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太平洋-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说来简单,但研制起来却不简单,主要问题还是电磁信号放大,和如何让己方不受干扰信号继续畅通,直到一年多前电子管技术获得了突破,并且特斯拉拿出了波段过滤技术后,才最终研制成功。

这才有了金雕号这种集侦查,无线电导航,通讯和电子干扰于一身的电子侦查舰,根据最初预想的,金雕号上搭载的设备,必须拥有压制任何二代无线电的能力,作为听风级的替代者,金雕号原本准备建造四艘,可由于无线电干扰仪研制的耽搁,目前后续的三艘还在船台上。

6300吨的排水量在酷爱巨舰的新华海军中不算起眼,而且为了便于在各国港口补给,依然使用了燃煤和蒸汽轮机的组合,也没有安装任何外部武器,从外观看去,更像是一艘中型商船,但12节/8000海里的续航力,却足以让它进行长时间的海外部署。

从俄国舰队钻出北海后,金雕号就捕捉到了这支流浪的舰队,而且和听风级不同,金雕号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可以在敌人的视距外,只依托无线电信号源就能发起追踪。

季甫琴科当然不知道这些,只知道刚被带上来时发现这艘货船的后桅杆似乎有些怪异,其它并没有让他觉得奇怪。

正当他对着那个那块铭牌不解的时候,舱门忽然打开了,吓得他连忙收回了目光。

刚踏进舱室,蒋楠就扑捉到了季甫琴科收回的目光,冷着脸坐到了他对面后,才对外面的士兵挥了挥手。

士兵将季甫琴科的一些个人物品和从堪察加号上缴获的一台无线电发报机放在桌上后,才立即关进了舱门,他这才仔细打量起这位被送到舰上快一个月,被严格看管起来,衣服发白,怎么看像是落魄在欧洲街头的无业者的中年人。

恐怕任何人都很难相信,这个外表落魄,似乎被关押太久显得萎靡不振的家伙,居然是俄国无线电的先驱者,而且还能利用目前的技术突破自己的信号压制,虽然当初只是为了测试和实验,连十分之一的功率都没达到,但这也不是当初自己看到那台木板搭建起来的古董级无线电发射机能够突破的啊。

这无疑让他对季甫琴科生产了兴趣。

“季甫琴科先生,您认识中国字?”蒋楠一口流利的俄语,让季甫琴科稍稍一愣,连忙摇了摇头,害怕对方察觉自己的小秘密。

“非常抱歉,您的态度让我很难沟通,既然您不愿意说实话,那我不妨直说吧。”蒋楠冷笑一声,从兜里抬出了一份电报,扬了扬:“这是我国皇帝陛下的发来的电报,用的是无线电。”

望着电报,季甫琴科猛的咽了下口水,尤其是最后三个字,更让他的心往下猛沉,因为从他被带到这里后,就隐约猜到对方可能要自己说出无线电技术,而这也被他认为是最大的保命手段,却没想到对方居然也有无线电,这就等于说别人随时可以杀自己。

“内容很简单。”蒋楠瞄了眼这个家伙,眼角飞过一抹笑意,冷道:“皇帝陛下说,他非常赏识您的无线电技术,但如果您只能弄出这些……,东西。”说到这里,他指了指桌上缴获的俄制无线电盒子:“那么他非常失望,不觉得有必要留下您。”

“不,我还会其它的。”

几乎是话音刚落,季甫琴科的脸色就陡然白了,连忙摆手大喊道,这时外面的卫兵大概是听到了船舱里的异响,连忙推开舱门端着枪就杀开了进来。

一见到枪口,季甫琴科脸色更是惨白,这时蒋楠才摆摆手,是以卫兵先出去后才微笑道:“季甫琴科先生,我再问一句,您能看懂中文对吗?”

“是的。”季甫琴科已经被吓坏了,连忙坦白了他在伯力和海参崴游历过几年,从一些中国人那里学习过中文的事情,最后才苦求道:“请不要杀我,我可以为皇帝陛下最任何事情。”

“季甫琴科先生,您恐怕忘记了,您面前是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国家,会找不出愿意替一位深受爱戴的皇帝陛下做事的人吗?”

“不,我的意思是,我可以贡献出我的全部知识,我正在研究一种可以用无线电测量距离的机器,他可以帮助贵国海军在短短几秒钟内测定出敌人的速度和距离,然后准确的引导大炮”季甫琴科如竹筒倒豆子般大喊大叫着,似乎觉得这还不够,指指脑袋加重语气道:“我说的都是真的,全部构想我都有了,可惜他们把我抓上了船,所以还没有来得及制造。”

“无线电测距?”蒋楠眉心一跳,作为海军情报部的高级军官,他知道一些不为人知的机密,比如无线电测距技术科技部也正在研究,而且据说皇上也非常看重这项技术,甚至还开玩笑说谁要是解决了,他就提名谁去角逐有李氏大中华科技基金办法的国家物理学奖章。

那可是新华最高的科技荣誉了,几年里获奖的科学家不论出生还是民族,几乎无一例外获得了几位丰厚的奖金,还都被皇上册封为了贵族,加入了新华国籍。

却没想到这个几年里都没突破的技术,这个家伙居然说已经完成了构想。

“或许真是个宝贝级人物,不过是不是真的还得试试。”想到这里,蒋楠迅速起身道:“季甫琴科先生,请您跟我来。”

在枪口的押送下,季甫琴科跟着蒋楠绕过了弯曲的通道,当心头阴霾越来越盛时,眼前却一下豁然开朗,望着一间宽敞的大舱室内忙碌的士兵和那些仪器,整个人都呆住了。

无电线。

上帝,他还从未见过那么精巧的无线电发报机,如果说之前还认为自己的发明可以改变世界的话,那么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不过是一个木头盒子外加几根粗制滥造的电子管。

即使不用太专业的眼光,季甫琴科也能肯定,这里的任何一台机器,都超过了自己十年。

“季甫琴科先生,您还认为您刚才的构想很吸引我吗?”蒋楠对季甫琴科呆滞的表情感到很满意,但他的话刚问完,后者还是重重的点了点头:“是的,我肯定。”

“那好,为了证明您真的愿意与我们合作。”蒋楠走道一个空着的发报员位置,眯起了眼睛:“我还有个问题,您知道奥恰科夫号吗?”

“当然知道,那是我国自建的勇士级巡洋舰的第三艘,我帮他装好无线电后,维特赫夫特中将就带着它来到了远东,而且听说他们正在一个叫帝力的地方。”

“很高兴您的坦诚,季甫琴科阁下。”蒋楠哈哈一笑,拍着那张空无一人的椅子忽然说道:“请您发电报给罗杰斯特温斯特中将阁下,告诉他。”

“发现新华海军主力,位置在纳土纳大岛,共有四艘莱茵号那样的战列舰,还有四艘一级装甲巡洋舰,都是全新的。”

“对了,署名是。”

“奥恰科夫号。”

季甫琴科的身体一下子哆嗦起来,望着面带微笑的蒋楠,却仿佛看到一个可怕的恶魔,毫无以为,对方正在设一个圈套。

一个一口吞下整个俄国舰队的圈套。

毫无疑问,以他们的能力也可以发出电报,但他们害怕疏忽,害怕在用词上被俄国士兵察觉,也只有自己这位为俄国发明了无线电,并制定了全部使用规则的人才会可以天衣无缝的电报。

而且,只要自己发出这份电报,这辈子都没有可能洗清自己的罪行了。

“季甫琴科先生,这是我国皇帝陛下的豁免授权,他正在吕宋等您。”蒋楠拍拍椅背,嘴角的笑容愈加盛了。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422章 三封电报

林加群岛外。

四海号甲板上一片忙碌,作为第二批四艘靖海级中的首舰,由于比前四位兄弟晚下水了整整两年,所以在性能上又有了不少进步,尤其是下水时两座烟囱间留下了大片开阔位置,当时大家还以为要安装第五座炮塔呢,但没想到这一空就是三年。

直到八个月前一架怪模怪样,有两层翅膀的大怪物抵达,并被安放在了空出的位置,大家才明白当年为何这里一留就是几年了。

随着这架双翼叫水上侦察机的东西抵达,海军再次添加了一件利器,尤其是演习中飞机在侦查和指引炮击上的能力,更是让驱逐舰舰长们都巴不得在自己舰上也来那么一架。

江风是从已经更名的空军飞行学院毕业的第三批飞行员,不过他确是海军的人,以前是隶属于海军飞艇部队的一名观察员,恰好当时正在招人说要培训飞行,他还以为是培训飞艇官呢,却没想到被塞到了东北,成为了一名海军飞行员。

对天空的向往,不仅没让他后悔,反而激动得要死,而且直到首次单飞时才清楚,飞机和飞艇有多么大的不同,只有飞机才是真正反的飞翔。

随同飞机回到舰队已经八个月了,八个月里他和首批四十九位伙伴一样,成为了海军的新明星,如果不是严格的保密条例,估计早就见报了。

穿着标准的夹克式飞行装,带着护耳头盔,将宽大的防风镜架在额头,让他看起来颇为奇怪,虽然已经飞行了很多次,但当他摸到木质的机翼时,还是有些激动,就像第一次看到飞机那样,那种滋味似乎永远也体会不够。

今天更是不同,因为在八个月的磨合期,让大家见识到了飞机的作用后,他将迎来首次的真正作战任务。

“报告,全部检查完毕,随时可以起飞。”地勤官向江风敬了个礼后,将记录下的所有检查内容表交给了江风。

江风点点头,却并没有立刻接过笔签字,而是再次逐一检查起自己深爱的伙伴,从翼襟到两翼间的钢丝,从机翼上蒙的帆布,到控制机尾和机翼的动作杆,每一项都极为认真。

地勤官也没有因为江风的不信任而感到不忿,事实上只要是从飞行学院毕业的人都知道,任务前的检查是多么重要,因为这是以数十起血的代价换来的教训,根据出事时飞行员通过无线电的口述,到事后检查,这些年培训中一半以上的事故都是因为疏忽造成的。

何况与空军的猎鹰不同,眼前这架海军“蜂鸟”双翼飞机虽然结构大致相同,但固定式的起落架下却首次安装了两个类似划艇,两头尖尖腹部如船底的浮筒,正是这两个浮筒才让飞机能够在海面上起降。

但因为海面起降的摩擦力大,所以发动机比空军的猎鹰功率更大些,这也是为何一直耽误到八个月前才首批装备的原因。

江风仔细的检查完所有任务项后,才在纸上签了名字,快步登上了自己的战鹰,坐进了狭小的座舱内。

上次回辽东时,听说空军出了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开着飞机追杀敌人,让他们这批飞行员们羡慕不已,以至于如今空军飞行员上天都要带几枚困在一起的手榴弹,但海军却不允许,因为目标不同,海军飞行员面对的都是钢铁军舰,最小的也有几百吨,除非有空军那种几百公斤的炸弹,要不然根本别想啃动那些家伙,所以与其带没用的手榴弹,还不如把重量剩下来多加一点航空汽油,毕竟海面上起飞的燃油消耗是陆地的几倍。

后舰桥上,信号兵双旗交错,几位地勤官立刻把吊车的吊钩挂到机翼背上,其中一位更是挂在上面陪同着飞机一起缓缓被放到了海面上,等到飞机停稳后,陪同下去的那位立刻摘掉了挂钩,跟着吊臂一起重新回到了甲板上。

当信号旗变成了绿色后,江风立刻扭动了点火钮,这是为了海军能够在海面上不靠地勤转动螺旋桨启动引擎而设别研制的,利用了空包弹原理实施自动点火。

只听得砰的一声,犹如枪击,蜂鸟头部的引擎立刻冒出一阵黑烟,两叶的木质螺旋桨也飞速的转动起来,最终化为了一团影子。

随着引擎启动,蜂鸟仿佛受到了召唤开始向前缓缓行驶,江风立刻戴好防风镜后,开始调大油门。

大量的特制的航空汽油涌入引擎,使得排气管里冒出了更多的黑烟,在这股呛人的味道中,蜂鸟越来越快,起落架下的浮筒带起两道水痕不断地在海面上跳跃,当快滑出五百米时,蜂鸟的头部终于缓缓地抬了起来,让围在甲板上观看起飞的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当江风起飞的同时,另外一位伙伴也从安海号旁边窜上了天空,两架蜂鸟如同两只翱翔的雨燕般,绕着舰队飞了一圈后,才向远处的马六甲海峡飞去。

作为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江风刚刚驾驶蜂鸟抵达上空后就发现了一支正在进入南中国海的德国船队,不过这些人显然不知道头顶上有两个大家伙,依然不紧不慢的向前驶去。

和陆军的猎鹰一样,蜂鸟最大的缺点依然是航程不足,所以不能深入海峡只能在入口处盘旋,免得没法回去不得不迫降。

正当江风查看余油的时候,眼角的伙伴忽然扬了扬翅膀,抬头看去,只见他正在不断地向下比划。

虽然蜂鸟内有可以直接联系舰队的无线电,但飞机之间却没有安装通讯电台,据说据说也快了,一种专门用于空军飞行时交流的短波电台正在测试。

见到伙伴的手势,江风连忙向下看去,只见到两艘三千吨左右的巡洋舰忽然出现在海峡中。

“敌人?”

江风不敢肯定,毕竟太高了,虽然之前看过很多俄国军舰的照片,但一时也不能肯定,所以立刻向伙伴做了个手势,一推操纵杆猛的向下冲去。

甲板上的水兵注意力大概都集中在了水道口,所以没注意到从侧面过来的蜂鸟,等到江风下降到越五百米左右,立刻拉平飞机沿着对方反方向平飞。

五百米高度,足以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力,甲板上的水兵们立刻开始指指点点,但还没等他们弄明白那是什么,眼尖的江风已经看到了那面飘扬在军舰后面的安德烈旗。

俄国军舰。

确认了目标后,江风猛的拉起机头,打开无线电开始汇报:“鸟巢,鸟巢,这里是蜂鸟四号。”

“蜂鸟四号,这里是鸟巢。”

“确认,西北入口,两艘防护巡洋舰,速度13节,距离大约27海里,正在靠近。”江风一口气重复了两遍得到让他继续侦查的消息后,才又和战友组成了编队开始在俄舰上空盘旋。

探路的亚速号和阿芙乐尔号还在研究天上的两只巨大“老鹰”,根本没有意识到死神已经接近,当半个小时后两舰刚刚钻出水道,天边的大片乌云和一字排开的十四艘战舰,只把两位舰长吓得半死。

“开火。”

乐飞下达了开火命令后,八艘靖海级只是懒懒散散的象征性的打了几炮,全部任务都交给了三艘北极星战列舰和三艘海参崴级重巡,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八艘靖海全力开火,估计还人家电报还没发完就被打沉了。

巨大的火光和落在身边冲天而起的水柱,让两艘俄国巡洋舰更害怕了,尤其是见到远处居然还有八艘和一个月前把自己折磨的半死的那两艘军舰一模一样的家伙,更是连还击都忘记了,拼了命的往回跑。

十二点十五分。

亚速号率先发出电报,在马六甲海峡水道口遭遇敌十四艘主力舰拦截,其中六艘的舰炮口径至少超过八英寸(203毫米)。

一分钟后,阿芙乐尔号也发出电报,遭遇敌十余艘主力舰炮击,正在撤退。

几乎在阿芙乐号发出电报的同时,靖海号报告拦截到俄舰电磁信号,同时乐飞下令八艘轻巡加入炮战。

霎时,八艘早已手痒的靖海级火力全开,在天上两架蜂鸟的指引下,96门射程达到了两万多米,速度每分钟六发的主炮一起轰鸣,那种威势甚至不比主力舰开火差多少。

经过了一万五千海里航行,几乎饶了半个地球,无论是亚速号还是阿芙乐尔号,都早已失去了巡洋舰最重要的速度,即便是与对方的距离足足超过一万五千米,但在八艘靖海级同时开火后,几乎如同被甩进了弹雨中。

首先遭殃的就是阿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