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5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谁都清楚,天下的大势,实际就是在北京和南京之间展开竞争,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南京方面尽管领土不及北京的一半,但却取得了明显的领先优势,一方面是因为在前期的战斗中,南京取得完胜,另一方面清廷毕竟还是异族,因此在大名义上仍然不如商毅,而现在商毅也开始从政治领域对清廷施加压力了。

而且南京政府,也一直都以开明、公证、清廉的形像出现,因此也可以想象,宣言一经发布之后,也必然会给商毅在政治方面带来不小优势。当然清廷的日子也就会更不好过了。

墨经纬苦笑了一声,道:“我们好像还是有些低估了商毅,没想到他不仅仅是善于用兵,而且玩起政治手段来,也丝毫不输于他的用兵能力。我看再这么下去,清廷恐怕就根本没有希望取胜。”

紫玲珑也点了点头,道:“明明己经是南方最大的势力,却放弃称帝,仅仅只是称王,而且还奉立三个明藩为正朔,这可不是什么人都做得到的,但只放弃了一个虚名,却稳住了整个南方,还正式确定了自己的地位,也不得不说,这笔交易确实划算。”

墨经纬凝神道:“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刺杀商毅。这也是南京唯一不如北京的地方,所有的希望,都维纟在商毅一个人身上,连一个继存人都没有,因此一但商毅发生意外,南京就会立刻土崩瓦解掉。这也是我们唯一获胜的机会。”

紫玲珑道:“你说得到是没错,我也不反对刺杀商毅。但想要刺杀商毅,可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现在恢复发展,是因为我们一直都没有什么举动,就是上一次鼓动商毅称帝,都差一点暴露子,因此刺杀商毅,我们只有一次机会,一但失败,就会连带我们在南京的势力全部暴露,所以没有万全的把握,绝对不能出手。”

墨经纬也点了点头,道:“这个我明白,所以我答应过你,在动手之前,一定要你点头同意。现在也是如此。”

紫玲珑笑道:“你能这样想就好,不过现在你到是可以开始准备,寻找合适的时机。不过千万不要打草惊蛇,我还另有计划。”

墨经纬一怔,道:“你还有什么计划。”

紫玲珑道:“商毅发布南京宣言,虽然为自己争取到了许多人望,但无形中也给自己增加了不少限制,至少在表面上,他不能明显和宣言内容有违,从这方面入手,我想会有机会的。”

第207章 接头

新年是中国人最为总视的传统节日,虽然在这一年里,清廷并没有取得南京却那么好的成就,但致少战争己经停止了,新年还是要好好的庆祝一番,因此在北京里同样也充满了新年的喜庆气氛,由其是在前几年侵占了大量土地的八旗贵族,更是开始大操大办。豪奢之风丝毫也不逊色于南方的大商富之家。

尽管清廷的经济恢复还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状态,但北京作为清廷的都城,依旧十分奢华热闹,大街小巷人潮涌动,商铺摊贩叫买叫卖。表现出新年将至时应有的气氛。

在北京西直门大街上的老舍茶馆,生意也比平时好了几分。老舍茶馆是一个中型规模的茶馆,分上下两层,同时还设有几间雅阁包房,茶馆掌柜李云贺是一个四十左右岁,白白胖胖的中年人,也在忙里忙外的照应着生意,脸上堆满了笑容,一双本来就不大的眼睛,更是迷成了两条缝。

这时从外面走进来一个三十左右多年纪的年轻人,李云贺立刻迎了上去,笑道:“客爷,里面请,里面请。您是一个人还是等朋友。”

年轻人道:“要一间雅阁,我等朋友,先随便来一点茶水点心,等人到了我再叫你们。”

李云贺立刻点了点头,立刻叫过来一个伙计,道:“把这位客爷带到楼上福字房,先给上一壶龙井,四个点心,听客爷的招呼。”

伙计答应了一声,将这位客人带上楼去,而李云贺仍然继续在楼下招呼客人,又连着接待了好几批客人,李云贺才又叫也一个老成一点的伙计来,道:“我的身子有点不舒服,要回去睡一会,你在这里替我照应着一点,没有大事就别叫我了。”

那伙计也点了点头,道:“掌柜的,我看您这脸色也不好,快回去歇着去吧,这里有我们几个照应着,您就放心好了。”

李云贺这才转回到茶馆的后面,自己的居室里,将门窗都封好,然后从一面墙上扯起一付画轴,在画轴背后的墙面用力一推,立刻打开了一道暗门。

顺着暗门走了不多远,李云贺在一侧的墙面一拔,又打开一道暗门,不过在暗门前面,还挂着一道幔帐,李云贺撩开幔帐,占出了秘道,在屋子里的,就是先那个在楼上雅阁里等朋友的年轻人。

听到了背后的响声之后,那年轻人立刻回头,只见李云贺已经从幔帐后出走了出来,道:“赵团长,让你久等了。”

“赵团长”那个年轻人身子一震,这个称呼自己确实有好就都没有听到过了。他以前来找过李云贺两次,但只有这一次,李云贺才这样称呼自己,他心里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李云贺来到他的面前,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他,道:“赵团长,这是靖北王写给你的信。”

年轻人神色激动,立刻站起身来,首先敬了一个军礼,才道:“第六军九师十四团团长赵岳,报到。”

看完了信之后,赵岳的心情不仅没有平静下来,相反更加激动,连手都有些发抖了,因为商毅在信中将赵岳夸奖了一番,不仅正式承认,恢复赵岳的军籍,并且给了他中校的军衔,当然也提到要求赵岳留在清廷,担任卧底的事情。商家军改成中华虎贲、伏波两军,并且使用军衔制度,赵岳也是知道的,中校也就是团级的军衔。当然军衔高低是其次,关建在于自己终于又得到了认可,不用再背付叛徒之名。

不过李云贺是心里有数,知道现在还不能完全相信赵岳,还需要对他做进一步的考验和观察。当然现在也不会说破,只是笑道:“那么以后应该叫你赵中校了。”说着从他手上抽出信笺,放在灯上点燃,道:“靖北王安排给赵中校的任务,应该明白吧!”

赵岳立刻道:“我明白,请李站长转告王爷,赵岳一定不会辜负他的期望。”

李云贺点了点头,道:“那么从现在开始,就由我来付责你的俱体工作情况,王爷交给你的第一件任务,就了解清廷新军的训练、战斗、武器等等情况。”

赵岳对此到是十分自信,道:“这件事情尽管可以放心,现在清廷所有的新军我都训练过他们,对这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就在明天,多尔衮就会在校场亲眼参观各支新军的操演,我会把整个过程都详细的记录下来。”

李云贺道:“我知道这件事情应该难不倒你,不过干情报工作不同于在战场杀敌,不仅要万分小心,大胆心细,同时还有许多技术知识需要学习,否则自己暴露是小,但却容易牵连到其他的人员,仍致整个北京的情报系统。而且你的情况十分特殊,并不仅仅是收集清军的情报,同时还要尽量争取打进清廷军方内部,放眼长远,因此除了清廷新军的事情之外,别的事情都不要轻举妄动。另外有一些干情报的技巧也需要学习。”

赵岳道:“愿闻指教。”

原来商毅对赵岳的安排传到北京之后,李云贺也知道事关重大,弄好了将是北京情报网的一个重大突破,弄不好自己也就有生命危险,因此也对赵岳的安排做出了一个详细的计划。

尽管现在还不能判断赵岳到底是真反正还是假反正,但教授给他一些情报工作的常识,还是有必要的,如果赵岳反正是真,则有利于他在清廷隐藏好自己的真实身份,更好的完成任务;而赵岳是假反正,也能迷惑清廷,让清廷误以为自己己经完全相信少赵岳,也同样有利于下一步的工作开展。

李云贺道:“干情报工作,第一是要保密,上面分派下来的事情,对于任何人都不得透露,包括自己最亲近的人在内。而不属于自己的任务,也不要打听,更不要插手。任何有关于自已身份和工作任务的信函、文件,在看完之后,都必须立刻销毁,不得留下半占痕迹来。有些暂时需要留存起来的文仵,也必须妥善隐藏起来,以免泄露。”

顿了一顿,李云贺接着又道:“第二条就是注意细节,因为我们是在清廷的内部工作,而且清廷不可能不在暗中详查我们,因此我们的工作等于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被暴露往往都是由于细节上没有留意。比如在北京城里,我们是以这家茶馆为联络点,但如果你来得太多了,由其是一个人总向这里跑,也就难免就会引人怀疑,那么你平时的时候就应该多跑一下其他几家茶馆,有时也带几个朋友一起过来,这样当你再为了联络而来到这里时,也就不会引人注意了。”

赵岳确实是第一次接触情报工作,这才知道这里面原来有这么多复杂的事情,和打仗完全就是两回事,因此也连连点头。

李云贺又道:“大体的原则只有这两条,而且你的情况比较特殊,只要注意这两点,就不会有大问题。不过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尽量打入清军的内部,我们也会尽量配合你。但首先我们要了解你现在的情况,因此你要将你清廷的经历详细的告诉我,不要有任何的隐瞒和掩饰。包括曾经泄漏过的一些机密,我们才好为你规划下一步的安排。”

赵岳也点了点头,也将自这一年半以来在清廷的经历说了一遍,而李云贺又追问了一些细节情况,基本对赵岳现在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其实现在包括赵岳在内的原商家军人员虽然获得的爵位都很高,但并没有得到清廷的重用,而是独立组成一营,仅仅只是付责清军的训练工作,而没有在军队中正式任职。当然有一批人为了能在清廷立足,也确实是很卖力气的训练清军,以希望能得到清廷的赏识。而赵岳为了暂时委曲求全,取信于清廷,也确实泄漏了一些过去商家军的训练方法来训练清军。不过由于赵岳心里对自己被降清廷一直有些耿耿于怀,和洪承畴也一直有一点隔阁,有时还会顶撞洪承畴几句,因此在洪承畴面前不如李本深受重用。

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李云贺也笑道:“赵中校,看来你想要打入清军内部,到并不容易啊。”

赵岳也苦笑了一声,道:“我怎么会知道有现在的局面,早知如此,当初就该……”

李云贺笑着打断他道:“过去的事情就不用提了,另外靖北王也有指示,为了让你能够得到清廷的信任,可以将你所知道的训练战斗方式都告诉清廷,这一点不必有所顾忌。不过现在你回去之后,以前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不要有太大的变化,想取信于清廷,还是要慢慢来,不能变得太过突然,否则就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只能耐心的等待机会,做到不露痕迹。现在暂时就这样。”

赵岳点点头,两人又讨论了一下以后的联络方式、细节,李云贺才由暗道离开,而赵岳又过了一会儿之后,才出了雅阁,付账离开。

第208章 清廷新军(上)

第二天,多尔衮带领着一干满清的文武大臣,果然就在北京城郊外的大校场中参观了新军的操演。

清军的新军确实都是按照过去商家军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不过投降清廷的原商家军士兵本来就不多,而且大半都是刚参加商家军不足一年的新兵,超过两年的老兵,不足十人,而真正有训练队伍,以及指挥作战经验的,还只有李本深和赵岳两个人。因此这五支新军实际也就是他们两个人在主要付责训练,这也是洪承畴一再容忍赵岳的重要原因。

五支新军各派来了两千人,一共一万人,依次下场进行操演。所进行是队列,刺刀、以及火力训练。多尔衮对队列、刺刀的训练并不感兴趣,重点还是观看火力训练。而火力训练又分为两种,一是原地不动的三段连射训练,二是逐排向前推进的射击训练。

清军的新军确实都是按照过去商家军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因此在射击的速度和组织上,也觉时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清军使用的火铳是火绳枪和燧发枪混用,比率大约是四比一到三比一之间,由于这次五支新军各自都只派来了两千人,因此各队都是使用的燧发枪。

从射速上说,正常情况下,火绳枪在一分钟内,一般只能射击二到三次之间,就再熟练的火绳枪手也很难超过三次,而煫发枪的射速一般都在三次以上,熟练者可以达到四次以上,甚教接近五次。其实现在中华军的射击速度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平。

但由于清军没有雷汞,因此使用的是煫石打火的煫发枪,这种燧发枪的射速虽快,但射击的成功率只有七成多一点,这也就意味着在四枪之中,差不多就丢有一枪哑火。其实燧发枪的射击成功率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雷汞还没有出现之前,再好的煫发枪也只能达到八成五左右的射击成功率。而使用雷汞之后,才能使射击成功率无限的接近百分之百。

不过在操演中,如果一百枪里夹着二十多枪打不响,如果不是内行人根本就看不出来,而多尔衮也没有真正和商家军作战过,对商家军的火力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但他是和明军交过手,现在只是觉得现在清军的枪声一排接着一排,连续不断,发射的密集程度也确实比以前所见的明军强得太多了。因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商家军的战斗力为什么会这样厉害。就算是用骑兵去硬冲这样的阵形,也一定会损失惨重,而步兵则更是杯具了。

当然也可以看出,五支军队的训练,也确实是花费了一番心血。

当然多尔衮也清楚现在看到的,不过是一次操演训练,并不代表实战的战斗力,事实上过去和明军交战时,经常可以看到,面对八旗铁骑的进攻,许多明军吓得手脚发软,根本就无法从容填弹射击。因此他也想来一次仿真的实战演习。当然就是仿真,也不能用人在当对方,多尔衮用的是动物——狼。

为了这次操演,检验新军的真实战斗力,多尔衮也确实是煞费了一番苦心,提前两个多月,抓获了二千多只狼,作为仿真实战演习的敌人。

现在将所有的狼分为五批,每一批约有四百多只,在演习之前,狼群都被饿了三天。而每队新军出动三百人,以火铳来对抗这四百多只狼。并且在校场中以木栅围出了一个长宽各约一百步的方形围场,人狼大战就在这个围场里进行。

观看的一些原明官员对此都十分不以为然,还有不少人在心里都暗暗鄙视多尔衮的做法,果然是一付蛮夷之族的做派。但满族官员到是觉得这在正常不过了,虽然说两次南征清廷都败得很惨,但在这个时候,满族还保持着捍勇、尚武、好战的性格,在他们看来,这无非就是一场大型的围猎活动嘛,要是连一群狼都杀不过,还有什么用,上战场去也是送死。当然这一次狼群的数量确实是多了一些。

而洪承畴也知道,这才是今天最关建的时刻,因此首先派出场的,是由三大营新军派出的三百名士兵。其实洪承畴也摸不清各支新军的真实战斗力到底怎么样,但三大营是从满八旗中抽调的精锐,怎么也差不到那里去,只好首先把他们派上去,希望能开一个好头。

三百名士兵在围场的一端排成了三排横队,只见一声令下,在围场的一侧,栅门打开,四百余只野狼纷纷冲入围场中来。每只狼都是饿了二三天,眼睛都有一些发红,一见前面有猎物,立刻发出一声声狼嚎,向横队方向奔跑过来。

第一排的清军举起手里的火铳,对准了蜂拥而来的狼群,在狼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