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4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暮喝硕疾豢悸恰M币坏谎∪肼逃螅沂羧慷冀觿f北京地区来安居,这样也有利于对这士兵的管理。

最后才是各省的地方驻军,约有二三十万左右,其本都是绿营选拔淘汱下来的士兵,以及各地当地的乡兵、民兵等,只是做驻守地方,维护治安所用,在正式战场上,只是当作辅足兵力。

这样一来,清廷的总兵力将达到八十到九十万左右,几近百万,其主力兵力将达到六十万,分别为满蒙汉八旗军三十万,绿营军三十万。从人数上说,是足够了。

军队的建制就这样制定下来,多尔衮又下令各八旗、营制部队,都要开始进行严格的训练,同时从满旗各旗抽调出一千五百人,蒙汉各旗各抽一千人,八旗各营抽出二万人,绿营抽出一万五千人,加上洪承畴招筹的八千士兵总计兵力为七万一千人,开始进行以使用火器为主的新式训练。这也是清廷未来的希望所右。

当然各营都有各营的统军将领,而且也不是驻扎在一起,洪承畴和他招降的商家军只是担任教官,分派到各地去付责督促各营旗部队的训练,而直属于洪承畴管辖的部队,还是只有先前的八千人。毕竟多尔衮是不可能把这么一支重要的军队,全部教给洪承畴一个人来管理。

同时多尔衮又下令,在北京正式成立神机司和火药司两个部门,并清廷各地征集铁匠、木匠,火药工匠,并种各地收集铁矿石,全力制造火炮、火铳等武器,配制火药,保证新军训练使用的供应。

而商家军突袭辽东,也给清廷敲响了一下警钟,以后来自海上的危胁,也不能不防,因此多尔衮又决定,除了在沿海要加强守备之外,还要建立一支大清的水军,于是又在辽东沿海的地区招募水手,建造船只。

不过在建立水军方面,清廷可以说是一点经验也没有,因此多尔衮也十分头疼,好在是现在在北京软禁的郑芝龙是这方面的专材,于是多尔衮也下令,封郑芝龙为津门水师提督,付责造船,练水军事务。不过郑芝龙是被清廷连蒙带骗加要挟,其实是给挟持到北京来,清廷也不敢对他完全信任,名议上是水师提督,实际上也就是一个顾问,什么实权都没有,而且走到那里都有人监视着。

郑芝龙心里也明白,因此也只好继续隐忍,等待时机。但清廷的水军就在磕磕绊绊中,开始组建起来。

在练兵的同时,多尔衮到也没有忘了恢复农业生产,因为清廷的财政己经到了快来崩溃的边缘,而且打仗本来就是国力的比拼,没有足够的粮食,清廷也无法与商毅斗下去。

洪承畴虽然是屯田大使,但实际的任务是练兵,因此需要重新选一个人来全面付责全国的屯田事务。多尔衮迭择的是范文程。

通过这次复出的风波之后,多尔衮也重新认识到范文程的价值,老臣就是臣,至少在治国理政方面,整个大清还没有人能和范文程相比,就连洪承畴也是逊色一筹,特别是在现在的局势下,更要充份发挥范文程的作用。因此多尔衮也下令,由范文程全面付责全国的屯田事务,除兵部外,其他吏、户、礼、刑、工五部,都必须全力配合,不得掣肘。

而范文程在沉寂了数年之后,也又一次取得了当权者的信任,走上清廷政治的前台。

第171章 迁移南京(上)

得知清廷这一连串政治斗争的前后经过之后,商毅也不禁十分感慨,这一出大戏,实在是太精釆了。而在另一时空里,满清能够统制中国近三百年,也不是没有道理,相比于蒙古,满族对中国人的套路更熟一些,瞧人家才一进中国,这些政治手段玩得多漂亮。

不过感叹归感叹,在事不关己的情况下围观,还是很有意思的。但在商毅自己这一边,也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淮南地区的局势是被稳定下来,难民基本都得到安抚,并没有造成多么大的动乱,这也让商毅觉得非常欣慰,这也说明自己集团的效率,和极时反应能力都相当不错。

但安庆、合肥这两个大城都被毁于一旦,另外还有不少的村也是不小的损失,不仅对这一地区今年的农业生产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还一直会波及到明年,因此商毅也决定,采用“以工代赈”,组织难民来修复被毁的城市和村庄,道路,以自己的工作,来换取粮食和各种生活用品,这样可以就地取材,避免从其他地区调动民役,同时也让难民们有事可做,避免四处流窜,又生出其他的事非来。

而到了这个时候,收复南京的后续战斗也基本全部结束,商毅现在总共占领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全境,只有江苏北部的少量地区没有得到,但又占领了河南汝宁府的一半地区,总体来看,也算是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从战略上来说,在西线得到了襄阳这个战略要地,而在东线,虽然没有攻下徐州,但又和山东地区重新打通了联系,同时也把淮河和大别山,变成了自己的内河、内山,也算是收获不小了。因为全面控制了淮河和大别山,可以视为正式进入中原地区的标志。

中原地区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天下的中心,华夏的正统,历来都认为,只有把中原地区纳入版图的王朝,才能和得上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同时中原地区做为一个地理慨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中原地区,就是指河南省,而广义的中原,则是以黄河中下游到淮河一带为核心向周围幅射,包括西安以东,太原以南,泰山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都可以被称为中原地区。

但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现在商毅的势力,都己经由长江流域,真正进入了中原地区,可以开始正式参加争夺天下的角逐了。

不过在目前来说,军事行动己经告一段落,开始进入内政阶段。实际上以商毅目前的经济实力,并不是说完全不能把战争继续下去,虽然说不一定能够完全【‘文】统一中国,但一直【‘人】打过黄河,甚致是【‘书】攻下北京,从军事【‘屋】上来说,都是有可能实现的目标。

但商毅现在考虑得更多还是在政治领域,主要是在治国方面,自己包括自己的整个集团,都缺乏相应的经验。打天下是一套方法,但治天下又是另一套方法。在这方面李自成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前车之鉴,关于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后世己经总结过无数,大体也不外乎骄傲自满、麻痹大意,缺乏根基,没有及时建立一套制度等等,而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李自成缺乏治国的经验。

成大事必须先要有根基,这是自古以来被无数事实证明过的一个真理,因为根据地不仅能够提供物资和兵源的供应,同时还能够积累足够的治国经验。而李自成缺的,洽洽就是这一点,从他在襄阳正式建立政权到攻占北京,还不足一年的时间,根本没来得极积累治国的经验,而后来面临的局势也不容他慢慢的摸萦,因此失败也是在所难免了。而清廷就是在这方面占优,尽管入关之后,也犯下了不少错误,但终于还是在中国慢慢站稳了脚跟。

虽然商毅在浙江三年,把浙江治理得相当不错,但一个省毕竟不能和一个国家相比,管得好一个省,未必管得好一个国家,何况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

现在商毅己经拥有了长江中下游六省和山东大部,全部加起来面积约有九十万平方千米左右,相当于后世的一个中等大国面积,而人口约有一千八百万。正好可以用来积累管理国家的经验,同时还可以培养大量的行政人员,为以后占领全国做准备。

而现在也是将自己的行政中心,由杭州迁到南京去的时候了。

夺取了南京之后,李岩留守南京,付责南京的重建工作,经过了大半年的恢复之后,南京的人口己经达到了二十五万左右,七八成的城区建筑都己经重新建好,其中有一大半是由政府出资修建,但也有相当一部份是私人自建,而这一批人都是准备借南京重建的机会,在南京定居,或者经商的商人、富户。他们的到来,也带动了南京的恢复重建工作的进程,因此计划应该是九月才能搬迁,但在六月的时候,就已经可以了。

而且在南京重建的同时,从杭州通向南京的新路,也己经完工,这条新路仍然是沿着过去的官道修建,由杭枴龇ⅲ萁氤V莞诵讼兀俚接μ旄嘌粝亍⒕淙菹刈钪盏酱锬暇ぴ既俣喙铩0凑K俣龋笤夹枰剿奶焓奔洌绻钥炻砑蛹保蛞惶炀凸涣恕

在顺治四年(1647年)六月十日,商毅也开始正式由杭州将行政中心蓿浦聊暇K淙徽庖蚕嗟庇谑且淮吻ǘ迹还⒚挥心敲锤丛樱暇┑母鞑棵虐旃奈恢茫镁撸约叭嗽钡淖∷技壕才藕昧耍虼烁鞑棵胖挥冒迅髦治募柿习岬侥暇涂梢月砩峡脊ぷ髁恕U龉挥闷咛欤恿率盏搅率眨救迦嗽倍即雍贾莩龇ⅲ涣粝潞贾莸牡胤焦僭薄

商毅走得比较晚,是定在六月十五日出发,而这也是人员最多的一批,大部份的主要官员,都是在这一天出发。

而在商毅的府里,从六月一日就开始收拾起来。商毅己经在杭州生活了四年的时间,虽然生活总体过得并不算奢华,但那是和富豪之地相比,做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大员,必要的物质条件还是有的,而且商毅自己虽然比较简仆,但对妻妾却尽量安排她们生活得好一些,因此四年下来,每人也都积攒了不少私人物品,就算有些不算值钱的东西,也因为用的时间长了,舍不得丢,都想带着,结果每个人都清了好几大包。叶瑶瑱自己的东西到是不多,但现在有了女儿,结果反而比谁的行都多了。

商毅到也没有在意,不过就是些行李东西,要带就都带着吧,因此干脆给每人安排一辆四轮马车,装她们的东西,原以为这样就够了,那知妻妾们见有了马车,于是每个人又加了不少东西,结果硬是把每辆马车都给塞得满满当当,有人甚致连桌子、板凳都给带上了。商毅见了也只好苦笑不语,要是任由她们,恐怕连房子都要拆了带走。

就在十四日的时候,杭州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因为从六月十日开始,各地的公文都己经发到南京去了。而且该收拾的行李也都收拾好了,因此商毅也留在家里,和叶瑶瑱一起逗着女儿玩。

这时商莞己经有九个月了,刚刚可以手脚支撑着在地上爬行,因为现在正是六月中旬,正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因此也可以放心的把她放在木地板上爬行着玩,于是每天都可以看小家伙在房里房外的爬来爬去,可爱的样子,谁看了都会忍不住喜欢。

商毅蹬在地上,对着大约一丈开外的商莞拍着手,道:“莞儿,快爬过来,爬过来。”

叶瑶瑱就在商莞的身边,拍着她的小屁股,道:“莞儿,爬过去,爬到爹那边去。”

商莞抬了抬小脑袋,立刻手脚并用“吭哧”“吭哧”的爬到了商毅面前,冲着商毅“格格格”的笑了起来。商毅一把将女儿从地上抱起来,道:“莞儿真棒,可以爬得这么远了。”说着在她的小脸上连亲了好几下,而啇莞伸着两只小手,在商毅的脸上又抓又挠,叶瑶瑱在一边笑着看。

这时门外人影一晃,明石姬己经飘然进屋,一见这样的场景,也忍不笑道:“相公又在陪莞儿玩呢。”说着也凑了过来,在商莞的小脸上摸了一下。而商莞对她并不陌生,立刻伸出两只小手,嘴里“呀呀”叫着让明石姬抱。

明石姬抱着商莞,也在她脸上亲了几下,这时叶瑶瑱才走过来,道:“石姬姐姐这个时候过来,是有事吗?”

明石姬点了点头,道:“是,南方有新的消息到了。”

叶瑶瑱听了,赶忙把女儿从明石姬手中接过来,道:“莞儿,现在姨娘有事情,等一会儿再让姨娘抱你吧。”然后又对明石姬道:“石姬姐姐,坐下说吧。”

第172章 迁移南京(下)

明石姬坐下之后,道:“相公,夫人,我刚刚收到南方传来的消息,南方的绍武、永安、永历三个明藩的朝廷,这段时间正在积集的互相活动,想要建立一个联盟,共同对付我们。因此特来向相公报告。”

商毅听了之后,也点了点头,对这样的结果到并不意外,因为现在自己占领了长江流域,使三个南明的朝廷和清廷的势力分割开,而在去年自己为了抢占江西和湖南,又表现得过去强势,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自然就取代了清廷,成为这三个南明朝廷的首要大敌。

这时抱着女儿的叶瑶瑱忽然问道:“石姬姐姐,这个联盟是那一家发动的?”

明石姬道:“是永安朝廷。”

商毅微微一笑,道:“这就有点意思了。”

永安朝廷也就是由尚可喜扶持的鲁王朱以海成立的一个新的南明政权,全部的大权其实都掌握在尚可喜的手里,当然也是商毅扇动蝴蝶翅膀造成的后果。不过如果是由永安朝廷发动的这次联盟,那就很耐人寻味了,因为尚可喜立鲁王朱以海,纯粹就是被逼得没有办法才想出来的招,如果说这背后没有清廷的指使,打死商毅也不信。

商毅想了一想,道:“有没有查过,有没有清廷在指使尚可喜?”

眀石姬摇了摇头,道:“这个到没有查到。”

商毅点了点头,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就箅有清廷指使,也一定是在暗中进行,十分机密,不是那么容易就查出来的。于是又问道:“那么永历和绍武那边的态度怎么样呢?”

明石姬道:“永历那一边的大臣分为两批,一批支持,一批反对,正在争得不可开交。而绍武那一边皇帝和大臣们到是都支持,还派了苏观生到广州去和永安面谈,过掌握兵权的郑成功却反对,因此也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商毅听了,也沉呤不语,事实上现在的局面比另一时空里更为复杂,商毅当然没有把这三个南明政权放在眼里,虽然现在没有历史可以做依据,但参考另一时空的情况,这三个南明政权都不是什么能干大事的料,因此商毅也并不认为他们会真正联起手来对付自己,恐怕到最后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就算是最终真的联合起来,估计也不会齐心,不难打破这种连盟。

不过这三个南眀政权都是明室的后裔,在相当一部份人,由其是一批士大夫心里,还是代表着正统,因此也还有一定的号招力,而自己的计划是先北后南,如果自己在北方和清廷作战,他们在自己的背后捣乱,也是很麻烦的一仵事情。从军事上来说,也要尽量避免这种双线作战的局面出现。

因此现在摆在商毅面前的两条路,一是修正自己的计划,改成先南后北,先扫平南方的这些残明势力,然后再向北和清廷作战。而另一条路则是修复自己和南明三政权的关系,稳住他们,等打完清廷之后,再来收拾他们。

不过这两条路都有各问题,选择第一条,虽然以自己的力量,灭掉这些残明势力并不难,但却很耗时,因为这三个南明政权所在的广东、福建、广西都是山多林密的地方,而且气候水土和长江流域大不相同,闽南地区在中国古代一向都是用兵的禁区,最大的敌人就是气候水土,非战斗减员是非常可怕的,十停之中,往往拆损二三停。

在另一时空里,清廷足花了二十余年的时间,才发南明势力基本清除干净,虽然说自己的实力要强过清廷,但二三年时间总是要的,而在平定了这些地方之后,还需要时间来稳定恢复,这一拖就是五六年了,而在这段时间里,也足够清廷缓过这口气来。

而选第二条看似简单,毕竟自己的兵势太过强盛,而且这三个政权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