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6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华军在出兵之前,就己经强调过了军纪,虽然连占三旗,但对牧民们并没有什么侵扰,而且这时察哈尓投降清廷的时间也并不长,加上察哈尔部一直受清廷的戒备,并没有独立组成一盟,而是受清廷的直接控制,部民们对清廷也没有什么好感,因此三旗的部民们也十分顺从中华军的统治,并没有太多的反抗。

从正黄旗察哈尔逃离之后,硕塞、博洛、岳乐三人逃到了镶黄旗察哈尔,三盟的援军也赶到了,哲里木盟确实是全力支持清廷的余势,在乌克善返回哲里木盟以后,就立刻下令盟下十旗,招集各旗牧民组军,因此再接到了硕塞等三人的救援信之后,乌克善、察罕、索纳穆、满珠习礼兄弟四人全都出动,招集全盟十旗人马,共计约有二万余人,赶来救援察哈尔,同时也派人催促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出兵。

而昭乌达盟、卓索图盟两部本来只是想在口头上支持清廷的余部,并不想出兵,但见哲里木盟己经出兵了,也不好推脱,另外这两盟也对中华军确存有相当的戒心,虽然元朝己经灭亡了三百余年,但汉蒙之的矛盾存在,互相之间还缺少信任,加上硕塞、博洛、岳乐又一再渲染汉族强势,要消灭光蒙古各部,因此也使这两盟觉得,无论如何也都应该出兵,那怕是做做样子。

昭乌达盟共有八部十一旗,现任的盟主是敖汉左旗温布,受封为扎萨克多罗郡王,出动约七千人马;卓索图盟有二部五旗,现任的盟主是喀喇沁右旗玛济克,受封为多罗杜棱贝勒,因为卓索图盟较小,只出动了四千人马,这样一来,三盟相加,总兵力也超过了三万人,毕竞这个时候蒙古各盟的人口也并不多,大盟如哲里木盟也不过几十万人口,而小盟如卓索图盟只有十余万人口,因此能够聚集起这样的兵力,己经很不错了。

因此双方在镶黄旗察合尔汇合组成了满蒙联军,这时总计兵力达到了三万八千余人,其中绝大部份都是骑兵,达到三万三千余骑,而马匹数量超过了六万匹,因为大多蒙古兵都是一人双骑,少数是一人三骑,另外还有牛羊牲口五千余头,而步兵主要都是清廷的余部,另外清军还有约六百余支火铳,小炮六门。

人马汇合之后,硕塞、博洛、岳乐三人也都大为放心,于是众人也立刻展开了聚议,怎样对付中华军。

这时联军也基本调查清楚了中华军的实力,这次中华军出动的是北京军区的第一军,另外还有两个骑兵团,硕塞、博洛、岳乐等人对中华军的番号编制都比较熟悉了,因此也可以计算出,中华军的总兵力是在三万三千左右,骑兵五千余人。

硕塞、博洛、岳乐都是和中华军久打交道,深知中华军的厉害,因此都认为应该就在镶黄旗察合尔拒守,同时派人说动归化城土默特的瓦达克、勒克徳浑叔侄出兵,从中华军的背后发动进攻,最好还能说动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盟也出兵,然后三路人马一起进攻中华军,这样才有胜算。

但蒙古三盟并不同意他们的意见,因为蒙古各盟并没有和中华军交过战,不相信中华军的战斗力真有那么强,虽然双方在北京郊外打过一次,蒙古军惨败,但那一次是和中华军的骑军交战,而现在中华军全军只有五千多骑军,而蒙军全是骑兵组成,在蒙古各旗的旗主看来,骑军仍然还是天下无敌的兵种,而且草原的地形,也确其有利于骑军作战,另外还有一点大家也都没好意思说出来,那就是上一次蒙古军大败,是因为由硕塞领军,如果换了自已领军,绝不会失败。

甚于听说中华军擅用火器,骑兵也是以使用火器作战为主,蒙古人并不怎在意,在马上使用火枪,无非也就是和在马上使用弓箭是一个道理,因此各盟、旗主都主张主动出去,去进攻正黄旗察哈尔,给中华军一个迎头痛击。

而尽管硕塞、博洛、岳乐都知道,主动出击是凶多吉少,但无论他们怎样说明,中华军的士兵是如何英勇善战,火器是如何厉害如何可怕,但蒙古各旗主大半都不信,而且说得多了,还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这个时候,蒙古人还是敬重英雄的民族,因此在言语之间已经隐含对三人的胆小怯敌颇有不满。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在这个时代,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都很难相信火枪火炮真的有那么大的威力,何况蒙古各部还生活在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就是清廷当年,正视中华军的战斗力,也用了好几年的时间。

另外蒙古各盟要求主动出战,也确实是有一些客观原因,因为草原之间的各部征战,很少有后勤支持一说,随军只携带少量粮食和牛羊,都是打到那里,抢到那里,当然草原各部的作战时间也不长,基本都是一二战定胜负,少有拖到一个月以上的,因此也没必要准备后勤,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各盟旗也都希望速战速决,早点打完仗,拖得久了,自己也受不了。

硕塞、博洛、岳乐现在毕竟是依靠着蒙古各盟,见众人都主张出战,因此也不敢过于坚持己见,也只好同意各盟旗主的意见,出兵进攻正黄旗察哈尔,于是众人都一致推荐,由哲里木盟的盟主乌克善为联军主将,乌克善也下令,命科尔沁左翼中旗扎萨克达尔罕郡王满珠习礼和敖汉右旗扎萨克多罗郡王玛济克两人率本部人马为先锋,马上出兵,向正黄旗察哈尔进攻。

第259章 察哈尔之战(二)

镶黄旗察哈尔,位于察哈尓地区的中部,在正黄旗察哈尔的东北方约一百二十里,在张家口以北,也有约一百二十多里左右的距离,蒙古军的先锋两旗,约有四千余骑,因为都是骑军,而且蒙古马一向以耐力素着,因此一百二十里的距离,只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就赶到了。

而这时中华军也早己探知了联军的动向,因此成进也下令,派笫一军一师下属的九团出击,迎战联军的先锋人马,同时又用骑兵团里抽调了一个骑兵营随行,付责侦察和传消息,必要的时侯,也可以配合步兵作战。

双方在正黄旗察哈尔西北约十五里的地方相遇,立刻展开了中华军进入蒙古草原之后的第一场战斗。

因为中华军普通装配有单简望远镜,因此中华军的骑兵侦查队首先发现了联军的行踪,立刻报告给了九团,也给中华军从容布阵,嬴得了足够的时间,九团的团长叫张守正,接到侦察兵的报告之后,立刻下令,全团的士兵布置好战斗阵形,准备迎战敌军。

因此等蒙古军发现了中华军的时候,中华军己经完成了布阵,由两个营的士兵为中珞,排成了四列纵深的横向阵形,另两个营则分别守住左右翼,这样整个阵列横向展开,达二百余步,其中还夹杂着二十四门新式的迫击炮和三十门其他各种中小型火炮,而骑兵营暂时隐蔵在步兵的阵列之后,等待出击的时机。

而蒙古军也在距离中华军阵列四百余步的地方停住了脚,列开了阵式,其实在这个距离,己经够得上新式迫击炮的打击距离,因此也有士兵向张守正要求:“团长,刚才我们计算过了,新式的迫击炮可以够得上距离,现在就开炮打吧!”

张守正摇了摇头,道:“如果现在就开炮,这些蒙古人立刻就会被打跑了,他们都是四条腿,我们根本就追不上,因此现在还不能打,还是再等一等,让蒙古人先攻上,吃一吃枪子,然后再用炮轰他们!”

这时在蒙古军阵中,满珠习礼策马到阵前,向对方的阵列观看,双方的兵力大都相当,但中华军的骑兵不超过一千人,而蒙古军的四千多人全是骑兵,因此满珠习礼也觉得胜券在握,立刻下令,但中华军发动进攻。

其实一般来说,如果敌军的步兵己经列好了阵式,骑兵是不应该向对手发动正面的硬攻,除非是重甲骑兵,否则就算能够攻破敌军的阵式,也会造成自身的很大伤亡,因为和步兵去拼消耗,对骑兵来说,当然是不划算的,但现在双方的兵力大体相当,而且中华军的阵列排列得十分单薄,只有四五排的纵深,因此在满珠习礼看来,只要一个冲锋,就可以将中华军的队列冲散,从而一举击溃中华军,于是就算是违反正常的用兵原则,也无所谓,因此下令直接硬攻。

随着满珠习礼一声令下,一个千人的骑兵队的蒙古骑兵们纷纷催动战马,向中华军的阵形发动了进攻,而且蒙古骑军的进攻阵形并不是全面展开,而是排成了一个箭头形,对准了中华军阵形的中部,直冲而来,显然就是准备使用凿穿战术,一举穿透中华军的阵形。

而在中华军的阵中,张守正也在不断的计算着蒙古军前进的距离,好发令开枪射击。

蒙古战马起初是碎步小跑,随后逐渐开始发力加速,在跑过了约两百步的距离之后,战马也伸展开了四肢,开始大步快跑,虽然只是一千骑军的冲击,但四千个马蹄此起彼落的激踏着大地,声势依然十分骇人,而且在马蹄声中,不时还可以听道:“驾、驾”的驱马声音。

但就在这时,张守正猛然一挥手臂,大喊道:“开火!”

伺旗手听了,立刻向所有部队发出了指令,各连的连长见到了旗号,也都纷纷下令:“开火,开火!”

“砰,砰,砰,砰!”

枪声立刻就如爆豆一样响了起来,而且连续不断,向正在冲锋中的蒙古骑兵激射而去,在蒙古军阵中,立刻响起了一连窜的惨叫、哀鸣,然后就是战马砰然倒地时与地面发出的沉闷碰撞声。

而蒙古军的阵列中,观战的满珠习礼、玛济克也都不禁大吃一惊,虽然他们是在后方观战,但也大体能够看出,现在蒙古骑兵离中华军的阵列还有二百步左右的距离,中华军竟然就能够开枪射击了,这也太可怕了吧。

满珠习礼和玛济克都是蒙古旗主的身份,虽然没有和中华军交过手,但多少也听说过一点,对火铳、火炮一类的火器也有一点了解,由其是满珠习礼,因为他是庄太后的兄长,在清廷进关之后,还去过北京几次,也和清廷官员们谈及过一些中华军的事情,也知道中华军善用火器,还看过一次清军操演火器,但清廷制造的火器射程,也就在六七十步左右,比弓箭稍远一些,但及为有限,而听说中华军的火铳可以打得更远,大约在八十到一百步,当时满珠习礼还是半信半疑,而现在看来别说是一百步,二百步也到了。

在二百步的距离上,只有特制的三石以上强弓才能够达到射程,但这种弓一般只是用来做样子,或是大将的点缀物,因为一来是这种弓制做费时,一张弓少说也要三五年时间才能够制成,二来拉开极为费力,最多拉个三四回,就会力气耗尽,并不能用于实战,因此无论是蒙古军还是清军,所使用的弓都在一石以下,一般步弓为七、八、九斗三种,骑弓为六、七、八斗三种,射程在四十到六十步之间,但现在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

而中华军全部换上了线膛枪、米尼弹之后,射程提高了一倍有余,达到了两百步以上,而且米尼弹是锥形弹头,穿透力也远胜过丸形弹,尽管说锥形弹头造成的伤口可能会比丸形弹小,但因为穿透力强,入体更深,甚致还有可能透体而过,就算不会致命,但也会让中弹者觉得疼痛难耐而失去战斗力,因此杀伤力更是大幅提高。

另外蒙古军釆用的这种三角进攻阵形,在常规的情况下,确实是可以集中兵力,全力猛攻敌军的一点,但在这个时候,反而造成了兵力密集,展开面小,却成了最好的靶子,也使中华军正好可以集中火力,对蒙古军进行全力打击,正面的中华军士兵采用直射,正面打击蒙古骑兵,在两侧的中华军士兵则采用斜射,向蒙古军的两侧开火射击。

结果蒙古骑军被打得人仰马翻,伤死无数,而且前面倒下的骑兵又绊倒后面的同伴,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人马就死伤近半,离中华军的主阵还有四五十歩的距离,而剩下的人马也不敢再进攻,纷纷败退回本阵。

而就在这时,中华军的团长张守正也知道机会来了,立刻下令开炮,向蒙古军的主阵开火打击,同时又下令骑兵营出击,从侧翼向蒙古军发动进攻,步兵从正面进攻。

果然二十四门新式的线膛迫击炮分为两批,轮流向蒙古军的主阵开火轰击,蒙古军根本就没有想到,中华军竟然可以直接打到自己的主阵来,一点准备都没有,炮弹落到蒙古军的主阵爆作之后,蒙古军的主阵中有的蒙古士兵被爆炸的气浪冲击,从马背上落下,有的被激射出的弹片击中,还有的被受惊的战马抛了下,而且中华军的打击一波接着一波的落下来,因此蒙古军的主阵也被炸得一阵大乱。

满珠习礼和玛济克到是没有被被炸到,但座下的战马都被爆炸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和火光烟雾所惊吓,蹄跳咆哮,也险些将两人都从马背上摔下来,幸好是他们两人都是精骑术,在马背上渡过了大半身,因此才使出浑身解术,控制住了战马。

而中华军连续进行了四五轮炮击之后,骑兵营已经从蒙古军的侧翼杀奔上来,虽然这时蒙古军的人数仍远多于骑兵营,但无奈这时全军大乱,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结果又被中华军的骑兵一阵冲杀,又伤死惨重,等到中华军的步兵也杀上来之后,蒙古军终于抵挡不住,士兵纷纷拔马逃走,而满珠习礼和玛济克早就在亲兵的护卫之下,从战场上撤离。

中华军也随后展开了追击,因为中华军的战马在短途冲刺和绝对速度上都要超过蒙古战马,因此骑兵营仍然从斜刺里杀入蒙古军的败阵中,以猛烈的火力打击,将一部份蒙古军硬生生的给截断了下来,随后中华军的步兵追赶了上来,将被截断下来的蒙古军包围住。

骑兵一但失去了速度的优势,骑在马上和步兵交战,所占的优势并不大,而且人数也远远少于中华军,结果中华军的步兵或是开枪射击,或是用刺刀刺杀,或是用手榴弹炸,对包围的蒙古军进行围歼,蒙古军被打得惨叫不止,不少人都纷纷投降。

而骑兵营再度故计重复,又继续追击蒙古军,步骑之间的配合十分默契,就像用钝刀割肉一样,将蒙古军一块一块的割下、围歼。

第260章 察哈尔之战(三)

满珠习礼和玛济克带领着败军一口气逃出了二十余里,而在这其间,被中华军步骑配合的追击战一连割下去三刀,每次都会被割出去有三四百人,也被割得鲜血淋漓,而中华军的追击仍未停止,依然在后面紧追不舍。

而这时满珠习礼和玛济克只剩下两千余人,如果再被割去两刀,中华军就可以直接追上蒙古军的前面进行拦截,因此满珠习礼和玛济克也商议,两人是不是分开逃命,这样总也有五成的机会逃出生天。

幸好就在这时,蒙古军的援军赶到了,这是联军的第二队人马,由硕塞带领三千清军,和卓索图盟的土默特左、右翼两旗,人马约有近六千人,也救下了满珠习礼和玛济克。

中华军的骑兵见蒙古军来了援军,也果断的停止了追击,退回去和步兵汇合,并且迅速撤离战场,重新列阵准备战斗,而投降的蒙古兵也只能全都放了,因为这时没有空管他们,这样才有一些被包围或是己经成为中华军俘虏的蒙古兵侥幸逃脱,也纷纷归复本队。

得到了援军之后,满珠习礼也不由得精神大振,说实话在满珠习礼心里只觉得刚才那一仗败得实在是有些窝囊,因为那一仗完全是败在自己对中华军的火器特点不熟,不知道中华军的火炮竟能打得那么远,如果当时自己再把主阵退远一些,退出中华军火炮的射程以外,那么胜败还很难说,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