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太平洋-第3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份电报,让梅奥气的直跺脚,他虽然敢一不做二不休吃掉哥伦比亚海军,但却不敢擅自做主和新华海军开战所以只能眼看着哥伦比亚两艘战列舰在安海号的保护下迅速逃回了布埃纳文图拉港。

11点整,邙山号快速支援舰打出求援信号的同时,冲入弗吉尼亚号和佐治亚号面前,不顾自身危险开始援救麦德林号上落水的士兵,当时一位正在撤退的波哥大号上的哥伦比亚军事记者拍下了这个画面,当这幅勇敢冲入敌人炮口下救助哥伦比亚水兵的照片在媒体渲染下被所有报纸转载后,以至于邙山号全体官兵甚至被哥伦比亚政府授予了哥伦比亚勇士勋章。

下午2点整,当邙山号带着仅存的73位哥伦比亚获救水兵和近100具遗体,以及一块据说是哥伦比亚水兵打捞起来的美国鱼雷残片回到布埃纳文图拉港后,布埃纳文图拉的电报站瞬间被挤满。

1913年4月29日,正在马里亚纳群岛带着四位夫人借巡视名义放大假的李默接到了一封经过三重加密的简短电报,上只有十个字。

“哥伦比亚在我们手里了。”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508章 寂静

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圣卡尔洛斯宫内,今天云集了大量的哥伦比亚名流,他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政治,而是因为今天这个由新华大使提议召开的别具一格的商务洽谈会。

跟随访问代表团来了新华帝国工商业代表,卖力的向哥伦比亚商人和名流们推销来自新华的产品,同时他们也在卖力的洽谈一个个合同巨大的采购协议。

从烟草到咖啡,从羊毛到黄金,再到哥伦比亚独有的绿宝石,几乎每一个采购协议都让哥伦比亚商人们眼珠发红,因为这些来自远东的代表们,正在为他们推开一个近五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就算咖啡不是每个新华人都能接受的,但只要有万分之一能喝上哥伦比亚咖啡,那每年给哥伦比亚带来的利润也将超过百万美元。

一个巨大的市场,在他们面前推开了大门,所以几乎所有商人和名流接到邀请后都来到了这里,他们不是傻子,反而比任何人都清楚人口和市场是如何重要。

为了今天这个商务洽谈会,就连卡洛斯总统都来致辞开幕,云集一堂的大厅内美酒飘香充满了笑声,这让所有与会代表都感觉到了来自东方的和蔼。

轻松和独特的形式,让这个交流会就像是一场可以自由活动的宴会,虽然具体的数字没有出来,但只看两国代表们红润的脸庞和欢笑声,就能猜个大概。

和伍廷芳交谈的是波哥大市长何塞·孔查,他是下任哥伦比亚总统最强劲的竞争者,这种人物是任何老辣的外交官都不会放弃的追逐目标,只是他的立场一直在美国和新华之间游走,牙关死咬并不愿意松口。

不过这难不倒伍廷芳,甚至根本没有去主动谈政治,而是东游西走虚虚实实,这种态度让何塞也非常困惑,难道新华不看好自己?

正当两人互相试探虚实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就已经从外传来,大批荷枪实弹的哥伦比亚士兵出现在了大厅内,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一位将军已经走到了正在和顾维钧谈笑生风的卡洛斯总统身边,交头接耳嘀咕了起来。

看到面色突变的卡洛斯总统,顾维钧朝远处的伍廷芳交换了一个颜色,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眼神中的笑意。

当几分钟后卡洛斯总统匆匆离开会场后,一个惊人的消息在大厅内陡然炸开,美国海军进攻了布埃纳文图拉,海军的一艘战列舰当场被击沉,造成了570多位水兵死亡。

4月29日,是哥伦比亚最忙乱的一天,当布埃纳文图拉外海的消息在这个国家炸开,所有哥伦比亚人都被美国海军不宣而战激怒了,报纸开始谴责,民众开始担忧,激进的年轻人更是包围了美国大使馆,要求交出凶手,并发誓要用鲜血保卫这个国家。

随着消息从波哥大蔓延向整个南美,无论是古巴、厄瓜多尔还是秘鲁,或者是巴西阿根廷,甚至一直保持中立的智利,都对美国这种不宣而战的霸权主义感到了不满。

5月2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所有海军军舰都必须保持24小时待命,与此同时还否认了佐治亚号击沉麦德林号的事情,认为这是哥伦比亚和新华帝国的阴谋,这是他们故意敌视美国自导自演的闹剧。

可这份辩白实在是有些苍白,因为哥伦比亚报纸刊登了新华皇家海军邙山号冒着炮火救援哥伦比亚士兵的照片,还分析了当时新华军舰的位置,没有人相信当时距离至少一万米以上的新华帝国军舰能有力在那么远距离上发射鱼雷,而且如果真的是新华干的,那么他们根本没必要留下近百位目击证人。

迫于压力,美国海军部不得不暂停了梅奥少将的工作,不过他并没有被解职,而是在三个月后成为了刚交付的纽约级战列舰威斯康星号的舰长。

当口水仗变得越来越激烈时,另一个事情让口水变成了炸药,因为第一批两千名美国陆军士兵在于5月10日进驻巴拿马,而根据美国的这次计划,未来一个月内这里的驻军将超过一万人。

如果说之前美国否认还使得很多南美国家只是也有些怀疑的话,那么增兵巴拿马则将这种怀疑彻底打飞,哥伦比亚总统卡洛斯几乎是争锋相对的签署命令,向哥伦比亚和巴拿马边境增兵。

所有人都知道,哥伦比亚不是美国的对手,连他们国内的普通人都知道,所以哥伦比亚必须寻找一个足够强大的后援。

可欧洲此刻自顾不暇,所以哥伦比亚立刻把目光投向了太平洋霸主新华帝国。

5月12日,新华帝国特使伍廷芳在哥议会发表演讲,表示新华愿意帮助南美各国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大南美,并且表示新华无意一寸南美各国的土地,当然也不希望其他大国用武力压迫南美诸国。

这是一次正式的表态,这个表态让南美各国都大松口气,因为新华的崛起几乎就是一部对外扩张史,加上几年前新华在闪电般在厄瓜多尔的行动,让很多人害怕被入侵所以不敢走得太近,而这次保证打消了大家这种担忧。

同时,他在议会上也首次代表新华帝国打破了哥美冲突以来的沉默,表示作为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大国,新华愿意维护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并且不会允许任何势力和国家破坏这种格局的行动。

此言一出,顿时让哥伦比亚如同找到了救星,在和伍廷芳进行了多次会晤,并亲自致电给新华首相唐绍仪后,卡洛斯总统立刻开始推动一项让将布埃纳文图拉港租借给新华,将那里建设为两国共同海军基地的提案。

虽然议会中亲美势力并不满意这项议案,但面对民间的滔滔怒火,议员们还是以闪电般的速度通过了这项议案,5月20日,《新华与哥伦比亚友好条约》在波哥大签署,根据这份条约,哥伦比亚将布埃纳文图拉港交给新华皇家海军管理,并那里将作为新华和哥伦比亚海军共同的驻地。

同时为了确保基地安全,哥伦比亚政府将允许新华帝国驻扎不超过三千人的陆军士兵用于保护基地。

在交出了布埃纳文图拉和允许驻军后,新华也承担了有义务确保哥伦比亚不受外国侵略,确保哥伦比亚国土完整的重责。

同时为了帮助哥伦比亚海军恢复实力,新华、智利和哥伦比亚三国闪电达成了将一艘北极星级战列舰出售给哥伦比亚,并且由新华和哥伦比亚共同承担一半资金的协议。

5月28日,当这份条约被记者曝光后,立即引起了美国的强烈抗议,美国政府甚至表示将不惜一战也决不允许新华陆军进驻南美大陆。

如此强硬的表态,自然引起了轩然大波。

6月1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同天,新华皇家海军第一舰队包括四艘新锐河北级战列舰和两艘吉林级战列舰在内十五艘战舰和四艘大型运兵船抵达巴拿马湾,趁夜色掩护闪电般冲破五艘美国战列舰的封锁,在美国海军顾忌不敢开火的情况下,强行将三千名海军陆战队士兵送上了岸后,才留下了两艘吉林级战列舰继续在远海监视。

消息传至美国,威尔逊总统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他深知这是新华反击塔夫脱留下的大麻烦的步骤,但他却拿不出任何办法,根据最新的情报,过去一个半月内,新华已经将三个陆军师六万人送到了檀香山,也就是说一旦开战,这六万人可以迅速的扑向美国西海岸,这还不包括一直在檀香山驻扎的一个海军陆战师。

而此时美国陆军却因为古巴战争结束后大量老兵和志愿兵被裁撤,虽然中途也进行了加强,但总人数也不过十五万,可截至去年底,新华却已经悄然完成了三十个陆军师的组建,再加四个海军陆战队师总兵力六十八万。

在不能保证取得海上优势的情况下,美国海军也不敢轻易保证是否能挡住登陆。

威尔逊总统面临着上任后一个最大的考验。

放任新华地面力量进入南美是不允许的,因为陆军不是海军,任何战争最终解决问题的依然是陆军,新华海军再强也不会对大西洋上的东海岸造成麻烦,想要真正威胁美国只有陆军,所以新华迅捷投送到哥伦比亚的三千海军陆战队已经成了大麻烦。

此时的欧洲已经结束了喧嚣,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开始,使得所有人都预见到战争不可避免,所以欧洲反而是结束了吵闹,各国都开始全心全意的备战。

一项项征兵计划,一个个军事预算,连一颗子弹,一把步枪都变得极为重要,所以根本没人来关心美国和新华突然爆发的纷争。

6月5日,不愿意开战的威尔逊总统决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而不是战争,派遣国务卿威廉·珍尼斯·布里安作为特使前往北京,不过在布里安启程的同时,出于对本土的担忧,他还是推动了议会通过陆军法案,将目前十五万的陆军人数提高到四十万,确保美国本土的安全。

对李默来说,美国陆军的扩大是个既不算好也不算坏的消息,美国不是打了上千年地面战争的欧洲,更不是打了几千年的中国,陆军严重缺乏底蕴,几十万人打个古巴游击队都损兵折将不得不鸣金收兵,加上此刻美国还不算超级大国,新华崛起前更是被英国打压的厉害,所以仅仅能算地区大国,国内民族复杂,种族冲突不断,国家荣誉感还没连年累月宣传的新华强,所以四十万陆军只是个样子罢了。

从另外一面看,美国终于从海军挪到陆军,这意味着美国彻底走上了军备竞赛的道路,而自己拿下了哥伦比亚后,美国连金钱优势都开始难以发挥出来,因为它主要的工业都在东海岸,在无法保证巴拿马运河安全的情况下,战时支援太平洋的唯一的通道就是英国在大西洋上的福克兰基地,一条遥远且耗时的航线。

所以这是一次完美的夺势行动,因为这意味着,在和美国的竞争中,新华彻底的掌握了太平洋主动权。

随着布里安抵达北京,得到了不会进攻巴拿马,且驻军只保证哥伦比亚安全的口头承诺后,没有准备好的美国只能咽下和英国走的太近的苦果。

9月1日,在外度过了半年的李默从吕宋启程回国,同时不批准参谋部提出的插手正在越闹越凶的墨西哥危机的想法,只允许了通过第三国向墨西哥出售五万支91式步枪和500万发子弹的生意,同时终止了所有对外干涉行动。

他这份电报,意味着新华也和欧洲一样进入了战略收缩阶段,与此同时新华参众两院同时通过了首相府提出的关于发行100亿蓝币特别国债的议案。

在经济连年增长后,李默采用的利用政府大规模投资,先富民的策略在苦苦挨了十几年缺钱的日子后终于开始爆发,100亿特别国债看似数字吓人,但实际上平摊到每个人身上也只有不到20元,连续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使得民间累计了大量的财富,加上之前用外部补贴军费的办法,使得新华经济并未受到几年来各国军备竞赛的破坏。

而且之前新华也多次推出过小规模国债,民众已经看到了国债的回报率,所以仅仅一个月就被认购完毕,这其中李秀峰这位皇家大总管得到李默的暗示后,就一口气认购了两亿元之多。

连续恢复了每年百分之十军事拨款预算后,有通过了历史最大一笔国债发行的议案,这代表新华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场大挑战的准备。

特别国债议案并未在国外引起什么轰动,因为此时各国都开始发行大量的国债,其中最大欧洲各国更是已经发行了超过300亿美元,约合420亿蓝币的特别国债。

9月20日,德国奥匈帝国率先公布了下一年度的军事预算,整个预算高达史无前例的140亿马克,约合7亿英镑,占两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

与此同时,英法同样不甘示弱,也提交了总额5。4亿英镑的军事预算。

两份原本应该成为爆炸新闻的惊人军事预算,却如同泛起的水泡闪了下便沉入了海底,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种压抑得几乎令人喘不过来的寂静中。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509章 野马和大黄蜂

1913年底,是商人们最忙碌的季节,哥伦比亚风波在有意无意的推动下陷入了无休止的口水战,小小的巴拿马成为太平洋上的焦点,紧接着墨西哥危机又差点把美国推入战争,但真正控制美国的寡头们还不愿意开战,因为对他们来说欧洲紧张的备战已经暂时弥补了出口损失。

一支支满载各类物资的船队在大西洋两岸来回穿梭,即使连暴风雪也无阻挡,在美国陷入狂热的时候,新华的商人们同样也在忙碌,虽然新订单并不太多,但之前德国、英国和奥斯曼的订单已经全部到了交付期,所以大大小小的船队依然填满了苏伊士运河。

除了粮食石油橡胶等东西外,正在疯狂扩军的德奥两国还看上了新华陆军淘汰下来的两千挺马克沁机枪,由于九八式轻机枪的大量装备,沉重且不便于携带的马克沁机枪被淘汰了很多,在得知了此消息后,两国立刻全部买了下来。

这是个所有人都低下头,一遍遍检查自己还需要准备什么的年代,是个脑海里只剩下还需要多少部队,多少物资的年代。

这是一段令人窒息的寂静时刻。

一辆辆火车从各地开往边境,一支支步枪被发放到年轻而稚嫩的脸庞手里,女人和孩子都被要去接受军事培训。

庞大的国家机器,已经加满了燃料,沿着既定的轨道开始一点点往前滚动,此时此刻就连李默这位穿越者,也无法再改变这个轨迹。

萨拉热窝的枪声无论是不是会响起,都已经无法遏制战争的爆发,因为那仅仅是个借口,一群愚蠢的巴尔干人给强国们的借口。

新华虽然还没有宣布备战,也没有提出任何计划,但英法接连不断加强在东南半岛的驻军力量,开始大量武装殖民地伪军的行动,以及新华议会忽然通过的发行100亿国债和增加的军费预算,也给人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不用李默在说什么,英法利用制造能力,接连不断增加越南、缅甸和印度等地伪军数量,再加英美两国开往澳大利亚如雪片般的船队都说明,即便是新华不参战,那么只要英美法等国只要解决了德国,就会立刻掉转枪口。

这是毫无疑问的。

没人喜欢太平洋上出现一个利用欧洲战争消耗后,能独霸海洋的存在尤其它还是一个异教徒国家。

英国知道,即使他在欧洲损失惨重,但只要打败了德国,把美国再拉进来,以协约国的装备制造能力,那么再多一个新华也未必能抗住。

只要打败新华,意味着欧洲再多损失几倍,也一夜间全部回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