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7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轰、轰”又是几声爆炸的声音,刚刚堵住缺口的幕府军士兵又被烂伤炸死一片,而其余的人见了,立刻“呼拉”一下,全都跑光了,老实说现在幕府军的士兵都已经得了爆炸恐惧症,一听到爆炸的声音,就心惊肉跳,全身哆嗦,见中华军不知扔出一个什么东西,“轰”的一声就炸了,谁都不敢再向上冲了,其实现在别说是手榴弹,就是扔个爆竹,估计也能吓倒一大片人。

而中华军的突击队也趁势占领了缺口,并且立刻又是一阵火枪射击加手榴弹轰炸,将缺口附近的幕府军打伤打死一片,其他的幕府军见了,也都被以得纷纷后退,突击队杀进大阪城里,向城内扩展,随后中华军的大队人马也立刻跟,陆陆续续杀入大阪城里,很快枪声、爆炸声、喊杀声也在大阪城里的各条街道上响了起来。

其实在攻城战中,幕府军的伤亡并不大,现在实力也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如果在这个时候,幕府军能够奋力抵抗,虽然不一定能保得住大阪城,但也能够绐中华军带来不小的伤亡,毕竟在近身格斗中,火枪的威力就大大降低了,而且日本武士的近身格斗能力还是相当强的。

但在之前的战斗中,中华军对城墙实行火力压制,用爆破硬生生炸开城墙的手段,也确实给幕府军的士兵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震憾,因为这种作战的模式,以及使用的武器,都己经远远的超过了这个时代的日本人对战争的理解,因此也让幕府军士兵的士气斗志大幅下降,毫无战心。

当然在中华军攻进大阪城的时候,也有一部份中下层武士组成的士兵确实是想和中华军拼死一战,但既使是在近战中,在一开始的时候,也要顶过中华军的猛烈打击,才有可能和中华军展开近战,结果被中华军用火枪、手榴弹一阵猛打,又将许多幕府军士兵的反击势头给打了下去,最后虽然还剩下少数幕府军士兵在坚持战斗,但也根本就不是中华军的对手,因此幕府军的抵抗也很快就被中华军给击散,转为了溃败,首先是普通的士兵逃走,然后其中的武士,将领也都纷纷向城外逃窜,大阪城里的战斗也很快就转为对败军的追击、清剿作战。

到下午三时左右时,大阪城内的战斗基本己经结束,中华军完全控制了大阪城的局势,而在城中的天守台上,发现了酒井清胜剖腹自杀的尸体。

这个时侯,是中华军在大阪南部登陆的第三天,而实际用来进攻大阪城的时间,其实只有一天,也再一次证明,进入火器时代之后,城墙已经不能成为城市的保护了。

这一次战斗中,中华军仅仅只阵亡了一百零七名士兵,而歼灭了幕府军的士兵达到六千六百二十七人,俘虏了三千一百七十三人,其余的二万余名士兵都逃出了大阪城,向江户方面败逃,另外幕府军留在大阪城里的粮食、物资,以及大阪城里本身储存的财物,因为在中日破裂之前,大阪是中日之间最大的贸易港口,因此在大阪城里,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现在也都成为中华军的战利品了。

而在中华军搜查城里的时候,还在大阪的监狱里发现二十余名被监压的中国人,原来这些中国人都是大阪的中国商馆的工作人员,在中日破裂之后,被徳川幕府抓捕关押,本来在最初被抓的一共有五十三人,其中有几名主事人物被押送到江户去收监,又有一些人在监狱中被杀害,只剩下现在的二十三人,另外还有一百多名在中国商馆里工作的日本人,也被当作日奸,给关押起来,现在大阪城被中华军占领,这些人自然也就都被解救出来,也包括那些日本人。

这些人本来都在监狱里关押了好几个月,因为消息隔绝,他们并不知道中华军向日本发动进攻,因此都己经对自己的结果绝望了,而现在却都绝处逢生,在被释放出来之后,这些中国人、日本人自然都对中华军感激涕零,中国人自不必说,就连这些日本人也对徳川幕府恨之入骨,都死心塌地的帮助中华军,而且他们都是大阪的本地人,对本地的环境、民俗、社会都十分了解,对中华军统治大阪城,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

另外中国商馆在大阪也经营了四五年的时间,有相当的基础和关系网络,虽然中国商馆被查封,人员也被关押,但这些关系网络仍然还在,而且现在有中华军做支持,当然可以充份的利用起来,在成进的授意下,也在大阪城里广泛的宣扬,中华军并不是要侵略日本,而是要消灭万恶的徳川幕府,并且警告其他的日本人,不要与中华军为敌等等,并且指认了许多和徳川幕府关系亲密的豪族大户,对他们进行严加控制。

在这些人员的帮助之下,再加上中华军强大的兵威,大阪城的局势也很快就稳定下来,生活秩序也逐渐恢复。

随后成进又下令,留下一个旅守卫大阪,大军向京都进军。

京都是日本历史最悠的城市,位于本州岛岛的中部,在794年,就被定为日本的首都,日本天皇居住的地方,从那以后,一直到另一时空里的1868年,大政奉还以后,日本才将首都迁往江户,并改名为东京,在前后长达一千余年的时间里,京都一直都是日本传统的文化、经济中心,虽然现在日本的政治中心已经迁移到了江户,但京都作为日本的千年古都,又是天皇的居住地方,再加上绝佳的战略位置,仍然是日本相当重要的城市,到这个时候,京都的城市规模已经十分庞大,南北长约五千二百米,东西宽约四千七百米,总人口数量己接近五十万,是大阪的一倍多。

不过京都的城市规模虽然庞大,但防守力量却十分空虚,因为徳川幕府建立之后,也担心天皇有重夺政权的野心,因此尽管在表面上保持对天皇的尊敬,但也天皇的权力加以了严格的控制,当然更不可能让天皇拥有坚固的城防和众多的兵力,因此京都的城墙并不高大坚厚,而且还有许多缺口,守军也只有五千余人,仅仅只是用来维护皇宫的安全和京都的秩序,也可以说,京都根本就是一座不设防守的城市,当然也没有那一个大名会进攻京都,当然的除了现在的中华军之外。

成进率领中华军到达京都城外之后,并没有急于下令攻城,而是首先派出使者,进城面见天皇,再度重申,中国进攻日本,是讨伐徳川幕府,与他人无关,因此要求天皇不要抵抗,打开城门,让中华军进城,同时也保证,只要京都不抵抗,中华军进城之后也绝不会对皇宫,以及其他公卿的人身安全和财产进行侵害,但如果京都负隅顽抗,那么等待着京都和天皇的,就是第二个应仁之乱了。

应仁之乱是日本室町时代的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任期间内发生的一次内乱,也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开端,发生在1467年至1477年之间,一共进行了十一年的时间。

在这场动乱中,京都几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大半的地区化为焦土,相国寺等众多古建筑与许多艺术珍品遭破坏,连皇宫也遭到相当的破坏,日本人民备尝离乱之苦,连京都本身都被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区,一直到丰臣秀吉在统一政权之后,才对整个京都进行了恢复一体化的大建设,又经徳川幕府的继续修建,才算是恢重了旧貌。

现在的天皇是日本的第一百一十代天皇绍仁,虽然今年只有十九岁,但继位己有十年的时间了,虽然这时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二百年,但历代的天皇对那一次动乱仍是十分忌惮,因此绍仁也招集大臣,商议对策。

第327章 进驻京都

绝大多数的官员都主张接受中华军的条件,让中华军进城。

毕竟眼前的事情己经明摆着了,中华军大军压境,以京都的力量,根本就无法阻挡中华军的进入,而徳川幕府还远在京都,远水不解近渴,人家现在是给自已面子,才派人进城,劝自己开城放中华军进城,如果自己还不知好歹,给脸不要脸的话,那么第二个应仁之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华军在熊本城做的事情,天皇绍仁和众大臣们也都已经知道了。

另外京都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地方,对徳川幕府与中国交恶的过程也知道得比较清楚,包括天皇绍仁在内,绝大部份人对徳川幕府的做法都十分不满,因为对于这个时候的日本来说,中国依然还是一个庞然大物,无端的遭惹了这个强大的敌人,而且现在还危及到了京都,实在是让人感觉到十分恼火,既然中华军的目标是徳川幕府,那么天皇绍仁和众大臣们也没有必要为了徳川幕府,而硬是要和中华军顽抗到底。

而天皇绍仁对众大臣们的意见也并没有异议,天皇失去实权己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历代的天皇也都习惯了依附于一个又一个豪强势力,虽然也有少数天皇试图重新恢复天皇的权力,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由其是在1615年,德川幕府公布《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十七条,详细地限制了天皇和公卿贵族的权力和行动,《法度》明确地规定,天皇应当以学问为第一,无须过问国事,凡宫廷官员的任命、天皇公卿的服饰冠带、天皇的出巡等等,均需征得德川幕府的同意,才能够施行,在《法度》中唯一保留天皇权力的条文,只有第八条:天皇有权按本朝先规决定自己年号,于是,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际上,皇室的权力完全被徳川幕府所剥夺,根本无法做出反应来。

现在的天皇绍仁正当少年,血气方刚,到也有些想摆脱幕府,重新夺回权力的想法,不仅自己重视武风、勤练剑术,而且对《伊势物语》、《源氏物语》等反映日本宫廷生活柔弱风格的古典文学十分排斥,毕竟大势己去,靠绍仁个人的努力,根本无法改变得了大局,何况绍仁本身也不是什么雄材大略的人物,也拿不出什么振兴皇室的俱体办法来。

不过中华军的到来却给绍仁带来了一线希望,由其是在商毅指责徳川幕府的罪行的时候,就有一条是上欺皇室,因此绍仁也生出了到是可以借助中华军的力量来推翻德川幕府,恢复天皇的权势的想法,当然绍仁也没有天真到认为自已可以将中华军玩弄于掌股之间,但现在天皇己经失去了所有的权力,再不济也不过如此了,万一阴错阳差,从中借力使力,说不定还能混水摸鱼。

因此众人商议决定之后,绍仁立刻下令,打开城门,放中华军进京都城,同时命令京都的各守军地方都放下武器,不许低抗中华军。

但在中华军进入京都之后,京都城里的二条城里的守卫士兵却拒绝了天皇的命令,四门紧闭,吊桥拉起,一付严阵以待,如临大敌的样子。

二条城是京都城里的一个城中之城,始建于织田信长时代,是当时的将军足利义昭在京都的住所,后来几经毁复,在徳川家康统治了日本之后,下令重修二条城,做为以后历代幕府将军在京都的行辕,后来经过了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扩建,形成了一个东西约五百米、南北约四百米的庞大建筑,虽然规模还比不上京都皇宫,但装饰豪华,犹在皇宫之上,并且建有高达近六米的城墙,平时留有两千士兵驻守,同时也是监视控制皇室的一支力量。

虽然二条城的守军无法阻止天皇向中华军投降,但却可以拒不持行天皇的命令,打开二条城,也向中华军投降。

事实上中华军在京都正愁没有一个立威的机会,来显示一下中华军的武犭,震慑日本的皇室大臣,现在二条城的幕府军队主动把这个机会给送上门来了,那能够不好的利用呢,因此成进一进京都,立刻下令,向二条城发动进攻,而且在开战之前,向全军下令,这一次的战斗不要俘虏,必须将二条城里的守军全部歼灭,也让其他人知道,与中华军做对的下场,同时成进也派人通告天皇绍仁,请他派出人员来军前观战,中华军是如何攻破二条城的,并且还送给绍仁一架望远镜,让绍仁可以在皇宫里看得清楚。

接到了成进的通告之后,绍仁到也不敢大意,其实他也正想亲眼看一看中华军的战斗力,于是立刻派出了五位大臣,到中华军的军前观战,而自己则登上了天守阁,临窗观看,因为皇宫和二条城都在京都城内,相隔得并不远,加上又有望远镜,因此也可以将战场的一切看得十分清楚,另外也有不少皇室官员对这一战相当关注,纷纷在家里,或者寺庙的高楼高塔上观战。

其实这是一场根本就没有任何悬念的战斗,因为二条城在中华军眼里实在不算什么,这一仗实际更像是一场表演秀,中华军首先推出几十门火炮,对准二条城的城墙展开了一阵猛烈的狂轰,其中实心弹和开花弹各占一半,这场轰炸一共持续了三十多分钟,声势自然是惊天动地,连整个京都城几乎都在颤抖一样。

其实二条城的城墙并不固厚,用火炮完全就可以轰得开,但为了震慑住日本皇室和众官员,在轰炸之后,成进仍然还是进行了一次爆破。

结果巨大的火光冲天而起,巨大的轰鸣声音让整个京都城都听得清清楚楚,整个大地都发生了距烈的颤抖,令许多不明所以的人还以为是又发生了地震,而绍仁在守天阁上也十分清楚的感觉到了强烈的震感,顿实觉得站立不稳,一下子摔倒在窗户前。

幸好是待卫、宫女们纷纷赶来搀扶,但他们把绍仁扶起来的时候,仍然可以十分清晰的感觉到绍仁的身体在抖个不停,而脸色己是一片惨白,而绍仁也无心再看下去,只好摆了摆手,让侍卫宫女们将自己扶回寝宫休息,在当天晚上,还做了一个恶梦。

而在炸开了二条城的城墙之后,中华军杀入二条城中,并且完全惯彻了成进的命令,不抓俘虏,全歼敌军,结果战斗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二条城里的二千守军被全部歼灭,只剩下二百多名付负维护二条城清洁的待从和待女,而中华军却是无一伤亡。

被绍仁派来观战的五名皇室官员更是看得胆战心惊,因为他们是近距离观察,同时也是看完了整个战斗过程,一方面震惊中华军使用的武器,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华军下手狠,完全不留活口,全部杀死,其中不乏有扔下了武器,跪地求饶的幕府士兵,但都被中华军毫不留情的开枪打死,或者是用刺刀刺死。

当然这五位官员现在也都十分庆兴,幸好自己是选择了向中华军投降,否则现在遭受到这个结果的,就将会是自己了,别说是京都,恐怕就是整个日本,也找不出能够与中华军相抗衡的军队来。

果然经过了二条城一战之后,中华军确实给京都的皇室官员,公卿国戚等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憾力,还右一些对天耋决议不满,还想蠢蠢欲动的人,也都选择了暂时隐忍,静观其变,而绍仁在第二天也下诏对中华军表示了欢迎,并要求京都的官员,对中华军的一切要求都要全力满足,千万不要惹毛了中华军。

在中华军攻占了京都之后,成进又分别向东西进军,攻占了神户和大津,这样一来,以京都为核心的日本传统的京畿地区,也就全部在中华军的掌握之中了。

而就在这时,本来是付责在陆路佯攻的长州军也开始正式发力,变佯攻为实攻,在长州藩到京神阪地区之间,分布着福知山、丰冈、龙野、岗崎等十余个藩,但这些大名的封地郄在五万石以下,势力都并不大,因此也根本不是长州藩的对手,何况大阪、京都的相续失守,也极大的动摇了这些大名的信心,有不少大名都意识到了,徳川幕府这一次真得是把中国这条巨龙给惹恼了,而且随着中国出兵参与,恐怕德川幕府在日本的统治时间也维持不长了,因此自己也应该重新迭择,如果在这个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