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9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这个时候,罗云冲也极为为难。美军只从圣地亚哥调走了四个师的兵力,还有足足六个师留在了圣地亚哥,这对陆战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罗云冲肯定希望更多的美军前往西恩富戈斯,至少也得有一半的兵力被调走吧,可是对手没有这么做,他就不得不多等待了几个小时。这对后来的登陆作战的影响非常巨大。虽然当时的战役欺骗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且美军的防御已经被打乱,可同样的,韩绍锋的陆战队也是在仓促之间发动进攻的,双方都没有达到最佳状态,这场战斗自然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到三日天亮前,登陆舰队已经向东南航行了160海里,持续了一整夜的轰炸并没有结束,特别是在侦察机发现了卡马圭的美军也在向西恩富戈斯运动之后,航空兵加强了在白天的轰炸强度。

三日上午,轰炸强度达到了顶点,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制造登陆前的紧张气氛,延迟美军的反应时间,同时也为了防止美军发现已经转移了的登陆舰队。罗云冲手下的战略轰炸机部队,以及部署在前线的战术航空兵部队再次全面出动。当时,已经到达了向风海峡附近的第三舰队也出动了部分舰载机参加了支援行动。

轰炸分为了好几个重点,其中重型轰炸机重点打击美军的营地,迫使美军进行疏散,这就降低了美军的反应速度。战术轰炸机则重点压制正在向西恩富戈斯前进的几支美军地面部队,同时还炸毁了沿途的好几十个交通结点,比如桥梁,隧道等。其中大部分的轰炸机都在负责打击美军的机动部队。

部署在佛罗里达州南部地区的美军航空兵也是全数出动,双方在古巴上空爆发了好几场大规模空战,相对而言,拥有前线指挥中心的美军战斗机占有一定的优势,而执行制空任务的帝国战斗机只能够依靠性能,以及飞行员素质的优势与敌人战斗。战场上的重点仍然是轰炸行动,虽然美军也出动了部分轰炸机,准备前去袭击牙买加与开曼群岛上的机场,可是在帝国航空兵优势战斗机的威胁下,这些轰炸机都没有能够离开古巴上空,在半路就被拦截了下来。

通过高强度的空战,美军的指挥系统也基本上被瘫痪掉了,准确的说,是全部用于指挥空中战斗,根本就没有办法分出力量去确定登陆舰队是否还在西恩富戈斯外海。当时,也没有人想到登陆舰队会在这个时候转移到圣地亚哥方向上去,就连布雷德利也没有考虑到这种可能。唐帝国航空兵的大规模轰炸是登陆战役开始的前奏,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西恩富戈斯将成为敌人陆战队的登陆地点。

在此情况下,布雷德利已经命令驻守圣地亚哥的两个美军步兵师准备出发,只要唐帝国陆战队在西恩富戈斯登陆,那么敌人的航空兵就将全力支援陆战队,不可能继续大规模轰炸后方的交通线,支援部队就借此机会前往西恩富戈斯。可是,到了中午,战局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首先是迟迟没有出现的登陆部队引起了布雷德利的怀疑,怎么说,上午都是最佳的登陆时间,而且在高强度的空中支援之后,陆战队上岸已经不会有多大的危险了。接着就是圣地亚哥遭到了轰炸,以及附近几段海滩上的防御阵地遭到了炮击的消息传来。布雷德利当时还不相信唐帝国陆战队会前往圣地亚哥,可是当越来越多的部队发来遭到轰炸与炮击的消息后,布雷德利也不得不考虑对手是在用西恩富戈斯演戏的可能了。

美军的侦察机在下午一点半左右出动,到三点半的时候,仍然没有在西恩富戈斯外海找到登陆舰队,而且还有好几架侦察机被对方的战斗机击落。到此,布雷德利猛的反应了过来,敌人的登陆舰队已经离开了西恩富戈斯外海,肯定在前往圣地亚哥的途中。随即,他就命令那两支正在准备出发的部队留下来,同时命令圣地亚哥附近的所有岸防部队进入战斗状态。当天下午,帝国航空兵的打击重点也从西恩富戈斯,以及美军防线后方的交通线转移到了圣地亚哥附近的美军岸防阵地上。

此时,布雷德利要将派出去的部队收回来已经不大可能了,他派出的四个步兵师损失近三分之一,而从卡马圭出发的两个步兵师的损失也不会少到哪里去。最重要的是,沿途的很多桥梁都已经被炸毁,部队的机动受到了严重影响,而要修复这些桥梁,或者是架设浮桥,都需要时间。也就是说,这些部队不可能在陆战队上岸之前赶回来。

战役欺骗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而且从下午三点开始,登陆前的直接火力打击开始了,参加作战的主要就是两支支援舰队。

承担近距离火力打击的是数十艘火力支援船,这些装载着火炮与火箭炮的船只在中午的时候就到达了圣地亚哥外海,并且在三点的时候集结到了预定海域,随即就开始向美军岸防阵地倾泻弹药。

护航航母上的战斗机也全数出动,除了一批负责防空掩护的战斗机之外,其他的战斗机都参加了对地轰炸行动。虽然战斗机的轰炸能力仍然不如专业的战术轰炸机,但是其携带的火箭弹,以及大量的小型炸弹对美军的地面部队有着巨大的威胁。特别是当时已经普遍使用的80毫米火箭弹,不但能够对付大部分的固定工事,而且还能够摧毁坦克与装甲车辆,可以说,在打击地面活动目标的时候,战斗轰炸机的效率反而更高。

登陆前三个小时的火力准备时间短了一点,可也正因为如此,火力打击的密度却是空前的。在这三个小时内,40多艘火力支援船一共投掷了超过5万吨的弹药,而40多艘护航航母上的战斗机来回飞了至少两轮,头下了上千吨的炸弹与火箭弹。另外,在五点左右赶到的战术航空兵还投下了两千多吨炸弹。在六点赶到的重型轰炸机群对美军阵地后方的几个重要营地进行了地毯式的覆盖轰炸,用上千吨炸弹摧毁了美军的十几个兵营。

六点,运载着第一批登陆部队的登陆艇缓缓离开了登陆舰,或者是从登陆舰的船坞内驶了出来。当时登陆舰队距离海岸线大概就只有5海里,登陆艇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够到达,也就是说,陆战队将在夜间上岸,这也是帝国海军陆战队第一次在夜间实施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行动,这也完全超出了美军指挥官的预料!

第三十七章 夜间登陆

大战期间,夜间登陆作战的战例并不少,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登陆作战行动,投入的兵力相对较少,而且敌人的防御也不算严密。真正在夜间实施的大规模登陆作战就只有古巴这一次。可以说,当时选择夜间登陆既有被迫的因素,也有故意安排的因素。

当时,在选择登陆时间上,罗云冲是比较倾向于在四日上午登陆的,毕竟这可以让陆战队避免在夜间登陆的麻烦,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多的火力支援时间。可是韩绍锋却坚持要在三日夜间登陆,而且还提出了几个罗云冲无法反驳的理由。

一是登陆舰队将在下午到达登陆场,如果拖到次日上午,其行踪就完全暴露了,谁能够保证美军不会趁机组织力量袭击登陆舰队,要知道,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地区还部署有大量的轰炸机,而这些轰炸机都可以轻松的飞过来干掉登陆舰队。其次,如果延迟到次日上午登陆,就给了美军十几个小时的防御准备时间,陆战队能否成功上岸都是个问题,而且在上岸之后,肯定要遇到更为猛烈的抵抗。第三,担任支援任务的支援舰队最多只能持续十二个小时的火力支援,也就是说,到了次日上午,两支支援舰队都要撤出战斗,到时候,谁来支援陆战队登陆?第四,如果延迟登陆舰队的转移时间,那么中途就会遇到更多的问题,而且美军也不会看着登陆舰队前往登陆场而不采取任何行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西洋舰队已经出现在了战场附近,延迟登陆时间,实际上就是给了大西洋舰队更多的转圜空间,从保证登陆作战成功来看,绝不能延迟这最为关键的十几个小时,只要在夜间登陆成功,天亮前,陆战队就巩固了滩头阵地,到时候就算大西洋舰队杀了过来,也不可能扭转局面,而在夜间,大西洋舰队对登陆部队没有威胁。

综合这几个因素,选择在夜间登陆是必然的。当然,这并不能改变在夜间登陆时所要遇到的问题。而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陆战队缺乏在夜间持续进攻的能力,而且在夜晚作战中,敌我识别存在问题,第一批上岸部队不一定能够突破美军的海滩防线,这样就需要尽快让第二批部队冲上海滩,加强陆战队的冲击力,尽快在美军海滩防线上打开缺口。

针对这几个问题,韩绍锋做了相应的安排。一是加强夜间炮火支援的强度,以及炮击的准确性,为此他还从牙买加调来了十几架远程水上飞机,由这些飞机为火力支援船提供目标数据,引导炮击。其次,必须要安排飞机投放照明弹,让陆战队能够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进攻,而不是摸黑与敌人战斗。另外,韩绍锋还专门安排了四艘火力支援船携带照明弹,负责为四段海滩上的陆战队提供持续不断的照明支持。第三,第二批冲滩部队将在半个小时之后到达,而且安排十几艘坦克登陆舰同时冲滩,将重装备尽快送上海滩。第四,为了确保坦克登陆舰能够冲上海滩,加强了第一批冲滩部队里的工兵数量,同时还安排了一批专门负责在海滩上组织工程工作的军官跟随一起出发。

可以说,韩绍锋是登陆作战方面的专家。早在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时候,韩绍锋就指挥过几次小规模的夜间登陆作战行动,随后又在扫荡马绍尔群岛等岛屿的时候指挥过夜间登陆作战。当他意识到必须要在夜间登上古巴之后,他就立即着手进行准备。最终,罗云冲也同意了韩绍锋的安排,既然韩绍锋是登陆作战总指挥,罗云冲这个航空兵上将就不好在登陆作战方面指手画脚了。

六点,运载着第一批登陆部队的登陆艇分成了四批冲向了圣地亚哥东南部的代基里海滩。登陆场的正面宽度达到了25公里,一共分成了四段,每一段由一个团的陆战队负责进攻,他们的任务是在冲上海滩之后,撕开美军的海滩防线,掩护第二批冲滩部队到达,同时尽量向纵深推进,拓展登陆场。任何一次登陆作战中第一批登陆部队的任务都差不多,而且担任第一批进攻的陆战队肯定都是最精锐的部队,是陆战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步兵部队。

登陆艇群在冲向海滩的时候,只遭到了零星的炮击。当时大部分的美军火炮都被摧毁了,特别是那些难以隐藏的重型火炮早就被炸上了天,只有一部分隐藏在地下工事里的小口径战地炮,或者是野战炮没有被摧毁,对登陆部队构成了一点威胁。这并不是主要的威胁,在登陆艇群靠近了海滩的时候,美军海滩防线上的机枪堡垒终于开始“发言”了。

密集的机枪子弹如同雨点般的射向了那些正在冲上海滩的登陆艇,子弹打在前方的挡板上,让登陆艇里的官兵都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可此时没有任何一名官兵感到惧怕,为了保证登陆成功,第一批登陆部队里的官兵都是服役两年以上,参加过登陆作战的老兵了,而那些原本编制在这四个团里的新兵都被临时抽调了出来,放到了第二批冲滩部队里面,没有参加第一批进攻。

四支登陆艇群几乎同时冲上了海滩。登陆艇本来就是平地船,这样就能够保证让陆战队官兵尽量靠近敌人的防线,而不是在向敌人防线推进的时候遭到敌人的射杀。当登陆艇上的挡板放下来的时候,官兵们迅速的冲了出去,可最先到达那批登陆艇上的官兵仍然遭受了惨痛的损失。

当时,在四段登陆海滩上,乙海滩上的战斗最为惨烈。负责冲滩的是第11陆战师的第1138团。该团上下共有2400余名官兵,参加登陆作战的有1800余人,分别乘坐了40多艘登陆艇,而配属于该团的重装备都由第二批登陆艇运送。最重要的是,这段海滩距离代基里最近,而且也是美军防御最为严密的地点之一。

在到达海岸线之前,就有两艘登陆艇被炮弹击中,上面的官兵几乎全部伤亡。而在冲上海滩的前五分钟之内,至少有200余名陆战队官兵来不及离开登陆艇,就被密集的机枪弹雨给放倒了。接下来的十分钟里,已经冲上了海滩的官兵被美军的机枪活力压得抬不起头来,而当时跟随该团一起上岸的五名炮火引导员牺牲了四人,最后一人也受了重伤。

直到六点四十五分,当支援炮火开始向该海滩上的美军防线进行覆盖性炮击的时候,陆战队官兵才抓住机会,冲到了美军防线的前面,找到了掩护。而此时,战斗最轻松的甲海滩上的陆战队官兵已经撕开了美军的防线,另外两段海滩上的战斗也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

离开了美军机枪火力重点杀伤区域的陆战队官兵立即把携带的爆破筒连接了起来,然后由工兵负责炸开美军的防线,好让步兵冲进去。此时,第二批冲滩的登陆艇与登陆舰已经靠近了海滩,如果第一批冲滩部队不能尽快撕开美军防线,清除掉美军的机枪火力点的话,那么第二批冲滩部队就将遭受更大的伤亡。而第二批冲滩部队里,工程兵占了多数,如果工程兵伤亡太大的话,那就会影响到接下来的战斗。

第1138团的官兵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是在完全不顾及伤亡的情况下发动的进攻。六点五十分,该团两个连的官兵首先突破了美军的防线,实际上这两个连都只剩下了不到50名官兵。六点五十五分,该团官兵开始清扫防线上的美军机枪火力点。七点整,战线推进到了海滩后方,基本上完成了战术突击。到七点过五分,第二批登陆艇冲上海滩的时候,该团官兵已经向海滩后方推进了200多米,确保了第二批登陆部队能够顺利上岸。

第1138团的战斗行动一直持续到了天亮,当他们被换下来的时候,只有218名官兵还能够继续战斗,另外有1174名官兵负伤,阵亡438人,其中八成以上人员在进攻美军海滩防线的时候伤亡!

从这就可以看出当时乙海滩上的战斗有多么的激烈,而且这也是付出代价最大的一个战场。其他三段海滩上的战斗都要轻松得多,特别是甲海滩上,陆战队几乎没有费多少力气就占领了美军的海滩防线,并且迅速向内地推进。丙海滩与丁海滩上的战斗也不是太激烈,在六点五十分之前,都已经攻占了美军的海滩防线。

在第二批登陆部队,特别是重装备送上岸之后,局面迅速转变。韩绍锋第一批投入的四个陆战师都是他手里最厉害的,可以说,这也是登陆作战的一个基本原则,利用最厉害的部队去打头阵,先击溃敌人,至少是撕开敌人的防线,然后再投入预备队扩大战果。

实际上,前面四个小时的战斗要比韩绍锋预料得顺利得多。当初,韩绍锋急着投入第二批冲滩部队,就是担心第一批进攻部队无法撕开美军的方向,以集中两批部队的力量发动进攻。可实际上,第一批冲滩部队就已经完成了任务。另外,美军的抵抗也要比预料的弱得多。而顺利进攻除了归功于勇猛作战的陆战队官兵之外,其他各部队的支援也相当关键,特别是一直在后面支持陆战队的支援舰队。

在登陆开始后的前四个小时里,支援舰队的炮火打击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虽然护航航母上的战斗机没有在夜间出动,但是数十艘火力支援船上的火炮就足够让美军受的了。如果当时没有火力支援船的支持,在没有主力舰队的情况下,陆战队是很难成功登上海滩的。而在这四个小时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