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5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在此前,中华军已经攻占了济南府的东北部地区,济南也和兖州一样,在北面和东面四五十里的地方,各有一座县城,北面是位于大清河边的济阳县,和从水道直通济南,而东面是章丘县,有官道和济南相通,因此这两个县也都是济南的屏障。

早在周少桓出兵清扫济南府东北地区的时候,阿巴泰就已经开始加强济阳和章丘县的防守,而且判断中华军对济南的进攻,应该是在章丘方向。因为这时济南东部的高苑到湽州一线已经都被中华军占领,因此进攻章丘,中华军不必担心自己的侧翼遭到清军的袭击。

清军在济南府的兵力,可要比兖州府雄厚得多,仅常规的兵力就有五万以上,阿巴泰统领二万人马,坐镇济南,两面接应;由博洛带领两万人马,驻守济阳;由镶蓝旗梅勒额真谭布,带一万二千人马,驻守章丘。而且这时阿巴泰还决定,调动驻守泰安州的神威营,驻守章丘县。

神威营是清廷训练的六支新军之一,人数为一万五千人,由阿巴泰的小儿子岳乐出任神威营统领。泰安州正好位于济南到兖州的官道之间,因此神威营驻扎在这里,也可以随时曾援济南或兖州。

接到了阿巴泰的命令之后,岳乐留下五千士兵驻守泰安州,准备增援衮州,自己带领一万人马,来到济南,给阿巴泰留下了三千士兵作为预备兵力,然后带着剩余的七千士兵,赶到章丘县驻守,而阿巴泰又给岳乐增派了三千兵力,使一个小小的章丘县,聚集的驻守兵力达到二万二千多人。

在进攻济南之前,周少桓已经通过情报人员,基本查清了清军守卫济南的兵力布置,虽然周少桓对中华军的战斗力有充份的信心,但也考虑到清军在济南的兵力确实十分雄厚,因此在制定进攻济南的计划时,周少桓并没有向南线那样,分兵两路,同时进攻济阳县和章丘县。而是把主要进攻的方向放在章丘县。

不仅是出于进攻章丘,不用担心自己的侧翼,另一方面,由于前一阶段的军事行动都进行的十分顺利,全军上下的士气都非常高昂,也希望能够找到清军的主力,进行决战,一但击败了清军的主力部队,那么下一步进攻济南的战斗,也就容易多了。

因此周少桓最终决定,担任进攻章丘县的是第四军,而第九军第十四师、驻守高官寨、切断济阳和章丘的联系,并掩护中华军的侧翼,第四旅进驻枣园,付责阻击济南方向的援军,第九军的特种兵旅则随第四军一起出战,进攻章丘县。这一次战斗,总计投入兵力达到三万五千多人。因此周少桓也认为,虽然清军在章丘县布置了大量的兵力驻守,但以中华军出动的兵力,足以攻下章丘县了。

但让周少桓没有想到的是,中华军在章丘县下,会遭遇到清军的顽强抵抗。

岳乐率军到达章丘县之后,立刻就立刻接管了守卫县城的指挥权,并且作出了十分周密的防御部署,然后督促士兵昼夜抢修防御阵地。

而且岳乐带来的七千神威营士兵,一共有火枪五千二百余支,各种火炮一百五十余门,另外还有大量震天雷、霹雳火箭等火器。而驻守章丘的清军也有火枪八百余支,火炮十几门。另外全军还有弓箭手五千多人,因此纯火力来说,和中华军已经相差并不多。

神威营按照中华军的训练方式,差不多进行了两年的训练,而岳乐的年纪并不大,但实战的经验却不少,而且对于新事物、新思维的接受也比较快,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也非常认真的学习中华军的各种战斗方式,和战术思想,因此这时他对战争的理解,已经和中华军十分接近了。

而在章丘县的防守布置上,岳乐并没有只局限在章丘县城外围,因为这时章丘县本来就位于一个丘岭地带,可以设置阻击的地方很多,而且清军在章丘县有足够的防守兵力,因此岳乐也将防线扩大到章丘县方圆五里以内的地区,在所有的重要据点,险要的地段,都布置了防守阵地,并都按照中华军的标准,依托地形,不仅挖出了十分完善的战壕防线,同时还木桩、泥沙袋,土石等材料,修筑了几个简易的堡垒,做为阵地的核心。

在每一处阵地前三百步内,所有的树木和庄稼全都砍光,并且在战壕前还设下了一道十余步宽的鹿砦,而且各阵地之间,都有交通壕相连,并在交通壕上面全部用树木、门板掩盖,并加盖厚厚的土石,底下再支撑木柱,可以十分有效的抵挡中华军的炮火轰击。互相兵力支持不受外界影响。

等到是以十几多座堡垒为核心,章丘县的整个防御系统建戌之后,岳乐也十分满意,认为这样的阵地,完全可以抵挡得住二到三倍的中华军进攻。

第018章 山东战役(六)

中华军对章丘县的进攻是在四月二十六日开始,比进攻充州的战斗晚了两天。

第四军分别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向章丘县展开攻击,东线的进攻,是由第二师付责,主攻清军的三岔岗、白虎山、刘林集、赵家官庄等阵地;南线进攻由第十一师付责,攻打清军设在这里的经石桥、向沙沟、小水口,马头崮等阵地;由第二旅进攻北线,这一线有桑家铺、大望店、郑港村等阵地。而第九军的特种兵旅担任预备部队。

战役一开始即异常激烈,因为这一次清军使用的火器比率,也超过了以前的任何一次战斗,火力也大幅提高。对中华军的进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清军在训练新军,对中华军来说,并不是什么密秘,因此中华军对清军的火力加强,也有所预料,而且在战斗之前,周少桓也收到了童大勇发来的衮州战场的战报,知道不能再用以前的观念来估计清军的火力,也向全军发出了预告,但在进攻开始之后,还是大大出乎中华军的想象。

好在是中华军也有心理准备,因此在渡过了最初的震惊之后,中华军很快就稳定了下来,向清军的阵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在东线第二师的炮兵营首先向清军的三岔岗阵地发动一连串凶猛的炮击,各种火炮纷纷开火,曲射直射,打得清军的阵地爆炸不断,清军的士兵几乎连头都无法抬起来。虽然有战壕,泥沙袋墙作掩体,但清军还是伤亡了不少士兵。

尽管清军也开炮还击,但清军的火炮数量虽然并不算少,但要分散在十多个阵地上,因此单在某一个阵地上,清军的炮火远不能和中华军相比。

随后第二师三十七团也在火炮的掩护下,向三岔岗阵地发动了地面进攻,虽然遭到了清军的顽强阻止,但三十七团的士兵表现得十分英勇,冒着清军的火力,奋力的突击,同时该团的炮兵营在离清军阵地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架起了三十门臼炮,轮番将开花弹打进清军的阵地里。

有了炮兵的有力支援,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激战之后,终于突破了清军的防线,双方在清军的阵地里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虽然清军也奋力的抵抗,但在第二师的另一个团増援到战场之后,清军终于抵抗不住,放弃了三岔岗阵地,向章丘县撤退。

随后,第二师又向白虎山阵地发动了进攻。守卫白虎山阵地的是镶蓝旗牛录额真纳海,守军只有五百余人。纳海本来是满八旗的一个普通步甲兵,由其南征失利,满八旗的精锐丧失大半,后来又要进行扩军,加上他又有一点门路,这样才当上了牛录额真,但无论是他本身的能力,还是战场上的经验,其实都不算合格。

其实岳乐也知道纳海有几把刷子,但因为白虎山阵地是章丘县外围最高的一个阵地,岳乐认为这里有险可守,不必布置过多的兵力,因此才派纳海来守卫白虎山阵地,而纳海也不敢抗令,只好硬着头皮上来。

三岔岗的阵地的失守,也给白虎山的守军带来了巨大的心里压力,因此第八师向白虎山发动进攻之后,守军自身就发生了混乱,结果没有抵抗一会儿,纳海就带着军队,逃离了白虎山。

白虎山可以俯视章丘县东面的全部防守阵地,因此夺取了白虎山之后,中华军在东线的战场上,也取得了极大的优势,第二师马上将自己的师部移到白虎山,准备继续向章丘县发动攻击。

中华军在南线的进攻,就要困难得多,南线首先进攻的是经石桥,这个地方虽然叫桥,但实际并没有河,只有一条巳经干枯了的河床,清军在经石桥的西岸修建了防御工事,抵挡中华军十一师的进攻。

同样是在炮兵的掩护下,中华军向清军的经石桥防线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但干枯了的河床确实增加了中华军的进攻难度,尽管十一师的士兵们十分努力,而且有几次都突破了清军的防线,但都被清军给打退了回来。

双方在阵地上进行了反复的争夺,甚致是几次易手,在河床里几乎都躺满了中华军士兵的尸体。有一次中华军几乎都已经将清军给逐出了阵地,但与经石桥防线相邻的小水口防线派来一支援军,结果清军合兵之后,奋起发动反击,竟然硬生生的又将中华军给打得退回到经石桥的东岸。

直到后来十一师派出一个营,阻击其他阵地的援军路线,彻底断绝了清军的后援,这才算是攻占了经石桥阵地,但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而随后第十一师又向清军的小水口防线发动进攻,但连续进攻了三次,都无法突破清军的防线,南线的战事也就陷于了僵持中。

虽然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但中华军在东、南两线都还取得了一些成果。而进攻最不顺利的,还是北线,因此仔责北线进攻的是第二旅,首先进攻的是清军的桑家铺防钱。但按中华军的编制,旅一级是没有炮兵团的,虽然每个团配有一个炮兵营,但为了便于行动,炮兵营携带的都是中轻型火炮,射程有限。

由于缺乏重型火炮的掩护,在对桑家铺防线的进攻一开始,第二旅就遭到了清军阵地上火炮的打击,尽管后来炮兵营在清军的打击下,在靠近清军阵地的前沿架设了火炮,为进攻的部队提供火力支持,但效果明显差得多。因此虽然中华军连续向清军的阵地发动进攻,但经过了一天的战斗,还是始终无法突破清军的阵地。

在第一天的战斗结束之后,第四军攻破了清军三个阵地,由其是攻克了白虎山阵地,在东线取得了十分眀显的优势。这样的结果,也算是差强人意。但由于清军的火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也给中华军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在第一天的战斗中,中华军一共阵亡一千一百多人,另有一千三百多人受伤。而且这一次受伤的士兵可就不像是兖州战场,都是受得皮肉伤,在这里的大部份士兵都是被枪丸击伤,不仅恢复起来很慢,而且有相当一部份士兵难以治愈,或者说就是治愈了以后,也无法在从军参战了。因此实际这一天的战斗减员人数,超过了二千人。

这样的伤亡结果,也是在战斗之前,周少桓没有预料到的。说实话由于前几年中华军连续击败清军,因此在全军中都有一股看不起清军的情绪,虽然说这种情绪使中华军在与清军对阵时,在心理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也不能否认,也在中华军中滋生了骄傲的心里,认为清军不过如此。

这一次山东军区首先得到商毅的命令,向清廷发动全面进攻,整个山东军区也都蔓延着一种乐的情绪,认为总算是轮到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可以向其他的部队正明,山东军区的实力,同时也是自己建立功勋的大好机会。而在一开始阶段的连续胜利,也助长了这种情绪。

但现在山东战场的两条战线上,中华军都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而这其中,又是以济南一线的困难更大一些,毕竟在兖州战场上,中华军差不多已经摸清了清军套路,巳经开始取得优势了。

不过战斗已经开始了,也就不能这么半途而废,何况今天的战斗也不是全对中华军不利,不是也夺下了凊军的三个阵地吗?因此众将也都认为,明天应该继续向章丘县发动进攻,给清军施加更大的压力,由其是在东线,完全可以借助目前取得的优势,一举突破清军的外围阵地,一直打到章丘县去。

而周少桓当然也不甘心就这么撤军,见众将依然士气不减,也十分高兴,因此也决定在第二天继续加强攻势,争取突破章丘县的外围防线。

当然中华军虽然伤亡不小,但清军的情况也不见得好到那里去,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清军也阵亡了八百余人,另有一千余人受伤,丢失了三个阵地,由其是白虎山阵地,也确实让岳乐觉得十分头疼。

对弃守阵地的镶蓝旗牛录额真纳海,岳乐也立刻下令,斩首示众,警示全军,再有不努力抵抗,贪生怕死者,这就是例子。纳海被斩首之后,全军也无不骇然,谁也不敢轻易撤退了。

杀了纳海当然容易,但战局也并不容乐观。除了有三个阵地失守以处,另外各个阵地的弹药消耗量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由其是小水口防线和桑家铺防线,因为战斗激烈,弹药的消耗量都达到八成左右,如果明天中华军再发动进攻,估计也支持不了一个时辰。

因为清军现在才刚刚转型,对于一场战斗中弹药的消耗量,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慨念。而岳乐计算了一下,如果按这样的消耗量,整个章丘县军储备的弹药最多也只不够用十天。而现在章丘到济南的通道己被中华军截断,想要补充弹药,恐怕十分困难,一但没有弹药了,清军还拿什么来抵挡中华军的进攻呢。这个时候岳乐也不禁有些后悔了,看来自己还是太低估了中华军的战斗力了。

第019章 山东战役(七)

进攻章丘县的战斗一共进行了五天的时间。

岳乐将纳海斩首之后,对清军的全军确实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因此在随后的战斗中,清军全军上下无不奋力死战,不敢后退半步。那怕是中华军已经突破了阵地,还是有不少清兵也仍然在阵地上死守不退,拼力奋战。

清军的顽强抵抗,也给中华军的进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尽管中华军每一天都向清军发动猛烈的进攻,并且又连续攻破了章丘县外围的刘林集、赵家官庄、向沙沟、小水口,马头崮、桑家铺等阵地,但就整个战局来说,进展并不算大,清军的外围阵地并没全部崩溃,中华军仍然还没有打到章丘县的县城前,而且付出的伤亡非常重大,战斗减员达到八千人左右,其中阵亡的士兵已经接近了五千人。

而这时在另一条战线上,进攻衮州府的中华军因为大雨而停止了攻击,两线的战事都陷入了僵局中,也令周少桓和第四军的军部人员十分憔急。

这时在章丘县里,岳乐也是坐立不安,因为在这几天的激战中,章丘县的损失也不小,外围的阵地几乎全部失守不说,兵力损失也达到了五千左右。

当然兵力减少到还是其次的问题,毕竟清军的兵力是足够的,而且在外围阵地失守以后,对兵力的需求也减小了许多,目前的兵力是完全足够的,但章丘县的弹药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岳乐估计,剩余的弹药,最多还只能坚持三天。

虽然说在这几天的战斗中,中华军的弹药消耗比清军更多,但有充足的后勤供应,可以保障在战场上有足够的弹药使用。而章丘通向济南和济阳的道路都已经被中华军切断,因此尽管在战事开始的第一天,岳乐就派人到济南给老爹阿巴泰送信,告诉章丘县的弹药不足需补充,但到现在依然杳无音信,要知道从章丘到济南,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足够了。

其实这时济南的阿巴泰也同样十分憔急不安,因为他早就接到了岳乐的信,知道这事不能耽搁,但从济南通向章丘的通路己被中华军给截断了,而且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