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6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了印刷的油墨之后,南京政府管辖内的各家印刷作坊也都开始转向活字印刷,大量的制造各种金属字模,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之后,苏浙一带的印刷作坊也都开始大量使用活字印刷,也使书籍的价格大幅下降,另外南京政府也有大量公开发行的政治文件书藉需要印刷,因此印刷市场的业务量也大幅増加,各个印刷作坊的收入当然也大下的增加了。

同时不少印刷作坊也趁势升级,也购买了蒸气机,引入到印刷生产中,成为正式的印刷工厂。而这时,民间私人办报,至少在技术条件上,已经俱备了。

不过虽然民间己经接受了报纸这件新生事务,但毕竟涉及到政府机构,一般的大印刷工厂不敢轻易接手,而小厂小作坊虽然有敢接手的,但生产规模却跟不上,因此有些议员受人之托,在参政院里发出了开放民间私人办报纸的提案。而这一提案在参政院里也得到了通过。

从商毅的心里来说,当然是对民间私人办报持支持的态度,因为他本来就来自于一个言论十分自由的时代,也习惯看到多家新闻媒体互相报导,甚致是各执一词,大打嘴仗。

而且一份报纸的作用终究有限,《中华时报》的主要职能是政府的口舌,报导的都是国家重大事件和政府的动态,但在反映社会,关心底层方面的作用有限,另外《中华时报》毕竟是一份反应主旋律的报纸,在舆论监督,反应民生方面,更是远远不足,商毅都己经在考虑,再办一份走大众路线的报纸。因此在这个时候,如果出现几份民间私人的报纸,也算对《中华时报》的一种补充,而且也开拓了民间的言论自由。早在商毅公开出售油墨的时侯,就巳经有了这个准备了。

但让商毅没有想到的是,几位内阁成员对民间私人办报的热情并没有商毅,李岩就向商毅进言,如果开放允许民间私人办报,恐怕会对朝廷多有诽谤非议之言,蛊惑人心之举,如果被别有用心者利用,结果恐怕十分严重,因此还请商毅三思。

而王夫之、堵胤锡和李格非也基本都赞同李岩的态度,劝商毅对这件事情要慎重考虑。

这个结果到是有些出乎于商毅的意料,按说最该反对的人应该是自已才对,但仔细想了想,商毅才明白过来,这就是话语权的问题,因为现在南京政府的官员们都见到了报纸的作用和巨大的舆论引导力,而终明一朝,真正最让内阁大臣们头疼的,其实并不是太监,也不是锦衣卫,因为大多数时间里,太监、锦衣卫都是皇帝制衡朝中势力主要是内阁的手段,但决不会让这三方火并起来,因此在互相之间都有一个默认的平衡局面。

内阁大臣真正头疼的,是御史,也就是所谓的清流,这批人的官职虽然不高,权力也不大,唯一权力就是可以弹亥百官,言不治罪,也就无限的骂人开火权。因此在大多数时间里,这批人就像疯狗一样,逢人就咬,什么事情,不管好坏,都要大骂一通,如果逮着了一点错,那就更是不得了,可以上纲上线,大帽子乱扣。而且骂人之后,还是一付大义凛然的样子,大有骂了你又怎么样。

虽然说言官也确实斗倒过一些贪臣奸臣,但破坏力也不容小视,许多本来是正直的大臣,因为一些小过失,也被言官给整息了火,而且许多正确的事情,正确的政策,结果也都被这批所谓的清流给搅黄了,明朝后期,还有南明弘光朝廷的东林党,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在一种史学评价就认为,明实亡于清流或东林。

因此几位内阁大臣都担心,毕竟这和参政院不一样,参政院现在有会议规范制度约束着,也闹不起多大事情来,就算是正式建国,参政院升级成国会,也是只管立法决议,内阁管行政,各顾各的,谁也干涉不了谁。而一但允许民间公开办报,就等于是给了清流一个话语权,那么他们就有机会引导舆论,对政府的政策、决议横加指责,坚以议论,再不就是口诛笔伐,骂人还不带一个脏字。而商毅是皇帝,当然可以不在乎,而内阁往往就是首当其冲。当然谁都不希望给自已扶植一帮敌对势力出来。

如果这几位内阁成员现在都还是平头百姓,说不定也会加入到清流一党中去,对民间私人报绝对会举双手支持,但现在都是内阁成员,所考虑的问题,所处的立场当然也就不一样了。

想到这里,商毅也不禁苦笑了一声,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屁股决定头脑。不过这也是因为几个人被明朝的清流们给弄怕了,同时对报纸的功能也不了解。

其实在另一时空里,报纸用来批评政府,批评国家政策,甚致指责某些官员,都在正常也不过了,而且从积极意义上说,这样的做法也确实起到了相当的舆论监督作用。当然也不派除某些报纸被一些政治势力利用来当枪使,纯粹是恶意攻击,为反对而反对,甚致宣扬一些极端、错误的言论。但报纸并不是一家独有啊,所有的政治势力都有自已的主打报纸,或者说所有的报纸也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场,有向灯的就有向火的,大不了大家就打嘴仗呗。反正谁也说不了谁,闹腾一阵之后,就会消停下来,转入到下一个热点话题去。除非是一个极端腐蚀、落后的政府,能够让所有报纸都众口一词,发出对政府不满的声音来。

而且一份报纸的生命力在于其报导内容的真实、详细和及时,以及评论的中肯和见地,真正让看报的人了解事情的真像,和隐藏的内幕,开口骂人,乱点大炮,故作惊人之言,制造噱头,在短时间还可以吸引眼球,但不能长久,如果没有真正的底蕴,一份报纸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另外,尽管说是言论自由,但自由也不是无限的,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至少不能宣扬暴力反动、弄虚造假、恶意骂人什么的,因此还是有不少规则制度限制。

听了商毅的解释之后,几位内阁大臣也都明白过来,说简单一点,就是清流可以办清流的报纸,政府可以办政府的报纸,大家就通也报纸来争吵,当然好过在朝堂上争吵,而在这方面,政府显然要比私人有优势得多,想想看《中华时报》的发行量已经达到了十万份,而民间的私人报纸想达到这个数字,还需要很大的努力,而且在信息及时、内幕消息详细等方面,政府的报纸也要比私人报纸有优势。

其实几位内阁大臣也都清楚,如果报纸也像参政院一样,在一套真正有效的制度规范的约束下,确实还是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用舆论监督政府的行政管理,官员的行为规范,反应民间生活,让政府了解基层情况,民心民意,确实都要比过去好得多。同时也对商毅充满了信心,认为他一定能够制定出一个真正有效的制度规范来。

第167章 言论自由(下)

这么一个大包袱甩给自己,商毅也不由得苦笑起来,谁让自己没事好好的,偏要搞什么言论自由,这不是自己找事吗?

不过商毅当然清楚,放宽言论,自由言论,绝对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在另一时空里的绝大多数国家,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权利,而这三大自由权利,都是公民所享有的天赋人权。而且在刚刚发生的英国革命中颁布的《权力法案》,和稍后几十年进行的法国革命发布的《人权宣言》,也提出过类似的语言。当然是不是能够完全做得到是一回事,但至少己经以法案的形式提出来了。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清廷的统制其间,在大多数时候,对于言论管制得并不很严,民间议论政治,议论朝廷大事,甚致是指责皇帝,也都是常有的事情,在一般的情况下,朝廷都不会太计效。但这并不等于朝廷真的会放任不理,一但想给某人定罪,那么以前的言论也都可以被翻出来,成为罪证,其实文字狱历代都有,只不过清廷的动静最大,范围也最广而已。

因此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来保护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这三大自由权利,也确实有必要。

虽然在商毅来到这个时空之前,中国还没有专门的《新闻法》或《出版法》但在法律体系中,有关新闻出版活动的法律规范也已十分丰富。并有人专门采录出来,编写了一本《中国新闻法纲要》。这本书在商毅的电脑里就有,基本可以拿来当参考用。

说起来商毅的笔记本电脑跟着他一起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有八年的时间了,其他的电子设备大多数都坏了,但这部电脑却一直没有出过大毛病,也不得不说,算是一个奇迹。

不过商毅也知道,这部电脑的许多零件也差不多到了正常的使用寿命,别的不说,就是给电脑提供电源的太阳能电池,在刚到这个时代的时候,电池充满电之后,可以连续使用十二个小时以上,而到了现在连两个小时也撑不过去了。虽然商毅将一部份有用的资料都抄录下来,但不可能把电脑里储存的《大百科全书》都抄录下来,有许多资料只能随要随查。

在看完了《中国新闻法纲要》之后,商毅也不禁有些伤感起来,因为这个对商毅来说,这个最有用的东西,随时都有可能彻底息火。通过这部电脑,商毅偶尔还能看到另一时空二十一世纪的景像,和自已在那个时空的亲人、战友,这个时候商毅才有一种自己是一个穿越者的觉悟,而一但电脑坏了,不仅是失去了一个大资料宝库,而且自己和另一个时空,也就基本没有什么联系。

叹息了一阵之后,商毅才又开始了工作,想编写出一套《新闻法》也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最关建的是,现在还没有《宪法》因此其他的法规也都无从制定,只能向会议制度规范一样,先弄出一个大概的《新闻出版制度管理规范》。因此商毅又奋战了几夜,终于列出了几行规范:

一、在南京政府的统制区内,每一个人都拥有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三大自由权利。

二、新闻出版必须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社会正常秩序,保守国家秘密的规定,不得发表煽动言论,散布谣言、宣扬暴力,并不得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违备。

三、新闻出版的重要政务新闻,与政府官员有关的作品,汛情、疫情、震情等内容,必须由有关政府部门统一发布的信息和材料,不得私自猜测揣摩,发布不守内容。

四、新闻出版必须保证真实、公平、公证,不得侵害他人人身名誉,不得侮辱、诽谤、谩骂他人。

五、新闻出版的内容必须经过作者同意,不得未经允许,私自登载,出版发行,修改、引用他人的作品,不得拖欠作者的润笔费用。

六、新闻出版如有违返上述几条的行为,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判刑、关闭取缔、罚款、勒令公开道歉等处罚。

列完这几条规范之后,商毅也觉得比较满,认为在目前阶段,也够用了,等新朝建立之后,再根据《宪法》的准则,制定专门的《新闻出版法规》。另外商毅也想到,一部《宪法》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是不可能制定出来质,是不是应该先搞一个《临时约法》或《权力法案》之类的东西,先用起来。这两套文件电脑里都有,趁着现在还能用,趁早都抄下来,以备不测。不过现在还是先把《新闻出版制度管理规范》弄好。

随后商毅先将拟定好的这几条规范拿给叶瑶瑱看,让她给点意见。

叶瑶瑱当然也知道允许民间办报纸的事情,因此在看完之后,笑了一笑,道:“这六条规范列得到是不错,而且把各种情况也都包括进去了,到是可以对报纸、出版进行有效管理,单从文字面上来看,每一条也都说得过去,但俱体的执行操起来,恐怕就不容易了,比如说在第二条里‘不得发表煽动言论,散布谣言、宣扬暴力’这些都以什么算标准呢?”

商毅点了点头,叶瑶瑱果然是一语中的,执行的标准,确实是一个极大的问题,虽然说自己拟定的只是规范,但甴于第六条里有处罚的决定,实际己经俱有法律的效果,不过又没司法解释说明,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漏洞,如在清朝统制的时期,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可以被理解成诽谤、讥讽朝廷。那还能怎么办,只能自认倒晦,躺着也中枪。

当然将规范细化,甚致是作出司法解释,只用花一点时间,都是可以完成的,但规范订得再详细,解释得再清楚也没有用,在执行的时候,还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只能说中国的文字里包含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因此许多正常的言论,都可以套用成违规,弄不好不但不能保障言论、新闻、出版自由,还会引发成文字狱。商毅想了想,一时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自己的判断当然是可以做为标准,但总不能什么书都先拿来给自己看,等自己点头说“可以”然后才能出版发行吧。

这时叶瑶瑱又笑道:“其实办法还是有的。”

商毅道:“哦?有什么办法?”

叶瑶瑱道:“专门成立一个审核部门,来审理新闻出版的东西,什么算可以,什么算违规,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违规了,也处罚的轻一些,等时间长了,大家也都知道尺度和标准了,也就可以正式实行了。”

商毅点了点头,这种审核部门在另一时空里也有,但人选很难找,因为这需要对自已的标准理解很透,知道那些行,那些不行,其实按商毅真正的标准,是相当宽松的,以这个时代的言语,几乎都不算什么,不过商毅也知道,放宽限制是一步一步的,不能一下子就敞到和后世一样,适当的限制,绝对有必要,甴其是现在,还是战争时期,更不能一下放开了。

就在这时,商毅忽然笑道:“很对,我看这个部门就由你来主管吧!”

叶瑶瑱怔了一怔,道:“我来主管?”

商毅笑了一笑,道:“对,只有你来主管,我才能放心。”

因为商毅也想得很清楚,在这个时代,只有叶瑶瑱是最能理解自己的思想,因此她的标准和自己的标准也最接近,而且以前叶瑶瑱一直代替自己主持政务,她的能力和态度已经得到了南京政府官员们的认同,由她来主管审核部门,当然是在合适不过了。现在商毅的重心放在处理政务上,叶瑶瑱的工作也轻松了很多,也有足够的时间来眊任这方面的工作。

就这样到了第二天,商毅和叶瑶瑱一起招集内阁大臣,首先将自己拟定的《新闻出版制度管理规范》给他们过目。

众人看完之后,也都认为这个规范相当的完善了,水平不在那个会议制度管理之下,如果按照《新闻出版制度管理规范》来管理民间的私人报纸,可以达到参政院一样的效果,不用怕有人利用报纸,胡说八道了。不过有了先前的底子,几位内阁大臣也没有显得太惊讶,只是都露出“这一次果然又没有让我们失望”的神态来。因此众人都一致认为,这个《新闻出版制度管理规范》,完全可以实行。

商毅见众人都没有意见,首先让内阁对这部《新闻出版制度管理规范》进行细化,和解释说明,同时又宣布成立审核部门,由叶瑶瑱付责。

对这一点,几位内阁大臣也都没有异议,他们对叶瑶瑱的能力已经认可,而且也明白,规范的执行,确实要有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当然是由商毅来制定,因此由叶瑶瑱来把关,也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另外这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位置,和后宫不干涉朝政的原则并不违背。

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

十天之后,南京政府先后发布了三个公告,一个是《新闻出版制度管理规范》,另二个是【南京政府初中高等教育大纲】和【科举考试制度规范】。其中前二个是立刻施行,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