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5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由于这些武器都处于最早期的阶段,加上当时的人对火器的认识也还不足,因此在实战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不大。而进入十七世纪之后,满族开始崛起,中国也才开始注重实战能力更强的枪炮发展。而这方面西方的技术又强于中国,结果就给人以西方的火器水平比中国强的印像。

不过现在也不是做科学研究的时候,还是以实战为主,因此对新武器的研究,商毅也规定了几个方向,还是以枪炮为主,主要是:后填弹式火炮、后填弹式步枪和连发枪,也就是早期的机关枪。因为商毅知道,这些武器不仅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能马上就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商毅可不想兵工厂拿着有限的研究经费,去弄些花里胡梢的东西出来。

这次孙和鼎带来的,就是兵工厂刚刚制做出来的两种后填弹式步枪,和三种连发枪。

新武器的测试,是在南京城外东南的大校场进行,随商毅一起来参加测试的,还有南京军区的段鹏、何冲、张达江等司令部成员。本来这种场合,亚莉桑德拉是一定要来的,不过现在她正在怀孕期间,而且还有三个月,就到了预产期,因此商毅坚决要求她留在王府瑞安心的养胎。因此也只好作罢。

这时在大校场上,停着十余辆大车,由兵工厂的人员看护,而在五十步左右的地方,己经竖好了二十几个标靶,其余的士兵分别在两侧。

测试开始之后,兵工厂的工人们首先从车上拿出五支火枪,孙和鼎接过一支,双手递给商毅,道:“王爷,这是改进之后的掣电铳。”

掣电铳是明代的著名的科学家赵士桢就根据佛郎机炮的原理,研制出的一种早期的后填弹式步枪,铳身全长六尺,重六斤,前部安有准星,后部安有照门和装填子铳的弹仓,每铳备五个子铳。铳子铳长七寸,重十两,开有火门,能装二钱四分火药与二钱重的弹丸一枚;而且在子铳的中间部分,用一个铜盘压住,以防止在发射后烟气从筛缝中泄出,熏灼射手的眼睛;因为子铳可以轮流发射,因此射速极快,名命为挈电铳,也就是指射击的速度快如闪电的意思。

这种掣电铳商毅也弄到过几支,不过经过测试发现并不实用,一是枪身太大,全长有六尺多,达到了一米九左右,在战场使用极不方便,二是射程太差,连五十米都达不到,因此基本上无法在战场上使用,而且也没有装配眀军,这大概也是后世有关掣电铳资料不多,远没有鸟铳、鲁密铳有名的缘故。

在另一时空里,真正的后填弹式步枪,一直到十九世经初才出现,其实在此之前,也有无数人在研究过后填弹式步枪。并且有不少成品出现,不过由于这个时代的金属加工精度太低,游隙过大,导致闭气性不佳,因此也极大影响了步枪的射程和威力。使后填弹式步枪始终不能取代前填弹式步枪,这也是早期后填弹式步枪的通病。

不过赵士桢的道路是正确的,如果能够提高掣电铳部件的加工精度,还是可以提高掣电铳的性能,另外就是改小尺寸,商毅也不指望现在就能把铜制定装弹壳搞出来,彻底把前填弹式步枪踢走,对火枪的要术是长度不能大于五尺,即一米五,有效射程不能低于四十步左右,即六十米,这两个条件必须满足。

因为现在南京政府的金属加工技术比赵士桢那个时候要提高了不少,经过孙和鼎等人反复改进之后,确实使挚电铳的密封性能好了不少,尺寸也改小到只有四尺九寸,约合一米四八左右,另外打火方式也改成了火帽撞击打火。而有效射程也免强能够达到四十步。

商毅拿着新的掣电铳,听孙和鼎介绍完之后,也点了点头,让孙和鼎进行试射。

五名试射人员举着掣电铳,对着四十歩外的靶子“啪啪啪”一阵射击。商毅、段鹏等人也都在一边仔细看着,并且还专程拿来一只座钟计时。

掣电铳的射击速度确实比一般的步枪快得多,一分钟射击次数都在七次以上,如果加以训练,每分钟射击达到十次以上,也不是不可能,只可惜在射程还有所欠缺,四十步的距离,虽然可以打裂木靶,但对铁片的穿透力还不足三成。如果在战场上,估计必须拉近到三十步左右才有效果。

而且论孙和鼎介绍,除了射程之外,由于结构复杂,制做工艺难度大,掣电铳的造价和制做时间都比一般的火枪高得多,一支挚电铳差不多要抵上四五支前装弹式煫发枪。另外挚电铳还有一个劣势,就是因为掣电铳是釆用子铳发射,早期的掣电铳子铳加上火药、弹丸之后,重量达到了一斤多,现在虽然改小了尺寸,但也有九两多,而且子铳的长度也有五六寸,因此一名士兵最多也只能携带三十发左右的子弹,而以掣电铳的发射速度,三十发也就只够三分钟用的。

当然如果在部队里少量装配,还是可以的,至少在近距离的威力还是很大,另外在一些特殊战场,比如城市战、丛林战,就要比前填弹式步枪有用得多了。当然还有就是在船上作战。因为在这些地区作战,距离相对较小,重要的是射击的速度。

因此段鹏听了之后,也连连摇头,道:“太可惜了,如果这种掣电铳可以给一部份特种兵装配使用,到是很不错,因为特种兵会常在城市、山林作战,但如果携带的子铳太少,也就没什么用了。”

商毅也点了点头,道:“不过和先前的掣电铳相比,这己经很不错了,我看可以装配给海军部的水手,在敌军登船,或是我们攻上敌军的战船时,这种掣电铳的射速,也就大有用武之地了。等我把海军部的人找来,让他们试用一下,看一看怎么样。”

这时孙和鼎又让人拿出第二种后填弹式步枪,递给商毅,道:“王爷,这种火枪也是后填弹,但没有子铳,使用的是纸壳定装子弹,到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商毅接过来一看,这种火枪比改进之后的掣电铳还要小一些,大约在四尺五寸左右,在铳管后部装有照门和弹仓,而且铣管里还刻有膛线。看到这个设计,商毅就明白,是为了加大射程而釆用的设计方式。

随后开始试射,第二种后填弹式步枪的射击速度和掣电铣差不多,但射程确实比挚电铳还要大一些,达到七十到八十米,而且由于是使用的米尼子弹,因此穿透力也更强一些,在五十步的距离上,打穿铁甲的成功率达到了九成以上,商毅也估计,这种步枪实际的射程,可能还会更大一些,虽然还比不上现在用的燧发枪,但完全可以达到战场的需要,另外也解决了子弹携带的问题。

段鹏等人都是经过战场的,看完了火枪后测试之后,也都意识到,这种步枪确实是比掣电铳更实用的一些,如果能够大量装配,可以使中华军的战斗力再提高一大截。因此也道:“王爷,我看这种火枪到是好用,不妨可以制造一批。”

第222章 新武器(二)

商毅也点了点头,问道:“孙先生,这样一支火枪的造价是多少?”

孙和鼎有点尴尬,道:“比改进了以后的掣电铳差不多翻了一倍。”

商毅听了,也吓了一跳,那不是等于是十支燧发枪了吗?现在一支燧发枪的实际造价约在十五两白银左右,也就是说这样一支后填弹式步枪的竟达到一百五十两左右吗?虽然说现在自己现在的财政状况良好,但要大规模装配这两种步枪,估计也要弄得国家破产,因此也道:“有这么贵吗?”

孙和鼎道:“回禀王爷,如果单论造价,这种火枪的成本也不会超过三十两,但制造起来极为麻烦,如果以现在杭州兵工厂的火枪车间全部都来生产这两种火枪,每月的产量估计不会超过八百支。”

商毅点了点头,这也是早期后填弹式步枪不能普及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难以大规模制造,只有到了以后,等金属制造工艺发展了,才能大批量的生产。

但虽然这两种枪都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外,不过兵工厂能够做到这一步,己经相当不容易了,毕竟真正能大规模运用于战场的后填弹式步枪,在另一时空里,还要等两百年才会出现。

当然现在能做出这样水准的后填弹式步枪,也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毅首先把雷汞和火帽给捣故出来了,在另一时空里,这两样发明在后填弹式步枪的发展中,是置关重要的。因此如果照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也许用不了五十年,就能造出真正实用的后填弹式步枪来。

于是商毅也对孙和鼎道:“孙先生,你们己经做得很不错了,后装弹的火枪可不是一下子就能造出来,就以这两把火枪为基础,再逐步改进吧,总有一天会造出更好的枪来。”顿了一顿,又道:“而且就是现在这两种步枪,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虽然只能少量装配。但如果在战场上运用得好,还是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

孙和鼎听了,也十分激动,道:“王爷放心,我们一定会努力制造出更好的步枪来。”

商毅也笑了一笑,道:“来,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连发枪。”

连发枪其实也就是第一代的机关枪,在枪炮取代了传统刀剑弓矢,成为战场上的主要武器之后,各国也都在追求杀伤力更大的武器,但提高武器杀伤也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提高射程,在敌人还打不到自己的时候,先打中敌人,二是加快射速,在相同的时间中,比敌人打出更多的子弹,于是也就开始有了各种连发枪的发明。

不过在马克泌机关枪出现之前,所谓的第一代机关枪或者连发枪的原理,其实都是多管枪,管风琴枪就是其中的代表。但管风琴枪的劣势也非常明显,一是自身的重量太重,一架一百管的管风琴枪的重量差不多等于中型火炮,必须放在枪车上才能行动。二是填弹速度太慢,一次射击完之后,基本就等于打酱油了。

中华军到是装配了不少管风琴枪,但也是只有到了战斗最关建的时候,才会使用。而且管风琴枪的原理十分简单,商毅收到的情报,清廷已经开始在进行仿制,因此自己也有必要制造出更为先进的连发枪来。

当然现在的连发枪都不是兵工厂自行研究的,而且由商毅提供图纸和设计思路,然后由孙和鼎带着兵工厂的研究人员反复试验。其实商毅一共提供了五种多管连发枪的图纸,但由于目前技术的原因,只做出了三种。

这时孙和鼎己经招呼员工,从一辆马车上抬下来三架连发枪,放在地面上开始组装。这三架连发枪,都是在枪管后面有一个圆形的弹仓,装上数量不等的小枪管,用一个四脚支架支撑在地面上,而在弹仓后方,还有一支摇杆。

这种连发枪在另一时空是叫做防卫枪,是在1718年,英国人詹姆斯·巴克发明的一种转轮式连发枪。射击原理和左轮手枪相似,在弹仓的每个孔,装上金属小管,管中装纸壳定装子弹,用弹仓后方的摇杆,将每一个金屙小管转至枪管定位,然后再逐一发射。等子弹射光后,弹仓可以取下,装上另一个弹仓,就可以继续射击。

这个设计事实上是非常先进的想法,远远超出了当代的技术。同时也对后来的连发枪发明进行了启发,在防卫枪之后,绝大部份的连发枪都釆用将枪管排列成圆简形设计,以围绕轴心旋转,达到轮转发射的目地。

不过巴克发明的防卫枪是六管转轮,而兵工厂为了加强防卫枪的威力,设计了六管、九管、十二管三种转轮,弹仓的孔数也一起扩大,这样一个弹仓的量犬装弹量可以扩大一倍,射速也可以得到提高。

三架防卫枪都安装好之后,开始计时发射,在三分钟的时间里,三架防卫枪的射击都十分顺利,六管防卫枪射击一百五十五次,九管防卫枪射击一百八十八次,而十二管防卫枪的射击次数达至二百一十七次,平均一分钟达到七十次以上,比管风琴枪还略慢一点。

不过由于防卫枪是后填弹式,因此射程并不远,也就在四五十米左右,比管风琴要缩短了一倍。但只要装配上足够的弹仓,防卫枪就可以连续不停的发射,这一点可比管风琴枪要强得多。另外因为防卫枪只有一根主枪管,因此重量也比管风琴机轻得多,一个人就可以搬,而且造价也比管风琴机要低得多了。

段鹏等人也看得两眼发光,等测试完了之后,段鹏兴奋得道:“这种连发枪太厉害了,完全可以取代目前使用的管风琴枪。”

何冲也道:“是啊,如果在一个团里有十架这种连发枪,完全可以对抗三万人的进攻了。”

商毅也连连点头,道:“不错,不错,这种枪造得确实不错。”

孙和鼎听了,也十分高兴,道:“王爷,各位看第二种连发枪吧。”

这时兵工厂的员工已经将第二种连发枪装好了,这种连发枪的样子到是像一门火炮,有一个粗大的炮管,并且架在一辆炮车上推过来,也是三架。

段鹏不禁好奇道:“这不是一门火炮吗?怎么叫连发枪呢?”

商毅笑道:“你过去仔细看看。”

段鹏听了,马上来到这门像火炮的连发枪前,这才发现原来炮管是一个大圆筒,里面密密麻麻排着几十根枪管,样子到像蜂窝一样。段鹏这才明白,其实还是多管连发枪。

这种枪的名字叫米特留雷斯枪,是在1851年,比利时的法肯姆普斯上尉发明了一种改良的排放枪,后来由他的同胞比利时著名的军械设计师,约瑟夫·蒙蒂格尼进行改良,被当时法国拿破仑三世采用。后来“米特留雷斯”这个词,也成为法国机关枪的名词。

米特留雷斯枪是将三十七根枪管铸在一个圆管里,子弹装填工具是一块带有三十七个圆孔的钢板,每个圆孔内插入一颗子弹,每颗子弹的位置对应一根枪管。击发机构由一个手柄驱动,顺时针转动手柄一周,全部三十七发子弹会在一秒钟内全部射出。然后再抽出子弹装填钢板,更换一块,就可以继续发射。

如果射手愿意,他也可以通过控制摇动手柄的速度让每根枪管以任意速度依次击发。居说按照当时的记录,一个操作娴熟的米特留雷斯枪操作组的平均射速为每分钟十二次齐射,即四百四十四发子弹。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数字,在实际操中,是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准。

不过由于米特留雷斯枪的外型像一门小炮,又装有轮子,因此法军在普法战争中并没有把它拿来当作步兵支持武器,反而大部份被当成炮兵使用。结果表现得一蹋糊涂,只有在少数支持步兵的例子中,它的效果十分良好。结果在普法战争之后,被加特林枪取代了。而比利时也曾把它推销给当时的中国,但中国并没有购买。

但由于米特留雷斯枪的制做工艺过于复杂,由其是对子弹装填钢板和枪管对位的精准度也要求更高,因此出故障的机率也就更大。在试射的时候,只有一门米特留雷斯枪在三分钟内顺利发射,其于两门都出现了卡壳现像。但顺利发射的那一门米特留雷斯枪,在三分钟内,打光了十三个子弹装填钢板。平均一分钟达到惊人的一百五十发。虽然射程和防卫枪差不多,但射速几乎是防卫枪的一倍,因此威力也更大。

段鹏、何冲、张达江等人也看得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儿,段鹏才道:“如果不是卡壳的话,这种连发枪也在可怕了。”

商毅也点了点头,在这个时代,米特留雷斯枪确实己经是最可怕的武器了。不过现在看来,目前的工艺水平离这种枪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估计还难以大规模的普及部队使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第223章 新武器(三)

下面测试第三种连发枪,这种采用的是跟前二种的连发枪完全不同设计,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