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有几个在外地有亲友的豪强都收拾行李,连夜逃出了黄州府。但有条件外逃的,总是少数,绝大多数豪强都是本地人,房产地产都在本地,又能够逃到那里去呢?

于是陆通又招集众富户连日商议,最终决定,如果商家军打到黄州来,就举城向商家军投降,只救让商家军保证各户的人生安全,当然如果商家军需要什么钱粮物资,那就尽管开价,众人可以一起出资,凑齐这一笔保命钱。反正众富户他们也看得出来,所谓公审,不就是想侵吞钱财吗?咱们就直接送给你不就行了吗?当然如果要给百姓们分田地,也好办,各家就再拿出一些土地来,只要是能把命给保住就行了。

正好这时候蕲水县的知县郑新民还在黄州等候处置,因为在蕲水、罗田、麻城这三个县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商家军释放的,因此负责与商家军联络,表达黄州城里各富户的意愿自然也就是责无傍贷了。而郑新民也知道这件事情是推辞不了的,另外他也觉得商家军还比较好说话,不会滥杀无辜,因此也就答应了下来。

一切就这样决定下来,众人也就在黄州城里等着商家军到来,并且派人打听商家军的动向。不过众人的注意力都放在黄州北面的麻城县方向,却没想到商家军从东边向黄州靠近过来。

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这支商家军是从长江直接登岸的,但郑新民还是从黄州城里出发,前来面见商家军,洽谈举城投降的事宜。

第017章 湖北援军(下)

李岩接见了郑新民之后,也十分高兴,能够兵不血刃进驻黄州,当然是再好也不过了,因为这一次攻取黄州,只是为了夺取物资,并不打算釆用什么过激的行动,同时还可以在黄州城里宣布商家军的亲民作风和驱逐清军宗旨,争取各界民众的支持,虽然这一次不打算在黄州久留,但等到商家军在湖北站稳了脚跟之后,一定还会重新来夺取黄州城的,不妨先在这时留下自己的印记。

因此李岩也亲自接见郑新民,向他表示,这一次商家军并不打算占领黄州,只是从这里路过,并且保证只要城中的富户豪强们不耍什么小花招,商家军也可以保证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过知府刘海安可不在其列,因为他是这次进攻麻城的清军主将,当然要排除再外。还有就是黄州的府库中的储备,也全都归商家军所有。

另外商家军也需要一些粮食物资,由各大户自行摊派分抯。不过李岩也向郑新民强调,粮食物资必须由各大户自己供应,如果有谁敢假借商家军的名议,向百姓征收钱粮,那就绝不轻饶,不仅家产全部没收,而且还将对其招开公审大会。并且要求黄州城里立刻答复。

得到了李牟的承诺之后,郑新民也放心了不少,总算是可以完成黄州城里的那些大户豪强的请求了,这样一来自己也可以卖他们一份人情。而对商家军提出的要求,郑新民也是满口答应下来,一来是众人早有定议,二来也是因为商家军的要求其实也并不过份。甚致可以说,比清军还要好一些,起码还是用商量的态度,而清军需要什么,根本就是行抢。因此也赶忙返回城里报信。

不到一个时辰,郑新民就又回来,向李岩表示,城里己经答复了商家军的所有要求,并请商家军进城。黄州府的通判陆通,也带领着城里的大户豪强,在城门口等候。

虽然双方谈得很好,但李岩也不敢大意,谁知道这会不会是一个圈套呢?因此也不能不防,在城外留下了一个营做为接应,同时在黄州的四个城门也都各派了两个连驻守,不许人员出入。然后李岩才带领剩下的一个营,还有赵岳的两个连进城驻扎。

进城之后,李岩和二十团的团长李本深,还有赵岳在府衙招见了黄州城的其他官员和大户豪强,并且再重申了一遍和郑新民达成的协议。而众大户豪强们听了之后,也都完全放心,因为他们也怕商家军进城以后就翻脸不认人,看来商家军说话还是算数的。

李牟首先在陆通的带领下,检査了黄州的府库,同时也抄没了刘海安在黄州城里的家。两者相加,一同得到了粮食近三万石,白银十万多两,还有其他的金银玉器、丝绸布匹、驴马牲口若干。其中粮食大部份是准备供应南京所用的,而白银有一大半都是刘海安以进攻麻城为借口,向大户豪强们摊派收取的。

得到了这一批物资,以经让李岩觉得十分满意了,但这并不表示他就会放过这些大户豪强们,不过这一次主要还是索要粮食,金银钱财都是其次。因此经过了一番谈判之后,一共是三十二户豪强,共计凑出了二万二千多石粮金,和二万两白银。但要求众豪强必须在三天内交齐。

这一笔钱粮虽然不算少,但分摊到每一户豪强家上到也都负担得起。因此众人也都十分满意,同时也对商家军到颇有几分敬意。果然都是讲道理的人,比清军可要强多了。甚致有人觉得,如果让商家军来管理黄州也不错。

就在第二天,就有十多名豪强缴纳了自己的摊派钱粮,而李岩把每一户豪强的名单和摊派的数量也都详细记寻了下来。

但随后商家军做的事情就让这些豪强们大为不解了,因为从第二天开始,商家军就在黄州挨家挨户的给普通百姓发放钱粮,每一户发给一石米,二两白银。虽然说钱粮到了商家军手里,怎么用是人家的事情,但看着自己送过去的白银和粮食一转手就分给了这些平时根本就看不上眼的穷苦人,大多数豪强们心里都不是滋味,商家军这不是穷折腾吗?

不少也有少数人看出了其中的道道,向黄州府的通判陆通,还有郑新民,都佩服商家军,这一手收买人心玩得确实漂亮。

其实分发钱粮的过程,其实也是商家军向黄州的百姓宣传自已的一个重要过程。而分到钱粮的基本都是贫苦的人,当然也不用怎么查,只要是一看他们家里居住的条件就立刻可以知道这一户人家过得怎么样了。

因为现在清廷自身也有些应接不瑕,南征后续的军需用度需要在占领区内征集,而这些负担自然都是由百姓来承担,在黄州府的范围内,清军占领这虽还不到半年的时间,现在己经是第三次催通钱粮,许多人家都己经断了炊,对于他们来说,商家军送来的粮食可是真正的救命粮,因此有不少百姓甚致都当场痛哭流涕,长跪不起,纷纷请求商家军留在黄州城里不要走,毕竟像这样的军队确实是从来都没有见过的。

当然不仅仅是百姓,就连商家军内部也有不少官兵都希望能够长久占领黄州,不要离开。由其是赵岳带来的两个连的官兵们,这种心态也更为突出,因为他们到达湖北己经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基本都是居住在县城或是农村里,而现在来到了黄州,两下里一比较,在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当然要比在县城,甚致是农村里要好得多,毕竟谁都希望能过得舒适一些。

而且这次和李岩一起来到湖北的李本深也有这种想法,因为按照常规的思路和习惯,只有占领城市,才对地方有控制力,才表示真正占领了土地。而城外的乡村,跟本就不算。既然这么轻易就攻下了黄州,就这么放弃了,也未免太可惜了。

因此在这几天的时间里,赵岳和李本深都分别找过李岩,向他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希望李岩能够向商毅反应,改变在湖北的战略,把湖北的重点放在黄州。

要不是在从浙江出发以前,商毅像李岩再三强调过现在不能占领大城市的道理,恐怕连李信也会赞同他们的意见。不过经过了商毅反复解释之后,虽然李岩对“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概念依仍还有些懵懵懂懂,但却能够理解商毅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一但占领大城市,那么商家军在湖北地区就容易引起清军的重视,会引来清军的大军征剿,对目前正在创始阶段的湖北战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现在还是躲在小县城和乡村里要好一些,等自身的力量壮大之后,再夺取大城市。

于是李岩也向他们详细的解释了现在为什么要放弃黄州的原因,其实连李岩现在对“农村包围城市”都半懂不懂,更别说是他们,但对另一个理由到是能够理解一点,因此也都被李岩说服,当然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这是商毅制定的计划,在商家军里,绝对没有人敢藐视商毅的命令。

商家军在黄州城里一共呆了五天,第六天离开黄州城,向麻城县出发。这一次黄州之行,除去分发给黄州百姓的钱粮以外,一共获得了粮食三万四千余石、白银五万三千多两,黄金八百多两,布一千二百余匹,丝绸二百匹,盐三千斤,药材一千余斤,马一百二十四匹,驴二百三十七匹,各种车辆二百四十余辆。也算是收获丰富。按李岩估计,仅仅就是粮食,也足够商家军支撑半年的时间了。

而就在商家军离开黄州的时候,万余名黄州的百姓都自发的到城门口来相送,不少百姓都流哭下跪,希望商家军能够留下来。李岩见状也十分感动,对百姓们都以好言安憵,并向他们表示,这次离开黄州只是暂时的,商家军一定会再回来。同时又对黄州的各大户豪强提出了警告,虽然商家军离开了黄州,但就在麻城一带驻扎,离黄州很近,随时都可以打回黄州,如果知道有人再横行乡里,欺压良善百姓,那么一定会找他清算。众富户们也都吓得喏喏连声,谁都不敢说个不字。

百姓们见实在是挽留不住商家军了,于是又有人请求要跟着商家军一起走,到麻城去定居,也有人报名要求参加商家军。对此李岩都表示了欢迎,让他们跟在队伍后面,随大军一起行进。

三天以后,李岩带领着大队人马,以及近三千多名百姓到达了麻城,也受到了李定国向热烈欢迎。

到了这时商家军在湖北东北部,背靠大别山区,建立起湖北根据地,占领了黄安、麻城、罗田三个县,实际控制的领土面程达一万两千多平方公里,人口约有十六万左右。除了九师之外,另外还招募了新军近四千人。

第018章 江南攻势

“好高明的手段。”墨经纬把手里最新的一份《杭州时报》扔到了桌子上,发出了一声长叹。只见在这张《杭州时报》的头版,写着的标题是“庆贺商家军鄂东北根据地正式成立”。而在桌子上还有五六张《杭州时报》都是最近一段时间所出的报纸。

紫玲珑坐在一边,正在调弄着面前一张六弦琴的琴弦,头也不抬,道:“什么手段高明?”

墨经纬摇了摇头,道:“除了商毅还有谁?我原以为他会在潞王和鲁王之中选择一个,迎请到杭州去奉立起来,好挟天子以令诸候,因此在两边都安指了人手,无论他选择那一个,都可以趁机打入浙江去,暗中取事,那知他居然两面讨好,但却一个都不请。也让我们的一番布置都落了空。”

紫玲珑笑道:“你难到没有听说吗?除了潞王和鲁王以外,在南方至少又有三个藩王被拥立出来,这年头皇帝己经不值钱了,只要是姓朱的都可以算一个,这样的皇帝能够号令得了那一个诸候,将来还要担一个篡位的骂名,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有谁会去做呢?”

墨经纬苦笑了一声,道:“话虽如此,但能够真正认得清这个事实,也不容易,说实话就是换了我,恐怕也难免会被眼前的小利所迷惑,所以我说商毅的手段高明,就在这里。”

紫玲珑吃吃笑道:“墨经纬,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你承认别人比高眀,这到是真的很难得啊!我可是记得很清楚,过去你可是谁也不放在眼的,一付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看来这次失败,还少了一只眼睛,到也不全是坏事哦!”

墨经纬淡淡道:“你说得很对,失去了一只眼睛,但却教会了我许多事情,才让我真深看清了自己,过去的失败就在于我太骄傲了,从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而现在不会了,我绝对再不会轻视任何一个对手。用一只眼睛换来了我自己的清醒,绝对值得。”

紫玲珑的眼里这才露出欣憵的目光,道:“这样很好,那么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

墨经纬道:“不管怎么样,清军己经占领了南京,就算不会马上去进攻浙江,但也可以阻当住浙江的发展方向,现在商毅的西北两面都被清廷挡住,无法扩大,东面是大海,而南面对是郑芝龙的势力范围,也不可轻取,因此清军只要稳稳守住南京,就可以困死商毅。等慢慢平复了南方的其他地方之后,再集中力量来对付浙江。商毅再厉害,仅靠浙江一省,也无法与全国相抗衡。耗也可以耗死他。”

紫玲珑放下了手里的琴弦,道:“你说的有道理,但我想商毅一定也明白自己的处境,这次向湖北进军,就是想要打破目前桎梏的一招。”

墨经纬点了点头,道:“我也承认商毅的这一招确实十分高明,在清军的兵力薄弱地区打入一颗棋子,但想在湖北立足,仍至开拓出一块天地来又谈何容易。现在商家军只敢藏身于县城中,连黄州都不敢占领,就是怕引起清军的注意力,在湖北立足未稳时,就被清军趋赶。但只靠几个小县,又有多少人口,又能够养活多少军队,有多大的发展力量呢?而一但商家军占州夺府,就立刻会被清军重视,因此向湖北进军,至多只能起到搅局之用,但难以成为这一局的胜负手。”

紫玲珑也认真想了一想,终于也点了点头,道:“确实很难。”

墨经纬接着道:“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首先帮清廷稳定住南京,只能南京在清军手里,商毅就难以有大的施展。其次是帮助清廷尽快平定南方的其他各地。所以紫明楼明天重新开业,弄得越热闹越好,南京也就能够尽快恢复。”

这个时候,清军完全占领南京,己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虽然南京城里的废墟、尸体基本都己经清理干净,但这时的人口只剩下七八万人,所有的买卖铺户全都关门闭户,平时街道上也几乎难见一人,整个城市里都冷冷清清,仿佛是一座死城一样。

而北京的使者来到南京之后,也下令了多尔衮的命令:尽快恢复南京的秩序。虽然多尔衮还不知南京战役的艰难,但也知道清军想要平定南方,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事情,南京将会作为清军对南方用兵的大后方和总指挥所在,也是统治南方的中心,那么恢复南京昔日的繁荣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阿济格对多尔衮的命令,也不敢违抗,因此也招集明朝的降官,商议怎样才能恢复南京的秩序和繁荣。

好不容易得到了表现的机会,明朝的降官也都纷纷发言建议,候恂的建议是招集附近居民,到南京城中来定据,扩大南京的城市人口,因为人口是基础,只有人口曾加了,才能让南京慢慢恢复元气。钱谦益的建议是恢复南京的繁荣,首先就要恢复十里秦淮的繁荣。只有十里秦淮恢复了,人们才会对南京有信心,也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南京定居。

阿济格也觉得这两个人说得都有道理,于是也决定双管齐下,一面强行将附近的人口都迁移到南京城中来定居,一面也准备在秦淮河畔开张几家青楼,因此在军方的支持下,紫明楼也成为秦淮河畔第一个重新开张的青楼。

虽然紫明楼被商家楼查抄了,一应人员都被商家军俘虏,后来都送到杭州去关押,但紫玲珑毕竟是这个圈子里的人,路子多、关系热、人脉广,因此在南京的幸存人员中寻找到一批同行,其中居然凑出了十七名妓女,而且老鸨、龟奴、打杂、下役也都一应俱全,而现在南京城里百业萧条,能有个事做,混口饭吃,何况又是自己的老本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