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城里四条主干道的雏形以经出来了,商毅又命人去压整操场。而工匠们也开始兴建在穆陵关的第一座建筑,按照凡事都应该先公而后私的原则,商毅也理所当然就把自己千总衙门排在了最前面。

泥水匠一共有三十二人,其中领头叫石征,今年以有四十六岁,做泥水工程以有二十多年,也做过了不少房子,本来对到穆陵关来干活是信心十足,但听了商毅的吩咐之后,也怔了半响说不出话来,因为以前砌墙造屋,都是黄土、石灰和水拌匀了作黏合。最考究的,也不过是加了糯米汁的灰泥,而这种人工火山灰水泥是他从未听说过的东西,心里也不禁只打鼓,用红砖的粉未再加水调合来粘合砖块,能行吗?

但在商毅的保证下,石征终于带人试着砌了一堵墙,等干透之后一试,竟然是十分坚固,丝毫也不比其他的灰泥差。也令石工匠大开眼界,原来灰泥还有这么做的,这门手艺可太有用了。其他人也对商毅佩服不己,居然连这个都懂。

有了红砖和水泥之后,穆陵城的建设也正式进入了高峰期,泥水匠们立刻开始忙碌起来。而为了尽快多烧制红砖,因为有一部份水泥是用红砖碾碎来制作,又在城里曾加了两座烧砖窟,烧砖的工匠们也分作两班,日夜不停的工作。每天都会像天空中喷吐出大量浓厚的黑烟。

每次商毅看见烟雾,都不禁会露出了沉醉的神情来,在这个时代,现在终于有了一点工业代的样子。尽管真正的工业革命,要到一百年之后才开始。在后世被人们所厌恶的,象征着落后、污染的景象,但在这时,现在却是像征现代文明的标志。

墙体一面一面被树了起来,其他的居民也是开始努力的干活,男人们每天大车小车的拉用着粘土、石灰、砖块等建筑材料,女人和孩子们在家里做饭送饭,其他时间还帮着砸碎红砖、石灰粘土,制造水泥。人人都是干劲十足,一方面商毅给他们一日三餐都是白米饭供饱,吃饱了自然也就有干劲,而且还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在眼前了。

十天之后,千总衙门的主体结构也以经完工,整个衙门的建筑也初居规模了,而这里也用不着那么多人施工,只留下五六个人,进行内外部的墙面抹灰粉刷和一些细部的修饰就可以了。这时木工也进场来,开始上梁达枋。制做门窗。按商毅的想法,前面的衙门大堂只是一层,而后面自己的住宅是一座三层的楼房,不过因为没有钢筋,现在还做不出预制板和预制楼梯,这些都只能使用木材来代替,木混结构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常见做法。不过整个房子也一天一天的接近完工。

而接下来,石征将大部份泥水匠转入到其他房屋的建设中,接下来进行的是兵营和各个工匠作坊。红色的砖墙也渐在城里开始辅展开来。

在此其间,孟宏恭答应送给商毅的物资也陆续都送到位了,粮食和木材都是现在的紧急用品,木材立刻就送到临时的加工作坊里,粮草也送到了统一的伙房里。只有生铁暂时还用不着,先入库放置。而且孟宏恭又为商毅找来了五十多名工匠,青州府里的工匠也差不多派来了一半。同时还介绍来了几个商人。

每个人进城之后,也都大吃一惊,他们以前都来过穆陵关,都知道这里面又脏又破又旧,但这一次再来,却发现穆陵关里,以经大变样了,虽然还是又破又旧,但绝不能再说脏了。甚至可以说,除去因为施工产生不可避免的建筑垃圾之外,以经变得干净了许多。街上还多了许多清洁工——其实都扔垃圾而受罚的居民。而且从现在的规刬和在施工的样子来看,一个新的城市雏形,以经隐约可见了。

商毅在临时的帐蓬里十分热情的接待了几位商人,来的几位商人都是在靑州府里经营多年,信誊和家底都十分可能,经营的商品是粮食、布匹、生铁、木材和牲畜等建设,制做、生活的必需品。

经过和众人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商毅和几位商人也一一达成协议。因为考虑到清军将在十二月之后侵入山东地区,直到五月份才辙走,需要储备大量的物资,因此商毅一口气购买五干石粮食,五千斤生铁,三千匹棉布,二千斤棉花,一千五百斤木炭,三百斤硝和三百斤硫磺,五百料木料,五百张生牛皮。另外还购买了五十头耕牛,二百头生猪,以及小麦、甘薯、玉米等作物的种子等等。一共花费了三万二千多两白银。差不多把现有的白银用去了四成。

这还是孟宏恭事先向这几位商人打好了招呼,他们还真就并没有要高价的结果,要不然就花费五六万两银子也说不定。

不过因为这一次的釆购量大,几个商人还是能鸲赚了不少银子,因此也都十分满意,同时有两个商人在了解了商毅对穆陵关的整体规刬之后,也大感兴趣,立刻表示,要买下两间户,准备等关城俢好之后,在这里开辅作生意。

穆陵关不仅是山东的战略要地,而且是连接山东南北交通的一个主要关口,一但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商品流通一定会十分频繁,这两个商人到也颇有眼光,打算就在穆陵关还在建的时候,趁着辅户价格走低时买进。

不过这一点也早在商毅的预料中,交通要道自古都是商业活动频繁的地区,有两个商人愿意在城里开辅,说明自己预料的没有错,因此也一口回绝两人的要求,声名关里的户辅,只租不买,来城里开铺营业欢迎,租金可以优惠,但税收另计。

听得商人都起了一脸的黑线,这位千总大人怎么比自己还黑。

第068章 救援兖州府(上)

在建设穆陵关的同时,商毅当然也没有忘记对军队的整编,正所谓足基础建设和军队建设,这两手都要硬。

现在商毅在穆陵关的军队是一千人的标准,按照商毅的想法,将主力团全部的九个小队都编入正规的军队中。当然对团兵还是征求他们的态度,以自愿为原则。

这时商毅在民团中以经建立了崇高的威信,而且也得到三位村长的全力支持,加上民团成立之后的这两个多月里,商毅对团兵的月钱一直都按时足量发放,由其是打了这几场胜仗之后,每一个团兵们也多多少少都得到了一些额外的奖励,也更使团兵们对商毅也充满了近乎于盲目的相信,使他们觉得,只要是在商毅的带下,自己就不会打败战。

因此在征求意见时,绝大部分人都愿意从军,跟着商毅干下去,说不定日后还能混出个什么明堂来呢。只有二十几人不愿意成为军籍,商毅对此也不免强,只足从辅助团的青年团中选出一部分人来,将各小队补充满员。这样穆陵关千总司的总兵力为八百一十人。而原来主力团九个小队的队长都在穆陵关里担任把总,唐镇出任商毅的副手。

在主力团改编入军藉的同时,三村民团依然继续保留下去,因为现在清军以经打进来了,仅仅只靠穆陵关千总司的兵力,不足以抵抗清军的进攻。民团保留下去,对千总司也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对这一点,三位村长也没有反对。

于是商毅又对民团进行一次改组,将原来的辅助团的青年团全部提升为主力团,而他们的实际待遇也和以经转入军籍的团兵一样,只是没有军籍而己。

对这次改组,也釆用自愿的原则,在一部份人退出之后,仍然还有八百八十六人愿意留下来。商毅将退出的人和原来的十三个壮年辅助团一起,编成了新的辅助团,一共有十四个小队,农忙是务安、安闲时练兵,并付责日常保卫村子的工作和官兵的后勤辅助,在必要的时候,做为官兵的补充,这一点是带强制性,是每一个成年村民必尽的义务。

而其余愿意升级为主力团的团兵们的仍然按穆陵关的官兵编制,也分为六个步兵队,一个骑兵和一个侦察队。各队实际都划规各把总管辖,跟官兵一起训练,这实际上,就等于是把穆陵关的兵力扩大了一倍。

其实商毅本来还打算按照后世现代军队的编制方法,将军队整个进行一次重组,但也考虑到现在这个时机还不成熟,因此也就暂时作罢。

对少年团,商毅也是釆用自愿原则,当然还要经过他们父母的同意,分别编制为主力少年团和辅助少年团。前者和主力团一样,就是编外的官军,主要付责官兵的后勤补充,但军饷比成年士兵减少一半,年龄达到以后,就自动成为正式士兵。而后者的性质和工作与辅助团一样。

结果划分之后,成立了二个主力少年团小队和三个辅助少年团小队。这样一来,穆陵关的总兵力可以达到一千八百九十八人,辅助团可以达到一千七百三十六人。总计可以动用三千五百人以上。几乎以经达到一个游击将军的标准兵力了。

军队重新编制完之后,商毅在主抓穆陵关的基础建设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士兵训练。因为现在穆陵关里的兵营还没有建好,因此商毅只把编入官军的八百一十人调到穆陵关来,一方面是保护关城,另一方面也维持建设生产秩序。新升级成为主力团的团兵仍然留在王家大屯,由唐镇带领着训练。而商毅则在穆陵关、王家大屯和清水村三地之间来回奔走。

到达穆陵关的军队暂时在关外扎营居住,平时的训练也是在城外进行,只是每天都会安排一队士兵进城来回巡逻几次。给居民们增加一些安全感。由于新来的官兵不仅精神风貌与众不同,而且军纪也很好,平时绝不会搔挠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几天之后,居民们对官兵的态度也由恐惧变成了欢迎。

等城里的大训练场的地基整平之后,商毅就安排士兵,在城里举行了一场蹴鞠比赛,也吸引了全城的居民前来观看,使得穆陵关里充了欢声笑语。

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半个月,眼看着就要进入闰十一月下旬了。而在穆陵关里的建设,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商毅的千总衙门的主体结构以经全部完工,正在覆盖屋顶的瓦片,门窗也都在安装中。而兵营、各工匠作坊也都进入了主体结构的施工期。西北区的民宅也开始筑立基础。整个新的格局以经基体能够形成了。

而商毅购买的第一批物资也以经送到了穆陵关里,主要是粮食、木料和生铁等建筑材料,剩下的也将随着工程的进度,陆续送到。

同时在此其间,清军攻下了河间府之后,并没有继续南下,而是暂时在河间府驻扎下来。商毅知道,这是清军奔袭的一贯作法,打下了一处大地方之后,就会以该处为中心,四处掠劫一番,然后屯积起来。

这一天正是崇祯十五年(1162年)闰十一月十八日,登莱巡抚曾化龙也派人送来了一批物资。除了商毅要的火器,有鸟铳二百支,鲁密铳六十支,虎蹲炮六门,佛郎机炮四门,火药八百斤,另外还有纹银一千两,战马五十匹,铁曱一百付,刀枪器械三百件,还派来了火药工匠十二名。

同时曾化龙还带来了一封信,兖州府遭到流寇袭击,自己应山东巡抚王应泰和兖州知府陈观的请求,去救援兖州府。请商毅也带兵相助。

原来山东巡抚的治所应该是在济南府,但自从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军入关奔袭,火焚济南府之后,山东巡抚的治所暂时设在了兖州府。而这一次来进攻兖州府的流寇到也不是一般人,是几名首领都是明末的农民军中颇有名气的人,是改世王许可变、兴世王王国宁、混十万马进忠、四天王李养纯等人,都是参加过荣阳会议的七十二营的成员。

到了崇祯十五年,明末的农民军基本以经形成了李自成和张献忠两大集团。这时分别在河南和湖广一带地区活动。当初参加过荣阳会议的十三家七十二营的成员,除去被朝廷招安和剿灭之外,其他的大多都被这两大集团吞并或是合营。由其是李自成,这时以与绰号曹操的罗汝才、还有以革里眼贺一龙、老回回马守应、左金王贺锦、乱世王蔺养成、争世王刘希尧等组成的左革五营合营,拥兵三十余万,以经有了争雄天下的实力。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农民军都愿意与李、张合营。因为实力弱小的农民军一但合营,就基本是被李、张吞并了。于是许可变、王国宁、马进忠、李养纯等几个实力较弱的农民军就不愿被李、张吞并,于是几个人在淮西一带聚集,也自合成一营。同时为了躲开李自成和张献忠,几个人商议决定,躲开河南和湖广,转道进入山东活动。因此才聚集人马,进攻兖州府。

这几个人合营之后,到也拥兵五六万人,实力不弱,于是对外号称十万,直杀向兖州府而来。

山东巡抚王应泰和兖州知府陈观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也被吓得魂不附体,兖州府里一共也就只有三四千人马,而现在清军也打到山东边缘,东昌府和济南府也抽不出多少人马,那里抵挡得住流寇的进攻。因此只能向朝廷救求。但两人商议一番之后认为,估计现在朝廷也派不出兵力来救援兖州府,而负责剿寇的左良玉又远在湖广,指望不上,于是也只好向邻近的登莱巡抚救援了。

曾化龙只是登莱巡抚,按说兖州府并不是他的管辖范围,因此也完全可以不管兖州府的死活。但一来曾化龙还算是一个付责任的官员,邻区有难,于情于理也应该去救援。

而在另一方面,兖州府里可不光只有巡抚王应泰和知府陈观两名官员,还有一名特殊的人物——鲁王朱以派。

他可是老朱家的自己人,崇祯继位之后,对这些蕃王还是比较照顾,一但有蕃王死于农民军之手,对当地的官员必然严惩,因此如果兖州府城破,鲁王有个闪失,那可就不得了了。在三年前的那次清年入关奔袭,在济南生擒了德王朱由枢。结果在事后顺天、保定、山东三巡抚,蓟镇总兵、山东总兵等三十二名高级官都被处以死刑。余者一百二十多名官员受到革职、降级的处份,诛连之广,实在少见。

因此虽然兖州府并不是曾化龙的辖区,但这些前车之鉴可以不能不防,毕竟自己是离兖州府最近的地方大员,万一事后朝廷给自己安一个坐守失札,失陷藩封的罪名,虽然不至于丧命,但个巡抚显然是不能再干下去了。

在出兵的时候,曾化龙又想到了商毅,他手下的人马到是有些战斗力,于是派人传令到穆陵关,让商毅带领人马,到兖州府聚集。

第069章 救援兖州府(下)

收到了曾化龙的来信之后,商毅想了一下,终于还是决定,接受曾化龙的命令,率兵去救援兖州府。

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现在毕竟以经是朝廷的官员,虽然现在明朝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度以经大不如从前了,但商毅现在还是羽翼未丰之际,并没有和朝廷叫板的实力,因此还是老老实实听话为好。而在另一方面,商毅对曾化龙的印像很好,而且无论如何,也是他把自己提拔起来的,于理于情,也应该去帮他一把。

同时现在商毅对这些流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只要不是李自成或张献忠的人马,基本都是乌合之众,虽然这支流寇的人数要多一些,但救援兖州府却是有城墙可守,因此也并不难对付。一般来说,流寇不会在一座城拖延太久的时间,如果十天左右取不下来,就会主动撤退。即使是实力最强的李自成,三攻开封时,第一次只打了五天就撤了。因此救援兖州府,最多挨到十二冃上旬就可以了。

当然商毅也决定,一但拖到了十二月中旬,说什么也要从兖州府离开,因为清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他可不打算在兖州府与清军决战,一切还是以保存实力为主。

决定以后,商毅立刻又招集唐镇和另外九名把总商量。唐镇自然也知道,救援兖州府是非去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