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太平洋-第3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松野是一位日本冶金技术专家,早年曾经留学美国,回国后受聘于日本海军高级技术部门,曾想着要为天皇陛下研制出世界上最好的钢铁和装甲,但随着日本战败,国内乱成一团,他的梦想终于完全破灭。

当新华海军的舰炮在日本上空轰鸣时,他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带着家眷被押上了前来新华的轮船。

一开始,他还以为会遭受漫长的监禁生活,但没想到他却被新华科技部材料研制组特聘为高级技术员,不仅可以享受和其他工程师同样的待遇,也可以享受比较自由的生活空间。

当然,这种享受不是没有代价的,除了他的学识外,他和他的家人都受到了禁锢,他们被禁止离开居住区二十公里范围,除了同来的日本人之间可以通信外,他们无法联络外界,只能通过每天准时送达的报纸了解祖国和外面的世界,连同来的日本专家间互相通信也必须交给专门的人审查后才能发出,而且投递信件的也都是特殊人员,甚至是他要去新华国内其它地方提供技术指导,也随时会有几位情报人员贴身跟随。

这样的限制开始时很让他们这些日本来的技术人员反感,但当一些人悄悄出逃,却无一例外被枪毙,尸体被拖进专门的居住区,连家人都消失无踪后,所有人都认清楚了现实,那就是他们依然是特殊的囚犯。

中国人给出的信号很简单,要么死心塌地,要么就是死亡。

在这样的严厉手段下,随他一起来的日本技术人员都接受了现实,开始加入到了新华的科研部门,用自己的才华和知识去武装国家的仇人。

他被分配到的新华科技部合金与钢铁材料部门,开始时他还颇为不屑中国人的技术能力,但等到深入进去后才发现,原来真正落后的是日本。

一些连科研人员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合金名词和资料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研究所内,虽然空乏,虽然只是个名字或者一段话,但这些名词却给了大家一个基本的方向。

随着他的才华逐渐展露,尤其是在钢铁冶炼上的技术能力,使得家人的待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孩子甚至进入了专门的学校,只不过那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都是中国式的。

他没办法改变。

对他来说,生活就像是被一层厚厚的铁幕遮蔽了,生活中除了研究还是研究,再也寻找不到任何其它快乐,所以他认命了,他知道自己只是寄人篱下的失败者,索性拼命地钻研技术,用余生多给家人一些幸福。

通过不时送来的日文报纸,他能感觉到日本国内的混乱和动荡,除了新华外,德美英等国的讹诈不断增加,大量的日本人取代了华人成为了劳工,甚至还有很多日本女人为了生计,想尽了办法来到新华,在酒馆和舞厅里用身体换取金钱和实物。

和混乱不堪的国内相比,能生活在这里已经算极为幸运了,至少不用在为了吃饱肚子担忧,也不用为某天横死街头,或者被抓取冲做苦力,更不用担心妻子某天会躺在别人的身体下婉转呻吟。

可原本在这种没有希望的生活却在两年前突然出现了重大转折,因为他接到了一个任务,与一些中国和国外技术专家参加一个叫VH的研究课题组,而且还成为了组长。

最让他不可思议的是,根据管理他们的人说,只要他能带领大家搞成了这个项目,那么他的孩子就将自动获得新华国民待遇。

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个奇迹,对自己的人生他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但他一直想让孩子脱离这个环境,所以几乎没有任何思考,就签下了保密协定,并接过了课题。

VH计划,是一项重大的创举,他不知道科技部那些七零八落,记载完混乱毫无次序的资料是哪里来的,但这依然是一个重大项目。

那就是改变目前各国普遍使用的加工复杂的表面渗碳技术对钢材进行硬化,而是采用直接锻造和热处理方式加工装甲钢,并且添加一些特殊的材料,大幅增加目前装甲钢的防御能力。

他不知道这是谁提出来的,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革新,如果能够研制出来,将使得目前战舰的装甲防御力大幅增加,而且制作时间大为缩短,成本也将下降很多很多。

为了那个让孩子自由的梦想,两年来他几乎是日以继夜的在寻找办法,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很多时候甚至吃住在研究所里。

而这一切都将在今天验证。

望着面前用全新的锻造技术加工出来的六块不同厚度的钢板,他既兴奋却又无比紧张,兴奋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任务,紧张的是如果实验室中的数据在真实环境测试下得不到体现,那么毫无疑问他将失去价值。

当六块不同厚度VH装甲被安放好后,他看了眼远处早已待命的几门不同口径的舰炮,心猛地一下子悬到了半空。

“日本还是有人才的。”望着镜片中面色紧张的松野,李默微微一笑,放下了望远镜。

“是啊,日本人的确有股狠劲,听说那个松野为了解决二次淬火中的表面氧化问题,连续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最后拿出了解决方案。”随同李默一起来观看测试的陈平也佩服了两声,不过对于开放待遇却有些担忧,说道:“皇上,让他们的孩子加入我国,会不会……?”

“担心泄密?”李默扭头一笑,走向了边上那门身管巨大的舰炮。

“有点。”

“呵呵。”对陈平的担忧李默倒是不以为然,笑道:“任何技术都是不能长期保密的,科学技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扼杀,因为那是人类梦想的体现,就像是无线电,俄国人不也弄出来了吗?我们所做的,不过是让我们提早掌握,并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罢了。”

“而且一个大国,必须具备更加开放的心态,给予他们国民待遇,不代表他们就可以离开,反而能作为榜样促使各国人才加入,你想想,美国国内的移民成分那么复杂,还不是一样能够吸引各国人才驻留?”

“当他们的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下长大,当他们看到日本国内的混乱,看到我国自由富足的生活,对比后你觉得他们会选择那里?”

“而且等到他们的孩子长大,已经是十几年后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我们或许有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又何必担忧老技术泄密呢?”

李默的话,让陈平点了点头,除了极为机密的技术外,适当的开放一些条件,反而能让那些国外专家更死心塌地的卖命。

所以他想通了后,便和李默一起专心的查看起了面前这门巨大的舰炮,眼角立刻充满了兴奋。

这是一门真正的重炮14英寸,356毫米舰炮,45倍身管,曾是新华海军的最重点项目之一,在早年建造中华型战列舰之初,李默就受够了舰炮研制迟缓的苦,所以从德国交换到炮钢技术后还是不放心,下定决心投入大量的人力和巨资继续研制。

此时的各国,还没意识到未来舰炮的口径会越来越大,虽然也有大口径研制计划,但投入却远不如李默那么疯狂。

他虽然是位海军工程师兼狂热的BB党,但对于舰炮也是一窍不通,不过他有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很清晰的知道限制舰炮发展的重要技术以及大致的研制方向。

限制舰炮的最大问题就是材料和工艺,材料方面新华已经在融合了德英等国的技术后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工艺却一直是个心病,之前的新华由于全盘搬来了英国舰炮的生产线和制造技术,所以采用的大都是英国传统的钢丝缠紧固技术,但这项技术缺陷明显,最主要就是炮管的纵向强度严重不足,也使得后期英国在军备上舰炮大口径舰炮出现了严重落后的问题。

和英德等国比,新华在技术上的储备更加不足,但李默疯狂的提早投入却可以弥补这些,何况现在的新华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军事技术人员团队,仅仅是各类外国专家就多达六千多人,再加上近万的学生归来的华人,所以在集中全部资源后,还是顺利拿出了样炮。

而且这门样炮上,还采用了李默提出的三项关键技术,即电渣重炼,全套筒式复合炮管和内部镀铬。

套筒式炮管技术其实早在靖海级上就得到了应用,当时的几位奥匈火炮专家就采用了该技术研制出了新式的152毫米舰炮,但那时采用的是半套筒,从外面看上去炮管是分成了两节,后面仿佛套了个一层,在李默要求全身套筒后,这项技术没多久就被攻克了,所以并在存在很大问题。

而炮管内部镀铬,增加强度的技术此时在欧洲也已经有人提出,科技部得知后迅速的购买了资料并且进行了研究,并在一年多前率先应用在长江级的新152毫米舰炮上。

真正困难的是电渣重炼技术,这是一项对特殊钢铁和高级合金进行二次精炼的复杂技术,起源于美国霍普金斯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精炼法,利用电流通过熔渣时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进行熔炼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提纯金属并获得洁净组织均匀致密的钢锭。

经电渣重熔的钢,纯度高、含硫低、非金属夹杂物少、钢锭表面光滑、洁净均匀致密、化学成分均匀,而且强度也高很多。

这是一项要求加工技术很高的精炼方式,尤其是新式电渣冶炼炉的设计和工艺流程,李默也是一知半解,所以他只能提出个大概,然后交给科技部自己研制。

经过五年的努力,科技部终于在不久前突破了这项技术,不过问题是由于电渣炉一次能够加工的钢铁很少,所以耗时半年才有了目前这唯一一门大口径舰炮。

幸好舰炮是最后安装的子系统之一,所以现在开始建造更多的电渣炉还来得及,所以这次测试就极为重要了,一旦通过验收,那就意味着电渣炉将立即大规模建设。

原本李默还提出了炮管自紧工艺,但那个估计是赶不上这一波的造舰计划了。

和舰炮相比,对面的新式VH钢也是一项极为关键的技术,仿造来自于后世日本开发出来的VH钢技术,虽然它曾被很多人诟病,但经过二战后的研究表明,事实上它的确是一种很好的装甲钢,在保证了强度和抗冲击值不弱于世界最好装甲钢的同时,还保证了极好的韧性,能够和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装甲钢媲美。

而最为重要的是,VH钢的加工时间比表面渗碳工艺缩短了三分之一,价格也相应的下降了两成,这在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军备竞赛中是极为重要的

要知道一艘两万吨级的战列舰身上,装甲至少需要占去三分之一重量,七千吨装甲价格下降两成,将直接导致整艘战舰的成本大幅下降。

打仗也是要讲究成本的,尤其是在大规模战争中,后世的苏联和德国就极好的阐述了这一观点,当制作精良,造价昂贵的德国坦克遇上价格便宜,结构简单的T34时,只能接受被淹没的结局。

除了战舰外,装甲车和坦克的出现,将导致各国军备的成本迅速上升,一战到了最后同盟国最终失败的原因不是军队,而是没钱再打下去了。

新华不是财大气粗的美国,即使还有十年积累时间,但依然消耗不起,那个时候哪怕是能多省出一艘战列舰来,也是影响巨大。

如果VH钢能够成功的话,那么在焊接和VH钢的携手下,新华每艘军舰的价格都将下降最少两成,这就是说美英等国建造十艘战列舰的钱,新华可以建造两艘。

而且焊接和VH钢都是能够大幅缩短建造时间的手段,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可以把一艘两万吨级的战列舰在一年内半完全建好 原本就在动力,火控等技术上占优,在拥有数量和时间优势,那么这仗没打就已经拥有了一半的把握,套用后世著名的一句话,这叫“淹死他”。

随着红色的旗帜高高举起,李默和陈平迅速的戴上了护耳,为了确保两人的安全,保卫人员甚至把他们拉到了很远的地方观看。

从76毫米到目前最大的356毫米舰炮,在炮手们的指挥下依次爆发出怒吼时,让刚刚抵达舰炮试验场的列宁也被吓了一大跳,望着远处升腾而起的巨大火球,心头没由来的一寒。

升腾而起的火球,如熔岩般将四周湮灭,而他即将面对的那个年轻人,也仿佛一团热火,不断带领着军队吞噬掉周围一切不安定因素。

他不知道,和那个人取得联系是不是值得,但此刻欧洲几乎都是尼古拉二世的盟友,没有人愿意看到他倒下去,所以在付出了如此多的鲜血和生命后,布尔什维克的火焰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在得到了大量的国外资金支持后,俄国国内形势开始重倒向了残暴的沙皇,这种局面下就逼得他不得不来远东,来寻找一个适合的外援。

但是他会帮助自己吗?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457章 他们或许愿意拿来换酒喝

“哦?”

听完杜大壮的话,李默瞄了眼远处那个声音,心脏迅速的收缩了一下。

这位在新华境内逛了几个月的大名人终于来了,事实上从他起程开始,李默就已经得到了情报,对他来此次来的目的也已经很清楚了,只是没想到他居然那么有耐心的逛完了新华各个主要城市,才最终来联系自己。

“皇上,在这里接见他会不会有问题?”

“呵呵,有什么问题,他又不是技术员。”李默打消了陈平的担心,笑道:“走吧,我们一起去见见这位被沙皇通缉了几次的伟大人物。”

陈平不明白为何李默会用伟大人物这个词,还以为他这是在戏谑,但实际上李默心底也是非常崇拜这个人的,虽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斗士,比如马汉,费舍尔和提尔皮茨这类人,但能称得上伟大的却不多。

之前有一位,把美国一手带进了太平洋,铸造了后世百年太平洋控制权的罗斯福,可惜他被文秀一个子弹留在了古巴那片低矮的高地上,现在面前又来了一位。

“尊敬的中国皇帝陛下,我很高兴能得到您的亲自接见。”见到了李默后,列宁深深地一鞠躬,他知道自己的思想和这位年轻的皇帝有着极大的差距,但通过这段时间的见闻,他也不能否认,这是一位受人尊敬,并且真正为国家倾尽全力的好皇帝。

李默也没想到列宁会这么客气,连忙抢上一步,双手扶起了他笑道:“弗拉基米尔先生,我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了,没想到今天能亲眼见到您,实在是三生有幸。”

“呵呵,来我为您介绍,这位是我国军队的总参谋长陈平。”

听到皇上介绍,陈平也立刻和列宁握握手,互相寒暄几句后,李默指了指远处的试验场,笑道:“非常抱歉,我国才刚刚起步,所以这里的条件比较差,不过前面有个射击场,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可以吗?”

“当然可以,事实上我也非常喜欢那些武器。”列宁微微一笑,道:“它是推翻暴乱的基础之一。”

“哈哈……”

列宁的话,让陈平眉头微微一皱,可李默却忽然哈哈大笑着往试验场内走去,问道:“弗拉基米尔先生,您不会认为我也是暴君吧?”

“您当然不是,事实上我认为您是一位非常开明的君主。”见到李默不怒反笑,列宁继续说道:“您取得了人民的爱戴,但也没有忘记步枪的作用。”

“这家伙是来找茬的吧?”连续两句话,让李默心底也不由升起一丝不快,按照历史算,死在他手里的人不比自己少,不要以为这家伙只是思想家,这世上号称伟大的人物那个能是善类?所以语气也稍稍冷了些,问道:“弗拉基米尔先生,如果您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吧。”

听到逐渐冷下来的语气,列宁知道李默感觉到了自己的心思,也不隐瞒立刻说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您是一位好君主,但我认为您在婆罗洲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一位好君主的范围,而且您不该再继续奴役那些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