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6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福临也宣称,要和中华军绝一死战,因此吴三桂也觉得现在的局势,似乎有所转机。

其实从心里来说,吴三桂并不想投降,毕竟在四川当了三年多的土皇帝,我的地盘我作主的感觉,当然比当初在山海关当一个总兵要强得多,现在又要他回去受制于他人,当然有一些抵触情绪,而且吴三桂心里也清楚,尽管商毅开出的条件确实很优厚,但等自己真的投降过去之后,那可就是完全受制于人,全看商毅的良心了,虽然说有三个师的编制,但区区这三万多人,又能有多大作用,而且粮饷、武器、弹药全部都不甴自己控制,用不了几年,自己部下的土兵就都会被拉陇过去,当然从商毅的立场来说,既然开出了这样的条件,不会一点反制的能力不保留。

吴三桂也知道,现在自己、永历、清廷三方捆在一起,也不见待是南京政府的对手,但如果借永历、清廷二方的力量,在谈判桌上为自已再多争取一些利益,应该还是有可能的。

因此吴三桂思了几天之后,也给商毅回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为了川中百姓的利益安全,愿意投降南京,消除刀兵之难,但向商毅提出的条件是:一、在答应自己的官职、官级基础上,要求封自己为王,因为投降南京,总不能没有爵位吧,而自己在清廷就己经封王了,当然不能更差了,二、自己的军队只编三个师不够,要求再増加两个旅,并且就驻守在四川不动,也不外调;三、自己投降南京,但中华军不能进入四川,可以遣使入川,接授自己的投降,并派遣文职行政官员入川理事,管理各项事务,自已将全力配合,四川的军务保护,都由自已改编之后的部队来管理。

一方面,吴三桂是和南京政府讨价还价,多争取一点利益,另外也是想拖延一点时间,也看看永历、清廷那边有什么动静,因为先前的消息,只是听说,自己派出的人都还没有回来,而自已的信送到南京,商毅再给自己回复,这一去一来,少说也要一个月的时间,那样自己也能够得到想要的信息,然后再决定下一步的打箅。

但出乎吴三桂的意料,就在七天之后,就收到了商毅的回复,而且这一次商毅对吴三桂提出的三个条件逐一回答,第一条,现在南京政府并未定制爵位,因此不可能马上封吴三桂为王,等以后制定了爵位,再酌情加封;第二条,吴三桂部的军队只能编制三个师,多一兵都不可能,而且只要是中华军,都必须听从调令,无论分在那个军区,都有出兵、调任、换防的义务,绝不可能孤守一地;第三条,一但吴三桂投降,中华军必须开进四川,接管四川的防务,而吴三桂部的人马,是否驻守四川,需要听湖广军区分派,不得违抗。

而在信的最后,商毅以极为严厉的措词,警告吴三桂,南京政府统一国家的决心,决不动摇,四川是注定要收复的,派人劝降,并不是中华军不敢来打四川,而是希望能够和吴三桂一起和平解决四川的问题,让川中的百姓少受一些苦难,因此不容易吴三桂讨价还价,并责诚吴三桂限期回复,否则中华军就视吴三桂拒绝了和平,选择战争。

看完了信之后,吴三桂也不禁有些上火,毕竟现在吴三桂的身份不同了,是一方的霸主,在四川这一亩三地上,他就是土皇带,这几年以来,还从来没有人用这样的口气对他说话,就是清廷也是客客气气,而商毅完全就是一付,不是我打不过你,而是懒得动手打你的口气,当然令吴三桂有些接受不了,既然商毅以为可以硬吃自己,那么不妨就打一仗看看。

虽然说吴三桂也知道,自已的整体实力不如中华军,但并不是不能打一仗,这时中华军已经攻占了夔州府,但那是趁着川军屯兵于东南,东北空虚,才被中华军袭击得手了,现在吴三桂已将通向夔州府的各个要路都派下了重兵,据险把守,虽然说中华军的火器,但想要突破这些险隘,也要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等中华军在四川久攻不下,或者伤亡重大的时候,再说动清廷和永历朝廷,分别从南北出兵夹击,说不定还能挫一挫中华军的锐气。

当然吴三桂还不敢奢望到就此一举就击败南京政府,或令南京元气大伤,毕竟现在南京政府的基础雄厚,一二次败仗,还是扛得起来的。

因此吴三桂也下令众将,加强夔州府一带地区的防守,严守阵地,皆共存亡,凡是有不战而退,弃守阵地者,必斩不赦。

只不过令吴三桂没有想到的是,中华军并没有从夔州府发动进攻,而是从湖北湖南两省交界的石牙关出击,首先攻占了黔江县,然后又进取彭水、武陵两县,沿涪陵江一路西进,直逼涪州。

吴三桂接到涪州的告急之后,也不禁大吃一惊,万万也没有想到,中华军并没有从自已布下了重兵防守的夔州府一带进攻,而是从四川中部的黔江开始。

这并不能说吴三桂的判断有误,因为现在中华军基本已经占领了夔州府全境,四川湖北边境的险要地段,都己被中华中突破,而且中华军在夔州府境内己集中了湖广军区的三个军,总兵力八万有余,在军中还有原来的大顺军、忠贞营余部,熟悉这一带的路途地区,沿官道向西可以直逼成都,沿长江逆游而上,可以进取重庆,正是用兵之地,因此换了是谁,都会把重兵布置在这一线上。

而在四川湖南交界一带的地区虽然留守的兵力不多,但这一带地区的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关隘林立、汢河纵横,交通极不方便,只能携带少量轻小火炮,而中重型火炮根本无法携带,而且后勤困难,因此中华军决不会从这里发动进攻,但吴三桂却没有想到,中华军偏偏没有从夔州府这一线,而是从防守薄弱的四川中部发动进攻。

现在川军在四川东北一带的防线布置是,由夏国相领六万人马,驻守渠县、挡住中华军西进,王绪领三万人马驻守渠县以北的东乡且,保护夏国相部的侧翼;胡国柱领六万人马,驻守忠州,遏断长江,防止中华军沿江而上,在这一线上,共计布置了十五万大军,分别从北、西、南三个方面,堵住夔州府的中华军,也算是防守严密。

涪州位于涪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口处,向西离重庆只有二百余里,向东北离忠州只有一百六十余里,因此中华军由黔江突入四川之后,直逼涪州,驻守在忠州的胡国柱就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中,如果中华军再攻占了涪州,那么连重庆都危险了。

重庆是四川仅次于成都的重要城市,重庆失守,四川也就等于丢了一半,因此重庆决不容有失,吴三桂也紧急下令,命部下的大将马宝、郭壮图两人领五万人马,夜星赶到重庆去驻守,同时下令驻守忠州的胡国柱,立刻向西北撤到垫江县,向驻守在渠县的夏国相靠陇,这样也将防线甴全力堵住夔州府的中华军进攻,变成了由顺庆府到重庆府,由北向南的一字防线。

而完成这条防线的关建,就在于胡国柱部能否顺利的退守到垫江县,但中华军怎么可能错过这样的战机呢。

第176章 入川之战(一)

率领中华军由黔江县攻入四川的,是段鹏率领的南京军区的第七军、第二十军。

因为跟据前线的回报,川军在夔州府一线聚集了重兵防守,在各个险要地段都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虽然中华军在火力上占了优势,但发动强攻,还是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商毅才决定,从川军防守薄弱的黔江地区入手,一举从四川中部插入,直捣重庆府。

不过川湘边境一带的交通不便,因此段鹏决定,以第七军的特种师为先锋,首先发动对黔江的进攻,主将段鹏本来就是特种兵出身,对这种山地行军作战的方式有足够的经验,当年就是他率军攻克了天险仙霞关,而且这一次出战,特种师为了轻装上阵,把全师所有的火炮全都放弃,每名士兵只带了足够的火枪弹药和手榴弹,和一些单简单的工具,以保障部队的行军速度。

同时为了隐藏自己的行踪,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中华军并没从湖北西南部的施南地区直接进攻黥江,而是选择从湖南西北的石牙关进入四川,石牙关位于黔江东南一百多里的地方,正好是在黔江地区以外,中华军从这里进军,而且基本选择的是山路,经过了两个昼夜的行军,行程一百六十余里,迂回到黥江县的南侧,而行踪丝毫也没有被川军发觉。

而中华军白天躲在深山里休息,等到天色晚下来之后,段鹏才下令,向黔江县发动进攻。

这时川军的主力都集中在夔州府一线,但在黔江县还是驻守了五千人马,毕竟这里也里双方的边境接壤地区,吴三桂不可能不留一些兵力驻守,但黥江的守军刘洪认为黥江一带地势险要,道络崎驱,而且中华军从这里进攻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十分大意,没有严加守卫,再加上中华军迂回到了黥江县的南侧进攻,而且又是在晚上才发起进攻,更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结果等中华军杀到黥江县城前,城上也没有几个守夜的川军士兵,大部份人都己经进入睡梦中了。

而中华军的突击队立刻抛出了飞爪,向城墙上攀爬,守夜的士兵虽然还想阻拦中华军登城,但人数太少,中华军的突破点有二十余个,根本就防不胜防,而且中华军的士兵平时都是训练有素,整个爬墙的过程只用了十几秒的时间,第一批士兵就登上了黥江县的城头。

守城的士兵见中华军的士兵已经蹬上城墙,也在继续抵抗,纷纷向城内退去,呼叫援军,而中华军的士兵趁机占领了城墙,打开城门,放大队人马进城。

中华军的部队突入城中,立刻长驱直入,杀向县衙,虽然在中途遭到了川军的拦击,等双方交战了不到二十分钟,就被中华军打得狼狈退逃,中华军一直杀到了县衙门前,这时黥江的守将刘洪才刚刚穿带好了盔甲。

“轰!”

县衙的大门被中华军用手榴弹炸开,中华军杀入县衙中,而刘洪见势不妙,只好弃械投降,到天明的时候,中华军己完全控制了黔江县城。

天亮之后,段鹏只留了两个营在黔江城里驻守,并且派人催促驻扎在施南地区的大队人马尽快入川,自己带领着其他的部队,立刻出发,去抢占彭水县。

彭水县位于涪陵江的上游,在黔江县西部约八十余里的地方,中华军一路急行,虽然是在山路中行军,但进行的迅速仍然极快,到晚上四更左右的时候,大军到达到了彭水县,随后立刻就像彭水县发动的进攻。

因为彭水县的位置相对靠内,因此无论是驻军还是警备力量,都远远不及黔江,而且这时也没有收到黔江失守的消息,当然也就更没有想到中华军会如神兵天降一般,杀到彭水县来,结果中华军爬上城墙,打开城墙,冲入城中等过程中,彭水县里居然连一点反应都没有,有些夜间活动的人见了,还以为是川军在夜间行动。

等中华军杀进县衙的时候,彭水县的知县孙诚正搂着自己的小妾,还在呼呼大睡着,从中华军攻城,一直到控制彭水县,只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

而攻占了彭水县之后,段鹏仍然没有停留,继续沿涪陵江向前挺进,又于当天傍晚间,赶到了武隆县,再次袭击得手,又占领了武隆。

就这样中华军在不到三天的时间里,从四川中部挺进,连继攻占黔江、彭水、武隆三县,深入四川境内二百余里的距离,一共歼灭川军二千余人,俘虏四千五百余人,自身仅仅只阵亡了十六个人,另外有三十三名士兵受伤。

尽管中华军的伤亡几乎可以不计,但因为连续的急行军,担任先锋的特种兵师的官兵也都十分疲备,毕竟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几乎是日夜不停,爬山涉水的赶路,再不就是抢关夺城,都己经到达极限了,另外在黔江、彭水二县的留守兵力也用去了一个团,因此段鹏只能在武隆县暂时驻扎休息,同时也派人催促大军尽快赶来支援。

其实率领大军随后赶进的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何冲也知道,段鹏带领看特种兵师是孤军深入,虽然打得顺手,但也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因此在接到了段鹏的战报,得知中华军己经占领了黥江之后,何冲也下令部队,加紧行军,尽快进入四川,和段鹏的部队汇合。

但大队人马的辎重众多,不可能向特种兵师那样轻装上阵,结屎等何冲率领大军到达黔江之后,段鹏己经攻下了武隆,离黔江还有一百四十多里的路程。

而何冲也担心段鹏率欦特种兵孤军深入,师老兵疲,而且弹药消耗,恐怕有危险,但他又怕段鹏还向前进攻,大军的行进速度肯定没有特种兵快,因此立刻下令第七军的三旅,也轻装出行,尽快赶去和段鹏部汇合,以増强段鹏部的兵力,为了让三旅尽快赶上特种兵师,士兵们将铁索背心都脱掉,也不带手榴弹,每人就一支火枪,六十发弹药和三天的口粮,就这样上路了。

好在是段鹏并不是有勇无谋,只知一头猛冲的人,攻下了武隆之后,就在原地驻扎,等待后援兵力,结果三旅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急行军之后,终于到达了武隆县,和段鹏汇合,同时也把特种兵师的另一个团也带来了。

得到了第三旅的増援之后,段鹏也十分高兴,留下第三旅在武隆驻守,自己带领着集合了全部兵力的特种系师,向涪州又发动了进攻。

因此涪州滨临长江沿岸,上游是重庆,下游是忠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只有占领了涪州,才能彻底打乱目前川军的防线。

不过段鹏也知道,自己在武隆停留了两天,涪州的川军一定己经知道了黔江、彭水、武隆都己失守的消息,因此一定在涪州做好了充分的防守准备,而自己的兵力虽然不少,但缺少重型火炮,连云梯都没有,想攻克涪州,一定十分困难,但换一个角度来想,中华军从黔江进军,确实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就算现在涪州收到了消息,有所准备,但涪州城里的驻守兵力也绝不会太多,而其他地方想派兵増援,恐怕现在也还没有赶到,因此中华军也并不是没有机会。

缺少重型火炮和云梯,那么就只能靠爆破手段来攻破涪州的城墙了,因此段鹏也下令,收集士兵的手榴弹,将火药退出来,合在一起,制做成弹药包,经过了一夜的努力,终于做成了一百斤的炸药包十二个,每个炸药包用一附担架,由两名士兵抬行,段鹏也估计,就靠这十二个炸药包,足以攻克涪州城了。

这样中华军再次出击,向涪州城发动了进攻。

等段鹏带领着人马,赶到涪州城的时候,却发现这时的涪州城门大开,城墙上没有一个川军的士兵守卫,整个城池似乎都是空荡荡的,毫无设防。

段鹏也不禁有些傻了眼,虽然他想过很多种在涪州会遇到的情况,但就是没有想到眼前这一种,因此也自语道:“川军这是在玩什么把戏!”

特种师的师长纪华城道:“军长,川军是不是在玩空城计,但怎么没人上城楼弹琴泥!”

尽管在实际的历史中,空城计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但在这个时侯【三国演义】己经成书近三百年了,空城计的故事也己深入人心。

段鹏瞪了他一眼,道:“什么空城计,都是罗大大乱编的,这样幼稚的计策也能骗得了你吗,老马只要派一小队士兵进城一眼,诸葛亮就要穿帮了,你也是职业军人了,当故事听一听就完了,还真的信了!”

纪华城道:“我当然不会信,但川军里没准有人信啊,要也派一小队士兵进城去看看!”

段鹏道:“说了半天,就这么一句话有点道理,派一个连进城去看看,但要小心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