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太平洋-第5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英国正在面临百年来最严峻的挑战,他这位掌握着英国超过成海上力量,拥有最精锐本土大舰队的指挥官,却因为迟迟没有找到机会打败德国受到指责,不过现在手中这份情报告诉他,新的纳尔逊或许将在未来一个月的某天午后诞生!

在苦等了近两年后,德国公海舰队终于有所行动了,提尔皮茨开始调集所有的物资,正在进行最后的武装,这份情报员费尽心机付出了生命得到的情报告诉他,这次,他们下定了决心,准备冲出北海进入辽阔的大西洋!

但这不可能!

因为有自己,有大舰队,更有纳尔逊爵士留下的战斗精神!

杰利科猛的一捏情报,昂起头向白厅会议室走去,他需要立刻和大家商讨应对策略,为即将开始的决战做准备!

一路上无数的军官和参谋向这位带领大舰队,两年来将德国公海舰队死死在海港里无法逃出的将军问好。

正当大家猜测杰利科中将为何回来,是不是有重大行动的时候,一阵忽然传来四鼓点般的急促脚步声打断了众人,只见到一位海军参谋猛然从身边跑过,他甚至没看见杰利科中将,也没看到那幅油画。

他步履匆匆,神色慌张,甚至带着恐惧,推门走进了白厅。

发生了什么?

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一幕,大家看着晃动的白厅办公室大门,看着杰利科中将紧跟着也走了进入,然后就听到了一阵急吼,听到了里面传来的咆哮。

“怎么可能!”

海军大臣爱德华卡森爵士猛然站了起来,手中的咖啡杯滑落在地,清脆的碎裂声中,香浓的咖啡洒满了精美地毯。

杰利科也呆住了,他实在是不敢相信,眼看着自己就将成为纳尔逊第二,成为这个国家的传奇英雄,但这份电报却改变了所有事情。

索科特拉岛被占领了!

由于第一时间摧毁了无线电,哪里的守军并没有及时发出电报,加上袭击突然,海湾里的几艘驱逐舰和潜艇瞬间就被击沉,没人有发出信号,

就因为这样,所以没有人知道那里已经成了孤岛!

对英国来说,索科特拉岛丢失,意味着从地中海途径苏伊士运河,再从红海抵达印度的生命线彻底中断,在印度、锡兰的印度大舰队和近百万将士失去了联系!

“上帝,他们怎么会袭击那里!”

刚刚接替费舍尔的成为海军第一事务大臣雷德里克·汉密尔顿抱着头痛苦至极,白痴都能明白索科特拉岛对英国的重要性,没有了那里,英国皇冠上那颗明珠彻底消失,没有了印度的人力和资源,英国的力量损失了近半。

“他们利用了支援科威特做诱饵,在途中发动了突然进攻。”参谋看着地图,计算了一下时间后,脑海里现出了当时的情况。

“这个该死的李默,混蛋!”

每个人都为此震惊,艾伦比布置了一个陷阱还没葬送李默的军队,他反手一刀却了英国咽喉,如果不能尽快出兵夺回索科特拉岛,纳尔逊爵士为日不落帝国打造起来的世界舰队将被限制在世界一隅。

“出兵,必须立刻出兵!”

雷金纳德·蒂里特准将大吼着跳了起来,他的建议在会议室内回荡着:“立刻出动本土大舰队,配合坎贝尔将军,我们绝不能失去那里!”

“可是……”另一位将军看了眼杰利科,低声道:“大舰队必须全力应付德国,而且从印度出发运输线路太长,坎贝尔将军如果要护送运兵船,就会成为敌人的靶子。”

“不,我们有陆军。”蒂里特准将指着波斯喊道:“艾伦比手中有30军队,只需要抽出10万,不,只要5万,将它们集中到亚丁,然后印度大舰队就可以缩短护航路程,夺回索科特拉岛!”

所有人都跑到了地图前,蒂里特准将说的不错,虽然新华海军目前云集阿拉伯海,但如果陆军从亚丁出发,只需要一天就可以抵达索科特拉岛,印度大舰队如果能吸引开新华舰队主力,护航压力就可以减轻很多。

根据情报,已经有4万士兵正在沿着塞拉莱港向科威特进发,这就意味着索科特拉岛最多他们最多只能安排几千人,只要赶在新华第二批船队抵达前抢先登陆,那么就能彻底化解这次危机!

“发电报,告诉坎贝尔,我不管他有什么理由,必须立刻抵达亚丁,护送陆军进攻索科特拉岛。”卡森爵士站了起来,咬着牙,面色冰冷:“告诉他,哪怕牺牲了所有印度大舰队,也必须完……”

卡森爵士的命令还未说完,大门再次被猛然撞开,望着急冲进来的通讯官,所有的心脏再一次收缩起来。

“美索不达米亚,他们……,他们到达了科威特,还夺回了阿瓦士!”

“什么!”

刚刚才出完主意的蒂里特准将更是一屁股瘫坐在地,因为这意味着,波斯方面军已经不可能在抽调兵力前往亚丁,如果从遥远的印度抽调部队,即使印度大舰队全体出动护航,至少四天的旅途也没人敢保证绝对安全!

杰利科呆呆地看着地图,手心里的情报已经被捏成了酸菜,如果这一切晚发生一个月,那么本土大舰队就可以腾出手来,和印度大舰队从两面夹击敌人。

但战争没有如果!

1916年4月15日,新华陆军向全世界展示了新式装甲部队的雄风,一个装甲团和一个陆战队步兵团,在四天内狂飙1800公里,平均每小时行进了19公里!

虽然后来战争还进行了很多重要战役,但结束后大家却一致公认,美索不达米亚战役的胜利是决定性的,虽然新华突击部队也付出了近半坦克车辆发动机损毁,一个月都无法动弹的代价,但他们的到来对艾伦比领导的协约波斯方面军却是致命的。

上午10点35分,飞虎团和第二陆战师三团最终抢到了战役的胜负手,他们横空出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夺阿瓦士,一举奠定了美索不达米亚战役的胜利。

4月17日,当后续三万余援兵陆续抵达后,战役的胜负天平开始迅速倾斜,刚刚被任命总指挥官的李天河抓住艾伦比部队分散,信心被打垮的机会,先是配合后续支援的主力一举将塞法尼耶包围,花了四小时吃掉了驻守在那里的协约军后,又迅速下令休整了两天的飞虎团、三团和前往支援的二团迂回包抄,配合主力成功歼灭了突击阿巴丹的三万哥萨克骑兵和三万英军。

4月19日,奥斯曼十万大军从巴格达开始反击,在刚抵达的新华第五机步师配合下,以0架飞机,300门大炮,700挺机枪开路,三天内连续攻克哈马丹、巴赫塔兰、迪兹富勒等城市,将协约残存部队赶回了伊斯法罕。

至此,30万协约国波斯方面军总计有25万被歼灭,剩余5万也已经不足以威胁安全,彻底宣告美索不达米亚战役结束。

更重要的是,随着美索不达米亚战役的胜利,新华重新巩固了大科威特地区,并且还首次将势力延伸向了巴格达。

胜利的代价也是沉重的,除了大量坦克战车损耗外,驻守在阿瓦士的第二海军陆战师一团5000将士在五万英军的包围下苦守四天,虽然为援兵抵达争取了迂回时间,但全团最终仅剩不到372人幸存!

这不算开战以来最大的伤亡数字,但却是第一次一个完整师团被打得撤去了番号,数千英灵用它们誓言,为这个国家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4月2日,随着第二批5艘远洋货轮,绕道更远的龙目海峡,沿着印度洋中线绕了个大圈,花了20天时间将三个步兵师万大军,和数百架飞机分别运到索科特拉岛和塞拉莱港后,李默和新华总参谋部反手给了协约国一个响亮的耳光,他们利用了支援科威特的机会,引开了全世界的目光后,在亚丁海上筑起了一道大坝。

红海被截断!

印度失去联系!

波斯地区面临全面进攻!

马斯喀特苏丹国倒戈,宣布加入同盟!

伊本沙特宣布加入同盟!

霍尔木兹海峡开始松动。

东非受到威胁。

苏伊士运河受到威胁。

俄国高加索受到威胁!

等等。

当美索不达米亚战役胜利的消息,如同一枚核弹炸开向四周扩散后,顷刻间,欧洲上空便充满了狼来了的喊声,随着新华和同盟大获全胜,人们仿佛看到了无数如狼似虎的中队踏进欧洲,和德国会师的场面。

就在英法美等国愁云一片时,同盟内部却已经是欢声雷动,德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奥斯曼纷纷宣布将优先向该地区运送物资,争取在三个月内打通至关重要,前往亚洲的陆上生命线,巴格达铁路线。

新华第二批部队抵达塞拉莱港的当天,欧洲同盟四国在柏林郑重将巴格达铁路所有权交给了新华副总参谋长王士珍,这代表从亚洲至欧洲的运输线开通进入倒计时。

两大各自独立的战场,在开战近两年后,终于面临会师!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645章 两个标题

四月的宝岛天气已经开始炎热,空气里透着滚滚热潮,随着战争爆发,这里也成为了南来北往海军舰艇中转和补给的重要基地。

这几天的台北上空透着一股难以抹去的焦灼,大街小巷茶聊酒肆,无不谈论着一个名字。

帝国第二陆战师一团!

自从前几天报纸和广播里,报道了他们被数万敌人包围在万里之遥的一个叫阿瓦士的地方后,整个新华都揪起了心。

与祖国别处的叫骂,游行声和热议不同,台湾宝岛更是因为这个消息沉浸在了担忧、紧张和伤痛中。

不仅仅因为陆战队二师驻地就在台湾,更因为这支部队从师长、团长到士兵,超过八成都是台湾子弟,他们帮助过宝岛百姓抵御台风,帮助这里修建道路,至今还有很多学校还是他们平时修建的。

可想而知,当他们被英美洋人鬼子包围生死不明后,有多少人伤心紧张。

可惜阿瓦士太遥远了,如果在附近的话,别说皇上派部队支援,就算当地普通人都会扛着锄头,帮他们挡住敌人,和他们一起奋勇杀敌,可现在,大家却只能焦心的等待。

“顾先生,您当过兵,给我们说说,救援二师就那么困难吗?”

宝岛日报编辑室内,几位年轻记者围住了三十多岁的摄影师,这位摄影师曾在海军服役,也是在军中喜爱上了摄影,退役后成为了专职摄影记者。

“我也不太懂。”顾先生看着办公桌上的小巧地球仪,点上烟脸色无比凝重,道:“我以前在第一舰队服役,印度洋和波斯那边没去过,对陆军也不是很熟悉。

不过我只知道一件事,咱们海军从新加坡出发横渡印度洋没问题,印度大舰队拦不住我们,可霍尔木兹海峡真过不了。”顾先生转动地球仪,指着细细如阑尾般曲折的海峡,眼中透出一丝无奈:“你们看,这就是霍尔木兹海峡,之前我在海军采访时听老战友说,英国人在那里布设了足有3000枚水雷,简单说吧,这么多水雷,在这种狭窄水域,就算把咱们海军军舰都拉过去,没一个月也打不通!”

“嘶……”

几位年轻记者倒吸了口冷气,他们不知道水雷封锁有多厉害,但起码知道目前自己的舰队有多厉害,别说一支狗屁印度大舰队,就算把英美海军全拉上都不逞多让,所以听说全部上马也要一个月才能打通,全都有些傻眼,也都明白这次救援的困难程度了。

“你们都有车吧。”顾先生继续说道:“你们现在的车都是民用的,每小时开50公里没问题,但是你们试过不眠不休连续开1800公里吗?”

“那可不行,3个小时就算能开下来,车子废了,恐怕人也没力气了。”一位年轻记者回答道。

“对。”顾先生一点头,重重道:“可这就是咱们陆军要做的,他们不仅要连续开至少四五十个小时,还要从几十万大军中强行穿过去,算时间的话至少需要四天,而且还得死拼几场血战,最后才能……”

顾先生的话虽然没说完,但大家都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半个二师被十倍敌人包围着,海上运过去就需要几天,上了岸后又需要连续高强度行军,还需要在极度疲乏和困倦中血战连场,突破敌人的封锁,这那里是打仗,简直就是送命!

“那要多久啊!等支援的陆军到了,二师人都……”一位女孩,带着哭音扑在了桌上,女伴轻轻拍着她的肩膀安慰,因为他的哥哥此刻就驻扎在科威特。

“多久也要救,就算是死了,也要背回来!”一位男同事们捏紧了拳头,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正是在陆战队二师援建的学校里开始了求学之路。

“对,无论多久,牺牲多大,都必须救。”其它几位男同事全都红着眼睛猛然点头,对中国人来说,即使死了也必须落叶归根,要不然怎么对得起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

“已经救了。”顾先生深深吸了口气,引来了所有人的目光,大家都知道,这位顾先生因为在海军中服役过,据说还立过大功,见过皇上还得到过勋章,所以消息比一般人灵通多了,连国内报纸上第一张介绍航母的照片都是他拍摄的。

扫了眼众人后,顾先生用手狠狠一波地球仪,将它拨的飞速转动后,咬着牙说道:“海军十几天就出发了,听说皇上都到了前线,皇长子也回到舰队跟着出发了,而且……”

“快,快打开收音机!”

顾先生的话还没说完,只见到平日里沉稳,遇事从不着急的老编辑竟然火急火燎的冲进了办公室,冲到无线电收音机前,让见惯了他平时举动的年轻同事们大为诧异,但等到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后,每个人都呆住了。

“今天上午,我陆军部队用了四天时间,成功穿越1800公里沙漠,抵达阿瓦士向五万敌军发动了冲锋,他们以寡敌众,最终经过两个小时的血战,夺回了阿瓦士,成功歼灭……”

“阿瓦士!是阿瓦士!”

“听到了吗?援兵到了阿瓦士!哈哈……”老编辑笑着,他从未感觉如此年轻过,这意味着陆战队二师终于得救了!

欢呼声,霎时从办公室内响起,就连隔壁的茶馆内都响起了高呼,顾先生摘下眼镜,眼眶里闪动着晶莹,仿佛回到了服役时,无数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向敌人发动决死冲锋的场景。

但欢呼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另一个消息就让台湾和整个中华大地都陷入了悲痛中。

一团,被整整五万大军包围了四天,为了阻挡敌人南下进入重要的大科威特,为了替主力部队争取支援时间,他们一次次向敌人冲锋,他们严守阵地,至死都没有退后过一步,最终在歼敌超过13000人后,自己也弹尽粮绝,并在援兵抵达了前以500人向敌人发动了白刃冲锋。

五千最优秀台湾子弟兵们,最终仅剩372!

“现在,让我们听一首歌,这首歌是一团最后冲锋时高唱的,虽然我们没有当时的录音,但我还是听到了不屈不挠!”播音员清脆的声音中,雄浑的陆战队之歌响彻神州大地。

尤其当最后那句,仿佛由千万人同时高喊的“陆战队,上刺刀!”后,所有人都感觉一股电流从背脊升起,迅速弥漫至全身,整个人都仿佛要炸开了!

虽然广播无法展现出当时的惨烈,文字无法全部形容战争的艰苦,但当陆战队之歌随着电波传遍了中华大地后,所有人都仿佛看到了在漫天子弹中,数以千计的战士双脚踏地,苦守坚持,当最终弹尽粮绝后,他们唱着豪迈,唱着让敌人丧胆的歌曲,向敌人发动冲锋的画面。

《我们,是陆战队!》

顾先生含着泪,写下了第一个标题。

当这篇文章被各家报纸纷纷转载后,另一个消息旋即散开,海军已经决定将美索不达米亚战役牺牲将士的骨灰连夜运回来安葬,皇上也将亲自来到台湾,并在这里迎接英灵归来。

4月25日得基隆港内人山人海,飘散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