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5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样子,我们得想个好点的办法,不然无法战胜这个强大得多的对手。”

接下来,两人都沉默着没有开口。英法联合远征舰队确实要比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强大很多,而且谈仁皓与常荐新对印度洋以及大西洋上的情况都不是很了解,要在这种条件下战胜敌人,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四章 复苏的对手

相对于美国来说,英法的综合国力都不足以挑战唐帝国,可这并不表示英法海军就没有能力威胁到帝国海军了。

在第一次全球战争之前,英国一直是唐帝国最强大的对手。可以说,在很大的程度上,口木正是在得到了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支持,才与唐帝国纠缠了上百年,而且数次威胁到了唐帝国。从唐立1200年到第一次全球战争爆发之前,西方列强一共向口木输出了200多亿元的战争贷款,其中仅英国就为口木建造了三十多艘战列舰等大型战舰。在美国崛起之前,扶持口木以制衡唐帝国,这一直是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的基本国策。这与唐帝国扶持德国以制衡西方列强的道理是一样的。

第一次全球战争之后,英国的国力进一步萎缩,别说与唐帝国抗衡,就连维持其在北大西洋的统治地位都异常艰难。特别是德国海军的迅速崛起,如果当时没有美国的援助,没有那场几乎彻底摧毁了德国经济基础的经济危机的话,恐怕在大战爆发的时候,英国人已经失去了北大西洋的制海权。

在无力继续与唐帝国抗衡之后,英国人做出了一个聪明的选择,即联合美国,更准确的说是借助美国的强大国力,以维持英国在欧洲的海上霸权。换句话说,英国在这个时候的基本国家利益就是维持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以及其在非洲西海岸的几个殖民地而已,而对抗唐帝国的重任已经交给了美国。

作为一个岛屿型国家,英国的生存基础就是海军。数百年来,英国人倾注全力发展的也是海军。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英国甚至不惜以牺牲陆军为代价,都要确保英国拥有比周边所有国家都要强大的海军。可问题是,到这个时候,英国设想的头号敌人已经不是唐帝国,唐帝国的触角已经离开了北大西洋,退到了南大西洋的开普敦,而真正对英国构成致命威胁的则是德国海军。

在地面上,英国人是打不过德国陆军的,而且德国的战术空军在当时独步欧洲,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与其抗衡。因此,要确保英国本土不遭到入侵,就必须得全力发展海军,以及捍卫英国领空的空军。这也体现在了英国海军战舰的性能上。第一次全球战争之后,英国海军所有新型战舰都是针对德国海军同期战舰而设计的,其性能以超过德国海军最新的战舰为基本要求,而不是继续向唐帝国看齐。

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德国海军本来就不够强大,甚至连“强大”都算不上,英国挑了这么一个对手,一方面是要减少国家的压力,另外一方面则让英国海军的发展逐渐被唐帝国与美国所抛弃了。实际上,对比当时英国与口木的海军发展策略就完全看得出来。口木一直以唐帝国为头号劲敌,因此其海军战舰一直是针对唐帝国的最新战舰设计的。“大和”级的出现,就是为了完全压倒唐帝国海军的“新省会”级战列舰。而德国在战前开工建造的最好的也不过就是“俾斯麦”级战列舰,不可否认“俾斯麦”级战列舰是一种非常精致,而且非常强悍的战舰,这一点,在北海的那场小规模海战中就已经体现了出来。可问题是,“俾斯麦”级战列舰根本就算不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不论是唐帝国的“新省会”级,还是美国的“南达科他”级,“依阿华”级,实际上都要比“俾斯麦”级更强悍一些。因此,英国人针对“俾斯麦”级而设计的战列舰在性能上就难以与“新省会”级匹敌了。

相对而言,法国海军比英国海军就差得更多了,表面上,法国海军比德国海军要稍微强一点,可从实际上来看,法国海军只算得上是一个陪衬而已。

法国的综合国力一直不如德国,可法国有两个优势。一是法国只需要在陆地上应付德国这一个对手,而不是像德国那样,需要在三个方向上布防,因此法国在地面上的压力比德国要轻得多。另外一个就是,法国是欧洲大陆的前线,是英国的屏障,而且是摄制德国的有效棋子,因此法国一直得到了英国与美国的直接支持。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优势,法国在大力发展陆军的同时,还在努力打造一支仅次于英国的欧洲二号海军。

法国海军对战舰性能也有明确的要求,因为受到本国造船能力,以及工业基础的限制,法国无法造出世界一流战舰,但法国的战舰都很有特色。比如,当时法国的大部分主力舰都采用四联装炮塔,而除了法国之外,就只有英国人用过这种方法,其他的国家全都采用的是双联装或者是三联装炮塔。另外,法国战舰一直注重速度,对火力的要求并不高,防护也是适当就行。当然,法国海军最大的对手不是德国人,因为法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区不是在大西洋上,而是在地中海,所以法国海军的主要对手是波斯帝国海军。这也是法国海军针对性发展策略的基础。

相对而言,波斯帝国比德国更不如。虽然在第一次全球战争之后,波斯帝国利用出售石油的所得获得了大笔资金,并且从唐帝国购买了好几艘战列舰,但问题是,波斯帝国本身并没有配套的造船能力,而且其官兵的素质低得吓人。相反,德国海军却一直在坚持独力建造战舰,而不是通过购买来增强海军的实力。因此,法国选择的对手比英国海军还要差,加上法国本身并无多少海上压力,因此法国海军自然就远比不上英国海军了。

在等待舰队到达的期间,谈仁皓与常荐新花了很多的时间去了解英国与法国海军的战舰。这是两个全新的对手,是他们之前一直不很重视的对手。而要想击败对手,那就得首先了解对手,了解对手的战舰性能,这算是最基本的功课吧。

英国海军在战后建造了好几级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可在战争接触之后,海军军备条约限制了各个海军列强,特别是对战列舰排水量的限制,最终导致几乎所有的列强在这一时期内没有建造新的战列舰,甚至退役了大批在第一次全球战争之前建造的老旧战列舰,以缩减战列舰的总吨位。英国海军也是如此,在这一时期,英国海军的主要工作是对一战期间建造的几种战列舰进行大范围改进,以提高性能。可如同其他的所有列强一样,英国海军也很清楚,海军军备条约迟早有一天会失去效力,而在此之后,就得抓紧时间建造出世界上最好的战舰,因此英国海军在海军军备条约实效之前好几年就开始了新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得益于技术的飞速进步,在20年的条约期过去之后,各个国家建造的新战列舰在性能上都比以往的任何一种战列舰有了质的提高。

英国海军建造的第一种新式战列舰就是“英王乔治五世”级。这是第二种以“英王乔治五世”命名的战列舰(上一种是在第一次全球大战末期建造的战列舰)。

该级战列舰是在条约还没有失效的时候设计的,因此带有明显的“条约痕迹”,一般被划为“条约型战舰”。在18年开始建造,同级五艘,分别为:“英王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安森”号,“豪”号。该级战列舰最大的诟病就是其14英寸(大约356毫米)的主炮口径是同期战舰中最小的,而且只有十门(最初设计是十二门),火力明显弱于当时其他几个列强的战列舰。而其值得称道的地方是优秀的水平装甲设计,以及新式防鱼雷设计,还有就是,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在建造时就明确要安装雷达的战列舰。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性能在德国海军面前是足够了(实际上,比“俾斯麦”级好了不多少,很多方面还不如),可是比唐帝国,美国,甚至口木的新式战列舰都差多了。因此,随后英国就提出了在“英王乔治五世”级的基础上发展更好的战列舰的要求。这就是“狮”级。

“狮”级的排水量比“英王乔治五世”级增加了不少,最大的变化就是换装了三座三联装16英寸(大约406毫米)主炮,这与当时美国的战列舰设计是比较接近的。可该舰的最大问题是,内部空间狭小,升级的余地非常有限,而且其性能比“英王乔治五世”级并无根本性提高。在大战爆发的时候,英国曾经一度想取消“狮”级的建造工作,可后来随着俄国参战,英国的压力减轻了很多,“事”级的建造工作得到了恢复。该级舰同级四艘,分别是:“狮”号,“勇敢者”号,“征服者”号,“暴怒者”号。最后一艘在25年中期才服役。

实际上,这两种战列舰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严重缺乏防空能力,如果要增强其防空能力的话,那就得对舰面布局进行大改,这是很难办到的。因此,在22年初,英国海军就提出应该发展一种防空能力更优秀的战列舰,而且在性能上必须全面超过“英王乔治五世”级。而这就是“前卫”级战列舰的由来。

23年10月分,“前卫”级的首舰,也就是“前卫”号正式开工建造。该级战列舰的主要特点是,主炮采用了四座双联装15英寸(大概381毫米)主炮,使用了高平两用副炮,而且大量配制了高射炮。其最值得赞赏的地方就是优异的航海性能,这完全体现出了英国人在战舰设计方面的深厚功底。当然,相对于当时唐帝国与美国的战列舰来讲,其火力仍然略显不足。可最大的问题是,这艘战列舰还在建造之中呢,而且,同级的其他战舰的建造计划还没有确定下来!

相对而言,法国海军的主力战舰就要差得多了。不仅仅是性能上差距很大,而且在数量,级别方面更比英国海军少得多。

法国在第一次全球战争后建造的第一种主力舰是“敦刻尔克”级战列舰,也有人称其为战列巡洋舰。其设计的针对对象是德国海军的“德意志”级小型战列舰。因此,“敦刻尔克”级战列舰的速度达到了29。5节,在那个年代是相当惊人的,而重视速度也算得上是法国海军数百年来的传统吧。可与其速度不相匹配的是,该级战列舰的主炮口径仅330毫米,而且炮塔的布局极不合理,战舰的装甲厚度也是当时最为糟糕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人认为“敦刻尔克”级应该划入到战列巡洋舰的行列中去,而不应该被算成是战列舰。而该级舰也就只有两艘,即“敦刻尔克”号与“斯特拉斯堡”号。

法国在战前动工建造的最好的战列舰是“黎塞留”级,其首舰开工时间为17年,而当时英国海军的“英王乔治五世”级还在设计之中呢,可以说,“黎塞留”级是当时欧洲最为优秀的战列舰了。

“黎塞留”级的排水量(满载)接近50000吨,而且其速度达到了惊人的32节,后来也只有“依阿华”级超过了这一速度。而在17年的时候,恐怕还没有哪个国家会想到战列舰需要这么快的速度吧。而其主炮为八门四联装的380毫米火炮,其装甲也并不弱,比当时大部分的战列舰都要好。可问题是,直到战争爆发时,第一批三艘都没有造好,其建造工期也算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了吧。同级舰为:“黎塞留”号,“让。巴尔”号(也被成为“吉恩男爵”号),以及“克莱蒙梭”号。

第五章 另类航母

航母的出现改变了海战的方式,同时也取代了战列舰。这个说法本身并没有错,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并不是在任何地方,航母都可以取代战列舰。航母要想成为真正的霸主,需要战胜的不是战列舰,而是天气。

相对而言,太平洋上的天气情况是几个主要海洋战场中最好的,而且太平洋海域广阔,有足够的空间让航母活动。这些条件都是对航母有利的,这也是为什么战争打到现在,航母之间的决战几乎全集中在太平洋上,而且航母真正决定胜负的地方也是太平洋的根本原因。相反,在其他地方,航母就不见得是“万金油”了。

英国是欧洲第一个,乃至世界上第一个认识到航母重要性的国家。早在第一次全球战争的时候,几架从英国海军的水上飞机就轰炸了德国的港口,这可以算得上是第一例海军航空战例。第一次全球战争结束之后,英国是最初开始建造航母的四个国家之一,而且是欧洲最先开始研究海军航空战术的国家。可很快,英国就被口木,美国给抛在了后面,后起直追的唐帝国也很快就超越了英国。相对而言,在当时排得上号的四个海军强国中,英国是最为不重视航母的,而这与英国海军的任务范围,以及北大西洋上的恶劣气候条件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在航母出现的初期,海军航空战术几乎是一片空白,甚至连整个航空战术都是一片空白,很多人根本就无法理解海军为什么需要轰炸机,以及航母到底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多大的力量。这个问题在所有国家都存在,而且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摸索着前进,走了不少的弯路,而航空战术本身就是在大战期间成熟的,在残酷的战场上总结出来的。可在战争爆发之前,所有的国家都没有相关的经验,因此,都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发展航母。而对英国海军来说,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天气对航母的影响,以及航母在北大西洋,地中海等英国海军活动的海域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比起太平洋来讲,北大西洋的天气条件用“恶劣”都不足以形容。特别是在北海地区,一年中就没有几天是好天气。而在当时,航母比其他任何战舰,甚至是驱逐舰都更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当时,英国人就已经认识到,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航母甚至连驱逐舰都不如,这也直接影响到了英国人发展航母的态度,以及英国航母在战争期间的使用。

实际上,大战爆发之前建造的所有航母,包括口木与美国那几艘用战列巡洋舰改造的航母的抗风浪能力都非常糟糕,而且在航母出现的初期,航母本身的技术,飞机的性能,以及相关的战术都不成熟,因此航母的战斗力低下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任何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发展海军,这也是正确的选择。

英国人就做出了自己的正确选择。在发展航母方面,英国与唐帝国,美国,口木的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英国人没有完全放弃航母,而且在战争期间,英国海军的航母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同时,英国并没有照搬别国发展航母的经验,因此,英国海军的航母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异类。

以太平洋为主战场的唐帝国,美国,口木海军在设计自己的航母时,摆在第一位的都是航空作战能力,而具体的体现就是携带的作战飞机的数量,以及出动速度。因此,这三个国家的航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航母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多的装几架飞机进去。比如,当时唐帝国的“皇帝”级的载机数量超过了100架,口木海军的“苍龙”级达到了84架,美国海军的“约克城”级则达到了108架。而后来的航母携带的战机数量更多,唐帝国的“长江”级标准载机数量是108架,可作战时一般会携带120架,“湖”级的标准载机数量就达到了120架,而在实战中还创造了携带135架的纪录。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达到了120架,就连口木的“翔鹤”级也超过了90架。

说直接一点,唐帝国,美国,口木在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