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太平洋-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协议签订的第一天,唐绍仪便立刻召集工商等有关部门,还联系了包括太平洋货运在内的多家远洋运输公司,当着德国大使的面要求全力确保这笔大生意的顺利完成。

与此同时,他还联系了正在吕宋的龙国章,要求海军确保从吕宋至苏伊士运河的航运安全,全力为船队提供远洋护航。

得到了这个消息,正无所事事的龙国章顿时兴奋起来,大笔一挥甚至把地中海都圈进了护航范围内,让后来得到消息的李默直摇头,你想去护航,也得过得去啊。

和英法不断向美国提出的天量贷款相比,新华提供的五亿蓝币不过是九牛一毛,但意义却非常重大,不仅意味着两大集团开始全力备战,也意味着新华从资本输入国,一下子转为了资本输出国。

而德国这次不过是试探,只要让他们看到了新华全心全意完成这笔超级大生意的决心,包括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都会前来贷款备战。

一场浩大的资本输出战正式爆发。

11月5日,李默首次严令,除了德国这批货物还继续保持原来价格外,其余包括橡胶,白糖,纱布等等可用于战争的物资,全部提价百分之十,其中包括托马斯矿业在内的所有隶属于他个人,或者是控股的企业。

新华帝国这次突然地提价风波在外国商人们看来简直就是趁火打劫,由于新华控制了世界七成的橡胶,白糖,烟叶,铜,锰等物资,所以一股涨价旋风很快在全世界蔓延,世界第二大资源出口,和第一大装备工业的美国自然不会去和李默打对台戏,也拉开了涨价大幕。

两个原本死仇般的国家,这次却达成了微妙的默契,就连智利,巴西,阿根廷这些出口型国家,也纷纷应声行动起来,这让原本就缺乏资源的欧洲顿时苦不堪言。

英法两国还好说,起码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作保障,德国也因为之前的五亿贷款和三亿订单,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但奥匈,俄国,意大利等国却麻烦了,尤其是俄国,虽然有英国帮助,但那现在英国自顾不暇,所以只能眼看着差距被越拉越大。

而对有殖民地,还在争夺北非,但土地上却明显缺乏足够资源的意大利来说,情况却更为糟糕,因为他们突然发现,奥斯曼帝国竟然连夜从黑海内调来了三艘明显经过改装,据说是战前就已经秘密买下的三艘公爵级战列舰。

顿时地中海局势大变,一艘伊兹梅尔号就迫使意大利加速了但丁号的建设,而现在三艘改装后几乎达到了准新式战列舰标准的公爵级,开始让意大利海军认真对待实力大增的奥斯曼海军了。

11月8日,意大利正式向新华提出强烈抗议,指责其违反了日内瓦公约,不得向交战国出售武器的条例,还走访了英法德等国希望向新华施压,甚至一度要求关闭苏伊士运河。

虽然是盟友,但德国自然不能在这个时候得罪新华,把这个越来越重要的国家推到英法那边去,所以拒绝作出任何评价,而英法也不愿意过分得罪新华帝国,但出于拉拢意大利的目的,做出了口头抗议,并且要求将来新华海军途径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的舰队必须接受护航。

11月9日,意大利迅速将最后一批陆军送上北非海岸后,舰队扑向了达达尼尔海峡,希望能把奥斯曼帝国堵在海峡内。

同天,在吴应科的建议下,原本正在海峡内加进训练适应三艘新战列舰的奥斯曼海军主力,也钻出了达达尼尔海峡,沿着海岸线向塞浦路斯出发。

地中海上的遭遇战一触即发。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489章 北非上空的鹰(五)

凌晨两点。

特里克岛以东五十公里外海,罗德岛以南,六艘奥斯曼帝国军舰如幽灵般疾驰而过。

灯火管制后的舰队,除了幽暗的防撞灯外,再也看不到任何光线。

吴应科坐在旗舰伊兹梅尔号专门为他开辟的单独房间里,对着海图久久不能让思绪集中起来,因为他发现,奥斯曼海军的作战效率实在是有大问题,先不说士兵的素质,光是弥漫的厌战情绪就让他感觉很不好受。

除了这些外,更棘手的是奥斯曼人低下的情报效率,截止舰队出发前,他得到的依然是不久前怒江号提供的侦查消息,意大利人出动了五艘老式战列舰。

由于雅鲁藏布江号带着奥斯曼人交付的黄金和英镑现金连夜回国,所以他手上目前只有怒江号和海军情报部的雪雕号一直地中海上提供情报支援,但这里和南洋类似,岛屿众多,至今还没发现最重要的目标但丁号。

但丁号是意大利目前唯一一艘新式战列舰,由于英德两国率先突破技术,加上奥斯曼购买了伊兹梅尔号的刺激,意大利意识到了海军力量不足,也加速了新式战列舰研究,并以最短的时间建成了这艘战列舰。

以他被国内惯坏了的眼光来看,但丁号也是一艘非常不错的战列舰,四门三联装曾中轴线布置的305毫米/46倍口径舰炮,拥有非常强的破坏力,满载21800吨的排水量,也使得舰体能够拥有足够大的抗打击能力,22节的速度,更是达到了世界同等级战列舰水平。

如果要说弱点,就是它较薄的装甲和续航力,主装甲最厚的地方也只有250毫米,最薄仅仅只有76毫米,水平甲板更是只有30毫米,续航力10节/5000海里。

如果意大利海军主要任务是防御地中海,续航力问题不大的话,它的装甲就成为了致命伤,尤其是在进入远距离跑战后,国内已经开始猛增水平甲板的厚度,如果此时自己手里有一艘大连级重巡洋舰,他也能至少保证重创对方。

但现在没有。

以意大利海军的战斗能力,如果遭遇但丁号,那么他也只能选择逃跑,所以他把目标主要集中在了那五艘老式战列舰上。

出发前皇上亲自找他说的话至今犹在耳旁萦绕,作为所有人心目中最顶尖的军事战略家,皇上早就直言不讳的多次指出了奥斯曼帝国对新华的重要性。

可以这样说,如果条件允许,那么即使和全世界开战,新华也要死保奥斯曼帝国。

之前皇上这个论调还让人费解,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推演和战争锻炼出了大家逐渐开阔的眼光后,所有人都渐渐明白过来,除了有世界大动脉之称的苏伊士运河外,奥斯们帝国和波斯对新华太重要了。

首先,一但控制了这里,哪怕是驻军,也可以从侧翼威胁包括印度在内的整个西亚和南亚地区,即使不要非洲偶,也可以辐射最核心的中亚地区,就等于一柄随时可以刺出的封喉利剑,一下子将包括俄国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和亚洲的联系截断。

不过目前的新华海军还不能明目张胆的进入这一带,但影响力却必须提早过来,和经济制造影响等手段外,没什么比军事帮助更直接的了。

这也是皇上让他来奥斯曼的主要原因。

“帮助奥斯曼,让他们知道我们的能力,同时帮助帝国扩大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确保一旦发生战争,能够截断欧洲通往亚洲的所有联系。”

这是皇上的原话,但要做到这一点却不容易,首先是英国目前正处于鼎盛时期,波斯和非洲几乎全都是他们的殖民地和保护国,就连之前科威特和巴士拉油田,都屡屡遭到英国的威胁。

其次要让奥斯曼知道新华的厉害,就必须帮助他们至少赢得一次体面的海战胜利,哪怕之后全部退守达达尼尔海峡后面也行。

但奥斯曼同样不能太强大,保持这个古老帝国的虚弱是必需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断地依附在新华身边,这就给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帮助奥斯曼赢得一场胜利,然后再让它失败。

这可能吗?

气势汹汹的意大利舰队就在前面,没有飞机侦察,没有无线电侦测仪,情报更是不堪入目,低下的战斗热情,让他感觉简直比当年对付日本的情景更棘手。

吴应科甩了甩头,撇开了繁杂的思绪,重新打量海图,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意大利舰队,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正当他要考虑意大利舰队此刻会在哪里时,舱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进来。”

吴应科刚刚说话,一位背着便携式电台的新华帝国海军通讯官冲进了舱门:“报告,怒江号发来电报,他们的侦测仪在特里克岛以南,卡斯泰利外海发现了不明军舰,数量超过四艘,速度12节,但夜色太黑飞机没办法起飞侦查。”

这位特意留下来的通讯官是吴应科唯一可以依靠的侦察手段,因为只有他能够联络附近的怒江号,所以当他带来消息后,立刻爬到了海图前,找到了这个位于特里克岛西段最远的小地方。

和自己距离120海里。

吴应科立即看了看手表,虽然目前的技术下侦测仪是无法分辨出敌人舰队的正确数量和种类的,但他几乎可以肯定那是意大利舰队,唯一的问题是但丁号在不在其中。

想了想后,吴应科飞快的穿好了衣服,带着通讯员和一位保卫的帝国士兵敲开了舰长兼舰队司令哈坎上将的舱门。

“司令官阁下,您必须立刻让舰队进入战斗状态,我们要遭遇敌人了。”

“什么?”睡眼惺忪的哈坎愣了半天,才陡然明白吴应科的话,看着他身后的电报员,又掏出怀表看了看,有些怀疑,就算新华有飞机,但现在是深夜凌晨,他们怎么可能找到意大利舰队?

不过哈坎毕竟不是傻子,他知道对方如果不是有准确的情报,却不会在半夜来打搅自己的好梦,所以立刻穿好衣服和吴应科一起走进了司令塔。

凌晨三点整,老迈的奥斯曼舰队终于姗姗从睡梦中苏醒过来,做起了战前准备。

……

东方的鱼白,让怒江号全体士兵都从睡梦中醒了过来,吊臂缓缓地将范武和他的鱼鹰放到了海面上,当吊臂重新回到原位,他看到了甲板上那一片对他竖起大拇指的战友。

上次的事情让他挨了顿训,但舰长眼角掩盖不去的笑意,和战友们兴奋地夸奖,却让这顿训斥完全变了味道。

不过今天却不同,因为怒江号桅杆上已经飘扬起了中立旗帜,这意味着自己见到意大利舰队和飞机也不能再胡来,只能通过无线电由怒江号转发看到的情报和消息。

油门杆缓缓地推动,螺旋桨的转速越来越快,牵引着鱼鹰开始在水面上高速滑行,当机首不受控制的出现了跃起趋势时,他柔和的拉起了飞机。

按照规矩,在军舰上空盘旋了一圈后,才向着远处那片破碎的小岛飞去。

迅速越过属于希腊的基克拉泽斯群岛后,美丽的爱琴海出现在了范武眼前,为了获得更好的观察视线,他逐渐把飞机升到了一千米高空,才抓起绑在身上的望远镜四下搜索起来。

这就是飞机的天生优势,无论再高的桅杆,最多也只能帮助观察员看到三十公里左右的距离,而他却可以轻松地监视近百公里的范围,从望远镜中看去,地平线如同一道优美而弯曲的弧线般向两端下沉。

突然,一个黑点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到不久前被他逼得差点迫降落水的意大利双翼机正从爱琴海上迅速升空,不过由于动力不足,它的速度实在是太缓慢,而且也无法升到这种高度来挑战自己。

正当范武舔舔嘴唇,考虑着是不是在违反一次命令,把这家伙再逼下去时,东边忽然冒出了大股大股的浓烟,同一时刻,西边也出现了十几艘黑色的舰影。

当东边的浓烟也来越清晰时,那架低飞的意大利飞机也发现了目标,转了个弯后迅速的向舰队飞去,就在范武拿着对讲机开始将意大利舰队的情况汇报上去时,意大利飞机也在舰队上空绕了几圈后,扔下了一个小小的东西。

范武咂咂嘴吧,不用看也知道那是什么。

这就是没有无线电的苦啊。

……

“他们在三十海里外,已经发现了我们。”

“主力舰圣乔治奥级战列舰两艘,艾琳娜女王号战列舰两艘,玛格丽特女王号一艘和两艘装甲巡洋舰。”

“没有但丁号。”

吴应科接过从怒江号上转发来的电报,看到没有但丁号,顿时大松口气,看向了哈坎上将,这位奥斯们帝国的海军上将也不敢再犹豫,立刻开始调整编队。

看着他手忙脚乱,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的缓慢行动,吴应科皱了皱眉头,突然大胆的说道:“上将阁下,如果您允许的话,我想我可以指挥。”

这句话,让伊兹密尔号的司令塔迅速安静了下来,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了这位带着一个通讯员和一个警卫兵,穿着常服身姿笔挺的中年人身上。

他要指挥奥斯曼帝国的舰队?

将一个国家的最强舰队,交给一个才来几天的陌生人指挥?这是玩笑吗?

哈坎上将瞪着吴应科,对他来说这句话就像是挑衅,像是对他无能的嘲讽,对奥斯曼帝国的不信任哪一刻,他甚至有种把个还昂着头的家伙踢进海里的冲动。

但心底,他还真佩服这位新华帝国海军参谋,别看他平时嘻嘻哈哈的,但其实奥斯曼海军的问题他比谁都清楚,这里面的弊病不是靠几艘战列舰就能改变的,所以在想了想后,指着吴应科说道:“你不可以指挥我的舰队,不过你可以作为我的全权副手。”

全权副手?

吴应科也不禁赞佩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这样一来胜利后功劳全是他的,失败自己当替罪羊,而且还可以让自己接管整支舰队,实在是很“英明”的决定。

“司令官,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让我的人接管旗舰一号炮塔。”

“我同意。”

随着哈坎的这句话,一个古怪的指挥大脑形成了,吴应科此时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对他来说掌握一门由自己带来的老兵操作的舰炮,远好于让老兵分散在各处指导奥斯曼水兵好。

事实上后来发生事情,证明了这个办法的有效性。

6:30分,奥斯曼舰队在吴应科条理清晰而迅速的“帮忙”指挥下,迅速做好了准备,与此同时,天边已经升起了大股大股的黑烟。

没有光学瞄准,没有火控,吴应科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一场近距离遭遇战,但问题是他不能跟着意大利人的节奏走,必须拉开足够的距离,要不然哪怕自己有足够的火力优势,意大利海军的素养也能保证撕碎这些奥斯曼老爷兵。

“28000码。”

奥斯曼海军航海长举着望远镜开始大喊起来,吴应科皱了下眉头,他对于用码来表达距离不是很习惯,毕竟新华海军使用的是公制米为单位。

还好英制总算不是很陌生,所以立刻计算出了双方的大致距离,可一个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

速度。

意大利舰队的速度开始提高,几乎全保持在20节,而自己这边伊兹梅尔号和三艘公爵号虽然也可以保持20节,但两艘原德国海军勃兰登堡级的巴巴罗萨号和里斯号却只有16节,所以编队的速度无法保持统一。

交战中主力舰必须保持同样的航速,要不然就会出现脱节的大麻烦。

6:40分,就当他困扰该如何应战时,雪雕号发来在特里克岛以西七十海里外发现但丁号和另一艘战列舰的情报,让他眼睛一亮,立刻做了个让奥斯曼人看不懂得决定。

他下令保持16节航渡,同时左转向克里特岛以西驶去。

这个决定,差点引发了奥斯曼人的暴动,眼看着意大利舰队就在前面,却突然转向,除了会让意大利人嘲笑奥斯曼胆怯外,还能起到什么目的?

更大的问题是,意大利舰队五艘战列舰和两艘巡洋舰都保持在20节左右,自己这边除非是扔掉两艘巴巴罗萨级战列舰,要不然只能把屁股留给意大利大炮亲吻。

可这个问题却在吴应科画出几道线条后停止了争议。

远处的意大利舰队见到奥斯曼竟然不战而逃,逃跑的方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