜的军队四处搜刮人口,李世杰从小股乱匪开始清剿,获得人口之后一部分编入户籍为民,一部分则纳入军队编制,渐渐的,生产得以扩大,军队也逐渐增多,李世杰得以清剿些较大规模的乱匪……

海城县的实力逐渐增长。

不过,随着人口的增多李世杰又发现现有的市场已经无法消耗庞大的生产能力,于是他又不得不开拓新的市场,有了新的市场他又不得不去搜刮更多的人口。

海城县的人口逐渐增长到万户、二万户、三万户,人口增加了,李世杰也随之兴建新的道路并扩大城区,开挖更多的灌溉以增加农田,而且,在这个乱世他还不得不修建城墙来保护他的属民。

终于有一天,李世杰发现,海城县的居然有了十万的人口,他已经将一个原本的贫瘠小县发展成了一个中型城市。

《民法典》问世,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第三卷贸易需要刀枪的保护

不知不觉,北边的回回和蒙古人发现,在他们的南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居然出现了一个大城,一个繁华富庶的新城市,这还得了,这不是引诱我们去劫掠吗?

北边的蒙古部落露出了狰狞的爪牙,他们把贪婪的目光投向了海城。那些回回也开始骚动起来。

李世杰自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他率领他的军队消灭来犯的蒙古人之后更是展开报复,他将北边的蒙古部落和回回连根拔起,并且将其人口掠回海城。

扫灭了北边的蒙古人之后,虽然失去了旧市场,不过也正是由于北边蒙古人让开了道路,海城打通了西边喀尔喀蒙古的商路,却图汗和吐蕃人对遥远的陕西没有太大的野心,但西边的数十万人口却为海城提供了无比巨大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这时的漠南蒙古已经全部臣服于女真人,海城以北数个鄂尔多斯部被明军(在女真人和蒙古人眼里李世杰所部就是明军)剿灭的消息已经传遍漠南草原,并且传入辽东,这还了得,皇太极当即下令鄂尔多斯、土默特、喀喇沁等部集兵六万讨伐陕西明军,也就是李世杰部。

而这个时候,李世杰已经用将他的游戏系统升级到了火器时代,已经用火器武装好了他的军队,虽然没有机枪这种利器,但系统训练出来的士兵远远超过这世上所谓的精锐,随之他以一万兵马大破六万蒙古联军,斩首三万余,俘虏无数,并趁势破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大恐,连夜东迁。

是役,不但蒙古人和女真人震动,收到消息后的大明朝廷也是惊讶万分,崇祯大喜之下破格封李世杰为总兵,总督固原军务。不过,因为陕西连年战乱特别是长期欠饷,固(原)、甘(肃)、宁(夏)三边实际上已经完全糜烂,三边所剩军兵加起来都还不足万人,而鼎盛时期这三卫中的任何一卫都不止区区万人,其余的要么逃散要么干脆加入了叛军,崇祯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才封了个空头官职,不然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名不见经传的家伙凭什么一封就是总兵?

此时已经是崇祯九年。

七月,后金以阿济格和阿巴泰为将出兵十万从宣、大攻入中原,与此同时,皇太极再次命土默特、喀喇沁和内喀尔喀五部联合出兵十万征讨陕西明军,这次皇太极甚至让多尔衮带了两万八旗兵来助阵。

这次李世杰决定出关迎敌,他带着一万七千明军和雇佣的一万喀尔喀蒙古骑兵(青海却图汗所部)一众两万七千人与蒙古、女真联军会战于榆林以北,并且大破之,蒙古联军损失四万人,明军俘虏的蒙古人和马匹牛羊超过百万之数。

趁着清军还没反应过来,李世杰率军攻破大同,阿济格刚刚进入中原还没来得及劫掠,现在后路却被掐断,大惊之下阿济格只得回撤再攻大同,清军势众,李世杰不愿硬拼,只得放开道路让清军出关。此次清军入关一无所获。

崇祯大喜,给李世杰加抚远将军号,并赐予爵位。

战后,畏惧明军火器的却图汗遣使入贡大明。

此战给李世杰赢得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并且打开了与漠北喀尔喀蒙古和中原的贸易通道,海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因人口不足,李世杰不得不将一部分工厂开设在周边的海原、靖远等州县,这些州县在纳入海城经济圈的同时也开始纳入他的麾下。

同年,为增加放牧地,李世杰下令于鄂尔多斯汗庭筑新城。

《商法典》问世。

第四卷战争将带来繁荣

崇祯命李世杰参与陕西平乱,李世杰遂与洪承畴合兵破乱匪,并出兵入川与孙传庭合作清剿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部,在收拢大量人口的同时也打通了与四川和湖北的道路,海城开始有了丝绸、茶叶和更多的原料来源。

崇祯十年,新疆卫拉特蒙古的和硕特部开始东进,却图汗大败,不得不求助于李世杰,李世杰允之,出兵四万西进青海。

在明军的支援下,却图汗反败为胜,和硕特部连战连败,最后顾实汗仅剩不到万骑逃回新疆。

却图汗大怒之下引兵入藏,与藏巴汗一起打压格鲁派(黄教),作为盟友,李世杰也率军入藏,却图汗和藏巴汗欲联合废除**五世(此时还没有**的尊号),但李世杰阻止了他们,让他们将**五世流放到陕西,这让**五世对李世杰感激不尽。同时,为平息喀尔喀蒙古诸部的不满(此时**在喀尔喀蒙古的势力不小),在李世杰的建议下,却图汗邀罗桑单贝坚赞(此时才两岁)入藏,并在达丹丹曲林寺加封为哲布尊丹呼图克图,此举平息了喀尔喀蒙古的不满,并让外蒙各部对却图汗和李世杰印象大好。

而李世杰也达到了他的分裂喇嘛教的目的,决不能让藏传佛教任何一支一家独大,此时在西藏噶举派势大,外蒙却是觉囊派的天下,而内蒙,李世杰准备将其纳入格鲁派的传教范围。

在李世杰的支持下,**五世进入陕西,在李世杰治下的回回、蒙古、吐蕃各部降兵和俘虏中传教,在**五世的传教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这些降兵和俘虏也正式投入李世杰麾下,让他得以在这些蒙古人中征召了数万骑兵,更重要的是,此后征战中投降的蒙古人和女真人很快就能真正归心,其中**五世功不可没。

西藏和青海正式成为海城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材料产地。

后金策划的崇祯十年的劫掠中原计划失败,这让皇太极十分抓狂,却无可奈何,现在的局势已经明了,在东线,明军在锦宁防线苦苦支撑,而西线的明军却打得蒙古人毫无还手之力,那个该死的李世杰确实有名将之才,原本如同后花园般的漠南进军路线如今却需要清兵重兵防守,以后清兵很难再有机会从宣、大一线入关了。

崇祯十年末,为免发展过于集中,李世杰将发展重点开始转向宁夏卫(也就是银川)。

铁路开始出现。

是年,李自成部复起,欲西进图谋甘肃,李世杰遣军破之,李自成败退回陕西的途中又被洪承畴和孙传庭合兵突袭,大败,仅余十八骑逃入山中。

十一年,因纺织业的蓬勃发展,羊毛和驼绒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征兆,李世杰治下开始出现圈地现象。不过不管是固原卫、宁夏卫还是漠南草原,李世杰治下的这些地方都是典型的地广人稀。为发展需要,李世杰颁布跑马圈地令,允许战功达到标准的将士在宁夏卫和漠南自由圈地,大批自由牧民自发地投入将士们门下,武士阶层开始出现。

第五卷贵族阶层的基石

十一年元月,日本天草时贞发起基督教起义,但仅仅一个月就被幕府镇压下去,李世杰虽然有心插一手,但他目前没有出海口,只得作罢。

同月,福建开海禁,李世杰于长江上游建港口打造船只,开始小规模海洋贸易。

九月,清军试探性攻打长城,崇祯急召宣、大、山西三总兵入卫京师,清兵退。

又半月,清军以多尔衮、岳托为将再次分墙子岭、青山口两路南下,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