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耍朗敲鞒纳碳揖

不过投靠商家军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毕竟绝大多数的海盗都是汉族人,因此明朝的招安,比受干系腊人的招安更能让人接受,而且谁都知道郑芝龙就是接受了明朝的招安之后,越混越好了,现在都成了海上霸主了。而且这一二年来,商家军在沿海一带也是声名鹊起,两败西班牙,攻占台湾,无论是荷兰人还是郑芝龙,也都要让他们三分,因此投靠商家军,也是不错。

何况商毅还是让他们干自己的老本行,有商家军在背后撑腰,抢劫起来也就更不用有什么顾忌了。而且商毅开出的条件也让海盗们难以拒绝,虽然是搬到台湾,但也能有个安稳的地方。因此绝大多数海盗都愿意给商家军做事,只有二十多人不想干海盗,只想做一个老老实实的农民,对此李华梅也没有免强,单独记录下来,然后一起收拾东西,准备移民到台湾去。

几天以后,商家军的运输船队也到达了西表岛。于是李华梅也下令,海盗以及男女老幼全都登船。亚莉桑德拉也把西表岛和石垣岛上修建基地的事情交给莫伦特处理,自己押送着运输船队,一起去台湾。

而在出发之前,李华梅又把亚莉桑德拉叫到聚议大厅里,这时在大厅里堆放着两堆大箱子,各有数十只之,有几个还打开着,装着金银、珍珠、丝绸、器皿一类东西。

亚莉桑德拉道:“克里丝汀,这些东西放在这里做什么?难到你想托我们帮你保管吗?但我记得船上还有不少空地方啊?”

李华梅道:“亚妮,这些东西是我送给你的。”

亚莉桑德拉睁大了眼睛,道:“送给我?”

李华梅点了点头,道:“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历年以来打劫到的财物,在我们手里也没有用,这一堆是送给你的,另一堆麻烦你替我转交给商毅。”

亚莉桑德拉眨了眨眼睛,道:“我明白了,你是想贿赂我?”

李华梅的脸上也不禁划出二条黑线,道:“亚妮,你就不能换一个好听一点的词吗?这次商毅抓住我,不但没有杀我,而且还给我们一条生存的道路,因此送给他一些财物,表示感谢也是应该,而你帮我杀了刘虎,我同样也要感谢你。”

亚莉桑德拉笑嘻嘻道:“克里丝汀,你的谢礼可有些贵哦,不过这些东西我们都不能收。”

李华梅也怔了一怔,道:“不收?”

亚莉桑德拉道:“我帮你,是执行命令,有军饷,也有奖励,你不用表示感谢。而且商也下过命令,禁止收取贵重礼物,因此这东西我们都不能收。另外你们移居到台湾,需要花费的地方还有很多,就像你说的,在陆地上,这些东西都很有用。所以你还是把它们都收起来,一起运到台湾去吧。”

李华梅呆了半天,也说不出话来,她到还是真的从来没有见过拒绝收重礼的人,怔了好一会儿,才道:“亚妮,商毅给我的第一批物资是赊给我的,我不想欠别人的债,那么我就用这些东西来拆价底帐。”

亚莉桑徳拉也笑了,道:“克里丝汀,原来你也是一个固执的人,好吧,我替他收下了。其实你真要感谢他,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你们不是句老话,叫以身相许吗?”

李华梅也这彻底无语。

亚莉桑徳拉笑道:“怎么样,克里丝汀,这次我用对词了吗?”

海盗的家属在台湾定居下来之后,亚莉桑徳拉也开始对他们进行基本的海战术训练和编队,经过了一个月的准备期,李华梅带领着海盗,准备出发了,而就在这时,李华梅收到商毅寄来的一份清单,罗列着她抵押物资的财物折价的明细价格,最终还多出了八万六千多两白银,商毅将这笔钱以李华梅的名议,存入了浙江银行,将存拆带给李华梅。上岸之后,随时都可以去提现。

第103章 进军江北(一)

这次商毅把接收海盗基地的工作交给亚莉桑徳拉去完成,一方面是因为亚莉桑德拉比较熟悉海战,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商毅确实抽不身来,进入泓光元年(1645年)之后,在三四月间,清军就会大举南下,而商毅也要抓紧这最后的时间,紧急备战。

这己经是商毅来到这个时空的第三个年头了,现在商家军也己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不计海军,总兵力约在六万五千人马左右,而驻守浙江地区的兵力,约有四万七千。兵力己经算是比较雄厚了,如果再加上海军,也能够抵挡清军南下一阵,但此前为了支援山东战区,现在商家军在浙江的武器缺口比较大,各种步枪缺口在一万二千支左右,火炮伪缺口虽然小一些,但也缺了近三百门。

现在杭州兵工厂的正式工匠人数己经超过了万人,生产能力己经达了月产各种火枪五千到六千枝,火炮二百余门的水平,而商毅也要求兵工厂的厂长孙和鼎,加紧生产,争取在二月结速之前,将枪炮的缺口都补齐,同时在质量上也不能放松要求。另外还要储备大量火药、手榴弹、霹雳火箭等等。

当然兵工厂里也有利好的消息,就是地雷己经研制出来了,第一批试用品也生产出来,正在抓测试中。这也让商毅十分高兴,如果地雷能够赶上这次的战斗,将对抵抗清军发挥很大的作用。

除了武器之外,商毅在浙江还储备了大量的粮食,物资、药品,提纯的酒精,并且组织了数百名郎中,毕竟战争中的后勤服务也十分重要。

而且杭州毕竟不是在第一线,在年前的时候,商毅就组织人力,在浙江修筑道路,以备战时各种物资的运输供应。明朝本来就有官道,而且浙江一带因为商业发达,经济良好,因此官道维护情况还算不错。而商毅决定在官道的基础上,再进行扩宽,当然这也不仅仅是为了打仗,同时也使交通更为便利,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商业的发展。

不过现在最让商毅感觉到有些麻烦的是,他的职权还不能超出浙江的范围,因此无法在第一线布置兵力,构筑防守阵地。只能在有现的范围内调动军马,做好战争的准备。他一面写信给扬州的史可法,希望他能为自己在江北找一个立足之地,同时又派人在江北地区视察地形,绘制地图,然后又命令海军的第二、三分舰驻扎位于长江口崇明岛的崇明沙所,以便于一到出兵的时机,就可以马上通过水旱两路展开布置。

而在最后,商毅又通过《杭州时报》,大加宣传清军南下的消息,号招南方的军民抵抗清军南侵,并希望能够引起南京朝廷的注意,开始认真的备战。

其实在这个时候,南京朝廷多少也有了一些警觉,因为向清廷求和的使团北上之后,只有陈洪范一人回归,其他两位使臣都被清廷扣押,也足以说明,清廷并没有与南明讲和的意思。因此在新年之后,南京朝廷也开始正式商议,抵抗清军,保住半壁江山的布置。

就在这个时候,商毅所写有关于商家军在山东与清军之间的第二次战争经过的拆奏,连同清兵的俘虏和战利品也送到了南京朝廷,当然在《杭州时报》上,对这场战争也有详细的报导。因此南京的民间人士也在差不多和朝廷同时知道了消息。

虽然第二次山东战役中,商家军丢失了青州,但总体来说,还是抵挡住了清军的进攻,一共歼灭了两万多名清兵,也算是一个不少的收获了。而且从去年八九月起,一直到现在,只有商家军这一支军队在顽强的与清军作战,并且取得了很不错的战绩,成功的保卫住了山东的登莱地区,而在此其间,南京朝廷设立的江北四镇人马,共计兵力超过了二十万,却没有一点行动。双方的表现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其是现在,清军南侵的意图己经越来越明显了,因此商家军在民间人士和中下层的官员,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再加上《杭州时报》的引导,在民间要求启用商家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己有不少官员都向朝廷上书,要求调商家军渡江北上,抵抗清军,收复失地。而也有一部份东林党人,借机也大造声势,要求朝廷重用商毅,让商毅出任凤阳总督,节制江北的所有人马。

凤阳总督正是马士英在入主南京之前的官职,马士英是何等精明的人,包括在暗中主持一切的玄皇教,那看不出东林党的酒翁之意,是在学项庄舞剑。毕竟商毅现在在名议上也是东林一党的成员。不过眼看着启用商毅的呼声越来越高,也不能轻视,因此也都暗自着急,玄皇教也连连聚议,研究对策,但一时都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来。正好这时扬州的史可法上书南京朝廷,请求出兵收取河南之地,以为进取中原的基础。

这一下到正中马士英等人的下怀,史可法虽然也是东林党,但他手上没兵,所用的都是江北四镇的人马,可比商毅好对付得多了。如果这时能够调动江北四镇的人马,在军事上也取得一些成绩来,也就好搪塞一二。同时还能分去一些商毅的光彩。因此也立刻批准。并且封越其杰为河南巡抚、陈潜夫为巡按,协助史可法进军。

原来这时史可法在江北督师己有八个多月,总算是让江北四镇都平静了下末,并且基本已经取得了江北四镇之一的高杰的信任,同意接受史可法的指派。而这时史可法也得知商毅在山东连续取得了胜绩的消息,史可法也觉得十分差愧,毕竟自己督师以来,一直忙于四处救火,没有取得一点成绩来,而且商毅写给史可法的信,要求在江北驻军,也让史可法十分不痛快,甚致怀疑商毅是不是在有意讥讽自己一样,因此也想做出一些成就来,在征求高杰同意之后,史可法也上书南京,要求出兵北上,进取开封。

而得到了南京朝廷的同意之后,史可法也立刻下令,命高杰率领两万人万,和越其杰、陈潜夫一起由北上,进驻开封,然后向西面荥阳、洛阳一带推进。同时又命刘良佐率军进驻宿州、邳州。这也是南京朝廷成立近一年的时间以后,第一次主动向北进军,收取失地。

其实这时清军的主力还由多铎和阿济格率领,刚刚在陕北击败了李自成、现在西安一带驻扎,还没有能够及时南下。阿巴泰也被拖在山东,分不出兵力来。而豪格虽然己经率兵到达了黄河北岸,但这时他手上的兵力并不多,一共只有五六千人马,不敢轻易渡河作战。清军在中原一带的兵力十分空虚,而且在民间大多数百姓也都心向明朝。因此眀军的这次进军的成功性也很大。

如果南明能够趁着这个空子,夺取开封,把防线扩展到黄河南岸一线,对于抵抗清军南下进攻,可以扩下自己的纵深范围,回旋余地,那怕不能收复失地,但起码也能让南眀多撑一段时间。

但这时驻守雎州的南明河南总兵许定国早己经秘密的投降了清廷,并且把儿子许尔安送往黄河北岸的豪格的大营中充当人质。高杰率领着大军到达雎州之后,许定国假意殷勤,在睢州城里大摆筵席,名义上是为高杰、越其杰、陈潜夫等人接风洗尘,并且还在席间安派了妓女劝酒。

高杰不知是计,只带了三百名亲兵进城赴宴,结果被许定国灌得酩酊大醉。半夜,许定国埋伏下军队发动猝然进攻,把高杰和随行兵卒全部杀害,越其杰和陈潜夫侥幸逃出睢州。

虽然在第二天,高杰部众得知主将遇害,都愤恨不已,立即攻入睢州,但许定国见自己不敌,立刻带领率部渡过黄河投降到豪格的大营中。

听闻高杰的死讯之后,一年来经历无数风波的史可法也不禁嚎啕大哭:“痛折骁将,中原不可复图也。”而南眀朝廷出兵北上,收取河南的进军计划,也全部落空。

而且高杰死后,军中无主,部下兵马乱成一团,因此北进的计划也无人执行。不仅如此,黄得功、刘良佐等人得知高杰己死,还想趁火打劫,瓜分高杰的兵马和地盘,而高杰的部众不服,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火并起来。

幸好这时史可法及时赶到了高杰的军营中,压制住了各路人马,并且上奏南京朝廷,追任高杰为太子太保,并立高杰之子高元照为兴平世子,继承高杰的爵位,又封高杰的外甥李本深为提督,部将胡茂祯为阁标大厅,李成栋为徐州总兵,共同掌管高杰部。总算是稳住了高杰的人马。

但这时高元照才是个十岁的孩子,高杰妻子邢氏但心儿子幼小,不能服众,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她知道史可法没有儿子,因此提出让儿子拜史可法为义父。

而这个要求却被史可法以收高元照为子,有拥兵自重之嫌而拒绝,其实是看不起高杰是武人,又是流寇出身。而改为引荐高元照拜提督江北兵马粮饷太监高起潜为义父。

第104章 进军江北(二)

商毅在杭州得知了这一消息,也只能摇头叹息,在处理高杰部众这个事件上,史可法前面做得都很对,但在收高杰之子为义子这个环节上,显然又是史可法的一大失误。

如果史可法能够应邢氏所请,收高元照为义子,不仅能够拉近他和高杰部众的感情,甚致可以借这个机会,把高杰的余部收为己用,成为一支自己真正掌握的军队。高杰的余部约有五六万人,在清军即将南袭的时候,手里掌握一支军队当然是相当有用的。而结果史可法虽然把高杰的余部稳定下来,没有出乱子,但这支军队随着高杰的死去,和他也没有什么关系了,史可法依然调动不了任何军队。在另一时空里,清军南下之后,高杰的余部也都纷纷投降清军,有人还成为清军攻打南明的干将。

在正史中,对史可法的评价都存在不适当的拔高美化渲染,甚致把他说成是南明的支柱,而也有人认为,史可法在南明的军国重务上付决策几乎全部错误,对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弘光朝廷短命的罪魁祸首。

这两种观点有些极端,在明亡之前,史可法虽有清廉的名声,但一直都是在地方为官,如果是在正常的时代,史可法也许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官员,只可惜在乱世中,时代把史可法推上了前台,但他并不具备救时的才具,结局自然是一个悲具。

不过把南明弘光朝廷的短命推到史可法身上也过份了,因为在弘光朝廷成立之初,史可法就被排挤出了中枢,史可法只是在策立新君上犯了错误,弘光朝廷其他的决策和他基本无关。而且史可法在督师江北的期间,也并非足一无事处,还是在非常努力的做事,何况史可法的大部份精力都被扯去四面扑火,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取得高杰的信任,举兵北进开封,己经很不容易了。而高杰的死是一个意外的事件,到是不能怪史可法。

而且在最后关头,史可法还能宁死不屈,也是值得敬重的。正因为如此,商毅才一直对史可法保持着一丝敬意。

现在高杰已死,史可法手里己无兵可用,而清军南下的势头己经开始。首先是豫亲王多铎,已经从西安举兵出潼关东进,大顺军镇守河南府的平南伯刘忠军投降,清军兵不血刃,就取下了洛阳,兵锋也直逼开封。

在另一路,英亲王阿济格率军从西安南进,陕西商洛、南阳、邓州等地数次追击李自成的大顺军,这时己经迫使李自成退入湖广,驻扎襄阳,因为这一地区经过大顺军近两年的经营,统制基础已经比较巩固,而且又有重兵把守,因此阿济格也不敢冒然进军,因此驻守在南阳,等待着大军到齐再进攻。

而同时先期就驻兵黄河北岸的肃亲王豪格也得到了几支人马的支持,总兵力达到三万,因此也在渡过了黄河,向徐州进攻,准备沿黄河进军。

情势可以说是危在旦夕。而现在的南京朝廷,却又陷入了一片混乱中,原来不知从那里冒出来一个崇祯太子朱慈烺,到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