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7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鞘澜缱罾鲜档娜耍绻皇前阉潜频米咄肺蘼妨耍遣换崾褂帽┝Ψ纯沟模比灰话憷此蹬┟衿鹨宓牧焱氛撸蠖喽疾皇钦嬲呐┟瘢魈宥际怯膳┟褡槌傻摹

但另一点也是不可否认的,就是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农民起义对社会生产、经济造成的破坏相当严重,而在后世的历史教育中,往往都有意避开这一点,尽管说野史流传的黄巢杀人八百万、张献忠屠尽四川等等有相当的夸张成份,但这也说明,农民起义确实对社会造成相当大的破坏,这也就是为什么农民起义往往声势浩大,但能够成事的,却寥寥无几的原因。

当然这一次辽东地区发生的叛乱,并不能算是农民起义,免强只能算是民族反抗,但对社会生产、经济造成的破坏性,和农民起义是一样的,甚致还会更大,因为这里面还夹入了不少民族主义的成份。

清廷在入关之前,在辽东统治了二十余年,虽然一直都在压制汉族人,但对辽东地区的社会生产发展,由其是农业发展,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在南北战争的时候,由余要支付庞大的军费,清廷也对辽东地区增收了许多重税,对社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也并不大。

而在中华军进军东北的时候,在辽东战场上的战争时间并不长,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斗,因此辽东地区的生产也没有受到多大的破坏,在战事结束之后,辽东又回归到汉族的中央政权,社会生产也很快得以恢复,同时帝国在辽东地区大力打压满族、扶植汉族,剥夺了满族贵族占有的土地,分配给汉族人,也调动了不少汉族人的积极性,因此在两年之后,辽东地区的生产不仅完全恢复,而且还有了一定的发展。

辽东地区是中国东北部的重要地区,商毅当然不希望辽东地区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也希望辽东的叛乱能移尽快的平定下来,而且就声势来说,这次叛乱也确实不小,就在内阁制定了内外方略之后的几天,就连续收到辽宁省发到南京的报告,又有七八个地方的村落发生了叛乱,一时之间,整个辽宁省,包括吉林省的一部份地区,叛乱的村镇己经超过了二十个,反判的主体当然是满人,也有相当一部份是原来的汉军八旗。

其实新帝国建立之后,虽然对满人进行了一些打压,但并不是压迫,只是取消了满人的种特权,基本的生活还是可以保证劰,但由于前后的反差实在太大,因此也让满人心里产生了极大的不平衡,当然如果是在中国的其他朝代,大多数人估计也就釆取了隐忍,毕竟明白一点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反叛是根本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但现在的满人还保持着渔猎游牧民族的悍勇尚武性格,人人都善于骑射战斗,而不是后世只会提笼溜鸟的八旗子弟,但头脑相对简单,并不会去多想什么后果,多数都是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的想法,而且辽东地区本来就是满人比较集中的地区,结果有了一个带头的,也就会立刻有不少人响应。

不过反叛发生的虽然很广泛,表面上也很浩大,但绝大多数都是集中在乡村地区,能够攻占城镇的寥寥无几,这一方面是因为在辽东地区定居的多数还是汉族人,他们都不愿随满人反叛,就是在满人当中,也有相当一部份人不愿反叛,因此就是被强迫加入叛军,也会千方百计的想要逃跑,结果经常是在起事的时候会聚集不少人,但过不了两天就会逃亡大半,或带出去溜一圈,也散走了许多。

而另一方面,辽东地区的基层官员大多都是中华军退役的老兵,不乏中下级的军官,他们都上过战场,见过大场面,又有丰富的战争经验,在叛军进攻的时候也不会惊慌害怕,相反会极积组织指挥地方军队进行抵抗,甚致向叛乱者发动进攻,在这场叛乱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虽然地方军队的战斗力肯定无法与中华军相比,但一群由狮子率领的绵羊是可以战胜一群由绵羊带领的狮子,更何况地方军队并不是绵羊,而叛军也不是狮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各路反叛的队伍也很难攻占城镇。

正因为如此,辽东发生的叛乱虽然看起来,实际并不怎么样,许多地方的叛乱其实并未持续几天,要么是被地方军队平定下去,要么就是叛乱者自己都觉得信心不足,结果没两天就散了,要么是躲进深山老林去里当了土匪,要么是投奔到比较大的反叛势力。

在其中反叛势力最大的要算小清河边的商家台地区的反叛,主导这次反叛满人察富尔、哈瓦纳两本来是正黄旗的甲喇,正、镶二黄旗本来就是直属于清廷皇室的满旗,而且两人还和爱新觉罗氏还有一点远亲,叧外也在清军中干过,有一定的军事经验,在中华军收取辽东的时侯,两人也知道抵挡不住,因此才弃械投降,得以保住自己和家族,而在投降之前,又将许多财产都掩埋起来,虽然后来土地被政府收去,但还在保留下了许多财产,但从一开始两人就抱定了找机会举事,恢复清廷。

而这两年来,两人也暗中将掩埋的财产暗暗取出,招筹旧部人员亲友,打造军械,在辽东叛乱发生之前,两人到是己经招集了两三百人,大部份都是本旗的满人,其余也都是其他各旗满人,在其他地区发生叛乱之后,两人也立刻趁势发动叛乱,并且一下子就打扯起来近千人。

在辽东的各判乱中,也只有商家台地区的判乱是真正有组织,有准备的,在叛乱之前,察富尔、哈瓦纳就派出一部份人混进商家台城里做内应,因此在叛乱之后,里应外合,攻下了商家台城,从而也成为各路反叛中唯一一个攻占了城池的叛军。

不过使得商家台的叛军名声大振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就在两人攻占了商家台不久,来了一群投奔两人的满人,其中为首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自称名叫多尔博,是多尔衮的嗣子,多铎的亲子,在中华军攻占北京之后,他在一批多尔衮的旧部保护下,逃到辽东的深山里隐藏,后来听到了两人举义的消息之后,立刻赶来投奔,而带来的这一批人,也就是多尔衮的旧部。

清廷的遗臣都知,多尔衮只有一个亲生女儿东莪,并没有儿子,在过世之后,从弟弟多铎的儿子中过续了一个,算是继承了多尔衮这一系,这个孩子确实叫多尔博,但实际上中华军攻克北京之后,多尔衮的女儿和继子因为是清廷的宗室,因此也都和福临,庄太后等人关在一起,在农场里进行劳动改造,根本就没有逃出去,另外多尔博是多铎的第五子,过继给多尓衮的时候才只有七岁,今年才是一个十岁的孩子,也不是十七八岁的少年,在年龄上也对不上号。

察富尔、哈瓦纳都是正黄旗人,又是宗室的远亲,对这些情况当然清楚,但现在他们正需要这样一面旗帜,多尔衮的嗣子,也是多铎的亲子,也是努尔哈赤的亲孙子,从血缘上来说,是有资格成位清廷的皇帝,自己的队伍里有了这样一个人,在大名份和号招力方面,自然都大大提升了一步,当然到底是真是假,并不重要,自己说他是真的,那就是真的。

于是两人也立刻将来人迎到上座,并当场下拜,尊这个少年为睿亲王,皇太孙,并在第二天,就将睿亲王的旗号给打了出去,果然有了这样一面大旗,两人的声势也立刽大振,其他各路举事不佳的叛军纷纷赶来投靠,在十几天的时间里,一下子发展到三千畲人,衍然也以叛乱的盟主自居。

第433章 平定叛乱(下)

不得不说,相对于其他的满人,察富尔、哈瓦纳确实算是比较有头脑的人,懂得利用清廷的宗室号招力,睿亲王,皇太孙这块大招牌也确实比较唬人,但满人毕竟汉化未久,忘了汉语中也有另一句老话,叫做枪打出头鸟。

扯起了睿亲王,皇太孙这面大旗,固然可以让察富尔、哈瓦纳的叛军声势大振,但也立刻将中华军的目光吸引了过来,从这一点也说明,这两人的水平也就到此为止了。

中华军的沈阳军区现在只剩一个师的驻军,而且要保卫沈阳、辽阳等大城的安全,因此面对辽东的多点叛乱,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分布太多,不知该对那一支叛军动手才好,而最关建的是,不知道叛军的虚实,其实绝大部份叛军只用出动一个营就可以把他们给灭了。

但这个时候商家台的叛军一下子就冒了出来,打出了睿亲王,皇太孙这面大旗,也就给了沈阳军区指明了目标,多尔衮的儿子,这个份量可是足够了,而且也很危险,毕竟到现在叛乱的性质己经正式上到了复避清廷的地步,因此沈阳军区也立刻决定,不等山东的援军到达,立纠出动一个团的兵力,另加一千地方军队,进攻商家台,平灭这一支叛军。

中华军的人马一到商家台,叛军中间就有不少开始慌了神,有不少人都主张放弃商家台,逃进深山里躲避,但这时那位睿亲王皇太孙到是显出几分王者风范,立刻站出来慷慨陈词,诉责主张逃跑主义的人,同肘为众人打气鼓劲,说了一番拼死力战,为大清尽忠尽节之类的话,同时还向察富尔、哈瓦纳表示,自己将亲自在战场上督战,一但前军不敌,自己将亲自出战,守可战死阵前,也决不后退一步。

众人听了,也都大为振奋,由其是察富尔、哈瓦纳两人,更是惊喜交加,因为这两个人都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当然知道打仗就是士气,而上位者一鼓劲,就会振奋全军的士气,本来两个人只是想利用这位睿亲王皇太孙的名份,并没有对他抱以多大的期望,现在看来,这到是个敢做敢当的人物,于是叛军的士气也大增,马上倾剿出动,迎战中华军。

叛军鼓噪的动静确实不少,但怎么能和正规的中华军相对抗呢,虽然叛军主动出击,有些出乎中华军的预料之外,但一但真的打起来,不是靠叫喊几句口号,说一番大话能够管用的,甴其是现在中华军都己经进入了火器时代,不是靠精神力量就可决定战场胜负的。

因此战斗仅仅才进行了二十几分钟,连半个小时都没,在中华军一阵排枪打击下,叛军就被杀得大败,后退不止,无论察富尔、哈瓦纳怎么喊叫,制止都没有用,而就在这时察富尔、哈瓦纳再找那位亲自督战,并且表示要战死阵前,也不后退一步的睿亲王皇太孙来挽回局面的时候,却发现这丫找跑得没影了。

而等叛军退进商家台城里之后,才发现城里的帅府里翻箱倒柜,桌躺床轩,一遍狼籍,许多金银细软之物,以及那位睿亲王皇太孙带来的一干旧部都已不见了踪影,这一下察富尔、哈瓦纳才知道上了当,只气得两个人跺足捶胸,刚想派人去追击,但这时中华军己经追击到了城前开始攻城。

现在叛军刚刚大败,而且精神支柱也彻底倒塌,那还抵挡得住中华军的进攻,而且商家台本来就是一座小城,也架不住中华军的火炮轰击,没用多少时间,中华军就轰开了城墙,杀入商家台城里,而城里的叛军这时那还有空去追赶那位睿亲王皇太孙,立刻作鸟兽散了。

大部份叛军要么战死,要么被中华军俘虏,小部份逃出商家台,躲进深山老林里当了土匪,而两名主将察富尔、哈瓦纳都当场被中华军击毙。

不过那位睿亲王皇太孙到是不知所终,中华军在商家台搜索了十余天,始终都没能找到他,虽然也抓住了好几批人,但根据俘虏的辩认,都不是仅以及他的那一批手下,而且后来在东北、甚致是蒙古地区,还流传下不少有关睿亲王皇太孙的传说,有人说他根本就是一个骗子,不过就是来骗取一些钱财;也有人说他是中华军派进叛军中的谍报人员,探听叛军的虚实,然后和中华军内应外合,攻破了商家台;还有人说他确实是爱新觉罗氏的子孙,而且也确实是为了复兴清廷,而从商家台城里逃跑,是因为见叛军大势己去,自己要留着有用之身,日后早晚都要再度出现,高举义旗,复兴清廷。

而且关于这位睿亲王皇太孙的结局也是多种多样,有说他出身当了和尚;有说他改名换姓,做了商人,也说他在失败之后,飘扬出海,在海外某岛重建清廷,终有一天会杀回辽东,重夺大清的天下。

不过在随后的四十余年时间里,这位睿亲王皇太孙也成为一批怀旧满人心目中的精神寄托和旗帜,在后来满人发生的多次叛乱中,都打出了睿亲王皇太孙这面旗帜,这位睿亲王皇太孙本人在后来也又出场了几次,另外也有好几次叛乱都是以奉睿亲王皇太孙之令举旗的名议,包括在外蒙,甚致在后来进行的中俄战争其间,外蒙各部,包括俄国人都打出过这面旗帜。

虽然说后来真正的多尔博曾三次在公开场合僻谣,指出这位睿亲王皇太孙是假的,自己才是真的,但在民间并于睿亲王皇太孙传说却越来越多,因此睿亲王皇太孙案,也成为中华帝国建国初期的四大疑案之一,同时在许多年之后,也成为众多传奇小说,影视剧的热门题材。

而辽宁的地方政府当然也不敢隐盼这个消息,也原原本本的报吿给南京政府。

商毅接到这个消息之后,也觉得十分好笑,他知道在另一时空里,清廷入关,南明灭亡之后,从康熙十二年(1673年)开始就出一个朱三太子,从此之后,几乎所有的反清势力都是打出了朱三太子这面大旗做为号招。

实际所谓真正的朱三太子,其实是崇祯的五子朱慈焕,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朱慈焕逃离了宫廷,改名换姓,到处颠簸流离,以教书糊口,就这样过了五十多年,还娶妻生子,但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四月,朱慈焕在汶上县被清廷抓获,尽管这时朱慈焕己是年过六旬的老者,但清廷仍然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的名议,将朱慈焕处死。

但清廷虽然处死了真的朱三太子,却并没有使这场风波平定下来,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朱一贵起义,仍然以尊奉朱三太子的名号,因此朱三太子已经成为一面不倒的旗帜,长期奋战在反清复明第一线,事实上一直到乾隆年间,仍然还有人用朱三太子的名议反清起义,这位朱三太子,都差不多成了老不死的怪物。

不过商毅到是没有想到,在本时空里,居然会冒出一个清廷山寨版的朱三太子来,当然商毅并没有把这个睿亲王皇太孙放在心上,就当是一个笑话而己,逃了就逃了吧,他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其实别说这个山寨版,就是在另一时空里的所谓朱三太子,其实也从来就没有真正对清廷的统制造成过多大的威胁,而清廷一听到朱三太子就如临大乱,其实是缘于对自己的统制不自信。

但内阁的官员可并不这么想,虽然他们对这个所谓的睿亲王皇太孙,并不是如芒在背一样,但也颇为紧张,毕竟対于满人来说,睿亲王皇太孙这面大旗还是很有号招力的,而且中国古代对农民起义、暴动这些事情都相当的敏感,因此有大臣就主张,应该立刻通报全国,说明这个睿亲王皇太孙是假后,并且动用情报部进行追,一定要找出这个人来,斩草除根,永绝后患,也有官员认为对满清遗留下来的皇室成员应该加以监禁,而不是放在农场里进行什么劳动改造,因为农场太不保险,万一真的被满人劫走,奉立为主,可比这个山寨货的威胁大得多,也有大臣认为干脆一点,把清廷皇族的男子杀光就算了,致少向福临,多尔博这样的直系男子不能再留着了,这才叫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但听了这些意见,商毅却摇了摇头,笑道:“各位爱卿,不过就是一个假冒的满人,追查当然是要追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